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01/T 26-2022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DB2201/T 26-2022 Urban green space plant configu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长春市标准研究院(长春市WTO/TBT咨询中心)
- 起草人:
- 王作超、高红云、张兰、何瑶、方雷、金萍、陈玉姝、林月婷、路琳、刘威、 米波、刘峭、高华、李晓微、邓贺、李宇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1
DB2201
长春市地方标准
DB2201/T26—2022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lantconfigurationofurbangreenspace
2022-01-14发布2022-01-30实施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201/T2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长春市标准研究院(长春市WTO/TBT咨询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作超、高红云、张兰、何瑶、方雷、金萍、陈玉姝、林月婷、路琳、刘威、
米波、刘峭、高华、李晓微、邓贺、李宇。
I
DB2201/T26—2022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控制性要求和档案管理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
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91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3术语和定义
CJJ/T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植物配置plantconfiguration
按植物生长习性、生物学特征和园林景观要求,合理搭配布置园林中各种植物。
3.2
复层种植结构multi-stratumplantingstructure
将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多层次配置。
3.3
乡土植物nativeplant
长期生长于当地,自然分布、自然演替,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
4基本原则
4.1功能性
结合周边环境,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对植物合理配置,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绿化、美化等综合功能。
4.2生态性
4.2.1依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特性进行植物品种配置。
4.2.2依据植物间相生、相克原理科学合理配置。
4.2.3采用外来植物种类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
4.2.4应绿量充分,增加绿化覆盖率。
1
DB2201/T26—2022
4.3艺术性
4.3.1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
4.3.2运用园林植物色彩美、季相美、姿态美、群体美等的美化作用。
4.3.3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3.4群落设计应有开有合、有透有露、有疏有密、有张有弛。
4.3.5与园林建筑及小品、山体、水体、园路等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4.4经济性
发展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发展型园林,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
益最大化。
4.5适宜性
4.5.1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性状稳定的外来树种。
4.5.2根据立地条件及绿地性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4.6多样性
4.6.1植物品种应丰富多样。
4.6.2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
4.6.3常绿植物、落叶植物合理搭配;速生植物、慢生植物科学配置。
4.6.4利用植物的色彩和枝、花、叶、果等形态,合理搭配植物品种。
5一般规定
5.1植物选择
5.1.1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突出和保持地域植物特色。
5.1.2植物品种宜选用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抗性强的优良乡土植物。
5.1.3乔木应选择无毒、无臭、无刺、无飞絮对行人不造成危害的种类。
5.1.4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耐修剪和便于管理的种类。
5.1.5绿篱和模纹植物应选择枝繁叶密、萌芽力强、耐修剪的种类。
5.1.6应采用适龄苗木,景苗兼用林落叶乔木胸径不小于3cm,常绿乔木株高不低于1.50m;其它类
型绿地落叶乔木胸径不小于4cm,常绿乔木株高不低于2.00m。
5.1.7地被植物应选择长势旺、覆盖力强、绿期长、易管理的植物。
5.2植物配置
5.2.1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数量比例宜为1:3。
5.2.2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宜为10:1。
5.2.3应按不同立地条件合理配置喜光植物、耐阴植物、耐旱植物、耐水湿植物、水生植物和抗污染
植物。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品种及其生态习性参见表A.1、表A.2、表A.3、表A.4、表A.5。
5.2.4注意异龄搭配,规格控制。
5.2.5宜采用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立体复层的种植形式。
