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099-2005 燃气轮机 采购

GB/T 14099-2005 Gas turbines—Procure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099-200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8-31
实施日期
2006-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燃气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 259)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苏州高达热电有限公司、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国电热工研究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起草人:
顾德明、胡星辉、涂庆国、杨道刚、王铭忠、林公舒、何语平
出版信息:
页数:41页 | 字数:7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040

K56

G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099-2005

代替GB/T14099-1993,GB/T14099.1-2004,GB/T14099.2-2004

燃气轮机采购

Gasturbines-Procurement

2005-08-31发布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4099-2005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定义···············································································································……1

4标准参考条件···································································································……9

5试车燃料·-9

6额定值·····································································································,······……9

7控制和保护装置·········································································,······················……11

8燃料···············································································································……14

9环境···············································································································……15

10询价时采购方应提供的技术资料·················································,·····················…·…17

11投标时制造商应提供的技术资料············。···························································……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措施············································································…·…2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排烟测量··················。·········································…·…·‘‘··‘.‘·…·…24

附录C(资料性附录)燃气轮机排气中氮氧化合物总含量的测定····································……29

附录D(资料性附录)维护························。··························································…·…32

附录E(资料性附录)关于燃料的补充资料·················································,·············……34

附录F(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二’·“““’38

GB/T14099-2005

前言

本标准代替了GB/T14099-1993((燃气轮机采购)),GB/T14099.1-2000燃气轮机采购第

1部分:总则与定义》和GB/T14099.2-2004((燃气轮机采购第2部分:标准参考条件与额定值》。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F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燃气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25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苏州高达热电有限公司、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上海发电设

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国电热工研究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德明、胡星辉、涂庆国、杨道刚、王铭忠、林公舒、何语平。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099-93;

GB/T14099.1-2004;

GB/T14099.2-20040

GB/T14099-2005

燃气轮机采购

范围

1.1本标准为采购方提供间制造商采购燃气轮机装置包括联合循环机组及其浦助设备时所需的技术

资料。由于燃气轮机的实际运行模式有很大的差别,本标准(有关部分)对运行模式进行明确分类,各类

运行模式都有相应的标准额定值,这些额定值是基于ISO标准环境条件制定的。

1.2本标准对投标时所必须满足的各种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依据,在可能情况下还给出了确

定这些要求是否已被满足的标准。本标准不涉及燃气轮机安装时所必须遵守的国家或地方的法律和

规定。

1.3本标准对所涉及到的燃料和其他问题,例如用户及制造商双方应提供的资料作了规定,但并不意

味包含了合同所需的全部资料,每台燃气轮机的安装都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应进

行技术协调,以保证所供应的设备互相配合,当由几个制造商共同供应设备时更须往意。

注:本标准所用的“制造商”这一术语是指嫩气轮机制造商或是相应的责任承包者。

1.4本标准适用于常规燃烧系统的开式循环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以及闭式循环、半闭式循环和联合循环

的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对于采用自由活塞式燃气发生器型燃气轮机或具有特殊热源(如化学流程、核反

应堆、增压锅炉等)的燃气轮机,本标准也可作为依据,但需作适当修改。

本标准不适用于飞机、建筑机械、农业和工业牵引机械及汽车上采用的燃气轮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100-1993燃气轮机验收试验(eqvISO2314;1989)

定义

本标准规定的下列定义都适用。

3.1

嫩气轮机gasturbine

(单机)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包括压气机、加热工质的设备(如燃烧室)、透平、控制系统

和辅助设备。

注,燃气轮机系统的示例见图1.

