JB/T 8582.4-2001 农用运输车 转向器

JB/T 8582.4-2001 Agricultural Truck Steering Gear

行业标准-机械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8582.4-2001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机械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1-06-04
实施日期
2001-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43.160

T54

JB/T8582.4-2001

农用运输车转向器

Agriculturalvehicle—Steeringgear

2001-06-04发布2001-10-01实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

JB/T8582.4-2001

前言

为提高农用运输车产品质量,规范其转向器总成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确保用户和企业利益,特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农用运输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金木。

本标准于2001年6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582.4-2001

农用运输车转向器

Agriculturalvehicle—Steeringgear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运输车转向器总成(不包括转向轴及转向管柱总成、转向轴万向节叉总成和横、

直拉杆总成)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蜗杆滚轮式、循环球式、蜗杆指销式和齿轮齿条式等农用运输车转向器总成。

本标准不适用于动力转向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JB/T5673—1991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额定输出转矩(力)ratedoutputtorque(orforce)

转向器设计时规定的安全使用的输出转矩(力)。

3.2线角传动比ILRdisplacement–angleratiofortherackandpinionsteeringgear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齿条位移增量与齿轮转角增量之比。

3.3全转角totalnumberofrotatinganglesofthesteringshaft

转向器的轴(输入轴或摇臂轴),从一个极限位置转到另一个极限位置时的总转角。

4技术要求

转向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性能

4.1.1传动效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正效率均方差值不大于3%。

表1

结构型式正效率η+逆效率η–

蜗杆滚轮式≥45%

循环球式≥70%

≥50%

蜗杆指销式

齿轮齿条式≥75%≥60%

注:表中数值为全转角的60%范围内的平均值。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6-04批准2001-10-01实施

1

JB/T8582.4-2001

4.1.2传动比及输入轴全转角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或产品图样的要求。

4.1.3转向器在输入轴全转角范围内,其传动间隙特性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或产品图样的要求。

4.1.4输入轴在中间位置的转动力矩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或产品图样的要求。

4.1.5转向器在中间位置的小转角扭转刚度Gs不得低于25N·m/rad,大转角扭转刚度Gg不得低于

32N·m/rad;对焊有转向轴的转向器,Gs不得低于20N·m/rad,Gg不得低于27N·m/rad。

4.2静扭强度

4.2.1蜗杆滚轮式、循环球式和蜗杆指销式转向器应能承受式(1)计算的扭转载荷,不出现损坏。

2TS

M=······························································································(1)

IR

式中:M——静转矩值,N·m;

T——转向器额定输出转矩,N·m;

IR——角传动比;

S——安全系数,取3。

4.2.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应能承受式(2)计算的扭转载荷,不出现损坏。

M=2FRS···································································································(2)

式中:M——静转矩值,N·m;

F——转向器额定输出力,N;

R——齿轮节圆半径,m;

S——安全系数,取3。

4.3冲击强度

转向器按表2的规定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扭曲或转动不灵活现象。

表2

额定输出转矩N·m≤580>580~920>920~1150>1150

落锤质量kg50

落下高度m0.30.50.71.5

4.4疲劳寿命

4.4.1蜗杆滚轮式、循环球式和蜗杆指销式转向器的转向摇臂轴上,承受的载荷为额定输出转矩。驱

动输入轴经1.5×105次循环疲劳寿命试验后,或驱动转向摇臂轴经2×105次循环疲劳寿命后,零件不

应损坏(包括点蚀、剥落),其间隙应在可调整范围内。

4.4.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齿条轴上,承受的载荷为额定输出力。驱动输入轴经1.5×105次循环疲劳

寿命试验后,或驱动齿条经2×105次循环疲劳寿命试验后,零件不应损坏(包括点蚀、剥落),其间隙

应在可调整范围内。

4.5转动灵活性

转向器应转动灵活,无阻滞现象。

4.6密封性

转向器在试验、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得渗漏。

4.7防锈、涂层

转向器的花键、锥面和螺纹等结合面应涂润滑脂,其余表面应涂漆,漆层应符合JB/T5673中

TQ–2–1–DM的规定。

2

JB/T8582.4-2001

5试验方法

5.1磨合

5.1.1产品在进行性能和疲劳寿命试验前,应在下述工况下进行磨合:

a)输入轴转角不小于全转角的90%;

b)加在转向摇臂轴或齿条上的载荷为额定输出转矩(力)的40%;

c)循环次数不低于1.5×103;

d)磨合时输入轴转速不大于10r/min;

e)磨合后更换润滑油。

5.1.2转向器试验时,在使用说明书和/或产品图样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润滑。

5.2输入轴全转角的测定

旋转输入轴,从一个极限位置转到另一个极限位置,测出总转角。

5.3传动比特性的测定

5.3.1角传动比特性的测定

5.3.1.1角传动比

角传动比按式(3)计算:

dθ∆θ

I=≈···························································································(3)

Rdβ∆β

式中:IR——角传动比;

θ——输入轴转角,(°);

β——转向摇臂轴转角,(°)。

5.3.1.2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不小于输入轴全转角的90%。

5.3.1.3测量点间隔

输入轴转角增量不大于45°,变速比转向器输入轴转角增量不大于18°。

5.3.1.4测定方法

驱动输入轴,测出输入轴转角和转向摇臂轴对应转角,取其增量,代入式(3)可得出角传动比。

输入轴转角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0′,转向摇臂轴转角的误差不大于1.5′。测量结果按附录A(提示的附录)

中表A1及图A1的格式给出。

5.3.2线角传动比的测定

5.3.2.1线角传动比

线角传动比按式(4)计算:

dL∆L

I=≈··························································································(4)

LRdθ∆θ

式中:ILR——线角传动比,mm/(°);

L——齿条位移距离,mm;

θ——输入轴转角,(°)。

3

JB/T8582.4-2001

5.3.2.2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不小于输入轴全转角的90%。

5.3.2.3测量点间隔

输入轴转角增量不大于45°,变速比转向器输入轴转角增量不大于18°。

5.3.2.4测定方法

驱动输入轴,测出输入轴转角和齿条对应位移,取其增量,代入式(4)可得出线角传动比。输入

轴转角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0′,齿条位移的误差不大于0.01mm。测量结果按附录A中表A2及图A2的

格式给出。

5.4传动间隙特性的测定

5.4.1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不小于输入轴全转角的90%。

5.4.2测定方法

输入轴每转一定角度后使之固定,在转向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