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576-2020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 15576-2020 Low-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ssembli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576-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1-19
实施日期
2021-06-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6)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使用条件、结构和性能要求、设计验证和例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交流电压不超过1 000 V(或1 140 V)、频率不超过1 000 Hz的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冠电气有限公司、索凌电气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成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余杭群力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威司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库柏(宁波)电气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卓越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海格电气(惠州)有限公司、河北申科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福建森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柘中电气有限公司、中检质技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友邦电气(平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临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安达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沃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厚俞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
起草人:
张磊、王洪斌、黄冠、秦岭、王连杰、陈东华、李青、姜晓东、王晓杰、胡翔、郑巨式、李新强、杨和、王火勇、许广路、杜佳琳、陈金业、杨全兵、陈泽银、祝延辉、吴华、周连军、章雪峰、王国良、王帅、马志强、谢正新、林柏阳、马洪亮、王莹、郭巍、贺未、胡晨光、王沙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5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9.120.50

K31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576-2020

代替GB/T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Low-voltage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assemblies

2020-11-19发布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告士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W

GB/T15576-2020

目次

前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装置的分类”………………·…...........................3

4.1使用场所…………”………·……3

4.2安装位置…………”………·……3

4.3补偿相数……··……”………·……3

4.4投切电容器的元件类型……”…3

4.5有无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3

5信息………‘…··……“……4

5.1装置规定的标志…”…4

5.2文件…”……4

5.3器件和/或元件的识别……”………·……4

6使用条件…”…“5

6.1正常使用条件………“5

6.2特殊使用条件………·……”………·……5

6.3运输、存放条件…··…………·……6

7结构要求…“…·……”………·……6

7.1材料和部件的强度……”………·……….6

7.2装置外壳的防护等级………………·…….7

7.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7

7.4电击防护……·………………·……9

7.5电器元件和辅件的组合…·…………”10

7.6内部电路和连接…………10

7.7外接导线端子………11

8性能要求……………….12

8.1介电性能………·……”…………12

8.2温升极限…“………“……“…·…“…….12

8.3短路保护和短路耐受强度…··……··…………”13

8.4电磁兼容性(EMC)…………”…”13

8.5噪声(适用于有抑制谐波和滤波功能的装置)…”…”…·…14

8.6装置的控制和保护”……·…14

8.7放电试验………··……………14

8.8装置的动态响应时间………….14

8.9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装置的要求……··……”…………14

I

GB/T15576-2020

8.10集成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16

9设计验证………·……”…·……16

9.1通则………·……”…·………·…16

9.2材料和部件强度……·”……17

9.3装置的防护等级…·……”……17

9.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17

9.5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完整性………”…17

9.6电器元件和辅件的组合………”………·……18

9.7内部电路和连接………”……18

9.8外接导线端子……………”………18

9.9介电性能………”……18

9.10温升验证…………”………·……19

9.11短路耐受强度…………19

9.12电磁兼容性(EMC)·········••••••·················…·……”………·……19

9.13机械操作……”………·……19

9.14噪声测试…………”…….19

9.15装置的控制和保护……”………·……20

9.16放电试验…·……20

9.17动态响应时间检测………··”……….20

9.18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验证………”…·………..20

9.19通电操作试验…………”………·……20

9.20环境温度性能试验(仅适用于户外型装置)……21

9.21集成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功能验证…·………………·……21

10例行检验……·”.••••••••••••••••••••••••••••••••••••••••••••••••21

10.1通Ji!U……·”…21

10.2外壳的防护等级………·…………·……21

10.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21

10.4电击防护和保护电路完整性………”………·……21

10.5内装元件的组合……….•••••••••••••••••••••••••••••••••••••••••••••••••••22

10.6内部电路和连接……·…………·……22

10.7外接导线端子………··……“…22

10.8机械操作……·……………·……“……….22

10.9介电性能………...••••••••••••••••••••••••••••••••••••••••••••••••22

10.10布线、操作性能和功能……”…·……22

10.11工频过电压保护试验…·……………22

10.12缺相保护试验……………·…….22

10.13通电操作试验……”…·…………22

参考文献……………·…24

表1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7

表2爬电距离”……·……”……”……..8

Il

GB/T15576-2020

表3铜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PE、PEN)·······…””………….12

表4主电路的工频耐受电压值……………….12

表5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频耐受电压值………·…”…·”……….12

表6温升限值……·……”……”…·…“13

表7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15

表B谐波电流允许值………”…·………………15

表9验证和检验项目清单………”…………23

m

GB/T15576-2020

...a.&..