3.2

粥气轮机动力装皿gasturbinepowerplant

燃气轮机为产生有用的动力(例如:电能、机械能或热能)所必需的全部基本设备。

3.3

开式循环opencycle

工质从大气进人燃气轮机,再排人大气的热力循环。

3.4

闭式循环closedcycle

工质在封闭系统中循环工作而与大气无关的热力循环。

GB/T14099-2005

3.5

半闭式循环semiclosedcycle

燃烧在工质中进行,一部分工质进人再循环,另一部分与大分排向气相交换的热力循环。

3.6

简单循环simplecycle

依次由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

3.7

回热循环regenerativecycle

利用回收排气余热的热力循环。它包含依次对工质的压缩、回热加热、燃烧、膨胀和回热放热(排气

热量传递给压气机出口的工质)。

3.8

中间冷却循环(间冷循环)intercooledcycle

在相继的压缩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热力循环。

3.9

再热循环reheatcycle

在相继的膨胀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再加人热量的热力循环。

3.10

联合循环combinedcycle

燃气轮机循环与蒸汽或其他流体的朗肯循环相联合的热力循环。

注1:常见的例子是燃气轮机的排气热量被用来产生朗肯循环中的蒸汽。

注2:这种循环的优良热力性能是由于综合了每个循环的最佳热力特性。即:在燃气轮机循环中能在较高温度下加

人热量,而在朗肯循环中热量能在较低温度下释放。

3.11

单轴燃气轮机single-shaftgasturbine

通过一根轴把压气机与透平及负荷机械连接,从而使它们旋转一致,传递由透平膨胀过程产生的动

力的燃气轮机。

3.12

多轴燃气轮机multi-shaftgasturbine

有两根或两根以上机械上相互独立旋转的透平轴的燃气轮机。

注:多轴燃气轮机可以是具有一个自由动力透平和单根压气机一透平轴的分轴燃气轮机或具有多个压气机透平轴

的燃气轮机

3.13

抽气式燃气轮机bledgasturbine

在压气机级间和/或压气机出口抽出压缩空气,或在透平进口和/或透平级间抽出热燃气以供外部

使用的燃气轮机。

3.14

燃气发生器gasgenerator

产生高温压力燃气、输送给工艺流程或自由动力透平的燃气轮机的组件。

注:它由一个或多个旋转的压气机、与工质相关的热设备、一个或多个驱动压气机的透平、控制系统以及基本的辅

助设备组成。

3.15

压气机compressor

利用机械动力增加工质的压力,并伴有温度升高的燃气轮机部件。

GB/T14099-2005

3.16

透平turbine

利用工质的膨胀产生机械动力的燃气轮机部件。

同义词:涡轮。

3.17

动力透平powerturbine

由燃气发生器排出的燃气驱动的透平,通过该透平的独立轴产生输出动力

3.18

燃烧室(一次或再热)combustionchamber(primaryorreheat)

燃料(热源)与工质发生反应,增加工质温度的燃气轮机部件。

3.19

工质(燃气或空气)加热器workingfluid(gasorair)heater

热源在其内间接增加工质温度的设备。

3.20

回热器regenerator/recuperator

将透平排气的热量传给进人燃烧室前工质的各种类型的热交换器。

3.21

预冷器precooler

在工质开始压缩之前降低其温度的热交换器或蒸发冷却器。

3.22

中间冷却器intercooler

降低在压缩段之间工质温度的热交换器或蒸发冷却器(喷雾式中间冷却器)。

3.23

超速遮断装里overspeedtrip

当转子转速达到设定值时,能立即触发超速保护系统的控制或遮断的部件。

3.24

控制系统controlsystem

在所有运行方式下用来控制、保护、监视及报告燃气轮机状况的总系统。

注:它包括启动控制系统、调节器和燃料控制系统、转速显示器、仪表,电源控制及其他如顺序启动、稳定运行、停

机、遮断及异常工况下的停机和备用运行所必要的控制。

3.25

调节系统governingsystem

为控制关健参数(例如:转速、温度、压力、输出功率、推力、间隙等)所提供的控制元件和设备。

3.26

燃料调节阁fuelgovernorvalve

阀门或其他任何用作最终燃料调节元件的装置,用于控制进人燃气轮机的燃料量。

注:可能也有其他控制燃气轮机燃料流量的方式。

3.27

燃料切断(截止)阀fuelstopvalve

当被触发时,切断进人燃烧系统的全部燃料供应的装置。

3.28

迟缓率deadband

当输人信号变化后,其执行机构不产生随动反应的一个区域。转速迟缓率用额定转速的百分数来

GB/T14099-2005

表示。

同义词:死区。

3.29

转速不等率governordroop

输出功率从零变化到额定值时产生的稳态转速变化量,用额定转速百分比表示。

3.30

超温检测器overtemperaturedetector

对温度直接响应的一次检测元件。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合适的放大器或转换器,立即作用于

保护系统。

3.31

燃料比能(热值)fuelspecificenergy(calorificvalue)

总比能(高热值)是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总热量,单位是kJ/kg。净比能(低热值)

是总比能减去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也是kJ/kg.

