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232-2012 绿色食品 密本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232-2012 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mibang pumpki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起草人:
- 云天海、肖日新、陈贻诵、邓长智、翁艳梅。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20
B31
备案号:35411-2012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232—2012
绿色食品密本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2-10-11发布2012-12-01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23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云天海、肖日新、陈贻诵、邓长智、翁艳梅。
I
DB46/T232—2012
绿色食品密本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密本南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栽培季节、品种选择、生产
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包装、运输、贮存等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绿色食品密本南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747绿色食品瓜类蔬菜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食品
蔬菜NY/T391-2000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2
密本南瓜
是中国南瓜的一种。其叶片钝角掌状形,具白斑,果形棒锤形、长筒形等,成熟后果色黄色、黄绿
色等,单果重3~6千克。以采收老瓜为主。
3.3
植株调整
指通过摘心、整蔓、摘叶和打顶等方法达到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目的
的一项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4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绿色食品密本南瓜的产地应符合NY/T391-2000的规定。宜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
的田块,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
1
DB46/T232—2012
5栽培季节
以冬春季节栽培为主。本省西南部适宜播种时间为7~12月,本省北部适宜播种时间为9~12月。
6品种选择
6.1选择原则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6.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指标应达到: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8%。不使用转基因品种。
7生产技术
7.1育苗
7.1.1育苗方式
采用穴盘育苗,或直播。
7.1.2育苗设施
宜采用小拱棚育苗。穴盘育苗设施包括穴盘(48~56穴)或营养袋、塑料薄膜、防虫网(40~60
目)、遮阳网(45%~50%)或稻草、铁丝或竹片等。
7.1.3苗床准备
宜选择地势高的地块起垄做苗床。垄高35~40厘米,垄宽120~150厘米,垄面土块整平整细并压实。
为保温和预防穴盘秧苗根系伸展到苗床地下而被传染根结线虫病害,可在整好的苗床垄面覆盖一层农
膜。
7.1.4营养土配制与消毒
7.1.4.1营养土配制
选用草木灰或椰糠、河沙、腐熟农家肥料等,按体积比为5:3:2或4:3:3配制营养土,且每立方
营养土拌入三元复合肥1千克。营养土要求土质疏松、营养完全、保肥保水性能良好,pH值6.0~7.0。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
7.1.4.2营养土消毒
每立方米营养土拌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175克;或15%恶霉灵水剂300
克。搅拌均匀,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掀开,待药味散开方可使用。
7.1.4.3营养土装盘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穴盘或营养袋,整齐排放于苗床上。
7.1.5种子处理
2
DB46/T232—2012
7.1.5.1浸种
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降至常温后捞出洗净→放入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浸
种15~20分钟→放入2%武夷菌素1000倍或1%高锰酸钾1000倍浸种15~20分钟→放入常温水中继续浸种
3~5小时,捞出洗净,沥干水分。
7.1.5.2催芽
种子浸好后,轻搓种皮去除种子上的粘液杂质,用清水洗净,以手感种皮不粘滑为准,用干净湿纱
布或湿毛巾包裹好,置于25~30℃下变温(如培养箱)或恒温(如灯泡)保湿催芽。70%以上的种子露
白时即可播种。在气温正常情况下,浸种后可不经催芽而直接播种,尤其适合直播方式。
7.1.6播种
7.1.6.1播种量
每亩育苗移栽50克~75克;每亩直播75克~100克。
7.1.6.2播种方法
7.1.6.2.1穴盘播种
播种前营养土先浇足底水,每穴播出芽种子1粒,深约0.5~1.0厘米,覆上一层营养薄土,轻轻压
实。播种后用遮阳网或稻草覆盖于苗床上。遇到低温阴雨天时须加盖农膜。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要
间苗。
7.1.6.2.2大田直播
按密度确定播种穴,每穴播2粒种子,播后覆盖消毒营养土,再盖上稻草或其他干杂草等。
7.1.7苗期管理
7.1.7.1幼苗保护措施
70%左右的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开遮阳网、稻草等覆盖物,用粗铁丝或竹片架起小拱棚。
7.1.7.2温度调节
出土前适温为白天25~30℃,夜间15~25℃;幼苗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适温为15~20℃。
苗期温度主要靠揭盖农膜和遮阳网调节。一般白天上午8时至下午5时,揭开农膜或遮阳网;夜间覆盖保
温。遇到高温烈日天气时覆盖遮阳网降温;遇到低温阴雨天时覆盖农膜加温防雨。
7.1.7.3水分管理
按干湿交替的原则管理。出土前至子叶微展时土壤湿度应为60%~80%,要保持湿润;子叶微展后土
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以干湿交替为佳。塑料薄膜可防雨,遮阳网、防虫网可缓冲雨水冲击幼苗。每
