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95-201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

DB34/T 2395-2015 Road Safety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395-2015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6-03
实施日期
2015-07-03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跨越式涉路工程、穿越式涉路工程、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工程和并行式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标准,涵盖设计、施工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公路的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安徽省公路路政总队、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彭道月、沈国华、徐欣、胡晓泉、王健、胡建国、周维东、沈洋、王希、王立 春、苏中东、谢有东、李伟、陈磊、廖雅杰、杨弘卿、唐朱宁。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395—201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6-03发布2015-07-03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395—2015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跨越式涉路工程....................................................................2

4.1电力线........................................................................2

4.2通讯广播线路..................................................................4

4.3管道..........................................................................4

4.4桥梁..........................................................................5

4.5渡槽、廊道和人行天桥..........................................................6

5穿越式涉路工程....................................................................6

5.1公路或铁路....................................................................6

5.2管线与渡槽....................................................................7

6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9

6.1公路平交......................................................................9

6.2加油加气站...................................................................15

6.3公路沿线单位.................................................................16

6.4乡村道路.....................................................................16

7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17

8并行式涉路工程...................................................................18

8.1架设电缆.....................................................................18

8.2埋设管线.....................................................................18

9施工区交通组织...................................................................19

9.1一般要求.....................................................................19

9.2特殊要求.....................................................................19

10临时绕行便道....................................................................20

10.1设置条件....................................................................20

10.2技术要求....................................................................20

参考文献............................................................................22

I

DB34/T239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安徽省公路路政总队、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道月、沈国华、徐欣、胡晓泉、王健、胡建国、周维东、沈洋、王希、王立

春、苏中东、谢有东、李伟、陈磊、廖雅杰、杨弘卿、唐朱宁。

II

DB34/T2395—201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跨越式涉路工程、穿越式涉路工程、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

工程和并行式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标准,涵盖设计、施工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公路的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651-2012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CECS246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涉路工程structuresandutilitieswithinright-of-wayofhighways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构筑结构物或除公路设施外的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工程。

3.2

跨越式涉路工程aerialcrossingengineering

从公路以及公路结构物上架空通过的涉路工程。

3.3

穿越式涉路工程undergroundcrossingengineering

1

DB34/T2395—2015

从公路路面下通过的涉路工程。

3.4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intersectionanddrivewayaccessengineering

在相近高程上与公路主线平面交叉的涉路工程。

3.5

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installationsonhighwaystructures

依附桥梁等公路结构物来通过河流、交通通道等障碍物的涉路工程。

3.6

并行式涉路工程longitudinalutilityengineering

在公路两侧或一侧与公路线形走向相同的涉路工程。

3.7

通视三角区visualtriangle

平面交叉口两相交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组成的不存在任何有碍驾驶人通视的物体的三角形区域。

3.8

重要的涉路工程majorstructuresandutilitieswithinright-of-wayofhighways

规模大或对公路质量和安全影响大的涉路工程,一般包含: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所有涉路工程,

二级及以下公路的穿跨越工程和平交接入,以及其他对公路质量和安全影响较大的涉路工程。

4跨越式涉路工程

4.1电力线

4.1.1一般要求

4.1.1.1杆线设计应考虑公路远期规划。

4.1.1.2在公路用地内不宜设置拉线、基础墩和其他突出路面的结构物。

4.1.1.3公路两侧的支撑杆塔如有拉线,拉线应垂直于公路线形,拉线棒应尽量远离行车道边缘,并

设置拉线警示杆、紧线器警示罩。

4.1.1.4支撑杆塔应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设置“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警告标志等安全设施。

4.1.2交叉角度

电力线跨越公路宜采用垂直交叉,若斜交,交角不应小于45°。因条件受限无法满足要求的,应进

行专项论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4.1.3最小垂直净空

2

DB34/T2395—2015

4.1.3.1电力线与公路路面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

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输电线路跨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如档距超过200m,

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70℃计算。

4.1.3.2不同标称电压电力线的最小垂直净空不应小于表1所列数值。

表1不同标称电压电力线的最小垂直净空

标称电压

1以下1-1035-661102203305007508001000

kV

最小垂直净空

6.07.07.07.08.09.014.019.521.527

m

注:最小垂直净空指从管线在公路投影位置的路面到管线最大悬垂时线弧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4.1.3.3电力线与公路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2所列数值,并且设计时,应考虑树木在修剪

周期内生长的高度。

表2电力线缆与公路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

最大弧垂情况的垂直距离最大风偏情况的水平距离

称11

电以101102203305007508001000以101102203305007508001000

压下下

kV

离1.01.53.03.54.57.08.515161.02.03.54.05.07.08.513.516

m

4.1.3.4电力线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照明灯具等公路附属设施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3所

