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83-2024 自动气象站建设规范

DB64/T 1983-202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4/T 1983-2024
标准类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2-04
实施日期
2024-05-04
发布单位/组织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7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983—2024

自动气象站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automaticweatherstation

2024-02-04发布2024-05-04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98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斌、孙嘉楠、张红英、沈元德、刘晓磊、张磊,肖建辉、刘青松、左湘文、

荀家宝、薛筝筝、赫劲、张婷婷,张爱东。

I

DB64/T1983—2024

自动气象站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动气象站建设总体要求、探测环境、供电条件、通信条件、技术功能要求、仪器布

局和设备安装、标识、设备维护及检定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新建或改(扩)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

GB/T33703-2017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QX/T8-2002气象仪器术语

QX/T30-2021自动气象站场室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自动气象站automaticweatherstation

能自动进行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处理、存储和传输的仪器。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element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中心站centerstation

对若干自动气象站进行集中管理及数据收集的设备设施。

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

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4总体要求

1

DB64/T1983—2024

自动气象站的站址选择应保证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和满足服务需求。

所选站址具备自动气象站运行必要的通信、电力条件。

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应符合GB/T33703-2017、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

的要求,自动气象站测量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应按照GB/T35221-2017要求安装,各要素传感器安装高度应符合附录

B的要求。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装置要求应符合QX/T30-2021的要求。

5探测环境

自动气象站应建设在平整的下垫面上。站点位置能保持长久固定,避免频繁迁移。场地、仪器的

通风和光照条件应得到保证,避免建在高大建筑群、山凹、陡壁等影响资料地域代表性或对观测资料准

确性有干扰的区域。

自动气象站周边环境应保持开阔,保证仪器的感应面通风和不受遮阴。

自动气象站周边10m范围内不宜有障碍物。

6供电条件

自动气象站应优先选择太阳能或风能加蓄电池的供电模式,持续阴雨天或外接220V交流电断电

等情况下,连续供电时间应不低于7d。

采用公共电力供电的自动气象站,所选站点位置应具备220V交流电源供电条件,并加装防雷电

装置。

7通信条件

采用移动网络通信方式进行气象观测数据传输时,站点位置的通信信号强度需经专业检测,信号

稳定。

采用北斗通信方式进行气象观测数据传输时,通信终端周围应无明显遮挡物且不受强电磁干扰。

8技术功能要求

采集控制系统

自动气象站采集控制系统功能如下:

——数据自动采集、运算及预处理、存储、质量监控、自动上传和补登遗漏;

——电源状态、传感器状态、通信状态的监测、自检、自诊断;

——RS232/485接口;

——校准时钟管理。

采样和算法要求

自动气象站采样和算法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中心站功能

2

DB64/T1983—2024

8.3.1组网与通信

中心站通信应具有如下功能:

——自动气象站与中心站通过移动网络通信或北斗通信系统建立双向联系,实现自动气象站组网;

——中心站对所有自动气象站进行统一管理,设置、查询各站的基础信息与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能支持分离部署,后期能够实时生成和上传符合4.3要求的数据文件,

能够提供气象数据检索以及通信状态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信息,能够将气象数据实时同步

到各类二次应用数据库。

8.3.2中心站软件

中心站软件应具有如下功能:

——所有自动气象站的统一管理;

——数据存储、显示、查询、遗漏数据补传;

——监控、报警;

——时钟校准。

9仪器布局和设备安装

仪器布局

观测场内的仪器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互不影响且便于观测操作;

——相对高度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相对高度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仪器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m,仪器(除风杆外)

距围栏应不小于2m。

——百叶箱的门应朝北方向。

设备安装

9.2.1传感器

根据设站目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地温、能见度、雪深、蒸发、日照、

辐射等气象要素可组合应用,安装要求等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9.2.2通信终端

不具备移动网络通信条件的自动气象站,宜采用北斗通信终端,北斗通信终端由竖直方向偏向赤道

方向15°(视具体情况可竖直安装)。

9.2.3线缆

应为屏蔽线缆,线缆的架设应使用线管或线槽进行地下掩埋敷设,不得架空。

9.2.4采集箱

安装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当气压传感器在采集箱内时,采集箱的安装应保证气压传感器安装高度

符合附录B要求。

9.2.5接地

3

DB64/T1983—2024

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在高山等岩石地面土壤电阻率应大于1000Ω·m的观测场,接地电阻阻值

可适当放宽。

10标识

应在观测场显著位置标识站名、建站时间和归口单位等基本信息。

11设备维护及检定

设备维护

自动气象站设备的维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定期维护观测场地和仪器设备,清洁仪器,记录设备状态信息;

——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

——发现仪器有故障时,及时维修或更换;

——使用检定或校准合格的仪器。

设备检定

各传感器具体检定周期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4

DB64/T1983—202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