5.2.6应构建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其合理的种植密度。
5.2.7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宜少量运用规则式。
2
DB2201/T26—2022
5.2.8应注重冬季植物景观的营造,适当搭配常绿树及观干、观果等冬季景观突出的植物。
5.2.9下列植物种类不应临近栽植:
——苹果属与柏科植物临近栽植易发生锈病;
——云杉属和落叶松属植物临近栽植易发生落叶松球蚜;
——杨属与落叶松属植物临近栽植易发生落叶松杨锈病。
6控制性要求
6.1公园绿地
6.1.1一般要求
6.1.1.1公园内的植物配置应注重全园的整体效果,主题突出,层次清楚,具有特色。
6.1.1.2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植物应与公园的出入口、园路、广场、建筑小品等设施合理搭配。
6.1.1.3植物造景应根据不同公园绿地的功能、性质而定。要注意与城市天际线、街景形成统一景观。
6.1.1.4公园绿地乔木株数/公顷、木本植物种类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公园绿地乔木株数、木本植物种类
绿地名称木本植物种类(种)乔木株数(株/公顷)
特大型公园≥100≥300
大型公园≥80≥250
中型公园≥60≥250
小型公园≥40≥200
街旁游园≥30≥150
带状公园(滨水绿地)≥30≥200
6.1.1.5植物栽植间距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植物栽植间距
名称不宜小于(m)不宜大于(m)
开展型(宽冠)行道树6.008.00
直立型(窄冠)行道树4.006.00
乔木群栽2.00—
乔木与灌木0.80—
大灌木1.003.00
灌木群栽中灌木0.802.50
小灌木0.502.00
6.1.1.6落叶乔木栽植密度应符合表3规定。
表3落叶乔木栽植密度
树冠类型胸径(cm)最小栽植间距(m)
<104.00
开展型(宽冠)
10~185.00
<102.00
直立型(窄冠)
10~184.00
3
DB2201/T26—2022
6.1.2植物配置
6.1.2.1公园内绿地应以自然式为主,规则式铺装场地和周边直线道路两侧宜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
6.1.2.2园路和广场周边绿地适当增加林荫树,规则式园路、广场周边可采用规则式配置,自然曲线
园路、广场周边林荫树宜采用自然式配置形式。
6.1.2.3植物空间布局宜采用密林、疏林、空旷草地相结合的形式,应变化协调,多样统一。
6.1.2.4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季相变化,四季景观丰富。
6.1.2.5乔木、灌木与相关设施的距离应符合GB51192—2016中7.1.6,7.1.7,7.1.8的规定。
6.1.2.6铺装活动场地宜种植冠大荫浓的大规格落叶乔木,场地内乔木枝下净空应不低于2.80m。
6.1.2.7通行机动车的园路两侧乔木分枝点高度不应低于3.00m。
6.1.2.8公园内水系宜适当配置水生植物。
6.1.2.9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数量比例宜为1:3或面积比例为7:3。
6.1.2.10公园绿地郁闭度不应低于绿地面积的60%。
6.1.2.11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3:4:3。
6.2道路绿地
6.2.1一般要求
6.2.1.1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6.2.1.2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的距离应符合CJJ75—97中6.1.1,6.2.1,6.2.2的规定。
6.2.1.3应确定主干道绿化景观特色,同一道路的绿化景观风格宜统一,不同路段的树种和绿化形式
宜适当变化。
6.2.1.4同一条道路上的行道树,树木规格应统一。
6.2.1.5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冠大荫浓的乔木,并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
如:抗污染能力强、耐风、耐旱、耐涝等。
6.2.2植物配置
6.2.2.1行道树
6.2.2.1.1行道树配置应符合树种规划,并以阔叶乔木为主。
6.2.2.1.2行道树分枝点高度应不小于2.50m。
6.2.2.1.3行道树绿带中乔木宜与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
6.2.2.1.4园林绿化行道树常用品种参见表B.1。
6.2.2.1.5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
形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1.00m的植物。
6.2.2.2分车绿带
6.2.2.2.1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20m时,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宜与地被植物相结合;分车绿带宽度大
于1.5m时,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宜与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6.2.2.2.2中间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
6.2.2.2.3分车绿带乔木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为0.75m。
6.2.2.2.4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池头,应选择通透或低矮植物。
6.2.2.3路侧绿带
4
DB2201/T26—2022
6.2.2.3.1应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绿地相结合,可视其宽度、相邻环境进行植物配置。
6.2.2.3.2城市主、次干路路侧绿带宜采用植物群落式配置方式;城市出入口、快速路路侧绿带宜采
用混交林配置方式。
6.2.2.3.3濒临河、湖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满足城市防洪等功能,并结合水体、地形形成滨水绿化