目lj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本标准与GB/T15576-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重新编排了整体结构s

一一修改了术语“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川集中补偿装置M分组补偿装置川末端补偿装置”

“涌流”和“额定总容量”的定义(见3.1、3.3、3.4、3.5、3.7和3.14,2008年版的3.1~3.5、3.13)'

一一增加了术语“集成低压元功功率补偿装置”(见3.2)'

一一增加了集成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晋-的性能要求和设计验证(见8.10和9.汩汩

一一修改了按照补偿相数和按照投切电容器元件类型分类两种分类方法(见4.3和4.4,2008年版

的4.3和4.4)'

一一增加了耐紫外线辐射、机械强度、提升装置、装置外壳的防护等级、外接导线端子的结构要求及

其验证方法(见7.1.4、7.1.5、7.1.6、7.2、7.7、9.2.4、9.2.5、9.2.6、9.3和9.8)'

一一修改了验证方式,型式试验改为设计验证(见第9章,2008年版的第6章h

一一修改了验证方式,出厂试验改为例行检验(见第10章,2008年版的第7章h

一一修改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规定值及其验证方法(见7.3和9.4,2008年版的6.6和7.1.4)'

删除了绝缘电阻验证(见2008版的6.7.1和7.5.2);

修改介电性能中主电路和辅助电路工频耐受试验电压值及工频耐受试验电压频率(见8.1和

9.9.2,2008年版的6.7.2和7.5.3)'

修改了电磁兼容性(EMC)的性能要求和验证方法〈见8.4和9.12,2008年版的6.12)'

删除了单台电动机的补偿(见2008年版的6.11)'

修改了公用电网谐波电压限值和公用电网谐波电流允许值〈见8.9,2008年版的6.14)'

增加了温升试验的方法,在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增加验证比较、验证评估的方法(见9.10)'

一一修改了机械操作验证,操作次数由50次增加至200次(见9.13,2008年版的7.4)'

一一修改了噪声的验证方法(见9.14,2008年版的7.10)'

一一修改了运输和存放的环境温度,改为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温度(见6.3,2008年版的5.3)。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s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冠电气有限公司、索凌电气有限公司、

天津夭传电控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

司、湖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成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余杭群力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威司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集团〉有限公司、库柏(宁波)电气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卓越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海格电气(惠州)有限公司、河北申科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福建森达电气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拓中电气有限公司、中检质技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友邦电气(平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临

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安达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沃邦电力科技有限公

司、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厚俞实业

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

v

GB/T15576-2020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张磊、王洪斌、黄冠、秦岭、王连杰、陈东华、李青、姜晓东、王晓杰、胡翔、郑巨式、

李新强、杨和、王火勇、许广路、杜佳琳、陈金业、杨全兵、陈泽银、祝延辉、吴华、周连军、章雪峰、王国良、

王帅、马志强、谢正新、林柏阳、马洪亮、王莹、郭巍、贺未、胡晨光、王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

一-GB/T15576-1995,GB/T15576-20080

GB/T15576-2020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使用条件、结构和

性能要求、设计验证和例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交流电压不超过1000vc或1140V)、频率不超过1000Hz的低压成套元功功

率补偿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94.6电力变压器第6部分g电抗器

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

易法

GB/T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CIP代码)

GB/T5169.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

验方法和导则

GB/T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g总则

GB/T7251.8-2020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8部分=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12747.1标称电压1000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s总则

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被

GB/T16895.21低压电气装置第441部分z安全防护电击防护

GB/T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z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20138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CIK代码)

GB/T2064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GB/T293122012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装置

