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796-2020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规范

JJF 1796-2020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etroreflective Standards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JF 1796-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0-01-17
实施日期
2020-04-17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公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逆反射标准器的校准。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起草人:
苏文英、王义旭、周毅姝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屮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796—2020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ofRetroreflectiveStandards

2020-01-17发布2020-04-17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1796—2020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规范

JJF1796—2020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of

RetroreflectiveStandards

本规范委托全国公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796—2020

JJF1796—2020

目录

引言(II)

1范围(1)

2引用文件(1)

3术语(1)

4概述(2)

5计量特性(3)

6校准条件(5)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

8校准结果(9)

9复校时间间隔(9)

附录A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记录式样(10)

附录B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证书信息及内页式样(16)

附录C逆反射标准器逆反射量值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8)

I

JJF1796—2020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

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制定。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I

JJF1796—2020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逆反射标准器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

GB/T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24725突起路标

GB/T26377逆反射测量仪

JT/T493道路预成形标线带

JT/T688-2007逆反射术语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

JT/T688-200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逆反射标准器retroreflectivestandar

用于校准逆反射测量仪的有证标准物质。

3.2基准方向datummark

以箭头指向标记于逆反射标准器背面或适当位置,用于指示校准时样品摆放

方向。箭头方向为0。基准方向(简称“基准方向”),校准时可通过逆时针旋转

相应角度来改变基准方向。

3.3逆反射retroreflection

反射光从接近入射光的反方向返回的一种反射。

【JT/T688-2007,2.1】

3.4入射角entranceangle

照明轴与参考轴之间的夹角,用卩表示。

注:

6

JJF1796—2020

入射角P在角度计系统中被分解为P1和卩2两个分量,通常不大于90%

【JT/T688-2007,2.21]

3.5观测角observationangle

照明轴与观测轴之间的夹角,用a表示。

注:

观测角不为负值,通常小于2。。

[JT/T688-2007,2.24】

3.6发光强度系数coefficientofluminousintensity

观测方向的发光强度(刀与逆反射体垂直于入射光方向的平面上的光照度(E丄)

之比,用表示。

[JT/T688-2007,2.34]

3.7逆反射系数coefficientofretroreflection

发光强度系数(用)与逆反射体的表面积(力)之比,用7?a表示。

【JT/T688-2007,2.35]

3.8逆反射亮度系数coefficientofretroreflectedluminance

观测方向的光亮度(Z)与逆反射体垂直于入射光方向的平面上的光照度(E丄)

