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181-2023 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技术导则
DB11/T 2181-2023 Guidance on Data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IoT-sensing Water Servic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99
CCSM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181—2023
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sforwaterIoTsensingdatatransmissionand
access
2023-12-25发布2024-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181—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结构2
6流程3
7技术要求5
7.1传输5
7.2接入7
8运行维护8
8.1数据安全要求8
8.2水务物联感知站8
8.3智慧水务基础底座8
9运行评估8
9.1评估对象8
9.2评估内容9
9.3评估与改进9
附录A(资料性)水务物联感知台账样表10
A.1水务物联感知台账10
A.2水务物联感知台账变更备案表11
附录B(规范性)编码要素及标识符自定义区域汇总表12
附录C(资料性)接口服务调用示例13
C.1接口参数13
C.2请求示例13
C.3响应示例13
附录D(资料性)单位代码及站点类型代码表15
D.1单位代码表15
D.2站点类型代码表17
参考文献18
I
DB11/T218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晓嵘、张新、李晓梅、张兴业、王柏春、李楠、聂明杰、田晓宇、杨振宁、
杨朴、马雪、李昊、孟坤、郑丽、贾陆璐、王宇成、王槿妍、赵小伟、金永亮、刘超、刘英超、曹海
龙、刘艳、焦振寰、潘焕友、贾爱娟、王久元、刘波林、李翔宇。
II
DB11/T2181—2023
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的结构、流程、技术要求,以及运行维护和运行评估
有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相关建设和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9677水文仪器术语及符号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33745物联网术语
GB/T50095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SL/T427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SL/T651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DB11/T384(所有部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DB11/T553.5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第5部分:接口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677、GB/T33745、GB/T50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务物联感知数据waterIoTsensingdata
通过传感器或感知设备获取到的相关水务数据。
3.2
数据提供方dataprovider
提供水务物联感知数据的单位或个人。
3.3
数据提供方平台dataproviderplatform
数据提供方用于汇集水务物联感知数据的平台。
3.4
水务物联感知站waterIoTsensingstation
自动采集水务物联感知数据的站点。
1
DB11/T2181—2023
3.5
水务物联感知台账waterIoTsensingledger
记录水务物联感知要素数据的台账。
注:水务物联感知要素数据包括传输内容、传输频率等信息。
3.6
智慧水务基础底座smartwaterfoundationbase
用于接入、汇集、共享全市水务物联感知数据的平台。
3.7
测站方式directmethod
水务物联感知站通过相关协议将采集到的水务物联感知数据直接传输与接入至智慧水务基础底座
的方式。
3.8
交换方式exchangemethod
数据提供方平台通过相关协议将汇集的水务物联感知数据共享给智慧水务基础底座的方式。
3.9
水务物联感知站传输码waterIoTsensingstationtransfercode
遥测站地址编码
在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标识水务物联感知站所属单位、站点类型的一组数字组成
的字符串。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5结构
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结构由水务物联感知站、数据提供方平台和智慧水务基础底座组成,
水务物联感知站、数据提供方平台通过测站方式、交换方式将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接入至智慧水
务基础底座,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结构见图1。
2
DB11/T2181—2023
智慧水务基础底座
交换方式
测站方式数据提供方平台
水务物联感知站1水务物联感知站2……水务物联感知站n
雨量水位流量地下水墒情积水水质取水量视频……
图1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结构图
6流程
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的流程见图2,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a)数据提供方提交水务物联感知台账(样式见附录A),并在智慧水务基础底座进行备案;
b)以测站方式传输的数据提供方按照7.1.1.1、7.1.2、7.1.3、7.1.4.1的规定传输水务物联感
知数据;
c)以交换方式传输的数据提供方按照7.1.1.2、7.1.3、7.1.4.2的规定传输水务物联感知数据;
d)智慧水务基础底座接收、解析、存储水务物联感知数据。
3
DB11/T2181—2023
数据提供方智慧水务基础底座
提交水务物联感知台账备案
传输与
接入方式
交换方式测站方式
按照
按照
7.1.1.1、
7.1.1.2、
7.1.2、
7.1.3、
7.1.3、
7.1.4.2的
7.1.4.1的
要求传输数
要求传输数
据
据
接收
解析
存储
图2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与接入流程图
4
DB11/T2181—2023
7技术要求
7.1传输
