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569-2004 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DB35/T 569-2004 Green bamboo shoo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4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安市林业局、福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起草人:
- 缪妙青、黄锋、林忠平、高瑞龙。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569—2004
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2004-10-09发布2004-10-09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33
DB35/T569-2004
前言
绿竹笋是一种优质食用笋,笋肉甘甜、笋质脆嫩、营养丰富。为规范绿竹笋生产,提高鲜笋产量、
质量和食用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福安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安市林业局、福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缪妙青、黄锋、林忠平、高瑞龙。
34
DB35/T569-2004
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竹笋丰产培育的术语和定义、产量指标、竹苗及繁育技术、丰产培育技术、竹笋调
查、用工估算、检查验收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绿竹笋的丰产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35/T550-2004无公害竹笋产地环境要求
DB35/T549-2004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扦插苗
指利用绿竹1年~2年生健壮母竹的主枝、副主枝,取基部3节~4节,在苗床上进行扦插培育长
成的苗。
3.2移蔸苗
指选择绿竹林中一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扒开该植株周围土壤,找出与母竹的连接处,用利刀切
断,将蔸挖出,劈去竹梢,保留秆长1.2m~1.5m的竹苗。
3.3秆芽
指绿竹秆节上的饱满芽。
3.4芽目(芽眼、笋目)
指秆基两侧的芽。
3.5竹蔸
指茎的地下部分,包括秆柄、秆基及根系。
3.6秆柄
指与母竹秆基连接的尖锥部分,节密,无根,无芽,呈陀螺形,约15节。
35
DB35/T569-2004
3.7秆基
指秆的基部,节密,约10节,稍倾斜,每节有根,形成竹蔸根系,每节着生1芽目。
3.8绿竹笋
指绿竹竹秆在土壤中的幼体,由秆基两侧芽自发育而成,分笋柄、笋基、笋体,每节具一笋箨。
3.9笋柄
指笋体与母竹秆基或笋基连接的尖锥部分,发育成秆柄,约15节,节密。
3.10笋基
指笋的基部,发育后成为秆基,约10节,每节可长根,每节着1个芽。
3.11笋箨
指包裹竹笋的箨(即笋外面的壳)。
3.12主枝、副主枝
指竹杆上通常每节生长着的3个粗壮的枝条,中间的为主枝,左右两侧的为副主枝。
3.13一年生竹
指竹龄为7个月~12个月的竹。
3.14晒目(扒晒)
指扒开竹丛周围土壤,让竹蔸、芽目暴露阳光下照晒。
3.15幼林
指新栽植1年~2年的竹林。
3.16成林
指栽植3年后(含第3年)的竹林。
4产量指标
绿竹笋丰年产量指标见表1。
表1绿竹笋丰年产量指标
产笋量/丛产笋量/hm2
地类备注
(kg)(kg)
山地≥10≥8000
825丛/hm²
冲积地、农地≥11≥9000
5竹苗及繁育技术
36
DB35/T569-2004
5.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福安绿竹产区主要农家品种见附录A。
5.2扦插育苗技术
5.2.1圃地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条件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圃
地。
5.2.2整地:圃地土壤应冬耕晒白,在扦插前20天进行全面整地,疏松土壤。
5.2.3土壤处理:每hm2用筛细农家肥7500kg、钙镁磷(或过磷酸钙)1500kg做基肥,用生石灰
150kg~225kg消毒土壤,并将肥料和石灰均匀撒施,翻入土壤中。
5.2.4作床:苗床宽100cm~120cm,床高15cm~20cm,步道宽30cm,苗床长度视实际地形而
定。
5.2.5穗条的选择:选择1年~2年生健壮母竹中下部粗壮、色泽青绿的主枝、副主枝,枝条基部有
饱满芽2个以上,枝径粗lcm以上(含1cm)。
5.2.6取穗方法:先在母竹枝基部下方由下往上轻砍一刀,然后紧贴母竹往下切取,避免撕破枝蔸,
损伤基部。
