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FS 45-2024 肉桂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GDFS 45-2024 The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Cinnamomum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GDFS 45-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7-12
实施日期
2024-07-12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广东省林学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调查、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肉桂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高成龙、肖丽娜、赵丹阳、扈丽丽、胡媚、崔高峰、黄华毅、陈刘生、黄咏槐、古志新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16

GDFS

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

T/GDFS45—2024

肉桂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oncomprehensivecontrolofmajordiseasesandpestsin

Cinnamomumcassia

2024-07-12发布2024-07-12实施

广东省林学会发布

T/GDFS45—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主要病虫害种类.......................................................................1

5监测调查.............................................................................1

6防治方法.............................................................................2

7防治效果检查.........................................................................3

8建档.................................................................................4

附录A(资料性)肉桂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化学防治方法..........................5

附录B(规范性)调查记录表....................................................8

附录C(规范性)发病程度分级标准..............................................9

附录D(规范性)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成灾标准.....................10

I

T/GDFS4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成龙、肖丽娜、赵丹阳、扈丽丽、胡媚、崔高峰、黄华毅、陈刘生、黄咏槐、

古志新。

II

T/GDFS45—2024

肉桂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桂(Cinnamomumcassia)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调查、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检查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肉桂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主要病虫害种类

病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肉桂粉实病、藻斑病、炭疽病、叶枯病、灰斑病、煤污病、白粉病、枝枯病、丝核菌根

腐病、菌核型根腐病,详见附录A的表A.1。

虫害种类

主要虫害有肉桂泡盾盲蝽、肉桂双瓣卷蛾、黑脉厚须螟、樟巢螟、肉桂突细蛾、大袋蛾、肉桂木蛾、

樟青凤蝶、肉桂种子小蜂、肉桂瘿蚊、肉桂褐色天牛,详见附录A的表A.2。

5监测调查

病害

5.1.1踏查

每年3月~6月和7月~10月各踏查一次,调查肉桂病害的种类、发病组织、发病程度等,调查结果记

录于附录B的表B.1。

5.1.2详查

5.1.2.1标准地设置

根据踏查结果,对有病害发生的林分,设定标准地,面积不少于总林分面积的3‰,标准地内寄主

植物不少于100株,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在发病重度的林地内设立长久性标准地,每年调

查2次以上。

5.1.2.2调查方法

1

T/GDFS45—2024

在标准地内,对狭长地形或复杂梯田式林分,采用“Z”字形或螺旋式调查;生长势和环境条件基

本相同的近方形地块林分,采用对角线法。首先观察叶片是否有萎蔫、脱落以及病斑存在的情况;其次

观察枝干表面是否有病原真菌侵染的痕迹;若树木地上部分均未发现病斑却有叶片萎蔫、变黄等症状,

需检查地下根部是否有病害发生,最后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5.1.3发病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

根据LY/T1681和LY/T2011,按附录C中表C.1、表C.2的规定分级,按附录D中表D.1和表D.3的成灾

标准确定是否成灾。

虫害

5.2.1踏查

每年3月~10月,每月调查1次~2次。观察叶片是否有缺刻,枝干(枝梢)是否有取食、虫粪、羽

化孔等危害痕迹。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

5.2.2详查

5.2.2.1标准地设置

根据踏查结果,对有虫害发生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叶部(枝梢)害虫:每6.7hm2~66.7hm2

设一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0.2hm2以上,不少于100株以上寄主植物,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蛀干

害虫:每3.3hm2~33.3hm2设一块标准地,标准地面积和调查株数同叶部(枝梢)害虫。

5.2.2.2调查方法

叶部(枝梢)害虫主要调查叶片和枝条上是否有虫卵、虫体和取食痕。蛀干害虫主要调查树干表面

是否有侵入孔、虫粪以及羽化孔等,根据实际情况解剖树干,调查树干内部的蛹道和幼虫等情况,将调

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5.2.3危害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

