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DB22/T 3311-2021 Grass Cutworm (Plutella xylostella)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6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ofinvestigationandforecastforSpodopterafrugiperda
2021-11-26发布2021-12-15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31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振铎、王立昌、刘瑶、杨丽莉、潘京州、张晓慧、张琼、王立平、秦文艳、
刘建军。
I
DB22/T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测报技术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记录
与归档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调查监测和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3253-2018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夜蛾类)
3术语和定义
NY/T3253-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草地贪夜蛾fallarmyworm
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典型的远距离迁飞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害虫。又称秋粘虫。
高空测报灯searchlighttrap
以金属卤化物为光源,形成投射光柱高达500m以上,被诱昆虫可保持鉴别特征,能够实现诱虫、
杀虫、雨水分排、自动开关灯等一体化功能的新型测报工具。
自动虫情测报灯lighttrap
以黑光灯管为光源,被诱昆虫可保持鉴别特征,能够实现诱虫、杀虫、光控、时控、雨控、转换集
虫袋等自动化功能的常规测报工具。
性诱芯pheromonelurecore
由性信息素、载体两部分组成,并可以应用于成虫种群数量监测的产品。诱芯应规格均一、容量一
致,保证性诱芯中有效成分匀速挥发,具有较长持效期。
[来源:NY/T3253-2018,2.3]
4要求
成虫监测
4.1.1监测时段
6月20日~9月5日。
1
DB22/T3311—2021
4.1.2监测方法
4.1.2.1高空测报灯监测
4.1.2.1.1高空测报灯可设在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距离其他监测工具1000m以上,周边不
能有高大建筑物遮挡或强光源干扰。
4.1.2.1.2每天开灯时间为20:30到次日3:30。
4.1.2.1.3调查记载每日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1。
4.1.2.2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
4.1.2.2.1在测报圃内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每天开灯时间为20:30到次日3:30。
4.1.2.2.2调查记载每日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1。
4.1.2.3性诱捕器监测
4.1.2.3.1在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田内设置罐式、桶形或新型干式诱捕器,
内装草地贪夜蛾专用性诱芯,性诱芯根据持效期按时更换。
4.1.2.3.2每种作物设置2块~3块田,每块田面积不小于10000m2,每块田放置3个诱捕器。
每天上午检查记载诱到的蛾量,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2。
4.1.2.3.3诱捕器竖立在走向与当地风向垂直、进出方便且位于上风口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1m,
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50m,作物苗期进虫口离地面1.2m以上,后期随植株生长调整高度。
4.1.3雌蛾卵巢解剖
4.1.3.1从成虫始见日开始,每日从高空测报灯或自动虫情测报灯取雌蛾20头,解剖检查卵巢发
育级别,不足20头全部解剖。
4.1.3.2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级别划分见附录B中表B.1,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3。
田间虫量系统调查
4.2.1地块
选择不同生育期、有代表性的玉米、高粱、水稻等寄主田2块~3块,作为系统调查田,可在当
年性诱最早见成虫的田块附近。
4.2.2时间
从成虫迁入、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根据发育进度,在田间开始调查卵、幼虫、蛹,每5天
调查一次,至9月15日调查结束。
4.2.3方法
4.2.3.1取样
采用五点法,以“梯子型”路线行走取样(见图1),在开始处及每个拐点处取样,玉米等稀植作
物每点连续检查10株,水稻等密植作物按1m双行方法调查。
DB22/T3311—2021
图1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取样方法
4.2.3.2卵
自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开始,按4.2.3.1方法取样,调查寄主作物叶片正面、背面、叶基部
与茎杆连接处等部位的卵块。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卵粒数,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4。
4.2.3.3幼虫
自幼虫始见期开始,按4.2.3.1方法取样,调查幼虫数量、分辨龄期,幼虫分龄方法见附录C
中表C.1,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5。
4.2.3.4蛹
幼虫进入末龄期5天后开始调查,按4.2.3.1方法取样。调查受害株下2cm~8cm浅层土壤
的蛹室或地表丝茧的蛹。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6.
发生情况普查
4.3.1时间
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在卵、低龄幼虫(1龄~3龄)、高龄幼虫(4龄~6龄)高峰期进行。
4.3.2地点
在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大豆等主要寄主作物种植区域,根据种植情况选择代表性田块,每种
类型普查4块~10块。
4.3.3方法
调查取样方法同4.2.3.1,观察作物受害情况,记载被害株和幼虫数,计算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或
每平方米虫量,记入附录A中表A.7。被害株率计算见式(1)。
𝑑
𝑝=⁄𝑠×100%·······································································(1)
式中:
𝑝——被害株率,%;
𝑑——被害植株数,株;
𝑠——调查植株总数,株。
预测预报
4.4.1发生期预测预报
4.4.1.1期距法
3
DB22/T3311—2021
将逐日诱蛾量采用时间序列作图法做成曲线,得出田间成虫发生动态,依此划分出迁入成虫的始见
期、高峰期等,参考当地下阶段天气条件,对照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见附录
D中表D.1,D.2),推算预测不同虫态始见期、高峰期。
4.4.1.2有效积温法
依据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t)、所需有效积温(K)(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发育
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附录D中表D.3),结合当地气象预报未来几天平均气温(T),利用以下有
效积温公式(2),计算各虫态发生历期(d),做出发生期预测。
𝐾
𝑑=·············································································(2)
𝑇−𝑡
式中:
d——卵、幼虫、蛹和成虫各虫态发生历期,天;
K——卵、幼虫、蛹和成虫各虫态发育有效积温,日度;
T——当地气象预报平均气温,℃;
T——发育起点温度,℃。
4.4.1.3卵巢发育分级预测法
根据雌蛾卵巢发育状况划分级别(附录B中表B.1),预测产卵和幼虫发生期。
4.4.2发生程度预测预报
依据田间系统调查获得的成虫、卵调查数量及大田发生情况普查的结果,结合作物生育期与种植分
布情况、下阶段气象条件等做出预报。
5记录归档
各项调查内容须在调查结束时,认真统计和填写上报。年末将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长
期保存。
DB22/T3311—2021
A
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T 20312.3-2023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在役检查规则 第3部分:水压试验 2023-05-26
- NB/T 20325.2-2023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预应力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试验 2023-05-26
- NB/T 20251-2023 压水堆核电厂空气净化装置设计及试验准则 2023-05-26
- NB/T 20634-2023 核电厂防火屏障管理 2023-05-26
- NB/T 20325.3-2023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预应力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施工 2023-05-26
- NB/T 20312.4-2023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在役检查规则第 4 部分:检验方法 2023-05-26
- NB/T 20560.8-2023 压水堆核电厂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过滤器设计和性能评价 第8部分:下游效应(堆芯外)分析技术要求 2023-05-26
- NB/T 20445.4-2023 应用于核电厂的二级概率安全评价 第4部分:外部事件 2023-05-26
- NB/T 20325.1-2023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预应力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材料 2023-05-26
- NB/T 20633-2023 核电厂二级概率安全评价开发方法 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