注:可以得到两个比能,即定容比能和定压比能,它们之间略有区别,定容下总比能采用弹式量热器测得.

定压下的净比能值用于稳流嫩烧流程中(见GB/T14100-1993).同样此比能可以根据ISO4261(见附录E)

计算获得。

3.32

热耗率heatrate

燃气轮机每单位时间消耗的燃料能量与输出的净功率的比值,单位是kJ/kW"h。热耗率是以燃

料的净比能为基础的,包括15'C以上的湿热(GB/T14100-1993,8.2.3).

注:这同样适用于在第5章中的试车始料,也可以用热效率的倒数来表示(见3.34),燃气轮机的净功率输出根据

GB/T14100-1993中8.1得出

3.33

燃料消耗率specificfuelconsumption

每单位净输出功率的燃料消耗量,单位是k/kW"h,所用的净比能在6.1.2中规定。

3.34

热效率thermalefficiency

净输出功率与基于燃料净比能(见GB/T14100-1993,8.2.2和8.3.3e)的热耗之比。

3.35

透平参考进口温度referenceturbineinlettemperature

第一级静叶前工质的平均温度(GB/T14100-1993,8.6规定)。

3.36

自持转速self-sustainingspeed

燃气轮机转子在最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转速,此时,不需外力来维持燃气轮机的

稳态运行或使转子加速。

3.37

空负荷转速idlingspeed

允许燃气轮机持续运行而不对外输出功的指定转速。

3.38

最高连续转速maximumcontinuousspeed

燃气轮机输出轴能连续运行的最高转速。

3.39

额定转速ratedspeed

燃气轮机产生额定功率时输出轴的转速。

GB/T14099-2005

3.40

透平遮断转速turbinetripspeed

独立的危急超速保护装置切断燃料供应时燃气轮机的转速。

3.41

蒸汽和/或水的喷注steamand/orwateri川ection

向工质喷注蒸汽和/或水,以增加功率和/或减少排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

3.42

质f功率比(移动式使用)mass-t-opower(mobileapplications)

燃气轮机各部件总干质量(按3.1计算)与燃气轮机标准额定功率之比,按6.3定义用kJ/kW

表示。

3.43

压气机喘振compressorsurge

在压气机和连接管道中,出现工质流动以较低频率振荡为特征的不稳定工况。

a)简单循环单轴燃气轮机

回热器

b回热循环单轴燃气轮机

图1气轮机布置的各种实例

GB/T14099-2005

注:虚线表示可供另行选择的套轴方案

c)简单循环分轴嫌气轮机,即带有独立的动力透平

d)中间冷却和再热循环(复合型)、多轴燃气轮机(低压轴带负荷)

图1(续)

GB/T14099-2005

空气抽气热招气抽气

2一~、

负荷|

1

/

、、_了/

e)具有抽空气和抽热燃气的单轴燃气轮机

冷却介质

预冷器工质加热器二}As

撕禹透平负荷

中间冷却器

)f单轴闭式循环燃气轮机

图1(续)

GB/T14099-2005

余热锅炉

压气机

汽轮机透平

负荷

讹烧室

冷凝器

同轴的汽轮机和遨气轮机

她烧室冷凝器

9)具有z台燃气轮机和1台汽轮机的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示意图

图1(续)

GB/T14099-2005

h)具有增压流化床燃烧室的联合循环嫩气轮机

图1(续)

4标准参考条件

ISO的功率、效率、热耗率或燃料消耗率所依据的标准参考条件在4.1-4.4中规定。

4.1空气进气条件

按GB/T14100-1993中6.6.2的规定,压气机进口法兰处(或压气机进气喇叭口处)空气的条

件为:

—总压101.3kPa;

—总温15r;

—相对湿度60%.

