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

LY/T 3124-2019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DUS)—Bambusa(Bambusa Retz.corr.Schreber)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3124-201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0-23
实施日期
2020-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禾本科簕竹属(Bambusa Retz. corr. Schreber)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1996年)所有簕竹属植物新品种的测试。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起草人:
钟哲科、毕毓芳、马乃训、杜旭华、倪静波、翟志忠、吴志庄、白瑞华、钟浩、卞方圆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1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

南簕竹属

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

Bambusa(BambusaRetz.corr.Schreber)

(发布稿)

2019-10-23发布2020-04-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LY/T3124—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出笋周期1

3.2新秆1

4DUS测试技术要求1

4.1测试材料1

4.2测试方法1

5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3

5.1特异性3

5.2一致性3

5.3稳定性3

6品种分组3

6.1品种分组说明3

6.2分组特征3

7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3

7.1特征类型3

7.2表达状态及代码4

7.3表达类型4

7.4标准品种4

7.5符号说明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品种性状特征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技术问卷12

参考文献15

I

LY/T3124—2019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

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哲科,毕毓芳,马乃训,杜旭华,倪静波,翟志忠,吴志庄,白瑞华,钟浩,

卞方圆。

II

LY/T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簕竹属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禾本科簕竹属(BambusaRetz.corr.Schreber)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

性测试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1996年)所有簕竹属植物新品种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出笋周期bambooshootemerginginterval

竹株从当年出笋到下一年出笋的时间。

3.2新秆youngstalks

自竹笋出土开始不超过半年生的秆。

4DUS测试技术要求

4.1测试材料

4.1.1由审批机构通知送交测试品种的时间、地点及测试所需要的植物材料数量和质量。从非测试地

国家或地区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应按照进出境和运输的相关规定提供海关、植物检疫等相关文件。

4.1.2提交的测试材料应该是通过无性繁殖的1年生或2年生植株,每1植株连带的竹鞭着生3个以

上健壮芽;如是通过有性繁殖的植株应待植株性状稳定时选取1年生或2年生植株。

4.1.3提交的测试材料数量不得少于10株。

4.1.4待测新品种材料应为无明显病虫危害、生长正常的植株。

4.1.5除审批机构允许或者要求对材料进行处理外,提交的植物材料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性状表达的额

外处理。如果已经被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信息。

4.2测试方法

1

LY/T3124—2019

4.2.1测试周期和时间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测试一个出笋周期。

4.2.2测试地点

待测品种的测试地点应选在审批机构指定的测试基地和实验室中进行。

4.2.3测试条件

测试应该在待测品种相关特征能够完整表达的条件下进行,所选取的测试材料至少应在测试地点定

植二年以上。

4.2.4测试设计

4.2.4.1待测新品种在测试区应栽植10株,与标准品种和相似品种种植在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

4.2.4.2如果测试需要提取植株某些部位作为样品时,样品采集不得影响测试植株整个出笋周期

的观测。

4.2.4.3除非特别声明,所有的观测应针对10株植株或取自10株植株的相同部位上的材料进行。

4.2.5同类特征的测试方法

4.2.5.1肉眼观测的典型性秆、枝、叶、秆箨等特征

秆:新竹高生长基本停止时,以正常生长植株的秆基部向上第4节至第7节作为竹秆性状的测试材料;

畸形秆则以畸形部位作为测试材料。

枝:以当年生植株的中盘或下盘枝条作为枝性状的测试材料,测试植株应选3株以上。

叶:在新叶完全展开后的一个月内,选取当年生植株中盘或下部枝上着叶小枝的中部叶片作为叶性

状的测试材料。叶性状的测试应随机选取10枚以上,取其平均值。

秆箨:在竹笋~幼竹生长期,选取秆基部向上第4节至第7节处的秆箨作为测试材料。

4.2.6个别特征的测试标准

4.2.6.1叶:叶基形状(附录A中表A.1性状特征序号14)特征

楔形、宽楔形、卵形。

4.2.6.2箨鞘:先端形状(附录A表A.1性状特征序号17)特征

凹下、平截、凸起。

4.2.6.3箨耳:形状(附录A表A.1性状特征序号23)特征

卵状、长卵状、镰刀状。

4.2.6.4箨片:形状(附录A表A.1性状特征序号27)特征

宽三角形、三角形、披针形。

4.2.6.5箨片:先端形状(见附录A种表A.1性状特征序号32)。

长尖、渐长尖、突尖。

2

LY/T3124—2019

5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5.1特异性

如果性状的差异满足差异恒定和差异显著,视为具有特异性。

5.1.1差异恒定

如果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非常清楚,只需要一个出笋周期的测试。在某些情况下因环境因

