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EEMA 009-2024 矿物棉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要求
T/CIEEMA 009-2024 Mineral wool industri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4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江苏艾科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高山、杨静、朱玉国、孙晓峰、韩继先、鞠丽、李炳泉、张同坤、毛欣飞、刘亚丹、符敬慧、吕泽瑜、乔晶晶、常翰源、凌慧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CCSZ05CIEEMA
团体标准
T/CIEEMA009—2024
矿物棉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irpollutionprevention
andcontrolofmineralwoolindustry
2024-04-01发布2024-05-01实施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发布
T/CIEEMA00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3
5污染预防技术....................................................................4
6污染染治理技术..................................................................5
7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7
8移动源控制措施..................................................................9
9污染防治可行技术................................................................9
附录A(资料性)典型矿物棉生产工艺大气污染物产生节点...........................13
I
T/CIEEMA009—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大气环境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矿物棉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由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江苏艾科
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山、杨静、朱玉国、孙晓峰、韩继先、鞠丽、李炳泉、张同坤、毛欣飞、刘
亚丹、符敬慧、吕泽瑜、乔晶晶、常翰源、凌慧。
II
T/CIEEMA009—2024
矿物棉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物棉工业的大气污染预防技术和治理技术、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移动
源控制措施、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矿物棉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选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41617矿物棉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J179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HJ1292铸造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HJ2020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AQ427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WS/T757—2016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41617、GB37822、HJ12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矿物棉工业mineralwoolindustry
生产岩棉、矿渣棉、玻璃棉产品等的工业。根据GB/T4754—2017,矿物棉工业属于隔
热和隔音材料制造(C3034)。
[来源:GB41617—2022,3.1]
3.2
立式熔制炉verticalfurnace
一种以岩石和(或)矿渣为炉料的竖式圆筒形熔制炉,俗称冲天炉。
[来源:GB41617—2022,3.2]
1
T/CIEEMA009—2024
3.3
玻璃熔窑glassfurnace
熔制玻璃的热工设备,由钢结构和耐火材料砌筑而成。
[来源:GB41617—2022,3.3]
3.4
全电熔窑(炉)electronicfurnace
全部使用电能熔制矿物棉配合料的热工设备。
[来源:GB41617—2022,3.4]
3.5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availabletechniquesof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
根据我国一定时期内环境需求和经济水平,在污染防治过程中综合采用污染预防技术、
污染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GB41617、规模应用的技术。
3.6
纯氧燃烧oxygen-fuelcombustion
助燃气体含氧量大于等于90%的燃烧方式。
[来源:GB41617—2022,3.5]
3.7
密闭closed/close
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
方式。
[来源:GB37822—2019,3.5]
3.8
密闭(封闭)空间closedspace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污染物质、作业场所等与周边空间阻隔所形成的封闭区域或封闭
式建筑物。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出时,以及依法设立的
排气筒、通风口外,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应随时保持关闭状态。
[来源:GB37822—2019,3.6]
3.9
VOCs物料VOCs-containingmaterials
VO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原辅材料、产品和废料(渣、液),以及有机聚合物
原辅材料和废料(渣、液)。
[来源:GB41617—2022,3.8]
2
T/CIEEMA009—2024
3.10
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
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本文件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
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来源:GB41617—2022,3.15]
