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东省水利厅、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济南大学
- 起草人:
- 武甲庆、林荣军、刘友春、桑国庆、张永平、王豪、冯平、王君诺、马晓超、徐嘉璐、卢龙彬、刘国印、王伟、仇丽娜、温静、张珍珍、魏平、王惠芝、杨惠、王汗、岳宁、张锴慧
- 出版信息:
-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40
CCSP5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606—2023
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flooddisasterofrural
areainplainareas
2023-05-11发布2023-06-1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606—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调查和评价对象.....................................................................1
5调查评价工作流程...................................................................1
6洪涝灾害调查.......................................................................2
6.1调查准备.......................................................................2
6.2内业调查.......................................................................2
6.3外业调查和测量.................................................................3
7预警指标确定及危险区划定...........................................................4
7.1防洪能力确定...................................................................4
7.2预警雨量确定...................................................................4
7.3预警水位确定...................................................................5
7.4危险区划定.....................................................................5
8成果...............................................................................6
附录A(资料性)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成果表格式.....................................7
附录B(资料性)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评价成果表格式....................................24
参考文献.............................................................................26
I
DB37/T460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I
DB37/T4606—2023
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的对象、工作流程、调查内容、预警指标确定及危险区
划分、成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丘陵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58水文测量规范
SL196水文调查规范
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洼易涝村落low-lyingandwaterlogged-pronevillages
受暴雨内涝致灾并影响居民生命安全,最大淹没水深0.5m以上,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因暴雨内涝
造成人员伤亡的村落。
3.2
外洪威胁村落floodsthreatenedvillages
受河流、湖泊等洪水漫溢或倒灌等威胁并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的沿河村落。
3.3
成灾水位criticalwaterlevelofflooddisaster
居民聚居区内发生洪涝灾害时的最低水位(以河道控制断面处的水位表示)。
4调查和评价对象
针对平原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居民聚居区,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调查评价单元,分别对受外洪威
胁和低洼易涝威胁的村落分层次开展调查评价工作。
5调查评价工作流程
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调查准备、内业调查、外业调查和测量、信息核定
审查、分析评价及成果提交6个主要环节。
1
DB37/T4606—2023
5.1开展调查准备工作,根据地形地貌确定调查范围,划定调查区域与河流;结合历史洪涝灾害情况,
确定调查对象,并将调查对象区分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落;确定调查评价工作底图;拟定调查评
价工作方案。
5.2开展内业调查工作,搜集调查评价对象的基础信息、历史洪涝灾害统计信息、社会经济情况、自
