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708-2022 永春佛手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DB35/T 708-2022 DB35/T 708-2022 Yongchun Fist Flower Tea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永春县农业农村局、永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起草人:
- 颜涌泉、谢良坡、陈永东、陈艺元、郭雅玲、李志辉、潘慧明。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CCSX55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708—2022
代替DB35/T708、709、710、711、712—2006
永春佛手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ultivationandprocessingofYongchunFoshou
2022-04-25发布2022-07-25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永春佛手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DB35/T708—2022
DB35/T708—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苗木培育...........................................................................1
5栽培管理...........................................................................4
6初制加工...........................................................................6
7精制加工..........................................................................10
I
DB35/T70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将DB35/T708—2006《永春佛手茶育苗技术规范》、DB35/T709—2006《永春佛手茶栽
掊技术规范》、DB35/T710—2006《永春佛手茶低产(老)茶园改造技术规范》、DB35/T711—2006
《永春佛手茶初制加工技术规范》、DB35/T712—2006《永春佛手茶精制加工技术规范》等五部分
整合为《永春佛手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与前版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更改了遮阴物选择、遮阴管理、苗木出圃等内容(见第4章,DB35/T708—2006的第6章6.2.1、
6.2.2、第7章);
——更改了茶园园地选择、茶园管理、低产改造等内容;(见第5章,DB35/T710—2006的第3
章、第4章、第5章、第6章);
——更改了初制加工的内容,对本章进行重新编排和描述(见第6章,DB35/T711—2006的第2
章、第3章、第4章);
——增加了初制加工环境和永春佛手毛茶质量感官指标项(见第6章);
——增加了永春佛手精茶质量感官指标项(见第7章);
——删除了茶园开垦建设和茶园管理等内容(见DB35/T709—2006的3.3、3.4、第6章);
——删除了初制厂房与设备项(见DB35/T711—2006的第4章);
——删除了精制加工工艺流程和设备、滚筒式圆筛机筛网组合、73型跳跃式拣梗机筛网组合等内
容(见DB35/T712—2006的3.1、6.1、6.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永春县农业农村局、永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永春县农业农村局、永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颜涌泉、谢良坡、陈永东、陈艺元、郭雅玲、李志辉、潘慧明。
本文件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5/T708—2022
永春佛手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永春佛手茶的苗木培育、栽培管理、初制加工、精制加工。
本文件适用于永春佛手茶的栽培与加工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11767茶树种苗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GB/T218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
GH/T1071—2011茶叶贮存通则
SB/T10095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DB35/T1322—2013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GB/T21824—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永春佛手茶YongchunFoshoutea
在永春县范围内栽培、采摘的永春佛手鲜叶,经晒青、凉青、摇青、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初
包揉、复烘、复包揉、定型、足干等十二道加工工序(工艺)制作而成,且具有永春佛手茶品质特征的
乌龙茶。
4苗木培育
4.1母树的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树作为无性繁殖育苗的母树。
4.2母树的培育
4.2.1施肥
4.2.1.1基肥
1
DB35/T708—2022
秋未冬初结合茶园深耕,667㎡施用经发酵的有机肥1000kg;或沟施,沟深10cm~15cm。
4.2.1.2追肥
茶芽萌动前10d~15d,667㎡施用30kg~50kg尿素及相应的磷、钾肥;氮(N)、磷(P2O5)、
钾(K2O)比例为2:0.8:1。在枝梢生育过程或剪穗前2~3周,可结合喷药,用0.5%尿素(或复合肥)液
根外追肥,667㎡用量0.8kg~1.0kg。
4.2.2修剪
留穗茶园,冬季或春季茶芽萌动前10d进行一次轻修剪。
4.2.3病虫害防治
冬季应对母树进行清园,喷波美0.5o石硫合剂或0.5%~0.8%松碱合剂;新梢生育过程应注意及时防
治病虫害。打顶后应立即用低毒长效农药喷洒一次,以防病虫从母树带入苗圃。
4.2.4打顶留穗
母树所留插穗应轻采或打顶采摘,7d~15d后再剪穗。
4.3苗地选择与整理
4.3.1苗地的选择
苗地应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易排灌、避风、交通方便的水田或农地。土壤结构要疏
松、保水、透气性良好、微酸性(pH5.0~6.5)的沙壤或粘质壤土。刚种过烟、麻、蔬菜的地不宜作苗
地。苗地应轮作,不宜连作。
4.3.2苗床施基肥
667㎡施有机肥1000kg,均匀撒施于畦面上,与土壤拌匀,整平。
4.3.3苗床的整理
苗地经耕翻、碎土、耙平,整理成高10cm~15cm、宽110cm~120cm、长10m~15m的畦地,东
西走向为好。畦间留沟道,沟宽25cm~30cm。苗地两端设贮水坑,坑深60cm、长100cm、宽为50cm,
四周设排灌沟。
4.3.4苗床铺培养土
用红、黄壤的心土经碎土过筛(1cm孔径)后均匀铺在畦面上,厚3cm~5cm,用木板稍打、压实。
4.4剪穗与扦插
4.4.1剪穗时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5605-2019 二聚酸型聚酰胺胶粘剂 2019-12-24
- HG/T 5600-2019 桥梁缆索防腐缠包带 2019-12-24
- HG/T 3793-2019 热熔型氟树脂(PVDF)涂料 2019-12-24
- HG/T 5601-2019 两片罐聚氨酯上光胶辊 2019-12-24
- HG/T 5607-2019 聚乙烯与金属粘接用热熔胶 2019-12-24
- HG/T 5646-2019 苯基硅烷偶联剂 2019-12-24
- HG/T 4104-2019 水性氟树脂涂料 2019-12-24
- HG/T 5606-2019 导热灌封胶 2019-12-24
- HG/T 5573-2019 石墨烯锌粉涂料 2019-12-24
- HG/T 5608-2019 汽车用减震密封胶 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