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936-2010 东北马鹿种鹿

GB/T 6936-2010 Breeding stock of Chinese northeast wapiti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936-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1-14
实施日期
2011-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马鹿种鹿的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必备条件和评定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马鹿种鹿的鉴别和等级评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起草人:
王峰、李生、何艳丽、肖家美、张秀莲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30_____

B43

口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6936—2010

代替GB6936—1986

东北马鹿种鹿

BreedingstockofChinesenortheastwapiti

2011-01-14发布2011-07-01实施

GB/T6936—2010

■ir■■i

刖吕

本标准代替GB6936—1986《东北马鹿种鹿》。

本标准与GB6936—198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原标准的前置段,增加“范围”,将原标准的开头部分内容放入“范围”内,并增加了“本标准

规定了东北马鹿种鹿的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必备条件和评定分级”;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将原标准“生产性能”中的“肉用性能”部分内容删除,增加了“体重”性能指标;

—将原标准“品质分级标准”修订为“种鹿评定”,并增加了种鹿的“必备条件”;

—将原标准“表1东北马鹿体形外貌评分标准”修订为“表1东北马鹿种鹿体形外貌评分标

准”,并对原表中的内容、数据和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原标准“表2”中全部内容;

——删除原标准“体尺标准”中全部内容;

—将原标准“表4东北马鹿各锯龄三杈茸重标准”修订为“表2东北马鹿种公鹿的鲜茸产量评

定分级(下限值)”,并对原表中的内容及数据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将原标准“表5东北马鹿体重标准”修订为“表3东北马鹿种鹿的体重评定分级(下限

值)”,并对原表中的内容和数据进行了修改;

-删除原标准“生产性能等级评定”中全部内容;

——删除原标准“后代品质标准”中全部内容;

-删除原标准“综合评定”中的“表8”,并增加了各单项评定的加权值及种鹿综合评定分值计算

公式;

——删除原标准“东北马鹿(黄臀赤鹿)茸(角)测尺部位”中全部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

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峰、李生、何艳丽、肖家美、张秀莲。

本标准于1986年10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T

GB/T6936—2010

东北马鹿种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马鹿种鹿的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必备条件和评定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马鹿种鹿的鉴别和等级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东北马鹿Chinesenortheastwapiti

自然条件下分布于中国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一带的东北亚种马鹿(Cervuselaphu.s

xa?ilhopyfru.'i),亦称黄臀赤鹿。

2.2

繁殖成活率survivalrateofreproduction

仔鹿哺育到3月龄离乳分群时存活的仔鹿数占上年适配母鹿的百分比。

3特征特性

3.1形态特征

3.1.1体态特征

东北马鹿为大型鹿种,体态高大,头呈楔形,额面较宽,鼻梁平直,耳大、直立,眼大、有神,角柄粗圆、

端正,泪窝明显,嘴角周围呈黑棕色,下唇两侧具有对称的黑色斑块,肩高背直,臀部丰满,尾短粗,尾尖

钝圆,四肢修长、强健,蹄大而圆,全身皮肤无皱褶。东北马鹿种鹿照片参见附录A。

3.1.2被毛特征

夏毛稀短、无绒,呈红棕色或栗色;冬毛厚密,呈灰褐色;具有明显的深色背线;臀斑界限分明、边缘

整齐,大而圆,呈米黄色;尾毛较短,颜色与臀斑相同;颈毛粗长、色深;腹下及四肢内侧被毛细软、色淡。

初生仔鹿躯干两侧有白色斑点与梅花鹿相似,白色斑点随着仔鹿的生长发育逐渐模糊不清,到5月龄〜

6月龄消失。

3.1.3茸角特征

茸角是公鹿的第二性征,着生于额骨的顶部。正常情况下,公鹿的茸角每年新生和脱落一次。仔公

鹿岀生后第二年长出椎形的茸角,从第三年起每年长出分杈的茸角,发育完全的茸角通常为5杈型〜6

杈型,但在5周岁〜9周岁期间有的可长到7杈型〜8杈型,茸角左右基本对称。茸角第一分枝(眉枝)

与第二分枝(冰枝)距离短,俗称“双门桩”;第二分枝与第三分枝(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