JB/T9663-2013低压元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IEC60085电气绝缘耐热性评定和设计分级(Electricalinsulation一Thermalevaluationand

designatmn)

IEC60216(所有部分)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ElectricalinsulatingmaterialsPropertiesof

thermalendurance)

IEC6044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导体端子和导体的标识(Basicand

safetyprinciplesforman-machinemterface,markingandidentification-Ident出cationofequipment

terminals,conductorterminationsandconductors)

1

GB/T15576-2020

3术语和定义

GB/T7251.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low-voltage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assembly

由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低压电容器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由制造

商完成所有内部的电气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

注s集成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为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一种.

3.2

集成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integrat昭low-voltage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田sembly

以一组或多组低压电力电容器(或电容器、电抗器组合),实现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其检测、

投切控制、保护等功能集成一体的元功补偿装置。

3.3

集中补偿装置integrativecompensationassembly

安装在变电所对无功功率进行集中补偿的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3.4

分组补偿装置paragraphcompe皿ationassembly

安装在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单元或母线上对供配电系统中的一部分(区域)无功功率进行分段(区

域)补偿的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3.5

末端补偿装置terminalcompensationassembly

直接安装在感性用电设备附近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的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3.6

相间补偿装置phasecompensationassembly

安装在三相电路中的任意两相之间对元功功率进行补偿的低压元功功率补偿装置。

3.7

涌流transientinrushcnrrent

电容器投入瞬间产生的瞬态电流。

3.8

动态晌应时间dynamicresponsetime

T

从系统的无功变化达到设定值时刻起到装置输出无功时的时间间隔。

3.9

基波(分量)fundamental(component)

对发生畸变的工频交流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与工频相同的频率分量。

3.10

谱法(分量)harmonic(component)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的为基波频率大于1的整数倍的频率分量回

3.11

谐波次数h配monicorder

h

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的整数比。

2

GB/T15576-2020

3.12

谐波含量(电压或电流〉harmoniccontent(forvoltageorcurrent)

从周期性交流量中去掉基波分量后所得的量。

3.13

总谐波睛变率阳ta!bar咀onicdistortion;THD

周期性交流量中含有的谐波含量的方均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均值之比。

注E总谐波畸变率用百分数(%)表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以THD.表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THD,表示,

3.14

额定总睿量totalrat创capacity

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或标称容量)之和。

4装置的分类

4.1使用场所

按使用场所分为g

a)户外型装置z

b)户内型装置。

4.2安装位置

按安装位置分为2

a)集中补偿装置g

b)分组补偿装置p

c)未端补偿装置。

4.3补偿相数

按补偿相数分为z

a)单相补偿装置P

b)相间补偿装置s

c)兰相补偿装置s

d)混合补偿装置(以上三种方式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补偿)。

4.4投切电容器的元件类型

按投切电容器的元件类型分为s

a)机电开关(例=接触器);

b)半导体电子开关(例:晶闸管);

c)复合开关(半导体电子开关和机电开关并联的组合体、单片机CPU控制+磁保持继电器〉。

4.5有无抑制谱波或滤波功能

按有元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分为z

a)无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g

b)有抑制谐波功能z装置投入运行不能使系统谐波含量增加,投入电容器的工作电流应不超过电

容器的额定电流g

c)有滤波功能z装置投入运行使系统谐波含量减少。

3

GB/T15576-2020

5信息

5.1装置规定的标志

装置制造商为每台装置配备一个或数个铭牌,铭牌应坚固、耐久,其位置应在装置安装好并投入运

行时易于看到的地方。

装置的下列信息应在铭牌上标出2

a)装置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p

b)型号或标志号,或其他标识,据此可以从装置制造商获得相关的信息p

c)鉴别生产日期的方式s

d)额定电压g

e)本标准编号;

f)额定总容量。

5.2文件

5.2.1关于装置的信息

下列附加信息,如适用,应在装置制造商技术文件中一起提供z

a)额定频率g

b)防护等级g

c)户内使用、户外使用z

d)外形尺寸,其顺序为高度、宽度(或长度〉、深度g

e)额定电流g

f)短路耐受强度s

g)补偿的路数z

h)质量,单位为千克(kg),如需要。

5.2.2装卸、安装、操作与维护的说明书

制造商应按每批产品的类型,随附下列文件资料z

a)装箱文件资料清单s

b)安装与使用说明书$

c)电路图;

d)产品合格证明书。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装置电器元件的安装、操作和维修条件。