3.11
无组织排放fugitive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
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来源:GB37822—2019,3.4]
3.12
厂内运输车辆transportvehiclesinenterprisearea
仅在企业厂区范围内(含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的作业车辆。
[来源:HJ1292—2023,3.11]
3.13
非道路移动机械non-roadmobilemachinery
用于非道路上的各类机械,包括自驱动或具有双重功能(既能自驱动又能进行其他功能
操作的)机械以及不能自驱动但被设成能够从一个地方移动或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机械。
主要有工业钻探设备、工程机械(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起重机械、叉车、压实机
械、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混凝土机械、掘进机械、桩工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凿岩机械等)、
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林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雪犁装备、机场地勤
设备等。
本文件涉及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指工程机械和材料装卸机械。
[来源:HJ1292—2023,3.12]
4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
4.1生产工艺
4.1.1矿物棉按照原料分类主要包括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矿物棉生产工艺包括配料、
熔制、成纤、集棉、成型固化、切割、包装7个工序。典型矿物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见附录
A。
4.1.2岩棉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料和辅料包括酸性岩石(如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花岗
岩、闪长岩、石英岩、安山岩)、碱性熔剂(如石灰石、白云石)和酚醛树脂等;矿渣棉生
产使用的主要原料和辅料包括冶金、化工工业炉渣、煤灰渣和采、选矿废料(如煤矸石、工
业 尾矿等)、粉煤灰、旋风炉渣和酚醛树脂等;玻璃棉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料和辅料包括石英
砂、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硼砂、长石、方解石、芒硝、碎玻璃和酚醛树脂等。
4.1.3岩(矿)棉(岩棉、矿渣棉的总称)生产所用能源主要包括焦炭、天然气、电等;
玻璃棉生产所用燃料主要为天然气、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电等。
3
T/CIEEMA009—2024
4.2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4.2.1矿物棉生产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
(NOx)、酚类、甲醛、非甲烷总烃(NMHC)、氨等,产生的工艺节点见附录A。
4.2.2颗粒物主要产生于配料、熔制、成纤、集棉、成型固化、切割、包装等工序,以及
易散发粉尘的粉状、粒状等物料的储存、转移输送、装卸和除尘器卸灰等环节。
4.2.3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主要产生于熔制工序的工业炉窑,如立式熔制
炉、玻璃熔窑、全电熔窑(炉)等生产设施。
4.2.4酚类、甲醛、非甲烷总烃(NMHC)主要产生于集棉、成型固化工序,以及VOCs
物料和含VOCs废料(渣、液)的储存、转移输送等环节。
4.2.5氨主要应用于集棉、成型固化工序和烟气脱硝环节。氨主要产生于装卸、贮存、输
送过程,以及脱硝系统逃逸。
5污染预防技术
5.1清洁燃料替代技术
矿物棉企业通过采用天然气,可降低熔制工序因燃料燃烧产生的SO2。
5.2原辅材料/燃料控制技术
通过降低原料中含硫工业矿渣的比例,可减少熔制工序烟气中SO2的产生。
通过减少芒硝、硝酸盐的加入量,可降低玻璃棉熔制工序烟气中SO2和NOx的初始排
放浓度。
玻璃棉企业优先采用无甲醛树脂,可减少集棉、成型固化工序酚类、甲醛和NMHC的
产生。
岩(矿)棉企业通过采用含硫量小于0.7%的低硫焦炭,玻璃棉企业通过采用含硫量不
高于0.5%、灰分不高于10%的优质煤生产的热煤气,可减少熔制工序烟气中SO2的产生。
5.3设备或工艺预防技术
5.3.1富氧燃烧技术
该技术以氧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可将空气的含氧浓度从20.9%浓
缩至26%~30%。该技术可提高炉窑热效率,减少熔制过程烟气及NOx产生量,降低CO2
排放量,适用于岩(矿)棉熔制工序。
5.3.2纯氧燃烧技术
该技术采用氧含量大于等于90%的助燃气体,与空气助燃、富氧燃烧相比,可进一步
减少系统中氮气的输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熔制过程烟气量和NOx排放量,同时减少CO2
排放量。该技术适用于采用天然气等高热值燃料的熔制炉窑,一般可使NOx初始排放浓度
降至基准含氧量状态下1000mg/m3以下。
5. 3.3电熔制技术
该技术采用电全部或部分加热熔化原料,减少熔制工序的化石燃料消耗,可降低大气污
染物产生量。
4
T/CIEEMA009—2024
5.3.4低氮燃烧技术
该技术采用低氮燃烧器、炉膛整体空气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等技术,可减少燃烧过程
NOx产生量,一般可使烟气中NOx产生浓度降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T 051.9-1995 溴化锂制冷设备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8-1995 综合用汽设备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12-1995 高炉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6-1995 蒸发与蒸馏设备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16-1995 炼钢平炉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10-1995 疏水阀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11-1995 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7-1995 用蒸汽干燥设备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15-1995 热风炉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
- DB12/T 051.13-1995 炼焦炉节能监测标准 199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