5.2.7穗条处理:穗条长度从基部算起留2节~4节,剪去枝蔸基部其它侧枝,枝梢部斜45°剪去。
当天取枝当天扦插。晴天扦插时,将插穗条浅插入清水中保湿。
5.2.8扦插时间:3月~4月中旬,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
5.2.9扦插方法:先在苗床上按25cm间隔开好小沟,沟深15cm~20cm,株间距15cm,然后将
穗条按30°~45°统一斜放,斜向与秆基弯曲方向相同。穗条插入土中的长度为穗条长的2/3~1/2,
地上部分留1个~2个节,然后覆土踩实,浇足定根水。
5.2.10扦插密度:每公顷12.75万株~13.5万株。
5.2.11插后管理:适时浇水保湿,搭棚遮荫,棚高80cm~100cm,3个月后可拆棚并追肥。追肥用
尿素或复合肥加水稀释浇施,100kg水加尿素或复合肥lkg~2kg,或用腐熟的人、畜尿,稀释3倍~
4倍。
5.2.12扦插苗出圃:起苗前剪去上端的枝叶,保留苗高80cm~100cm。起苗时注意少伤根,多留宿
土。当天起苗当天造林。
5.3移蔸苗分蔸技术
5.3.1移蔸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竹蔸入土深、无病虫害、具有饱满芽目2对以上、根系发达的1年
生新竹为移蔸苗,地径3cm~5cm。
5.3.2移蔸苗挖取:要在离移蔸苗30cm外,由远至近、由浅至深细心扒开土壤,找出移蔸苗和母竹
的连接处,用利刀切断秆柄,做到不撕裂、切面平,再将分离后的移蔸苗斜劈去竹梢,保留秆长1.2m~
1.5m,切口斜向与竹蔸弯曲方向一致,最上一节尽量留长,以利于蓄水保湿。移蔸苗当天挖取当天栽
植。
5.4竹苗质量要求
竹苗应符合表2质量指标。
37
DB35/T569-2004
表2绿竹苗质量指标
苗高地径芽目
绿竹苗种类株/丛外观特征
(cm)(cm)(个)
扦插苗≥80≥1.02~3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竹秆芽和竹蔸芽目饱满、无损伤、竹秆鲜绿、根系完整、
移蔸苗120~1503~5≥41
无病虫害。
5.5检测方法
5.5.1抽样:在同一批苗内,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按表3规定抽样。
表3绿竹苗检测抽样数量
绿竹苗株数检测株数
100以下15
101~50025
501~100050
1001~2000100
2001~3000150
3000以上200
5.5.2检测: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地径读数精确到O.lcm,苗高读数精确到lcm,移蔸苗芽目用目
测。
5.6检验规则
5.6.1凡出圃和分蔸的竹苗均应进行检验。
5.6.2绿竹苗应分批检验,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或移蔸苗集中地进行。
5.6.3检验合格率达95%以上,该批苗为合格苗。检验合格率为85%~95%,允许复检一次,并以复检
结果为准。
5.6.4竹苗检验结束后,应填写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该检验证书格式见表4。
5.6.5竹苗用于造林要附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向外县(市)调运的苗木还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38
DB35/T569-2004
表4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
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
编号
苗木类型(扦插苗或移蔸苗)品种、农家品种
批号数量执行标准
起苗日期包装日期发苗日期
穗条或母竹来源苗木产地
苗圃或母竹林土壤
苗木检疫
育苗单位发苗单位
检验员: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1/T 369-2006 网上审批业务编码规则 2006-07-25
- DB44/T 1012-2012 底泥中甲基睾丸酮的测定 2012-06-04
- DB36/T 384-2002 宁都黄鸡品种 2002-07-24
- DB44/T 1015-2012 冻罗非鱼加工技术规范 2012-06-04
- DB37/T 2078-2012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2012-03-21
- DB33/T 883-2012 围网取鱼部最小网目尺寸 2012-12-28
- DB33/T 629.6-2011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 第6部分:设备运行监测管理 2011-06-27
- DB37/T 2097-2012 泰山赤鳞(螭霖)鱼苗种生产技术规程 2012-03-21
- DB62/T 813-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马铃薯 2002-07-05
- DB33/T 858-2012 薏苡种植技术规程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