7.1.1通用要求
7.1.1.1测站方式
测站方式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数据提供方按7.1.2中的规定编制水务物联感知站传输码;
b)传输水务物联感知站状态信息:供电电压、信号强度和通信卡卡号等;
c)采用SL/T427、SL/T651、HJ212相关规定的,编码要素及标识符自定义区域应符合附录B的
要求;
d)采用GB/T28181相关规定的,数据提供方向智慧水务基础底座备案提供摄像机认证ID。
7.1.1.2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数据提供方提供数据库类型、IP地址、端口、账号密码、数据库名、数据表名/视图名、库表
结构、数据内容、数据更新频率、接口数据说明文档等基本信息;
b)数据提供方保障数据库远程访问权限,支持智慧水务基础底座通过数据库对数据共享交换、
实时调用;
c)数据提供方更改数据库IP地址、端口号、库表结构等基础信息时,应及时在智慧水务基础底
座备案登记;
d)数据提供方对提供的接口服务进行管理,包括对服务的注册、申请、维护、审核、发布、监
控等。接口调用示例见附录C;
e)数据提供方向智慧水务基础底座提供视频平台联网信息,包括设备编码、设备或系统IP地址、
媒体接收端口号等。
7.1.2水务物联感知站传输码
水务物联感知站传输码共10位数字,由三部分组成,见图3。第一部分为单位代码,占4位;第二
部分为站点类型代码,占2位;第三部分为顺序号,占4位。
a)单位代码:第1到第4位数字,选取组织机构代码“-”前的4位作为单位代码,参见D.1。
b)站点类型代码:第5和第6位数字,代表所对应的站点类型,参见D.2。
c)顺序号:第7到第10位数字,为顺序号,从0001开始至9999。
AAAABBCCCC
顺序号
站点类型代码
单位代码
图3水务物联感知站传输码组成
5
DB11/T2181—2023
7.1.3传输内容及频率
7.1.3.1雨量
雨量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降水量累计值;
b)传输频率:每8小时不少于1次,达到雨量计最小分辨力加报。
7.1.3.2水位
水位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瞬时水位;
b)传输频率:每8小时不少于1次,水位每变化2cm加报。
7.1.3.3流量
流量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瞬时流量、累积水量、测区(单元)流速;
b)传输频率:每8小时不少于1次,水位每变化2cm加报。
7.1.3.4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埋深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地下水瞬时埋深;
b)传输频率:每24小时不少于1次。
7.1.3.5积水
积水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瞬时积水水位;
b)传输频率:每12小时不少于1次,水位每变化5cm加报。
7.1.3.6墒情
墒情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10cm处土壤含水量、20cm处土壤含水量、40cm处土壤含水量;
b)传输频率:每24小时不少于1次。
7.1.3.7水质
水质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pH值、温度、化学需氧量等;
b)传输频率:每1小时不少于1次。
7.1.3.8取水量
取水量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累积水量;
b)传输频率:每24小时不少于1次。
6
DB11/T2181—2023
7.1.3.9视频图像
视频图像数据传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a)传输内容:实时视频图像;
b)传输频率:调用时实时传输。
7.1.4传输协议
7.1.4.1测站方式
采用测站方式的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应按照GB/T28181、SL/T427、SL/T651、HJ212或DB11/T
384(所有部分)的要求进行。
7.1.4.2交换方式
采用交换方式的水务物联感知数据传输应按照GB/T28181或DB11/T553.5的要求进行。
7.2接入
7.2.1通用要求
数据接入应满足下列要求:
a)按水务物联感知台账的传输内容、传输频率接收水务物联感知数据;
b)能解析、存储水务物联感知数据,并支持原始报文存储;
c)能交换、推送、共享水务物联感知数据;
d)视频图像网络带宽不低于并发视频图像路数×单路视频码率。
7.2.2接入协议
智慧水务基础底座应按GB/T28181、SL/T427、SL/T651、HJ212、DB11/T384(所有部分)和
DB11/T553.5相关要求接入水务物联感知数据。
7.2.3接入质量
7.2.3.1数据接入率
数据接入率按式(1)计算。
=×100%········································································(1)
式中:
——数据接入率;
——一个统计周期内,已接入数据的数量;
——水务物联感知台账上报数据的数量。
7.2.3.2数据完整率
数据完整率按式(2)计算。
=×100%········································································(2)
7
DB11/T2181—2023
式中:
——数据完整率;
——一个统计周期内,实际接入的数据条数;
——应接入数据条数。
7.2.3.3数据及时率
数据及时率按式(3)计算。
=×100%·······································································(3)
式中:
——数据及时率;
——一个统计周期内,按时传输至智慧水务基础底座的数据条数;
——应传输的数据条数。
7.2.3.4共享需求响应率
共享需求响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2001-05-24
- JT/T 846-2012 港口起重机回转支承 2012-09-14
- JB/T 11035-2010 内燃机 气门锁夹 技术条件 2010-02-21
- YD/T 2566.3-2013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S1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3部分:信令传输 2013-07-22
- JB/T 5786-2014 冷轧管机 2014-05-12
- WW/T 0044-2012 田野考古植物遗存浮选采集及实验室操作规范 2012-07-31
- JB/T 9239-2014 工业热电偶、热电阻用陶瓷接线板 2014-05-12
- QX/T 224-2013 龙眼暖害等级 2013-12-22
- QB/T 2485-2008 香皂 2008-03-12
- YD/T 2549-2013 接入网技术要求 PON系统支持IPv6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