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701-2012 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 1701-2012 Green food ric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
- 起草人:
- 吴文革、汪新国、叶北潮、朱同贵、孔令娟、王斌、周永进、胡润、许有尊、胡琪峰、陈刚。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701—2012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GreenfoodGuidelinesofproductiontechniqueofri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9-21发布2012-10-21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70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革、汪新国、叶北潮、朱同贵、孔令娟、王斌、周永进、胡润、许有尊、
胡琪峰、陈刚。
I
DB34/T1701—2012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产地选择、栽培技术要求,包括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产地生态环
境条件、种子及其处理方法、育苗、插秧、本田管理、收获、贮藏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皖西南以及生态条件优良同类地区的A级和AA级绿色食品水稻之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19绿色食品大米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
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分A级和AA级。
3.1.1
A级绿色食品
是指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并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经专门机构认
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1.2
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
1
DB34/T1701—2012
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
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
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水稻收获允许的间隔天数。
3.3
安全排水期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
4一般要求
4.1绿色食品稻米产地环境质量
绿色食品稻米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116和NY/T391及其以上要求。
4.2品种选择
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用通过国家会安徽省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
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并达二级分级标准以上;品种原则上每三年更换一
次。
4.3肥料使用
4.3.1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4.3.2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安徽省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
4.3.3肥料使用原则
以施农家肥料和绿色食品肥料、生物菌肥为主。肥料使用必须满足水稻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使足够
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尤其
是富含氮的肥料,在保证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下方可
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
4.3.4肥料使用要求
——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用肥首选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可合理使用商品肥。若以上不能满足
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可以使用化学肥料(氮、磷、钾),但化肥必须与有机肥料或复合微生
物肥配合使用,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不超过1:1。
——A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首先要进行土壤培肥,要广辟肥源,采用秸秆、厩肥、沤肥、渣肥、
饼肥,还要利用绿肥和稻草还田技术培肥地力;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各种肥料,可适量使用
AA级绿色食品肥料和生物菌肥,以及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商品有机肥或清洁农家肥。
2
DB34/T1701—2012
不得使用城镇垃圾作为绿色食品稻米的生产用肥;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和医院垃圾;严禁使用未腐熟
的沼气液、人畜粪尿、饼肥;因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或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达不到卫生
标准时,应立即停用该肥料。常用有机肥卫生标准见附录A。
4.4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病虫草害的防治应从整个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孽生
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
害所造成的损失。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科学采用物理防治措施,严格
控制化学防治,尽量减少使用农药。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4.5农药使用准则
——A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及健康的物质;采用
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按照GB4285和NY/T393要
求,限制剂量的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
——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期内严禁使用具有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
变)毒性的农药和本标准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及混配剂农药(附录B)。严禁使用高毒、高残
留农药防治稻谷贮藏期病虫害。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生产过程中采用农业、
生物、物理防治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必须药剂防治时,所有使用的农药易采用最小剂
量,以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其它物种的污染风险。运用农药应使用中等毒性以下的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中可以使用硫制剂和铜制剂;矿物
源农药中可以使用硫制剂和铜制剂。按规定有限度地使用有机合成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
生长期中只能使用一次,最后一次用药必须在水稻收获期前20d以前,有更长安全间隔期的
按规定(附录C)。
5大田栽培
绿色食品稻米种植单元要求20公顷以上,有利于质量管理。
5.1品种选用
5.1.1品种选择
安徽皖西南绿色食品水稻品种应尽量做到优质性、适用性、丰产性、抗逆性相统一。具体把握以下
三点:
1)品种的生长期要能满足皖西南地区气候条件、茬口要求、适应性好;中籼生育期140d
左右、中粳150d左右、单季晚粳155d~165d。
2)绿色食品水稻的米质要优,中籼稻米品种达国标二级及以上,中晚粳达国标1级;并能
适应市场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3)选用品种的综合抗性好,特别是对稻曲病、稻瘟病要达中抗以上级别。
5.1.2种子质量要求
3
DB34/T1701—2012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种子,应严格按照粮食种子质量标准GB4044.1的水稻二级以上良
种标准执行,即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粳稻不低于93%;含水量:14.5
%以下。实行统一购种、统一发放。
5.2培育壮秧
采取旱育、稀播的方式培育适龄(30d左右)的壮秧。
旱育秧的秧床选择、培肥、苗床准备、苗床整理以及苗床管理按DB34/T301中的3、4、5和8
执行;种子处理与播种等按DB34/T684中的5.5.1执行;播种量杂交稻按每m2净苗床播种芽谷30
g~40g,常规粳稻每m2净苗床播种芽谷45g~60g;每667m2大田需要20m2~25m2的净苗床。
5月下旬、6月上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稻蓟马;防治方法见附录D。
5.3翻耕整地,施足基肥
绿色食品稻米生产田块的选择应符合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地环境质量(NY/T391)要求,包括灌溉水
质。
适当提早翻地,接茬田块在前茬收获后应及时耕翻;提倡一年翻耕、二年旋耕,旋翻结合加深耕层,
实行旱整地,适时泡田,耙后田面平整,寸水不露泥。耕旋地的同时施足基肥。
——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的基肥以腐熟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翻耕前每667m2
本田施腐熟农家肥(绿肥、厩肥)2000千克,或腐熟的饼肥(N含量5%)或商品性有机肥,此两
者的施用量根据其含氮量计算,折算的总氮量7.5kg~10kg;A级的配施适量的化肥,其中
尿素5.0kg/667m2、过磷酸钙10kg/667m2~20kg/667m2、氯化钾7.5kg/667m2~1.0kg/667m2、
222
硫酸锌1kg/667m、硅肥(SiO220%)20kg/667m~50kg/667m。AA级的全部用符合质量要
求的有机肥。
——A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的用肥应符合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全年不准用化肥。于翻
地前撒入腐熟的符合要求的有机肥2000kg/667m2以上,再加配30kg/667m2~50kg/667m2
的生物有机肥做基肥。
5.4合理基本苗,均匀栽插
按表1精确计算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并高质量(浅、稳、匀、直)适时栽插。
表1不同类型品种的插秧密度
类型
品种
中肥田高肥田
行穴距30.0㎝×13.3㎝,行穴距30.0㎝×16.7㎝,
大穗型(穗粒数180粒以上)
每穴1苗~2苗每穴1苗~2苗
行穴距26.7㎝×13.3㎝,行穴距26.7㎝×16.7㎝,
穗粒兼顾型(穗粒数140粒~179粒)
每穴2苗~3苗每穴2苗~3苗
行穴距25.0㎝×16.7㎝,行穴距30.0㎝×13.3㎝,
多穗型品种(穗粒数110粒~139粒)
每穴3苗~4苗每穴3苗~4苗
5.5合理水管
灌溉水质应符合NY/T391、N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C/T 1035-2016 汽车发动机用电子节气门体 2016-04-05
- QC/T 224-201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2016-04-05
- QC/T 1033-2016 气压制动器 外置式间隙自动调节装置技术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2016-04-05
- QC/T 1038-2016 汽车用发光二极管(LED)及模组 2016-04-05
- QC/T 228-201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 2016-04-05
- QC/T 1039-2016 汽车空调用阳光传感器 2016-04-05
- QC/T 1036-2016 汽车电源逆变器 2016-04-05
- 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 2016-04-05
- QC/T 1034-2016 汽车交流发电机用整流桥 2016-04-05
- QC/T 687-201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技术条件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