景观带,低湿地带应选择耐水湿植物。乔、灌木种植应疏密得当,应有透景线。
6.2.2.3.4路侧绿带内绿地外侧和内侧乔木种植应均衡,靠近人行道边缘宜适当栽植遮荫乔木。
6.2.2.3.5道路绿带为坡地时,应结合坡度大小采取工程措施配置地被植物或藤本植物。道路两侧为
挡墙,应采用栽植灌木、树墙或攀缘植物等立体绿化形式进行遮挡。
6.2.2.4交通岛
6.2.2.4.1应以乔木、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自然式栽植为主。
6.2.2.4.2应保证车辆和行人视线的通透,确保交通安全,可栽植视线以下的低矮植物或栽植有独立
主干、分支点较高、树冠不影响交通的乔木。
6.2.2.4.3绿化下层空间宜采用植物模纹、植物剪球、植物造型和花卉、草坪结合塑造。
6.2.2.4.4道路交叉口的转角路侧绿地宜采用植物群落式栽植方式,乔木、灌木、地被合理搭配,针
叶、阔叶及色叶树种和谐运用。
6.2.2.4.5不同的交通岛绿化宜有明显的区别。
6.2.2.5立交桥
6.2.2.5.1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应充分利用周边空间环境进行绿化,采用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
相结合,科学配置桥体及周边绿地植物群落。
6.2.2.5.2桥下绿化植物应选择乡土的、耐阴性强、色彩丰富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也可适当栽植耐阴
小乔木。
6.2.2.5.3应充分利用桥体竖向空间进行立体绿化,高架桥的墙体和桥墩应选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
化,可借助攀缘网等手段辅助植物攀爬。坡地、台地和较大面积的挡土墙应种植附着力强的攀缘植物或
灌木地被等植物护坡固土,提高绿量。
6.3居住区绿地
6.3.1一般要求
6.3.1.1宜选择能观花、观果、观叶、香源类及保健类植物。
6.3.1.2应合理确定速生树和慢生树的比例,慢生树所占比例不少于树木总量的40%。
6.3.1.3居住区绿地应考虑住宅的通风、采光、私密等功能要求,中、高层住宅的绿地设计应充分考
虑鸟瞰效果。
6.3.1.4沿街围栏、墙体宜采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6.3.1.5住宅与道路、公共建筑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带。
6.3.1.6居住区绿地乔木株数/公顷、木本植物种类应符合表4规定。
表4居住区绿地乔木株数、木本植物种类
绿地名称绿地面积(公顷)木本植物种类(种)乔木株数(株/公顷)
≥0.5>20>100
居住区绿地
<0.5->50
5
DB2201/T26—2022
6.3.2植物配置
6.3.2.1居住区路边绿地宜选择遮荫效果好的乔木。
6.3.2.2居住区绿地植物种植应考虑建筑物朝向,住宅窗前植物配置应避免挡光,不宜配置高大乔木,
应以小乔木、花灌木为主。
6.3.2.3乔木距离建筑不应小于5.00m。
6.3.2.4绿地配置宜采用复层种植结构。
6.3.2.5宅前小路边宜配置绿色期长的地被植物。
6.4单位附属绿地
6.4.1一般要求
单位附属绿地的乔木株数/公顷、木本植物种类应符合表5规定。
单位附属绿地的乔木株数、木本植物种类
绿地名称绿地面积(公顷)木本植物种类(种)乔木株数(株/公顷)
普通单位≥0.5>25>150
附属绿地<0.5->100
污染型厂区≥0.5>15>200
附属绿地<0.5->150
6.4.2植物配置
6.4.2.1应以乔木为骨干采用复层种植结构,增加绿量。
6.4.2.2医院、机关、学校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植物及配置方式。
6.4.2.3产生污染的企业应设立防护林带,应选抗污力、杀菌力强的植物。特殊厂区应有针对性地选
择抗性强、有吸附作用、隔音效果好的树种。
6.4.2.4应结合内外绿化条件,对房屋墙体和沿街栏杆实施垂直绿化。
6.5防护绿地
6.5.1一般要求
6.5.1.1防护绿地植物应满足防护要求,选择深根性、萌芽力强、抗性强、枝叶繁茂的乡土大乔木。
6.5.1.2不宜采用纯林植物搭配形式,林下应种植宿根植物或利用野生地被植物进行覆盖。
6.5.1.3防护绿地每公顷乔木种植数量应大于300株。
6.5.2植物配置
6.5.2.1防护绿地可采用品字形行列栽植和自然平均栽植两种形式,以密林为主,郁闭度宜为70%~
100%。
6.5.2.2工矿企业区的卫生隔离林带应适当加大常绿树的比例,采取乔木、灌木上下结合的种植形式。
6.5.2.3环城防护林带宜采用复层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常绿树和彩叶树。
7档案管理
7.1应建立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档案,记录植物配置依据和设计。
6
DB2201/T26—2022
7.2工作人员应填写《植物配置记录》(参见表C.1)。
7.3技术档案应每年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归档。
7.4档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植物配置依据;
b)种植设计;
c)植物配置记录。
7
DB2201/T26—2022
AA
附录A
(资料性)
园林绿化常用植物品种
表A.1~表A.5给出了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品种的名录。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常绿植物选择参见
表A.1。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落叶乔木植物选择参见A.2。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灌木植物选择参见A.3。
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藤木植物选择参见A.4。长春市园林绿化常用地被植物选择参见A.5。
表A.1园林绿化常用常绿植物名录
序号中文名科属拉丁名生态习性
半阴性树种,喜冷凉、湿
1沙松松科冷杉属AbiesholophyllaMaxim
润环境
2臭冷杉松科冷杉属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耐阴,耐水湿
3红皮云杉松科云杉属PiceakoraiensisNakai较耐阴,耐湿,不耐干旱
喜光,稍耐阴,喜湿润环
4白扦松科云杉属PiceameyeriRehd.etWils
境
喜光,耐阴性强,喜凉爽、
5青扦松科云杉属PiceawilsoniiMast.