4.2排气条件

透平排气法兰处(如采用回热循环,则在回热器出口处)的排气静压为101.3kPae

4.3冷却水条件(如果采用)

如果对工质进行冷却,冷却水进口温度为15'C.

4.4工质加热器或冷却器

使用环境空气的加热器或冷却器,环境空气的标准参考条件应为总温15℃和总压101.3kPa.

5试车粥料

当燃气轮机试车用的燃料与采购方和制造商双方认可的常规运行燃料不同时(见10.7),则应采用

双方认可的试车燃料。

6额定值

6.1总则

6.1.1通常,在给定的透平参考进口温度下,嫩气轮机输出功率与绝对大气压力成正比,并且与空气进

口温度(通常指室外的干球温度)有很大关系。同样在给定的空气进口温度下,输出功率与参考透平进

口温度有关。为了确定额定值必须采用标准条件的大气温度和压力,但由于不同的运行模式要求以及

GB/T14099-2005

在设计基本部件时采用的准则不同,燃气轮机额定值将仍会大幅度变化。ISO标准额定值不计进气和

排气的压降,但是现场功率应考虑这些损失。

注:注蒸汽或者注水可用来增加嫩气轮机装置输出功率和减少NO、排放量(见3.41),

6.1.2燃气轮机的性能额定值应按以下燃料的净比能进行评定:

a)燃气轮机设计使用液体燃料(DST.2,见附录E的表E.2):42MJ/kg;

b)燃气轮机设计使用气体燃料(100%甲烷):50MJ/kg.

无论是液体、气体或者固体燃料的定压净比能是指压力在101.3kPa和温度在15℃条件下的净

比能。

6.2运行模式

除由采购方和制造商专门商定的特殊应用情况外,燃气轮机的净额定功率应根据6.2.1中规定的

某一种工作类型和6.2.2中规定的某一种年平均起动次数等级组合起来共同规定。

示例:

Bll(B类、H级)是指每年运行时间不超过2000h和每年的起动次数不超过500次。

制造商应说明在有关运行模式下所要求的检查和/或维修的类型、周期和等级(见11.1C).

注:某些燃气轮机可能按6.2.1中给出的几种工作类型组合在一起的方式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采购方应明确说

明期望的每个类型下净额定功率的年运行小时数。超出规定的净额定功率/运行模式的运行将对检查周期和

维修要求有重大的影响。

6.2.1工作类型

A类:在备用尖峰负荷额定功率下,每年运行时间不超过500h;

B类:在尖峰负荷额定功率下,每年运行时间不超过2000h;

C类:在半基本负荷额定功率下,每年运行时间不超过6000h;

D类:在基本负荷额定功率下,每年运行时间不超过8760h.

6.2.2起动次数等级

工级:平均每年起动超过500次;

II级:平均每年起动不超过500次;

m级:平均每年起动不超过100次;

W级:平均每年起动不超过25次;

V级:在规定的期间内连续运行,没有为检查和/或维修而进行计划停机

6.3ISO标准额定值

制造商应根据在第4章中定义的标准参考条件下发电机出线端电功率或者燃气轮机输出轴端功

率,并结合下面运行模式来表明标准额定值:

a)ISO标准尖峰负荷额定值B类、II级(每年平均运行2000h和起动500次);

b)ISO标准基本负荷额定值D类、N级(每年平均运行8760h和起动25次)。

每种情况下,制造商应说明要求检查和/或维修的类型、周期和等级。

6.4现场额定值

现场额定值应由制造商规定如下:

