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01-2022 智能驾驶 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感知数据融合接口规范

DB34/T 4101-2022 Intelligent Driving: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Fusing Perception Data of LiDAR and Camera for Laser Radar Percep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101-202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9
实施日期
2022-04-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匠质量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CCSL7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101—2022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感知数据

融合接口规范

Intelligentdriving—Specificationoflidarandcameraperceptiondatafusioninterface

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1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匠质量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昱、龚磊、张燕咏、吉建民、王顺洪、李星辰、任浩杰、祝含颀、丁昌东、

吴琼、丁钊。

I

DB34/T4101—2022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感知数据

融合接口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驾驶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感知数据融合接口的融合系统架构、数据融合接口及数

据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和图像与点云的目标检测结果融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包围框boundingbox

主要用于对检测的对象进行描述的三维或二维矩形外壳。

[来源:ISO23150-2021,7.2.2]

3.2

摄像头坐标系cameracoordinatesystem

摄像头坐标系是以镜头主光轴为中心的三维笛卡尔坐标系。

注:单位为米。

3.3

激光雷达坐标系lidarcoordinatesystem

激光雷达坐标系是以激光发射中心作为坐标系原点的三维笛卡尔坐标系。

注:单位为米。

3.4

图像坐标系imagecoordinatesystem

以图像左上角为原点的二维坐标系。

注:单位为像素。

3.5

时空统一timeandspaceunification

将输入的各局部时间和空间坐标的信息变换到统一的系统基准时间和空间坐标系下。

[来源:GB/T37686-2019,3.3]

3.6

标定calibration

接受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原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时空统一的操作。

1

DB34/T4101—2022

3.7

传感器数据融合sensordatafusion

接受感知之前的数据作为输入进行数据融合的操作。

3.8

目标检测结果融合detectionfusion

接受图像目标检测二维包围框和点云目标检测三维包围框作为输入进行数据融合的操作。

3.9

数据融合接口datafusioninterface

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输出融合数据以及接收目标检测结果并输出融合后目标检测结果的接口。

4融合系统的架构

4.1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架构

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架构如图1所示,分别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接收激光点云数据

和图像数据,从标定数据获取标定信息,按配置数据中给出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式进行融合,输出融合

数据。

图1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架构

4.2图像与点云的目标检测结果融合架构

图像与点云的目标检测结果融合架构如图2所示,分别获取图像目标检测二维包围框和点云目标检

测三维包围框,从标定数据获取标定信息,按配置数据中给出的目标检测结果融合模式进行融合,输出

融合后的目标检测结果。

图2图像与点云的目标检测结果融合架构

5数据融合接口

2

DB34/T4101—2022

5.1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见表1。

表1基本数值类型

数值类型描述

bool布尔型

int88位整型

uint8无符号8位整型

int3232位整型

uint32无符号32位整型

float单精度浮点(32bit)

double双精度浮点(64-bit)

string字符串类型

enum枚举类型

5.2配置数据

配置接口的配置数据见表2。

表2配置接口的配置数据

属性名称描述数据类型单位/备注示例

/0:传感器数据融合;

fusion_type融合类型bool0

1:目标检测结果融合

手征:右手坐标系或者左/0:右手坐标系;

chiralitybool0

手坐标系1:左手坐标系

/数字0,1,2分别表示x,y,z轴,负数

记录车辆前进方向、右侧表示负方向。

camera_coordinate方向、竖直方向对应摄像头(int8,int8,int8)如(2,0,-1),表示前进方向为z轴,(2,0,-1)

坐标系的轴右侧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反方

/数字0,1,2分别表示x,y,z轴,负

记录车辆前进方向、右侧数表示负方向。

lidar_coordinate方向、竖直方向对应激光雷(int8,int8,int8)如(0,-1,2),表示前进方向为x轴,(0,-1,2)

达坐标系的轴右侧方向为y轴反方向,竖直方向为

z轴

camera_frequency摄像头获取数据频率uint32HZ/10

lidar_frequency激光雷达获取数据频率uint32HZ/10

fusion_algorithm融合所用算法string/“MV3d”

5.3添加配置属性

5.3.1融合系统提供添加配置属性接口,添加配置属性,包括属性名称、属性描述、属性值的类型等。

3

DB34/T4101—2022

5.3.2接口输入参数:

——属性名称;

——属性描述;

——属性值的类型。

5.3.3接口返回值:属性添加成功与否的状态,1—添加成功、0—添加失败。

示例:输入为:(frequency,“thecapturefrequencyofsensor”,uint32)表示添加类型为uint32的frequency

属性。

5.4设置配置属性值

5.4.1融合系统提供设置配置属性值接口,设置指定属性名的属性值。

5.4.2接口输入参数:

——指定属性名;

——属性值。

5.4.3接口返回值:属性值设置成功与否的状态,1—设置成功、0—设置失败。

示例:输入参数(camera_frequency,20)表示设置摄像头采集图像频率为20Hz。

5.5获取配置属性值

5.5.1融合系统提供获取配置属性值接口,获取指定属性名的属性值。

5.5.2接口输入参数:指定属性名。

5.5.3接口返回值:属性值。

示例:输入参数(camera_frequency)表示获取系统中当前的摄像头采集图像频率。

5.6数据接收接口

5.6.1数据发送端通过数据接收接口向融合系统提供待融合的数据,可以是原始数据(6.2)、图像数

据(6.3)、点云数据(6.4)、点云目标检测三维包围框信息(6.5)、图像目标检测二维包围框信息

(6.6)之一。

5.6.2接口输入参数:数据,规范中定义的数据类型的数据。

5.6.3接口返回值:设置/发送成功与否的状态,1—设置/发送成功、0—设置/发送失败。

5.7数据获取接口

5.7.1融合系统通过数据获取接口获取融合后数据,可以是传感器数据融合后数据(6.7)、目标检测

结果融合后目标检测结果数据(6.8)。

5.7.2接口输入参数:融合类型,指定融合的类型。

5.7.3接口返回值:融合后的数据。

6数据格式

6.1标定数据类型描述

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DB34/T4101—2022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