如有必要,装置的运输、安装和使用说明书上应指出某些方法,这些方法对合理地、正确地安装交付

使用与操作装置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电器元件的安装排列使电路的识别不很明显,则应提供有关资料,诸如接线图或接线表。

5.3器件和/或元件的识别

在装置内部,应能辨别出单独的电路及电器元件曰电器元件所用的标记应与随同装置一起提供的

电路图上的标记一致。

4

GB/T15576-2020

6使用条件

6.1正常使用条件

6.1.1周围空气温度

6.1.1.1户内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且在24h一个周期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

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5℃。

6.1.1.2户外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40℃,且在24h一个周期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

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25℃.

6.1.2湿度条件

6.1.2.1户内装置的湿度条件

最高温度为40℃时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可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例如,20℃时

的相对湿度为90%。宜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有可能会偶尔产生适度凝露.

6.1.2.2户外装置的湿度条件

最高温度25℃时,相对湿度短时可达100%。

6.1.3污染等级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装置一般在污染等级3环境中使用。而其他、污染等级可以根据特殊用途或微

观环境考虑采用。

注2装置的微观环境的需染等级可能受外壳内安装方式的影响.

6.1.4海拔

安装地点的海拔不得超过2000m。

注E对于在更高海拔处使用的装置,要考虑介电强度的降低、器件的分断能力和空气冷却效果的减弱。打算在这些

条件下使用的装置,宜按照制造商与用户之闸的协议设计和使用。

6.1.5安装地点条件

装置安装地点的系统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0%,无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

注1,使用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或特殊使用条件的用户可与制造商协商解决.

注2,在安装地点的电压为1.1倍的电容器额定电压的情况下,谐波量不使电容器的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的1.3倍。

6.2特殊使用条件

如存在与6.1不符或符合GB/T7251.12013中7.2所述任何一种特殊使用条件,应符合适用的

特殊要求或装置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应签订专门的协议。如果存在这类特殊使用条件,用户应向装置制

造商提出曰

5

GB/T15576-2020

6.3运输、存放条件

如果运输、存放和安装的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与6.1中的规定不符时,应由装置制造商与用户签

订专门的协议。

7结构要求

7.1材料和部件的强度

7.1.1通则

装置应由能够承受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产生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热应力和环境应力的材料

构成。

7.1.2防腐蚀

考虑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见6.1),为确保防腐蚀,装置的外壳外表面应采用合适的材料或应喷涂防

炫目反光的覆盖层,表面不应有起泡、裂纹或流痕等缺陷g装置的所有金属紧回件均应有合适的镀层,镀

层不应脱落、变色及生锈g装置的焊接件应焊接牢固,焊缝应均匀美观,元焊穿、裂纹、咬边、残渣、气孔等

现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经得起可能会遇到的潮湿影响。

7.1.3绝缘材料的性能

7.1.3.1热稳定性

对于绝缘材料的外壳或外壳部件,应按9.2.3的规定进行热稳定性的验证。

7.1.3.2绝缘材料的酣热和耐着火性能

7.1.3.2.1通则

由于内部电效应而暴露在热应力下且由于部件的老化而使装置的安全性受到损害的绝缘材料的部

件,不应受到正常(使用)发热、非正常发热或着火的有害影响。

7.1.3.2.2绝缘材料耐热性能

初始制造商应参考绝缘温度指标C例如按IEC60216(所有部分〕的方法确定]或是按照IEC60085

的规定来选择绝缘材料n

7.1.3.2.3绝缘材料耐受内部电效应引起的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性能

用于固定及维持载流部件在正常使用位置所必需的部件和由于内部电效应而暴露在热应力下的部

件的绝缘材料,由于绝缘部件的损耗可能影响装置的安全性,所以不应受到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有害影

