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312-1999 船舶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
GB/T 5312-1999 Carbon and carbon-manganese steel seamless steel tubes and pipes for ship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11月
-
2009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上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耀飞、刘彩玲、韩敏、李福良、李勇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5312一1999
,‘
前曰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英国劳埃德船级社L(R)((船舶人级规范》(1997年版),满足中国船级社C(CS)
钢《质海船人级与建造规范》(1996年版)对钢管部分的要求。对GB/T5312-1985船《舶用碳钢无缝钢
管》进行修订。
本标准比原国家标准增加了360,460,490三个强度等级碳钢和碳锰钢。
本标准纳人了连铸坯轧制船用钢管的生产方法。
本标准对钢管无损检验方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原国家标准的附录C、附录D补(充件),采用了国
家标准GB/T5777-199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7735-1995((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
法》,GB/T12606-1990((钢管及圆钢棒的漏磁探伤方法》。
本标准对原国家标准钢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供货长度作了修订。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312-1985船《舶用碳钢无缝钢管》。
本标准由国家冶金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耀飞、刘彩玲、韩敏、李福良、李勇。
本标准于1985年8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312一1999
船舶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
代替GB/T5312-1985
Carbonandcarbon-manganesesteelseamlesssteeltubesandpipesforship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的分类、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船舶用的I级耐压管系、II级耐压管系、锅炉及过热器用的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
管。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22-1984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5-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钥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
GB/T223.12-199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碳酸钠分离一二苯碳酞二麟光度法测定铬量
GB/T223.24-199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萃取分离一丁二酮厉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
GB/T223.27-199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盐一乙酸丁醋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铝量
GB/T223.53-198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59-198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磷钥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223.63-198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纳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68-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GB/T223.69-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32-1988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T241-1990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2-199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5-1997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
GB/T246-199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102-1988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GB/T4336-1984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的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4338-1995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
GB/T5777-199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GB/T7735-1995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12606-1999钢管漏磁探伤方法
GB/T17395-199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国家质A技术监督局1999一11一01批准2000一08一01实施
GB/T5312一1999
3分类、代号
3.1分类
3.1.1耐压管系用无缝钢管
船舶耐压管系用无缝钢管,按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分为3级,如表1所示。
表1管系等级
管│系│I级皿│级l级│
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设计压力│设计温度
M│Pa│℃││MPa│℃│MPa│℃
大│于││不大于│
蒸│汽和热油│1.6│300│0.7-1.6│170^300│0.7│170
燃│油1│.6│150│0.7-1.6│60^-150│0.7│60
其│他介质│4.0│300│1.6-4.0│200^-300│1.6│200
注│
1│当管系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其中一个参数达到表中I级规定时,即定为I级管系;当管系的设计压力和│
设│计温度二个参数均满足表中H级规定时,即定为II级管系。
2│其他介质是指空气、水、润滑油和液压油等。
3│1级管系用无缝钢管可根据船检部门认可的国家标准制造
3.1.2锅炉及过热器用无缝钢管
船舶锅炉及过热器用无缝钢管管壁工作温度不超过450'C.
3.2代号
I级压力管系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以下简称I级管)在钢级后面加“I”表示。
II级压力管系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以下简称II级管)在钢级后面加“II”表示。
锅炉及过热器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以下简称锅炉及过热器管)在钢级后面加“G”表示。
4尺寸、外形及重f
4.1外径和壁厚
4.1.1钢管尺寸应优先选用GB/T17395-1998表1普通钢管尺寸第一组。
钢管外径应优先选用GB/T17395-1998第1系列:标准化管道的外径尺寸。
根据需方要求可生产GB/T17395-1998表1规定以外尺寸的钢管。
4.1.2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
钢│管种类│钢管尺寸│允许偏差
n│1们〕│││
热│轧扩(、│外径│成159│士1.000,最小值士0.5mm│
挤│)管│D├──────┼────────────┤>│159││士1.25%││
壁│厚││(20│}+15_+。,45│
S││││%,最小值mm│
一│10一0│.30│││
>│20││土10│00│
D│>351热扩管│士│1500││
GB/T5312一1999
表2(完)
钢│管种类│钢管尺寸│允许偏差│
m│m│││
冷│拔│外径│毛30│士0.20mm│
3│0<D毛50││士0.30│mm│
│轧()管│D├──────┼─────┤
>│50││士│0.80o│
壁│厚│1│.5镇S<3.0│+12.5%│
S││││一10│
>│3.0││士10│00│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可生产表2规定以外允许偏差的钢管。
4.2长度
钢管的通常长度、定尺长度和倍尺长度应符合GB/T17395的规定。
4.3弯曲度
钢管的弯曲度不得大于如下规定:
公称壁厚簇15mm1.5mm/m;
公称壁厚>15mm2.0mm/m,
外径不小于351mm的热扩管,弯曲度不得大于3.0mm/m.
4.4端头外形
钢管两端端面应与钢管轴线垂直,切口毛刺应予清除。
4.5不圆度和壁厚不均
根据需方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钢管同一横截面的不圆度和壁厚不均应分别不超过外径公差和壁
厚公差的80%.
4.6交货重量
钢管以实际重量交货,亦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2790-2015 基于FDMA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空中接口技术规范 2015-05-05
- YD/T 2794.3-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2015-05-05
- YD/T 2793-2015 接入网技术要求 GPON/XG-PON ONU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 2015-05-05
- YD/T 2792-2015 宽带测速平台测试方法 移动宽带接入 2015-05-05
- YD/T 1948.8-2015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 第8部分:以太网局域网(E-LAN)业务和以太网树型 (E-Tree)业务 2015-05-05
- YD/T 1443-2015 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 2015-05-05
- YD/T 2791-2015 宽带测速平台测试方法 固定宽带接入 2015-05-05
- YD/T 2794.2-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2015-05-05
- YD/T 2794.4-2015 波分复用(WDM)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2015-05-05
- YD/T 2789.2-20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分组数据业务计费系统计费性能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第2部分:CDMA网络 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