动监测站点信息、水文气象信息和防汛责任人信息等资料。
5.3开展外业调查和测量工作,现场调研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历史洪涝灾害、地形及汇流等信息,并初
步划定危险区;对于受外洪威胁的村落,应调查其所处河段河流现状防洪能力,勘测其所处河段横纵断
面;针对初步划定的危险区,采集危险区范围内当前住户基础信息;调查涉水建筑物。
5.4结合内外业调查结果,对各项信息进行核定审查。
5.5开展分析评价工作,分析受洪涝灾害威胁村落的现状防洪能力,计算预警阈值,分析洪水淹没范
围,划分危险区等级,绘制危险区图。
5.6成果提交。
6洪涝灾害调查
6.1调查准备
6.1.1确定调查评价工作底图
应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确定调查工作底图,宜搜集水利普查成果图、
水利工程位置图、地形图、天地图等辅助地图作为参照。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宜参照SL767相关要求制定。
6.1.2编制工作方案
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标任务、区域环境条件、各项工作布置、工作方
法及技术要求、人员组织、技术及质量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工作限期和预期成果等。
6.2内业调查
内业调查应先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掌握历史洪涝灾害情况(调查成果表见附录A),初步确
定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主要工作应包括确定调查对象类型并搜集其基本信息、历史洪涝
灾害统计资料搜集、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收集、自动监测站点调查、调查评价对象防汛责任人基本信息搜
集等,并填写相关调查表格(表A.1~表A.4)、开展工作底图标注。
6.2.1确定调查对象类型
根据历史洪涝灾害情况初步确定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按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
落进行分类,形成调查评价对象名录;搜集调查评价对象的地理位置、区域内人口和户数等基本信息,
填写调查对象目录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1),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位置。
6.2.2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
搜集区域内现状工程条件下的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初步掌握区域历史洪涝灾害分布、发生频次、
社会经济损失等相关信息。
6.2.3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收集调查评价对象所在行政区划土地面积、人口、居民户数、综合经济数据及重要企事业单位数量
等基本信息,并填写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见表A.2)。
2
DB37/T4606—2023
6.2.4自动监测站点调查
调查统计调查评价对象所在行政区划已建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气象站等自动监测站点及视频
图像站点的基本情况,填写现有自动监测站点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3),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
各站点位置。
6.2.5水文气象调查
以调查评价对象所在行政区划为单元,收集整理水文气象基本资料,重点搜集降雨、水位、流量等
资料并计算其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等)。
6.2.6编制防汛责任人信息表
确定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洪涝灾害责任人,填写防汛责任人信息成果表(见表A.4)。
6.3外业调查和测量
外业调查和测量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主要工作应包括基本情况补充调查、走访考证历史
洪涝灾害情况、行政村或自然村地形及汇流情况调查、危险区基本信息调查、受外洪威胁村落所处河段
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涉水工程调查等。外业调查中应完成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地形测
量、受外洪威胁村落所处河段横纵断面勘测、危险区范围内住户高程信息采集等实地测量工作,填写调
查相关表格(详见表A.1~表A.17),对调查要素拍照,开展工作底图标注。测量工作应按SL58、SL197
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调查成果需满足现状防洪能力评价、预警指标分析、危险区划定等要求。
6.3.1基本情况补充调查
对前期内业调查中未能明确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补充。
6.3.2历史洪涝灾害调查
按照SL196的相关要求,结合内业调查整理的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落的历史洪涝灾害情况的
初步结果,现场调查洪涝灾害发生地点、致灾类型、致灾时间、雨水情、排涝情况、淹没水深、受灾人
口、倒塌房屋、经济损失等信息,并填写历史洪涝灾害调查统计成果表和洪痕调查成果表(见表A.5、
表A.6);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灾害发生地点,并初步划定危险区。
6.3.3地形及汇流信息调查
测量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地形地势,查看其周边农田、河道分布情况,确定区域排涝标准;根据行政