响,并应采用GB/T7251.12013中10.2.3.2的灼热丝试验进行验证。在进行本试验时,保护导体

(PE)不作为载流部件考虑。

对于小的部件(表面积尺寸不超过14mm×14mm〉,可采用替代的试验方法(例如,按照

GB/T5169.5的针焰试验)。同样的步骤可适用于部件的金属材料大于绝缘材料的情况。

7.1.4耐紫外线辐射

对于户外使用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外部部件,应按9.2.4的规定进行耐紫外线辐射验证。

6

GB/T15576-2020

7.1.5机械强度

所有外壳或隔板包括门的闭锁装置和饺链,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正常使用和短路条件F

所遇到的应力(见9.13)。

可移式部件的机械操作,包括所有的插入式联锁,应按9.13规定的试验进行验证。

对于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的外壳应考虑因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大功率电力电子投切

开关等质量的增加,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外壳的承重能力和机械强度,

装置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启闭。

7.1.6提升装置

如需要,装置应配备合适的提升装置.按9.2.5规定的试验进行验证。

7.2装置外壳的防护等级

7.2.1对机械碰撞的防护

应由装置外壳提供防止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并按GB/T20138的规定进行验证。

7.2.2防止触及带电部分以及外来固体和水的进入

应按GB/T4208的规定,由任何装置提供的防止触及带电部分及防止外来固体和水进入的防护等

级,用IP代码表示,并按9.3的规定进行验证。

按照装置制造商的说明书安装后,户内使用的装置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0,户外装置防护等级应

不低于IP44。当装置采用通风孔散热时,通风孔的设置不应降低装置的防护等级。

7.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7.3.1通则

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应符合各自标准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适用于相对相,相对中性线,除了导体直接接地,还适用于相对地和中性线

对地。

7.3.2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应足以达到能承受宣称的电路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电气间隙应为表1的规

定值。

表1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叫最小电气间隙

kVm贸1

<2.51.5

4.03.0

6.05.5

8.08.0

12.014.0

且根据非均匀电场环境和污染等级3决定.

7

GB/T15576-2020

用测量来确定电气间隙的方法见GB/T7251.12013的附录Fo

7.3.3爬电距离

在任何情况下,爬电距离都不应小于相应的最小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应符合6.1.3污染等级和表2给出的额定绝缘电压下相应的材料组别回

表2爬电距离

最小爬电距离

mm

额定绝缘电压u,·

v材料组别b

IIImaffib

321.51.51.51.5

401.51.61.81.8

501.51.71.91.9

631.61.822

801.71.92.12.1

1001.822.22.2

1251.92.12.42.4

16022.22.52.5

2002.52.83.23.2

2503.23.644

32044.555

40055.66.36.3

5006.37.18.08.0

630891010

800101112.5

I00012.51416

.

I250161820

I600202225

注1表中的数值来自GB/T16935,1-2008,但保持最小值1.5mm。

注2,表中的数据是在污染等级2条件下的规定.

a作为例外,对于额定绝缘电压127v、208V、415v、440v、660V/690V和830V,可采用分别对应于125v、

200v、400v、630v和自00v的较低挡的爬电距离B

b根据相比电痕化指数(CTI)的范围值,材料组别分组如下z

CTI注600,

材料组别I

一一材料组别H400<CTI<600;

175运CTI<400;

材料组别ma

1口。运CTI<l75.

一一材料组别ffib

c材料组别皿b一般不宜用于630v以上的污染等级3.

用测量来确定爬电距离的方法见GB/T7251.1-2013的附录Fo

8

GB/T15576-2020

7.4电击防护

7.4.1通则

装置中电器元件和电路的布置应便于运行和维护,同时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等级。

7.4.2基本防护

7.4.2.1通则

基本防护旨在防止直接与危险带电部分接触。

基本防护能够利用装置本身适宜的结构措施,或在安装过程中采取的附加措施来获得。可以要求

装置制造商提供相关信息。

附加措施举例g具有被授权的人员才可进人安装了无进一步防护措施的开启式装置的场所。

采用结构措施的基本防护可以选择7.4.2.2和7.4.2.3中的一种或多种防护措施。如果相关的装置

标准元规定,应由装置制造商选择防护措施,

7.4.2.2由绝缘材料提供基本绝缘

危险带电部分应用绝缘完全覆盖,绝缘只有被破坏后或使用工具后才能去掉.