素的影响,使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不清楚时,则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出笋周期的测试。

5.1.2差异显著

质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只要有一个性状有显著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

异性。

数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显著差异,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代

码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假性质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差异,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不

连贯代码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5.2一致性

一致性判断采用异型株法。根据1%群体标准和95%可靠性概率,10株观测植株中异型株的最大允

许值为1。

5.3稳定性

5.3.1待测品种在测试中符合特异性和一致性要求,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5.3.1.1特殊情况或存在疑问时,需要通过再次测试一个出笋周期,或者由申请人提供新的测试

材料,测试其是否与先前提供的测试材料表达出相同的特征。

6品种分组

6.1品种分组说明

依据分组特征确定待测品种的分组情况,并选择相似品种,使其包含在特异性的生长测试中。

6.2分组特征

6.2.1竹株:枝刺(表A.1性状特征序号8)。

6.2.2箨鞘基宽/箨叶顶宽(表A.1性状特征序号33)。

6.2.3箨片:伸展状态(表A.1性状特征序号28)。

7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7.1特征类型

3

LY/T3124—2019

7.1.1星号特征(表A.1中被标注“(*)”的性状):是指新品种审查时为协调统一性状描述而采用

的重要的品种特征,进行DUS测试时应对所有的“星号特征”进行测试。

7.1.2加号特征(表A.1中被标注“(+)”的性状):是指对表A.1性状特征表中进行图解说明的

特征(见A.2)。

7.2表达状态及代码

表A.1中性状特征描述已经明确给出每个性状特征表达状态的标准定义,为便于对特征表达状态进

行描述并分析比较,每个表达状态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7.3表达类型

GB/T19557.1-2004提供了性状特征的表达类型: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名词解释。

7.4标准品种

用于准确、形象地演示某一性状特征(特别是数量性状)表达状态的品种。

7.5符号说明

附录A表A.1中出现的符号说明如下:

(*):星号特征,见7.1.1;

(+):加号特征,见7.1.2;

QL:质量性状,见7.3;

QN:数量性状,见7.3;

PQ:假质量性状,见7.3;

M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测量得到的单个记录;

M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得到多个记录;

V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测得到单个记录;

V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目测得到多个记录;

(a):对应4.2.5.1;

(b)、(c)、(d)、(e)、(f)、(g):分别对应4.2.6.1、4.2.6.2、4.2.6.3、4.2.6.4、

4.2.6.6。

4

LY/T3124—2019

A

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A.1性状特征表

表A.1

序号及测试标准品种代

性状特征性状特征描述

性质方法中文名学名码

1VG新秆:节B.blumeanaJ.A.etJ.H.

无簕竹1

QL(a)下白粉环Schult.F.

弱黄纹妈竹B.boniopsis'Yello-Stripe'3

B.multiplex(Lour.)

强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5

Schult.

2VG新秆:节间无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1

(*)(a)被白粉B.blumeanaJ.A.etJ.H.

弱簕竹3

QLSchult.F.

强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5

3MS新秆:被毛B.multiplex(Lour.)

(*)类型绒毛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PQSchult.

刺毛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3

4VG新秆:箨环B.multiplex(Lour.)

(*)(a)被毛无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QLSchult.

有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2

5VG新秆:颜色B.multiplex(Lour.)

(*)(a)绿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PQSchult.

绿,分枝一侧

花竹B.albo-lineataL.C.Chia3

黄色

绿和黄条纹相黄金间碧玉竹B.vulgarisvar.striata

5

黄,分枝一侧B.eutuldoidesvar.