村或自然村地形、历史灾害调查结果划定主要汇水区域和排水路径,并填写内涝、外洪村落地形及汇流
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7)。
6.3.4危险区调查
针对初步划定的危险区开展的调查工作内容应包括:
a)根据地形分布、排水路径和积水范围调查结果以及历史内涝情况现场标定低洼易涝村落危险
区;
b)根据沿河房屋、地形分布以及洪水漫溢、决口后的淹没路径和范围及历史洪水现场标定外洪
威胁村落危险区;
c)调查危险区内典型居民户基本信息(见表A.8),查看洪涝灾害发生时的撤离路线及安置点并
完善相关信息统计(见表A.9),开展工作底图标注工作。
3
DB37/T4606—2023
6.3.5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
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
a)调查村落受外洪影响范围内的主要河流基本信息(见表A.10),包括河流名称、有无堤防及
现状防洪排涝能力等;
b)调查上述河流堤防的基础信息(见表A.11),包括堤防断面、堤防等级、设计标准、设计水
位及堤顶高程等;
c)必要时对上述河流的河道断面、堤防进行测量(见表A.12);
d)在工作底图上标注堤防危险点(可能漫溢、溃决部位)位置、洪水淹没范围及淹没路径。
6.3.6涉水工程调查
涉水工程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
a)对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桥梁、排涝涵、水闸及水库、塘(堰)坝等涉水工程
进行调查(见表A.13~表A.16);
b)若有堤坝、护岸等工程,应详细调查堤坝、护岸的类型、现状、高程和保护范围,并在工作
底图上标注主要涉水工程位置;
c)所有测量要素均应按照从上游到下游进行排序,宜按河道桩号依次标注序号。
6.3.7外业调查填表拍照
外业调查中应对调查要素,如水准点、横断面、洪痕、房屋、桥梁、塘(堰)坝等,同步填表和拍
照,并在照片文件中备注要素名称,其中水准点照片应能反映参照建筑,便于寻找。宜利用无人机或附
近的高地拍摄调查点的全貌照片,以反映河流和居民聚集区的关系。
7预警指标确定及危险区划定
7.1防洪能力确定
按低洼易涝村落和外洪威胁村落进行分类,分别确定村落的现状防洪能力:
a)低洼易涝村落: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综合当地历史洪涝灾害发生的频
次及规模和村落现状排涝体系情况,确定村落防洪能力;
b)外洪威胁村落:参考外洪威胁村落临近中小河流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设计资料,采用水力学
方法计算不同频率洪水的水面线,结合历史洪涝灾害情况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村落临近河段
堤防河岸线的薄弱点,同时考虑河道内基质、桥梁、漫水坝、滩地植被等情况综合确定洪涝
影响村落的防洪能力,对于泥沙淤积、杂物堵塞河道,对应村落的防洪能力应适当降低。
7.2预警雨量确定
宜至少采用2种方法计算雨量阈值,结合村落的调查现状(调查成果表见附录B),综合确定预警雨
量指标(见表B.1):
a)灾害场次同频率分析法:按照SL44要求进行流域或区域设计暴雨计算,假定灾害与降雨同
频率,结合区域历史洪涝灾害场次的调查结果,分析其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取与洪涝灾害
发生频率相同的降雨量设计值即为预警雨量;
b)灾害实例调查法:搜集典型历史洪涝灾害情况及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数据,统计筛选各场灾害
不同降雨时段对应的过程降雨量;分析洪涝灾害发生前对应的时段降雨及过程降雨区间规律,
确定历史致涝特征降雨时段;将典型灾害降雨中时段和过程的最小雨量作为预警雨量;
4
DB37/T4606—2023
c)基于排涝标准的推求法:针对内涝影响村落,依据属地排涝标准,对属地设计暴雨成果(或
直接引用实测暴雨资料)按历史典型致涝时段直接确定雨量阈值(排涝标准中已经考虑的排
涝能力)即为预警雨量;
d)基于堤防防洪能力推求法:针对外洪影响村落,依据河道堤防防洪能力,对属地设计暴雨成
果(或直接引用实测暴雨资料)按典型的致灾时段直接确定雨量阈值即为预警雨量;
e)成灾水位反推法:针对内涝影响村落,依据地形、汇水情况及居民区高程,构建水位容积曲
线与水位人口曲线,确定致灾水位,进而确定致灾容积,采用水文学方法,同时考虑区域排
涝能力,根据汇水域反推雨量阈值(累计降水)即为预警雨量。
7.3预警水位确定
分析村落内、外的排水路径及汇入河流情况分析排水路径上各节点的制约因素,评估村落排水能力。
宜建立村落淹没基础信息与预警断面水位的水力学模型,根据村落的淹没水位,确定预警断面处的水位
即为预警水位;当沿河村落较多时,宜选择影响的主要河道某一邻近断面为预警断面,建立“1对N”的
水位预警关联体系,制定统一的预警水位(见表B.2)。
7.4危险区划定
7.4.1危险区范围确定
对现场调查中初步划定危险区的范围、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进行核对和分级。一般而言,危险区
范围为最高历史洪水位和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中的较高水位淹没范围以内的区域。若进行可能最大暴
雨(PMP)、可能最大洪水(PMF)计算,宜采用其计算成果相应的淹没范围作为危险区范围。
7.4.2洪水淹没分析
基于保护对象周围的防洪工程与排水设施资料、横纵断面数据及数字高程地形数据,根据洪水情况,
分析调查评价对象的洪水淹没情况:
a)数据处理:输入水库、水塘及闸坝等防洪工程资料,坑塘、排水沟渠等排水设施资料,保护
对象(村落、集镇、城镇等)周围的3个~5个河道横断面、纵断面资料及周围500m~1000m
范围内的数字高程地形数据;
b)淹没分析:针对调查评价对象,根据洪水情况分析,宜采用水动力模型分析洪水淹没情况,
确定淹没范围、淹没水深等信息,进一步核对危险区范围。
7.4.3危险区等级划分
将危险区按内涝、外洪淹没范围标准分为重点和一般两个等级,一般危险区为大于20年一遇内涝、
外洪淹没范围,重点危险区为小于或等于20年一遇内涝、外洪淹没范围。