绝缘应采用合适的能够持久承受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机械、电气和热应力的材料制成。

7.4.2.3挡板或外壳

用空气绝缘的带电部分应安置在至少提供IPXXB防护等级的外壳内或挡板的后面。

考虑到外部影响,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挡板和外壳均应可靠固寇在其位置上,且有足够的稳固性和

耐久性以维持要求的防护等级并适当地与带电部分隔离。导电的挡板或外壳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应不小

于7.3规定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在有必要移动挡板、打开外壳或拆卸外壳的部件时,应满足下列条件之-,

a)使用钥匙或工具,也就是说只有靠器械的帮助才能打开门、盖板或解除联锁。

b)在由挡板或外壳提供的基本防护情况下,当电源与带电部分隔离后,只有在挡板或外壳更换或复

位后才可以恢复供电。在TN-C系统中,PEN导体不应被隔离或断开。在τ'N-S和TN-C-S系统

中,中性导体不必被隔离或断开。

c)中间挡板提供的防止接触带电部分的防护等级至少为IPXXB,此挡板仅在使用钥匙或工具时

才能移动画

7.4.3故障保护

7.4.3.1安装条件

装置应包含保护措施并按GB/T16895.21的规定进行安装。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装置,保护措施

应由装置制造商与用户协商。

7.4.3.2为便于自动断开电源对保妒导体的要求

7.4.3.2.1通则

每台装置都应有保护导体,便于电源自动断开,防止装置内部故障〈例如,基本绝缘损坏)引起的后

果,具体要求见7.4.3.2.20

保护导体CPE、PEN)的识别要求见7.6.50

9

GB/T15576-2020

7.4.3.2.2接地连续性提供的防止装置内部故障引起的后果的要求

装置所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接在一起,并连接至电源保护导体上,或通过接地导体与接地装置

连接。

装置的金属壳体、可能带电的金属件及要求接地的电器元件的金属底座(包括因绝缘损坏可能会带

电的金属件)、装有电器元件的门、板、支架与主接地点间应保证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这种连接可以用金属螺钉、焊接或用其他导体连接来实现,或通过一个独立的保护导体实现。

验证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电路间的接地连续性的方法见9.5.2.

7.5电器元件和辅件的组合

7.5.1电器元件和辅件的选择

装人装置的所有独立的电器元件和辅件(例如,电容器、投切开关、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电抗

器、绝缘支撑件等〉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的元器件标准(例如=自愈式电容器应符合GB/T12747.1的规

定,电抗器应符合GB/T1094.6的规定,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应符合JB/T9663-2013的规定,低

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装置应符合GB/T293122012的规定)。

电容器应保证在1.1倍的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每24h中8h),通常电器元件和辅件的选择应满

足1.3倍电容器额定电流条件下连续运行,但应考虑电容器最大电容量可达CN的1.1倍,这时电容器

的最大电流可达1.43倍额定电流,则电器元件和辅件的选择应满足1.43倍电容器额定电流条件下连续

运行.所有电器元件和辅件应满足使用的技术要求。

滤波电容器的最大允许电流由电容器制造商提供。

注z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则该电器元件、辅件应按各自的产品标准进行试验。

7.5.2电器元件和辅件的安装

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和辅件应依据制造商提供的说明安装和布线。

所有紧固件都应采取防松措施,暂不接线的紧固件也应紧固。

7.5.3可接近性

应在装置内部操作进行调整和复位的电器元件,应易于接近。

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整齐、端正,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

除非装置制造商与用户之问另有协议,否则地西安装的装置的易接近性要求如下g

一一与外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应固定在装置安装基础面上方至少0.2m高度处s

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应安装在高出装置安装基准面上方0.2m~2.2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