青丝黄竹7

绿色viridivittata

6MS秆:节间长短大佛肚竹B.vulgariscv.wamin3

(*)B.multiplex(Lour.)Raeuschel

中孝顺竹5

QNexJ.A.etJ.H.Schult.

长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7

5

LY/T3124—2019

表A.1(续)

标准品种

序号及测试代

性状特征性状特征描述

性质方法中文名学名码

7MS竹株:胸径B.multiplex(Lour.)

QN小型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Schult.

B.blumeanaJ.A.etJ.H.Schult.

中型簕竹2

F.

大型印度簕竹B.arundinacea(Retz.)Willd.3

8VG竹株:枝刺无黄金间碧玉竹B.vulgarisvar.striata1

QL(a)B.blumeanaJ.A.etJ.H.

有簕竹9

Schult.F.

9MS竹株:第一B.subaequalisH.L.Funget

低锦竹1

QN分枝高C.Y.Sia

中黄金间碧玉竹B.vulgarisvar.striata2

高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3

10VG秆:形态B.multiplex(Lour.)

QL正常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Schult.

畸形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9

11VS叶:每小枝B.blumeanaJ.A.etJ.H.

少簕竹1

QN叶片数Schult.F.

中黄金间碧玉竹B.vulgarisvar.striata2

多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3

12MS叶:长度B.multiplex(Lour.)Raeuschel

QNexJAetJH.Schultvar

短小叶琴丝竹1

multiplex'StripestemFernleaf'

RAYoung

B.multiplex(Lour.)Raeuschel

中孝顺竹2

exJ.A.etJ.H.Schult.

长黄金间碧玉竹B.vulgarisvar.striata3

13VS叶:背面被B.blumeanaJ.A.etJ.H.

无簕竹1

QL(a)毛Schult.F.

有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ure9

14VS叶:叶基形楔形俯竹B.nutansWall.exMunro1

(+)(b)状宽楔形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2

QNB.multiplex(Lour.)Raeuschel

exJAetJH.Schultvar

卵形小叶琴丝竹3

multiplex'StripestemFernleaf'

RAYoung

6

LY/T3124—2019

表A.1(续)

标准品种

序号及测试代

性状特征性状特征描述

性质方法中文名学名码

15VS箨鞘:被毛B.multiplex(Lour.)

(*)(a)无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QLSchult.

疏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3

密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5

16VG箨鞘:被白无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1

QN(a)粉B.multiplex(Lour.)Raeuschel

exJAetJH.Schultvar

弱小叶琴丝竹2

multiplex'StripestemFernleaf'

RAYoung

强单竹B.cerosisssimaMcClure3

17MS箨鞘:先端凹下水单竹B.papillataQ.H.Dai1

(*)(c)形状B.blumeanaJ.A.etJ.H.Schult.

平截簕竹3

(+)F.

QNB.multiplex(Lour.)Raeuschel

exJAetJH.Schultvar

凸起小叶琴丝竹5

multiplex'StripestemFernleaf

'RAYoung

18MS箨鞘:边缘无俯竹B.nutansWall.exMunro1

(*)(a)被毛B.multiplex(Lour.)

QL有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9

Schult.

19VS箨鞘:长度短于节间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1

QN(a)等于节间印度簕竹B.arundinacea(Retz.)Willd.2

长于节间大佛肚竹B.vulgaris'Wamin'3

20VS箨鞘:杂色B.multiplex(Lour.)

(*)(a)条纹无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QLSchult.

少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3

多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ure5

21MS箨耳B.multiplex(Lour.)

(*)无孝顺竹RaeuschelexJ.A.etJ.H.1

QLSchult.

有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ure5

7

LY/T3124—2019

表A.1(续)

序号及测试标准品种代

性状特征性状特征描述

性质方法中文名学名码

22箨耳:是否B.blumeanaJ.A.etJ.H.

是簕竹1

QNVS近等大Schult.F.

(a)

否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ure3

23VS箨耳:形状卵状小佛肚竹B.ventricosaMcClure1

(*)(d)长卵状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ure2

(+)B.blumeanaJ.A.etJ.H.

镰刀状簕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