7.4.4危险区图绘制要求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洪水淹没分析成果,将防洪现状评价、转移路线
等成果直观展示在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底图(或更大比例地图)上,为预警、预案编制、人员转移、
临时安置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危险区图绘制基本要求宜参照SL483执行。
a)危险区图命名要求:统一格式为:村名+风险图类型(外洪、内涝)+危险等级(一般、重点)。
b)危险区图层要求:
1)应包含基础底图信息图层、防洪工程信息图层、防洪非工程信息图层、影像图层、洪水
风险信息图层等;
2)洪水风险信息采用黄、红两种颜色,分别标注一般和重点洪水风险区域;
5
DB37/T4606—2023
3)洪水风险信息以半透明方式着色,便于同时获取淹没区内行政区划、居民地、重要设施
等基础地理信息。
c)图例要求:
1)图幅采用不小于A3图幅;
2)疏散路线采用绿色箭头、安置点采用标制,明确标示风险图标题、图层、图例、指北针、
风险图编制单位、风险图编制日期等辅助信息。
8成果
各县(市、区)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和成果应采用统一的工作底图和数据标准,将调查评价成果
进行汇总,实现信息共享、平台共用,主要形成以下成果:
a)县级成果及图例:
1)县(市、区)农村基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报告;
2)县(市、区)农村基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成果附表;
3)县(市、区)农村基层洪涝灾害危险区分布图、洪涝灾害影响分布图、防洪标准及预警
阈值分布图,不小于A3图幅的图纸、矢量地图文件。
b)村级成果及图例:**县(市、区)***村危险区分布图,不小于A3图幅的图纸、矢量地图文
件;
c)成果更新:宜每隔3年~5年开展一次调查评价工作,当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时,应对成果进行
更新。
6
DB37/T4606—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成果表格式
调查对象目录——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1。
表A.1调查对象目录——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
行政区划
行政区河流汇入河流所在洪灾灾害调查调查防汛责任
序号县乡镇名称经度纬度人口户数备注
划代码名称名称水系属性程度单位时间人及电话
(调查点)
填表说明:
1.行政区划名称:调查对象所在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组)名称;
2.行政区划代码:调查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组)行政区划代码,以国家统计局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约79万个单位)为基础;
3.人口、户数填写调查点的户籍人口、户数,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4.河流名称:填写行政村或自然村临近的河流,以水利普查数据为准;
5.洪灾属性:选填内涝、外洪;
6.灾害程度,根据SL767相关要求,灾害程度依据调查对象的历史灾害情况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级。
7
DB37/T4606—2023
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见表A.2。
表A.2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
指标单位数量
1、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乡(镇)个数个
村民委员会个数
年末总户数户
其中:乡村户数户
年末总人口万人
乡村人口万人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人
乡村从业人员数人
其中:农林牧渔业人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特
固定电话用户户
2、综合经济
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3、农业、工业及投资
粮食总产量吨
棉花产量吨
油料产量吨
肉类总产量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个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万元
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
小学在校学生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5791-2022 食用植物油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022-09-30
- JC/T 507-2022 建筑装饰用水磨石 2022-09-30
- JC/T 681-2022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2022-09-30
- JC/T 566-2022 吸声用穿孔纤维水泥板 2022-09-30
- JC/T 648-2022 平板玻璃配合料 2022-09-30
- QB/T 5789-2022 暖通空调温控器 2022-09-30
- QB/T 5790-2022 家用制冷电器用铝制内衬板组件 2022-09-30
- QB/T 5792-2022 皮革和毛皮服饰加工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022-09-30
- JC/T 924-2022 玻璃窑用镁砖(MgO≥95%) 2022-09-30
- JC/T 482-202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