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756-2008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

LY/T 1756-2008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756-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9-03
实施日期
200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的对象、形式、监测与评价的核心指标及其权重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北京林业大学
起草人:
周少舟、王月华、刘建杰、刘俊昌、于百川、张升、谷振宾、陈文汇、陈学群、张坤、梁丹、缪光平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

犘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7562008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

监测与评价指标

ㅤㅤㅤㅤ

犐狀犱犻犮犪狋狅狉狊犳狅狉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犪狀犱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狅犳狊狅犮犻狅犲犮狅狀狅犿犻犮

犻犿犪犮狋狊狅犳狋犺犲狀犪狋狌狉犪犾犳狅狉犲狊狋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狉狅狉犪犿

狆狆狆犵

20080903发布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7562008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

监测与评价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的对象、形式、监测与评价的核心

指标及其权重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163200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772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森林抚育规程

GBT15781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072003

ㅤㅤㅤㅤ

—土壤侵蚀分类标准

SY190199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狋犺犲狀犪狋狌狉犪犾犳狅狉犲狊狋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狉狅狉犪犿

狆狆犵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中国政府于年开展试点、年在全国个省(市、区)全面启动的

1998200017

一项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主要建设目标包括:全面停

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并严加管护;加快工程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等。

3.2

监测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

一个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记录的过程,其功能主要是反映工程进展和政策执行情况,发现项目实施

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问题,分析项目实施的成效和成功的做法,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将这些信息不断地

反馈给决策者和执行者。

3.3

评价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

对项目执行的评定,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项目终期评价,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

3.4

社会经济效益狊狅犮犻狅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犻犿犪犮狋狊

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利用、社会福利变化等方面产生的效益与影响。

/—

犔犢犜17562008

3.5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犪狀犱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狅犳狊狅犮犻狅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犻犿犪犮狋狊狅犳

犵狆

狋犺犲狀犪狋狌狉犪犾犳狅狉犲狊狋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狉狅狉犪犿

狆狆犵

在本标准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工程进展和政策执行

情况进行的监测;二是对工程实施以后在社会经济方面产生的效益和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价,鉴于该工程

属于重点生态工程,同时也对工程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和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相关监测和评价。

3.6

人工造林面积犪狉犲犪狅犳犾犪狀狋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犪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狋犻狅狀

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沙丘、退耕地等一切可造林的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方法新植成片乔木林和

灌木林,经检查验收符合/要求的单位面积株数,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

GBT15776

定,成活率达85%以上(含85%,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下,且无浇灌条件的地区造林成活率需达70%

以上)的面积。四旁植树如一侧在四行以上,连片面积2(亩)以上,应统计在造林面积内。不

0.066km1

包括补植面积、治沙种草面积、经济林垦复面积、迹地更新面积和低产林改造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

源:工程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7

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狉犲狊犲狉狏犻狀犪狉犲犪狅犳犾犪狀狋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犪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狋犻狅狀

狆犵狆

人工造林郁闭成林的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源:工程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监测对象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县(重点森工企业)、行政村(林场)。

3.8

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面积犮犾狅狊狌狉犲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犪狉犲犪狅狀狊犮犪狋狋犲狉犲犱犪狀犱狀狅狀狑狅狅犱犾犪狀犱

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且已验收

ㅤㅤㅤㅤ

合格的林地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源:工程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9

森林管护面积狉狅狋犲犮狋犲犱犪狀犱狌犪狉犱犲犱犳狅狉犲狊狋犪狉犲犪

狆犵

采取不同管护方式和措施,对工程区现有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管护的面积。单位:公

顷。数据来源:工程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10

森林抚育面积犳狅狊狋犲狉犲犱犳狅狉犲狊狋犪狉犲犪

幼林和成林抚育的实际面积之和。其中幼林抚育面积是指为了促进幼林生长,对郁闭度0.2以下

(包括)的新造幼林(人工造林不满年年,飞机播种造林不满年年)进行中耕松土、培土、

0.23~55~7

除草灌溉、防寒等抚育工作的实际面积,同一地块不论作业几次,不重复计算。成林抚育实际面积是对

郁闭度达以上(不含)的人工林和天然林,为改善林木组成,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而进

0.20.2

行间伐、松土、施肥等抚育工作的实际面积。成林抚育的间隔比较长,一般只统计实际面积。单位:公

顷。数据来源:工程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11

行政区土地面积犪犱犿犻狀犻狊狋狉犪狋犻狏犲狋犲狉狉犻狋狅狉犪狉犲犪

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包括耕地、荒山、森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

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源:土地管理部门。

3.12

有林地犳狅狉犲狊狋犾犪狀犱

郁闭度以上(含)的林分;或者生长稳定,一般人工造林后年年或飞机播种后年

0.200.20355

~~

7年,每公顷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植树株数的80%以上的林分;或冠幅宽度10m以上的防护