之比,用Rl表示。

[JT/T688-2007,2.37】

4概述

4.1逆反射标准器按其用途和校准方法,分为参考标准器和工作标准器。

4.1.1参考标准器

作为参考标准使用,在给定组织或给定地区内指定用于校准逆反射测

量仪。

4.1.2工作标准器

作为工作标准使用,用于逆反射测量仪的自校准。

4.2逆反射标准器包括逆反射标志标准器、逆反射标线标准器和突起路标

标准器,分别按结构和量值大小进行分类。

4.2.1逆反射标志标准器

逆反射标志标准器由满足GB/T18833要求的反光膜与铝板贴制而成,

2

JJF1796—2020

分为一型、二型和三型三种,每种类型主要包括白色、黄色、红色、绿色

和蓝色五种颜色。逆反射标志参考标准器的有效反光面积一般不小于

50mmX50mm

o

4.2.2逆反射标线标准器

逆反射标线标准器由满足JT/T493要求的标线带与铝板贴制而成,主

要包括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逆反射标线标准器的有效面积一般不小于

100mmx500mmo

4.2.3逆反射突起路标标准器

突起路标标准器由工程塑料基体和微棱镜型逆反射器组成,主要包括

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突起路标标准器的外形尺寸应满足GB/T24725中

A2类突起路标的要求。

5计量特性

5.1逆反射量值

5.1.1逆反射标志标准器逆反射系数

逆反射标志参考标准器和工作标准器的量值,一型、二型和三型应分

别满足GB/T18833中V类、III类和I类反光膜的光度性能要求,其逆反射

系数7?a应不小于表1规定。

3

JJF1796—2020

表1逆反射标志标准器量值要求

逆反射标志几何条件最小逆反射系数Ra,cdlx1m2

标准器观测角入射角白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

-4°580435875826

0.2°15°348261523516

30°220165332210

-4°420315634219

一型0.5°15°252189382511

30°15011023157.0

-4°1209018125.0

1°15°7254117.23.0

30°45347.05.02.0

-4°250175504520

0.2°15°210145423516

30°175120352511

-4°956619157.5

二型0.5°15°906218136.3

30°705014105.0

-4°107.03.03.01.0

1°15°107.02.02.00.7

30°9.06.01.01.00.4

-4°7050149.04.0

0.2°15°5035117.03.0

30°30226.03.51.7

-4°30257.54.52.0

三型0.5°15°23195.33.41.4

30°15133.02.20.8

-4°5.03.02.01.00.6

1°15°3.02.01.00.80.3

30°2.01.50.60.40.2

5.1.2逆反射标线标准器逆反射亮度系数

4

JJF1796—2020

逆反射标线参考标准器和工作标准器的量值,应满足JT/T493中II级

反光长效标线带的光度性能要求,其逆反射亮度系数&应不小于表2规定。

表2逆反射标线标准器量值要求

几何条件最小逆反射亮度系数7?l,mcd-m_24x_1

逆反射标线

观测角入射角白色黄色

标准器

1.05°88.76°250175

5.1.3突起路标标准器发光强度系数

突起路标参考标准器和工作标准器的量值,应满足GB/T24725中A1

类突起路标的光度性能要求,其发光强度系数&应不小于表3规定。

表3突起路标标准器量值要求

几何条件最小发光强度系数人I,med-lx-1

观测角入射角白色黄色

0°580348

突起路标0.2°

±20°272163

标准器

0.33°±5。472283

1.0°±10°7444

2.0°±15。127

5.2均匀性

5.2.1逆反射标志标准器、逆反射标线标准器和突起路标标准器均应无明显

的外观缺陷或损伤。

5.2.2逆反射标志参考标准器的均匀性用不均匀度表示,应满足表4要求。

表4逆反射标志参考标准器均匀性要求

几何条件

不均匀度

观测角入射角

0.2°-4°<6%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1.1校准环境温度为23°C±5°C;

5

JJF1796—2020

6.1.2相对湿度不大于75%。

6.2校准设备

6.2.1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

6.2.1.1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主要用于参考标准器的校准,由标准A光源、

微光照度计、入射角调节器、观测角调节器和测量控制系统等组成,测量

原理见图lo

6.2.1.2逆反射标志标准器、逆反射标线标准器和突起路标标准器的逆反射

量值分别由逆反射系数7?a、逆反射亮度系数&和发光强度系数凡来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7?=—(1)

T

1

e

l

R

R「己(2)

AA

R、=(3)

人・E丄.cosv

式中:

R——发光强度系数,cd-lx-1;

x

_12

心逆反射系数,cd-lx-m";

Rl逆反射亮度系数,mcd-m_2-lx_1;

6

JJF1796—2020

I——逆反射标准器反射到光接收器的发光强度值,cd;

E丄——光源投射到逆反射标准器参考中心的垂直照度值,lx;

A——逆反射标准器的有效受光面积,m2;

v—视角,即参考轴和观测轴之间的夹角,。。

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标准A光源,色温为(2856±50)K,有效照射面垂直照度不小于