a)发电装置:在发电机输出端上测出的,并按GB/T14100中8.1.2规定,辅机负荷进行修正后

的净电功率。

b)机械驱动装置:按GB/T1410。中8.1.1规定,对不是直接由燃气轮机驱动的所有辅机负荷进

行修正后的净机械功率。

无论哪种情况下,现场额定值均与安装现场的规定条件(比如大气压力和温度,压力损失,注蒸汽和

注水等)和装置设计的运行模式有关。

当燃气发生器单独供货时,机组在安装现场的规定条件和装置设计运行模式下(GB/T1410。一

10

GB/T14099-2005

1993,6.3.5)运行时,它的现场功率应表达成燃气发生器排气(总压和总温)等嫡膨胀至环境大气压力所

产生的燃气功率

7控制和保护装置

7.1起动

起动控制系统(包括预起动要求,如盘车等)有手动、半自动和自动三种形式。

7.1.1手动起动

要求操作者手动起动辅助装置并起动主机、维持和继续执行起动程序(高速盘车、清吹、点火),使转

子升速达到调速器的最小整定值,对带发电机的机组则应准备并网。

7.1.2半自动顺序起动

要求手动起动辅助装置,但操作者应通过一次操作使嫌气轮机进入全套的起动控制程序,使转子达

到调速器的最小整定值,对带发电机的机组则应准备并网。

7.1.3自动顺序起动

仅需操作者通过一次操作(手动或其他方式)即可起动辅助装置并完成燃气轮机进人全套起动控制

程序,使转子达到调速器的最小整定值,对带发电机的机组则应准备并网。

7.2升负荷

燃气轮机可以手动、半自动或自动升负荷直至达到规定的功率。自动升负荷可直接随着起动程序

进行而不需要操作者任何的辅助操作。

任何一种升负荷方式,均应说明在规定负荷下的停留时间,以达到暖机的要求

当发电机在升负荷前要求与特定的系统同步并网时,也可用手动或自动操作的方式完成。

7.3停机

停机可以用手动、半自动或自动的方式完成。在各种情况下,其运行的主要程序见7.3.1,7.3.2和

7.3.3的规定。

7.3.1发电用燃气轮机

a)在同步转速下,有控制地卸载到零输出;

b)打开断路器;

c)降低转速和适当的冷却过程;

d)切断燃料,停止盘车不需要的辅机;

e)如需要则进行盘车;

f)停止其他辅机,如润滑油泵;

9)恢复到起动状态。

7.3.2驱动机械用燃气轮机

a)有控制地卸载到最小负荷状态;

b)适当的冷却过程;

c)切断燃料,停止盘车不需要的辅机;

d)如需要则进行盘车;

e)停止其他辅机,如润滑油泵;

f)恢复到起动状态。

7.3.3紧急停机

a)紧急停机应能选择手动,也能由燃气轮机的保护系统自动控制停机。系统应直接关闭燃料切

断阀,切断对燃气轮机的燃料供应;

b)除另有规定外,应提供自动方式使被驱动装置与系统分开,以防止发电机倒拖或逆流;

)c也可能需要操作放气系统,以释放储存的能量;

GB/T14099-2005

d)接着应进行正常的盘车和停机程序,对装有自动再起动装置的机组,应采取措施防止不经手

动复位就自动再起动。

7.4清吹

7.4.1当使用气体燃料时,起动控制系统应提供足够的自动清吹的时间(不管起动顺序是手动的还是

自动的),以确保燃气轮机安全运行。在没有其他标准的情况下,在机组点火之前清吹过程至少应排出

整个排气系统(包括烟囱)容积三倍的空气。如已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可不必清吹。

7.4.2当使用高挥发性的液体燃料时,除清吹外有必要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包括自动操作的燃料切

断阀,但不限于此。

7.5燃料控制

燃料供应按照一个可控开环程序进行,它应由透平温度或其他保护装置进行越限控制。

7.6定转速(植速)

对于定转速运行的燃气轮机(特别是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有时需用无差转速调节)必须安装感受输出

轴转速的调速器。在运行中空载转速应能在9500^105%的额定转速范围内调整。如果采购方另有要

求,可与制造商商定。

在遥控发电机组同步运行时,调速器应能在40s内将最大现场额定输出功率减少到零。但具体所

需时间应由采购方决定,以便与其他作并列运行机组的调速器协调一致。

7.7变转速

对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变速运行的燃气轮机,例如用作船舶推进,应提供相应的控制设备。