林。单位:公顷。数据来源: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

犔犢犜17562008

3.13

森林覆盖率犳狅狉犲狊狋犮狅狏犲狉犪犲

行政区的森林面积占行政区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无。数据来源: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实际监

测相结合。

3.14

森林蓄积量狏狅犾狌犿犲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狊狋狅犮犽

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单位:米3。数据来源: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实

际监测相结合。

3.15

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狊犲犮犻犪犾狊犺狉狌犫犳狅狉犲狊狋犪狉犲犪犱犲犳犻狀犲犱犫狋犺犲狊狋犪狋犲

狆狔

特指分布在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的干旱(含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或乔木分布(垂直分

布)上限以上,或热带及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

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地面积。单位:公顷。数

据来源: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16

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犳狅狉犲狊狋犪狉犲犪犺犻狋犫犱犻狊犲犪狊犲犪狀犱犲狊狋狊

狔狆

森林病虫鼠害种群密度(虫口密度、感病指数、捕获率)达到能造成轻级以上危害或已造成轻级以上

危害的面积,分轻、中、重三个发生等级。单位:公顷。数据来源:森林病虫害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

结合。

3.17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面积犳狅狉犲狊狋犪狉犲犪狑犻狋犺犱犻狊犲犪狊犲犪狀犱犲狊狋犮狅狀狋狉狅犾

ㅤㅤㅤㅤ

在已发生和尚未发生病虫鼠害的林地上实行各种防治措施的实际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源:森

林病虫害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18

森林火灾受害率犪狉犲犪狉犪狋犲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犳犻狉犲

报告期内森林火灾中受害森林面积同森林总面积的比率,用千分比表示。单位:无。数据来源:森

林防火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19

水土流失面积犪狉犲犪狅犳狑犪狋犲狉犪狀犱狊狅犻犾犲狉狅狊犻狅狀

由于植被破坏,土壤裸露,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以及水、旱、风沙危害和人为因素等综合作用,造成山

区、丘陵区、风沙区表土、水分和土壤养分同时流失的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源:水土流失防治管理

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20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犮狅犿犫犪狋犻狀犪狉犲犪狅犳狑犪狋犲狉犪狀犱狊狅犻犾犲狉狅狊犻狅狀

在水土流失面积上,采取各种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并初步控制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强度控制在

轻度侵蚀强度即每年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500t2000t以下的面积。单位:公顷。数据来源:水土流

失防治管理部门和实际监测相结合。

3.21

河流泥沙含量狊犻犾狋狏狅犾狌犿犲狅犳狉犻狏犲狉狊狋狉犲犪犿

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单位:千克/米3。数据来源:地方水文部门。

3.22

土壤侵蚀模数犿狅犱狌犾狌狊狅犳狊狅犻犾犲狉狅狊犻狅狀

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

/—

犔犢犜17562008

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单位:吨/(公里·年)。数据来源:地方水文部门。

3.23

林业增加值犪犱犱犲犱狏犪犾狌犲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狉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以货币表现的林业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地方林业统计部门。

3.24

地区生产总值狉狅狊狊犱狅犿犲狊狋犻犮狉狅犱狌犮狋

犵狆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地方统计部门。

3.25

森林旅游业产值狋狅狌狉犻狊狋狅狌狋狌狋狏犪犾狌犲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狊

以森林资源为依托,通过开展森林旅游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各种门票收入、服务业收入等。单位:万

元。数据来源:地方林业统计部门。

3.26

木竹材采运产值犾狅犻狀犪狀犱犺犪狌犾犻狀狅狌狋狌狋狏犪犾狌犲狅犳狋犻犿犫犲狉犪狀犱犫犪犿犫狅狅

犵犵犵犵狆

木(竹)材采运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木(竹)材产品获得的收入。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地方林业统

计部门。

3.27

林业企业负债总额狋狅狋犪犾犱犲犫狋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狉犲狀狋犲狉狉犻狊犲狊

狔狆

林业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是企业所能承担的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补

偿的债务。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地方林业统计部门。

ㅤㅤㅤㅤ

3.28

贷款豁免总金额狋狅狋犪犾犲狓犲犿狋犾狅犪狀

根据银监发[]号和银监发[]号文,对符合金融机构债务免除条件的森工企业负债,

200539200657

经金融机构核实后,确定准予免除的债务总金额。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地方林业统计部门。

3.29

林业企业利润总额狋狅狋犪犾狉狅犳犻狋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狉犲狀狋犲狉狉犻狊犲狊