次浇水必须浇透。
7.1.7.4养分管理
苗期追施水肥1~2次,在出苗至破心期兑水浇施0.5%三元复合肥。
7.1.7.5炼苗
3
DB46/T232—2012
定植前3天控制水分。定植前一周逐渐撤去覆盖物。
7.1.7.6病虫害防治
当子叶完全展开,要注意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在保证充足光照条件下,可覆盖防虫网减少虫害发
生。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NY/T393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
7.1.7.7壮苗指标
苗龄15天左右,子叶健在,两叶一心,株高8~10厘米,茎粗0.3厘米左右,无病虫害。
7.2定植
7.2.1定植前的园地准备
7.2.1.1选地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壤土或砂壤
土的地块。
7.2.1.2整地
提前15~20天深犁晒田。要求深翻30厘米,翻晒2次,耙平整碎土块。结合犁地耙地,撒施石灰75~
100千克/亩或石灰氮50千克/亩。
7.2.1.3基肥
基肥以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农家肥料为主,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料1000~2000千克,尿素10千克,磷
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镁20千克。其中,2/3在园地耙平后全面撒施,1/3作畦后在种植行开沟施入。
或每亩施有机生物肥料300~500千克,作畦后在种植行中间开沟施入硫酸钾长效缓释型复合肥40~
50千克/亩和微生物菌肥4~5千克。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
7.2.1.4作畦
在园地整平并撒施第一批基肥后即可作畦。爬地栽培单行植按2.5~3米畦宽连沟起畦;双行植按4~
5.5米畦宽连沟起畦。畦沟深30厘米。起畦后在种植穴两旁15厘米以外各开一条施肥沟,沟深20厘米。
第二批基肥沿着畦面上这些施肥沟施入,并将畦面土块整细,呈龟背状。
7.2.1.5地膜覆盖
整地施基肥后用100厘米~120厘米宽的银灰色或银黑双色地膜覆盖于种植行上。覆膜时,尽可能选
晴朗无风的天气,地膜要紧贴土面,四周要封严盖实,尽量避免破损。
有条件的可配套安装膜下滴灌管带等节水滴灌设施后,再覆盖地膜。
7.2.2定植
7.2.2.1定植前的幼苗处理
定植前一天,幼苗浇足水并分别喷施3%超敏蛋白微粒剂20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200~260
倍液。
7.2.2.2定植时间
4
DB46/T232—2012
宜选择晴天下午3点以后。
7.2.2.3定植密度
爬地栽培:2.5~3米畦上单行植株距60~70厘米,以亩栽500~550株为宜;4~5.5米畦上双行植株
距60~70厘米,以亩栽550~650株为宜。
7.2.2.4定植方法
7.2.2.4.1移植
选择健壮的苗,按株行距挖穴栽苗,定植以子叶高出地面1厘米左右为宜,栽后立即浇定根水。
7.2.2.4.2直播
直播时可用催芽种子。按株行距挖穴,浇水,水渗下后点种,每穴1~2粒种子,盖土1.0~1.5厘米。
约5~7天出苗。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每穴选留1株壮苗。
7.3田间管理
7.3.1查苗和补苗
缓苗后3~4天,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工作。拔除枯死苗、弱苗、残苗,补上壮苗。
7.3.2水分管理
定植时浇足“定根水”。1周后灌一次缓苗水。抽蔓期水分管理宜促控结合,以控为主。结果期,尤
其是果实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雨天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滴灌设施。采用膜下滴灌栽培的,在正常晴朗天气每4~5天滴灌溉1次,每
次滴水3~4立方米/亩,要求在24小时内滴完。
7.3.3养分管理
缓苗后追一次“促苗肥”,每亩追施磷酸二铵或硫酸钾20~25千克。座瓜后每次每亩追施磷酸二铵
或硫酸钾20~25千克,每10天1次,连2次。遇低温(温度低于15℃)天气或雨天不宜施肥。
采用膜下滴灌栽培的,其养分管理应与水分管理结合进行。每滴2次清水就滴1次肥水,每亩每次可
施磷酸二铵或硫酸钾10千克,营养液总浓度控制在0.1%左右,即10立方米可加入肥料总量为10千克。分
2~3次滴灌肥水。
要重视根外追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一起喷施。禁止使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
7.3.4不允许使用的肥料
在生产中不应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
等)的垃圾,硝态氮肥,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未腐熟人
粪尿和饼肥。
7.3.5植株调整
7.3.5.1压蔓
植株从第7~9节起,开始引蔓压蔓。以后每隔3~5节引蔓压蔓一次。压蔓时力求植株间蔓的平行。
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 818-2018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2018-08-13
- HJ 942-2018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 2018-02-08
- HJ 887-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制浆造纸 2018-03-27
- HJ 950-2018 固体废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8-07-29
- HJ 885-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钢铁工业 2018-03-27
- HJ 886-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水泥工业 2018-03-27
- HJ 944-2018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 2018-03-27
- HJ 884-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 2018-03-27
- HJ 949-2018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 (PM 2.5 )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 2018-07-12
- HJ 888-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火电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