列数值。

表3电力线缆与公路附属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

标称电压最小间距

kVm

0-11.0

10-663.0

110-2204.5

330-5006.0

4.1.4最小水平净空

4.1.4.1支撑杆塔应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外,应采用耐张塔设计。

4.1.4.2杆塔基础距离路肩边缘应大于1倍杆塔高度,同时满足未来交通发展规划要求。

4.1.5施工

3

DB34/T2395—2015

4.1.5.1公路用地范围内使用临时支撑设施进行电力线架设时,应保证临时支撑设施的基础稳固,并

采取措施防止临时设施和电力线坠落到行车道上。

4.1.5.2临时支撑设施应尽量远离公路,其位置距离路肩边缘外不少于3米。

4.1.5.3承力绳腾空后到临时支撑设施拆除期间,应保证不对交通造成影响。

4.1.5.4应制定临时支架拆除安全保障方案。

4.2通讯广播线路

4.2.1一般要求

4.2.1.1在公路用地内不宜设置拉线、基础墩和其他突出路面的结构物。

4.2.1.2通讯广播线路不宜跨越高速公路,如条件受限确需跨越时应满足未来交通规划要求。

4.2.1.3通讯广播线路在公路上方部分应设置红白相间的警告标识。

4.2.2交叉角度

通讯广播线路跨越公路宜采用垂直交叉,若斜交,其交角不应小于45°。因条件受限无法满足要求

的,应进行专项论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4.2.3最小垂直净空

通讯广播线路的最小垂直净空应满足表4的规定。

表4通讯线路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距离

位置

m

平面交叉口6.0

其它路段5.5

4.2.4最小水平净空

4.2.4.1支撑杆塔应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外。

4.2.4.2支撑杆塔基础距离公路土路肩外侧边缘应大于1倍杆塔高度,同时满足未来交通发展规划要

求。

4.2.5施工

4.2.5.1公路用地范围内使用临时支撑设施进行通讯广播线路架设时,应保证临时支撑设施的基础稳

固,并采取措施防止临时设施和通讯线坠落到行车道上。

4.2.5.2临时支撑设施应尽量远离公路,其位置距离路肩边缘外不应少于3米。

4.2.5.3承力绳腾空后到临时支撑设施拆除期间,不应对交通造成影响。

4.2.5.4应制定临时支撑设施拆除安全保障方案。

4.3管道

4.3.1一般要求

4.3.1.1管道以管桥方式跨越公路时,管桥跨径应满足公路视距和交通发展规划要求,并应按国家有

关规定设置车辆限高标志、限高防护架、反光立面标记。

4.3.1.2管道与公路宜采用垂直交叉,若斜交,其交角应大于60°。

4

DB34/T2395—2015

4.3.1.3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选择没有桥梁结构的普通路段,采取

架设方式从公路上方跨越通过或者采取埋深方式从公路下方穿越通过;受条件限制,必须与桥梁交叉的,

应当采取架设方式从桥梁上方跨越通过。

4.3.1.4管道的支撑结构和突出地面的附属物宜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外。

4.3.1.5在公路采石料场、桥梁墩台、声屏障、公路横向排水涵洞等附近不应跨越公路。

4.3.2施工

4.3.2.1跨越支架应预先制造拼装完毕,施工时采取起重吊装的方式安装。

4.3.2.2在公路上空进行吊装作业,应临时中断交通,编制交通组织方案并切实实施。涉路工程所有

人应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现场交通指挥。

4.3.2.3支架施工采取不中断交通方式时,跨越路面部分应设置高空防坠网或防护棚等防护设施。

4.4桥梁

4.4.1一般要求

4.4.1.1跨线桥宜设在两者线形均为直线的路段,或平、纵线形技术指标高且视距良好的路段。

4.4.1.2跨线桥的跨径与布孔应留有足够的侧向余宽,不应将墩、台设置在公路现状及远期规划的排

水边沟以内,应满足公路视距的要求。不能满足公路视距要求时,应采取设置边孔等安全保障措施。

4.4.1.3跨线桥设计跨径应满足交通发展规划要求。

4.4.1.4跨越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时,严禁在行车道或规划行车道上设置中墩。跨越四车

道高速公路时,不宜在中央分隔带设置中墩。跨越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时,若须在中央分隔带设置中

墩时,中墩两侧应设防撞护栏,并留足护栏缓冲变形的安全距离。

4.4.1.5跨线桥及其引道的桥面雨水,应通过管道引至桥下公路的排水沟,不得散排于桥下公路路面。

跨线桥桥下公路的排水宜采用自流排水。

4.4.1.6跨越公路时应设置桥梁护网,桥梁护网的设置高度宜大于1.8m,长度为下穿公路的边界沿

上跨桥走向向外侧延长10m,护网网孔面积不宜大于0.25cm2。

4.4.1.7跨线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车辆限高标志及限高防护架,墩柱及侧墙端面应设置反光立面

标记。

4.4.1.8不宜在下列位置跨越公路:

a)视线不良的交叉口200m范围内;

b)半径不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弯道;

c)视距不良或设置跨线桥后影响行车视距的路段;

d)桥梁、隧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