狆狔狆

林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后的差额。单位:万

元。数据来源:地方林业统计部门。

3.30

林业企业总资产狋狅狋犪犾犪狊狊犲狋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狉犲狀狋犲狉狉犻狊犲狊

狔狆

林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

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递延税项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地方

林业统计部门。

3.31

贫困人口数狅狏犲狉狋狊狋狉犻犮犽犲狀狅狌犾犪狋犻狅狀

狆狔狆狆

年均收入低于当年国家贫困线的人口数,包括低收入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两部分。根据《2007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低收入人口指年收入处于“元/人元/人”的人口;绝对贫困

786~1067

人口指年收入低于785元/人的人口。单位:人。数据来源;地方统计部门。

3.32

社会保险补助狊狅犮犻犪犾犻狀狊狌狉犪狀犮犲狊狌犫狊犻犱

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在天保资金专项支出中增加了“社会保险补助”,用于由

于木材减产或停产造成实施单位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缺口的补助支出,包括原有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

/—

犔犢犜17562008

新增了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费、失业保险补助费、工伤保险补助费、生育保险补助费等。单位:万元。数据

来源:工程管理部门。

3.33

森林案件数量狀狌犿犫犲狉狅犳犳狅狉犲狊狋狉犮犪狊犲狊

报告期内由当地公安机关统计的各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经营木材、森林火灾、非法征占用林地、

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林区治安案件等的数量。单位:件。数据来源:地方森林公安部门。

3.34

富余职工人数狀狌犿犫犲狉狅犳犾犪犻犱狅犳犳犳狅狉犲狊狋狉狑狅狉犽犲狉狊

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而使企业多余出来的人员。主要包括三部分:因木材调减而富余的人员、

企业原有富余人员和年内新增待就业人员。单位:人。数据来源:工程管理部门。

3.35

富余职工安置人数犾犪犮犲犿犲狀狋狀狌犿犫犲狉狅犳犾犪犻犱狅犳犳犳狅狉犲狊狋狉狑狅狉犽犲狉狊

狆狔

按分流上岗、一次性安置和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方式安置的富余职工人数。单位:人。数据来源:

工程管理部门。

3.3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犲狉犮犪犻狋犪狀犲狋犻狀犮狅犿犲狅犳狉狌狉犪犾狉犲狊犻犱犲狀狋狊

狆狆

农村居民一定时期内总收入中扣除相应费用性支出(从事生产的家庭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

旧、调查、补贴、缴纳税金、上交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再除以农村居民常住

人口数。反映农民收入水平、农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包括农村居民从事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

和友人借款等储蓄借贷性收入。单位:元/人。数据来源:地方统计部门。

ㅤㅤㅤㅤ

3.37

专家赋权法犇犲犾犺犻

又称专家咨询法,就是集中专家的意见与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3.38

功效系数法犲犳犳犻犮犪犮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犿犲狋犺狅犱

采用多目标规划管理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技术,将每一个指标的实际值转化

为百分制表示的分数,再汇总计算综合统计评价值。

4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县(重点森工企业)、行政村(林场)。

5监测形式

采取定点跟踪监测和不定期专题调查等形式。

5.1定点跟踪监测

对工程进展、政策执行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样本县(重点森工企业)、村(林场)二级的情况进行

定点跟踪监测,每年进行一次。

5.2专题调查

主要针对各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专题调查,不定期进行。

6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监测与评价核心指标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核心指标见表和表。

12

6表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森工企业)监测与评价核心指标犢

监测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公式监测指标犜

B1.木材生产1.计划木材产量

木材生产计划完成率()报告期实际木材产量/报告期计划木材产量

C1.100%×100%

()实际木材产量

20%2.

C2.人工造林作业计划完成率报告期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报告期计划人工造林3.计划人工造林作业面积

()作业面积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

50%×100%4.

B2.公益林建报告期飞播造林面积/报告期计划飞播造林作业面积5.计划飞播造林面积

飞播造林计划完成率()

C3.30%

设()完成飞播造林面积

20%×100%6.

7.计划新封面积

封山育林计划完成率()报告期新封面积/报告期计划封育面积

C4.20%×100%

8.完成新封面积

报告期实际管护森林面积/报告期计划管护森林面积9.计划管护森林面积

管护计划完成率()

C5.30%

×100%10.实际管护森林面积

报告期实际人均管护森林面积/计划人均管护森林面

管护任务完成率()11.落实管护人员数量

C6.20%

积×100%

A1.工程实B3.森林管护报告期承包管护森林面积/报告期实际管护森林面积ㅤ

承包管护比重()12.承包管护森林面积

C7.10%

施及政策执()×100%

20%

行情况()

20%13.森林火灾受害面积

森林火灾受害率()报告期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报告期森林面积

C8.20%×100%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