101x,均匀度应大于95%;

b)微光照度计应有良好的稳定性,信号波动应不超过±1%,线性应在

±1%内,对于有余弦校正器的微光照度计,应增加限光光阑;

c)入射角调节范围应可实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转动(垂直入射角A、

水平入射角角),定位误差不大于0.1°;

d)观测角调节范围:0.2。三(1三2.0。,定位误差不大于0.02°o

e)测量距离一般为15m或30m,定位误差不超过±0.01m。

6.2.2逆反射测量仪

逆反射测量仪用于工作标准器的校准,包括逆反射标志测量仪、逆反

射标线测量仪和突起路标测量仪,应符合GB/T26377的要求。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逆反射量值

7.1.1参考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测量方法

参考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使用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进行测量,测量步

骤如下:

a)检查标准装置及其校准环境条件,确定没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

素;

b)开机预热,根据校准要求设置标准装置的相应测量模式;

c)用光阑夹具将标准器沿基准方向安装在入射角调节器上,调节测量

参考中心;

d)测量相应几何条件下杂散光的信号值2;

JJF1796—2020

e)测量光源在样品表面处的垂直照度坨;

f)测量相应几何条件下逆反射标准器的照度值易;

g)按照公式(4)、(5).(6)计算得到该参考标准器的发光强度系数赴、

逆反射系数7?a、逆反射亮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发光强度系数堆:

(E-eH

R严(4)

E丄

逆反射系数:

E(厂

(5)

一4E(丄-Ej

逆反射亮度系数:

(E厂EM

xl(6)

(E丄一Ez)・4cos(0-a)

式中:

L——弱光照度计到逆反射测标准器表面中心位置的距离,m;

A——逆反射标准器的有效受光面积,m2;

a——观测角,°;

卩入射角,°。

h)每种几何条件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该参考标准器的逆反射量

值。

7.1.2工作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测量方法

工作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以参考标准器作参考标准,使用与其配套的逆

反射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下:

a)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对该工作标准器配套使用的测量仪进行加电、预热;

b)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调整仪器的零位;

c)以参考标准器作参考标准,沿基准方向对测量仪进行自校准;

d)用自校准后的测量仪,按表1、表2、表3规定的几何条件,沿基准方向

8

JJF1796—2020

对该工作标准器进行测量;

e)每种几何条件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该工作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

注:工作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也可使用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进行测量,方法同7.1.1o

7.2均匀性

用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及C20mm的光阑,沿基准方向,按照表4规

定的几何条件,取逆反射标志参考标准器左上、中部、右下三个位置测量,

得到3个测量数据,按照公式(7)计算不均匀度

R_R

8=+—_乩x100%(7)

心X+心n

式中:

8不均匀度;

R皿——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

R込——测量结果中的最小值

8校准结果

&1校准记录

逆反射标准器的校准记录应信息齐全、内容完整,校准记录式样见附录A。

&2校准证书

逆反射标准器的校准结果以校准证书的形式表达,校准结果内页式样

见附录B

&3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逆反射标准器的逆反射量值校准不确定度评定按照JJF1059.1进行,

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C

9复校时间间隔

逆反射标准器的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6个月。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

短是由标准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9

JJF1796—2020

枫A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记录式样

A.1逆反射标志标准器校准记录式样见表A.1o

表A.1逆反射标志标准器校准记录

表格编号:第页共页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参考标准器□工作标准器

型号规格□一型□二型□三型样品状态

制造单位出厂编号

校准依据校准地点

校准前校准后

样品状态样品状态

环境条件温度:°C湿度:%RH

名称编号主要技术参数溯源证书有效期

所用测量标准

或主要设备

使用前情况使用后情况

_、逆反It*值

标准器测量几何条件12

逆反射系数(cdlx*m)

颜色观测角a入射角卩123平均值校准结果

-4°

0.2°15°

30°

-4°

1•白色0.5°15°

30°

-4°

1°15°

30°

2潢色0.2°-4°

7

JJF1796—2020

15°

30°

-4°

0.5°15°

30°

-4°

1°15°

30°

-4°

0.2°15°

30°

-4°

3.红色0.5°15°

30°

-4°

1°15°

30°

-4°

0.2°15°

30°

-4°

4.绿色0.5°15°

30°

-4°

1°15°

30°

-4°

0.2°15°

30°

-4°

5.蓝色0.5°15°

30°

-4°

1°15°

30°

二、均匀性

测量几何条件12

标准器逆反射系151(cd-lx"-m")