7.8调速器

驱动机械用燃气轮机的调速器在所有稳定负荷工况下,应能把输出转速限制在105额定转速范

围之内。发电用燃气轮机,在规定的大气状态下,设计的燃料压力、温度和燃料热值所决定的功率极限

范围内运行,其调速器整定并控制在额定转速时,调节系统应能防止燃气轮机在达到甩负荷时瞬间跳闸

转速。如果采购方另有要求,可与制造商商定。

7.9燃料调节阀

在燃气轮机任何停机状态下,燃料调节阀(见3.26)应返回到最小位置。

7.10粥料切断

7.10.1除燃料调节或控制阀外,燃料调节系统应安装一个单独的截止阀或切断阀,使在停机时可切断

燃气轮机燃料供应,而在起动过程中,全部点火条件未得到满足以前阀门不予打开。

7.10.2对于发电机组,应在燃气轮机或发电机上提供当燃料截止阀关闭时防止发电机倒拖的装置。

如果装有同步补偿装置,这些要求可以不考虑。

7.10.3对于气体燃料,应使用适当的排空阀,以减少燃气轮机停机后气体燃料漏至燃气轮机内的

危险。

7.11超速控制

在每根独立的轴系上都应配备超速调节器和超速遮断装置,除非能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出现

超速危险。

7.12超速控制的手动检查

应备有能使操作者对超速调节器或超速保护装置进行手动检查的装置。

注:这种检查应尽可能在不停机又不暂时失去保护作用的条件下进行

7.13超速整定

超速调节器或超速遮断装置应整定到:在任何突然甩负荷情况下,飞升转速不会超过轴系的最大安

全极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不依赖主调节器而使在靠近燃烧器处减少或切断燃料。

7.14飞升转速

燃气轮机,特别是在多轴燃气轮机中,某一轴系可能因甩负荷而需承受很大的加速度。虽然超速遮

I2

GB/T14099-2005

断装置已动作,但转速可能继续升高,其飞升转速甚至比遮断转速大得多。此后燃气轮机应无须检查仍

能继续正常运行,还应注意保证所有连接设备包括用电气、机械或液压方式相连接的辅机等,也均能承

受相应的超速。

7.巧附加超速保护

对分轴燃气轮机或带热交换器的燃气轮机可能需要附加超速保护,以防止机内贮存的热量或大量

贮存的高压空气(或两者皆有)所造成的超速。这种保护可采取例如排气阀或负载电阻的形式,它们的

动作是由主调速器或超速保护装置(或两者同时)控制。

7.16熄火保护

机组应提供一个熄火时切断燃料的装置。

7.17燃料越限控制

燃料调节系统,应包括一个越限控制系统,以防止超过透平额定进口温度,如果更为严格的限制,则

要防止超过燃气发生器的最大转速。

7.18迟缓率(死区)

额定转速和最大输出功率范围内(包括最大输出功率)的迟缓率不应超过额定转速的。.1%.

7.19转速调节系统的稼定性

7.19.1当燃气轮机在零功率和最大功率之间运行时,转速调节和燃料控制系统应能稳定控制:

a)机组单机运行时的燃气轮机转速;

b)多台机组并列运行时进人燃气轮机的燃料量。

在某些情况下要对上述a),b)两项的同时控制,也要求运行稳定。

7.19.2在下列情况下,调速和燃料调节系统认为是稳定的。

a)机组在持续负荷指令下运行,由转速调节系统和燃料控制系统所引起的燃气轮机转速的持续

波动幅度不超过额定转速的士0.12%;

b)多台机组并列运行在额定转速和持续负荷下,由转速调节系统和燃料控制系统所引起的燃料

输人量持续波动导致的功率输出的变化不超过额定输出功率的士2%.

对大功率燃气轮机,通常允许的波动值预计更低些。

7.20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多台机组并列运行,而燃气轮机在按当时环境条件下整定的温度控制范围内运行时,温度控制系统

和燃料控制系统应能稳定地控制燃气轮机的温度

多台机组在定转速下并列运行时,由于温度限制或控制系统和燃料控制系统所引起的燃气轮机燃

料能量输人的持续波动导致的功率输出产生的变化不超过额定输出功率的6%,即认为温度限制或控

制系统和燃料控制系统是稳定的。

7.21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在某些燃气轮机所驱动的设备及与其相关联的系统中具有越限控制性能时,则7.19和7.20中的

稳定性判别准则可能不能达到。

7.22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