湿润环境
6北美短叶松松科松属PinusbanksianaLamb.喜光,耐干旱
7赤松松科松属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喜光,耐干旱
Pinusdensiflora
8美人松松科松属喜光,可耐一定干旱
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Q.L.Wan
阳性树,但较耐荫,喜凉
9红松松科松属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
爽环境
10樟子松松科松属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喜光,耐干旱
11黑皮油松松科松属Pinustabulaeformisvar.mukdensisUyeki喜光,耐干旱
12油松松科松属PinustabulaeformisCarr.强阳性树,耐干旱
13沈阳桧柏科圆柏属Sabinachinensiscv.ShenYang喜光,忌水涝
14丹东桧柏科圆柏属Sabinachinensiscv.Dandong喜光,耐旱,也耐湿
15砂地柏柏科圆柏属SabinavulgarisAnt.喜光,稍耐阴,极耐干旱
16杜松柏科刺柏属JuniperusrigidaSieb.etZucc.强阳性树,耐干旱
红豆衫红豆衫阴性树,喜湿润环境,忌
17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
科属积水和沼泽地
8
DB2201/T26—2022
表A.2园林绿化常用落叶乔木植物名录
序号中文名科属拉丁名生态习性
1银中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albaxP.berolinensis喜光,耐干旱
2新疆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albavar.pyramidaliaBunge喜光,耐干旱
3加拿大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canadensisMoench喜光,耐干旱
4小青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pseudo-simoniiKitag喜光,耐干旱
5小*黑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simonii*P.nigra喜光树种
6银白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albaL.喜光,耐干旱
7核桃楸胡桃科胡桃属JuglansmandshuricaMaxim喜光,不耐干旱
8垂柳杨柳科柳属SalixbabylonicaL.喜光,喜水湿,也耐旱
9旱柳杨柳科柳属SalixmatsudanaKoidz喜光,喜水湿
10赤杨桦木科赤杨属Alnusjaponica(Thunb.)Steud.喜光,喜湿润环境
11水冬瓜赤杨桦木科赤杨属AlnussibiricaFisch.etTurcz喜光,喜湿润环境
强阳性,在沼泽地、干
12白桦桦木科桦木属BetulaplatyphyllaSuk.燥阳坡及湿润阴坡均能
生长
13千金榆桦木科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ZB 2017-2020 印制电路用铝基覆铜箔层压板 2020-12-30
- T/TIAA 003-2014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电源线通用规范 2014-09-25
- T/CECA-G 0061-2020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显示器 2020-08-14
- T/CIE 120-2021 半导体集成电路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2021-11-22
- T/CECA 35-2019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2019-12-28
- T/ZZB 1319-2019 铝电解电容器用防爆铝壳 2019-11-11
- T/GBG 0005-2018 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接口与性能要求: LED灯条 2018-10-10
- T/BIE 004-2023 通孔回流焊接技术规范团标 2023-12-06
- T/CESA 1196-202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电子器件热管理用炭石墨制品 2022-05-30
- T/NLIA 001-2021 柔性 PCB 基板湿法蚀刻加工工艺要求 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