平均值不均匀度(%

颜色

观测角a入射角卩123

白色0.2°-4°

11

JJF1796—2020

黄色0.2°-4°

红色0.2°-4°

绿色0.2°-4°

蓝色0.2°-4°

校准人:核验人:校准日期:

12

JJF1796—2020

A.2逆反射标线标准器记录式样见表A.2O

表A.2逆反射标线标准器记录

表格编号: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型号规格□参考标准器□工作标准器样品状态

制造单位出厂编号

校准依据校准地点

校准前校准后

样品状态样品状态

环境条件温度:°C湿度:%RH

名称编号主要技术参数溯源证书有效期

所用测量标准或主要

设备

使用前情况使用后情况

逆反射量值

测量几何条件逆反射亮度系数(mcdm2lx1)

标准器

观测角123平均值校准结果

颜色入射角B

a

白色1.05°88.76°

黄色1.05°88.76°

校准人:核验人:校准日期:

13

JJF1796—2020

A.3突起路标标准器记录式样见表A.3o

表A.3突起路标标准器记录

表格编号: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型号规格□参考标准器□工作标准器样品状

制造单位出厂编号

校准依据校准地点

校准前校准后

样品状样品状

环境条件温度:°C湿度:%RH

名称编号主要技术参数溯源证书有效期

所用测量标准或

主要设备

使用前情况|使用后情况

、逆反射量值

标准器测量几何条件发光强度系数(mcd・lx“)

颜色观测角a入射角P123平均值校准结果

0.2°+20°

-20°

+5°

0.33°

白色-5°

+10°

1.0°

-10°

+15°

2.0°

-15°

黄色0.2°

+20°

14

JJF1796—2020

-20°

+5°

0.33°

-5°

+10°

1.0°

-10°

+15°

2.0°

-15°

校准人:核验人:校准日期:

15

JJF1796—2020

附录B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证书信息及内页式样

B.1校准证书信息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校准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

d)证书编号、页码及总页数;

e)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准仪器的信息;

g)进行校准的日期;

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名称和代号;

i)所用测量标准或主要设备的名称、编号、主要技术参数及溯源证书有效

期;

j)校准时的环境条件;

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校准报告批准人的签名或识别;

m)校准结果仅对校准对象有效的声明;

n)未经校准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

o)如可获得,任何调整或修理前后的结果;

P)相关时,与要求或规范的符合性声明;

q)已与客户达成协议时,给出复校时间间隔的建议。

B.2逆反射标准器校准结果内页式样

逆反射标准器校准结果内页式样见表B.1。

16

JJF1796—2020

表B.1逆反射标准器校准结果

第页共页

逆反射系数/逆反射亮度系数/发光强度系数

测量几何条件

标准器(cd-lx1-m2,mcd-m2-lx1,med-lx-1)

类型/颜色观测角入射角量均匀性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描述:

17

JJF1796—2020

附录c

逆反射标准器逆反射量值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概述

本附录对二型白色逆反射标志标准器、白色逆反射标线标准器和白色突起路

标标准器逆反射量值进行校准不确定度评定。

C.2测量模型

C.2.1逆反射测量标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

C.2.1.1发光强度系数测量模型:

^=—

出——发光强度系数,cd-lx-1;

E丄——光源投射到逆反射标准器参考中心的垂直照度值,lx;

I——逆反射标准器反射到光接收器的发光强度值,Cdo

C.2.1.2逆反射系数的测量模型:

R*

aA

式中:

Ra逆反射系数,cd-lx"1-m"2;

A——逆反射标准器的有效受光面积,m2o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