不同害虫危害程度,根据LY/T1681和LY/T2011,按附录D中表D.2和表D.3确定危害程度和是否成

灾。

6防治方法

病害

6.1.1抚育

造林时应选择土壤PH值在4.5~5.5范围内的酸性地;根据实际情况增施磷钾硼肥,促进树梢生长、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适当进行修枝或间伐(12月~次年1月),降低林分密度,增加林内通风透光条件,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现有林分内出现病虫害残体,应及时予以清除,必要时砍伐林间感病的植株,清理

物要搬离林地集中烧毁,清理场使用生石灰或灭菌剂(如代森胺)进行消毒。

6.1.2化学防治

按照附录A中的表A.1执行。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虫害

6.2.1抚育

按照6.1.1执行。

6.2.2物理防治

6.2.2.1灯光诱杀

2

T/GDFS45—2024

4月~10月基于林间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黑光灯或紫外灯诱杀成虫以降低虫口密度,悬挂高度距地

面1.5m~2.0m,灯距80m~100m,具体悬挂高度和灯距可根据林木株高和郁闭度进行适当调整。

6.2.2.2黄板诱杀

4月~6月,在肉桂林中放置20cm×30cm的黄板,放置高度1.5m,间距20m,根据实际诱虫情况

及时更换粘虫板,以防治瘿蚊等害虫。

6.2.2.3糖醋液诱杀

将糖醋液放入引诱杯内,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按棋盘式分布,每0.067hm2悬设置诱捕器

不少于5个。鳞翅目害虫发生严重时将诱捕器悬挂于距地面1.5m处,鞘翅目害虫发生严重则将诱捕器置

于土下,杯口与地面持平。

6.2.3生物防治

6.2.3.1白僵菌

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于早上朝露未干时,在林间喷洒白僵菌粉剂(菌粉含孢量220.6×108个/g),

喷粉用量为7.5kg/hm2,或施用菌炮,菌炮粉重125g/个,菌炮用量为60个/hm2,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的低

龄幼虫。

6.2.3.2天敌保护

保护并利用肉桂林中的天敌昆虫,肉桂害虫的主要天敌包括: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rubidus和大

红瓢虫Rodoliarufopilosa,其成虫和幼虫可以捕食蚧壳虫、蚜虫、蛾类幼虫等;大刀螳螂Tenodea

aridifolia、中华螳螂Tenodeasinensis和广腹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可以捕食鳞翅目昆虫的幼

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onisIshi、赤带扁股小蜂Elasmussp.、卷蛾啮小蜂Neotrichoproides

sp.、日本肿腿蜂Gonioyusjaponicus、卷蛾绒茧蜂Apantelessp.和凤蝶绒茧蜂Apantelespapilionis

可以寄生鳞翅目昆虫。

6.2.4化学防治

按照附录A中的表A.2执行。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7防治效果检查

病害

分别于施药的当天和施药后7d~15d进行病害分级调查,感病程度分级标准按附录C执行。按公式

(1)计算病情指数,按公式(2)计算病情指数增长率,病情指数增长率作为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检查。

∑(Vi×Ni)

DI=×100····································································(1)

Vh×Nt

式中:

DI----病情指数;

Vi-----各病级代表数值;

Ni-----该级株数;

Vh-----最高病级代表数值;

Nt-----调查总株数。

防治后病情指数−防治前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增长率=×100%·······································(2)

防治前病情指数

虫害

根据不同防治药剂确定防治效果检查时间,生物防治为施药后10d~15d,化学防治为施药后7d。

防治前后分别调查害虫的虫口数量,按公式(3)计算虫口减退率。

a−b

DR=×100%······································································(3)

a

3

T/GDFS45—2024

式中:

DR-----虫口减退率(%);

a-----防治前虫口数;

b-----防治后虫口数。

8建档

建立主要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全过程档案,以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保存。

4

T/GDFS45—2024

A

B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