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桂青
- 出版信息:
- 页数:6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XXXX—2023JXXXXX—2023
智慧住区评价标准
StandardforEvaluationofSmartResidentialArea
(正式稿)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智慧住区评价标准
StandardforEvaluationofSmartResidentialArea
DB37/Txxxx-20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23
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3年XX月XX日
2023济南
前言
为进一步做好智慧住区建设和推广工作,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0年第二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
(鲁建标字〔2020〕18号)要求,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各地智慧住区实践经验,广泛
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参照国内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础设施;5.综合信息服务
平台;6.住区服务;7.住区管理;8.特色创新。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至
山东建筑大学(地址: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1000号,邮编:250101,电话:
0531-86361567,邮箱:qqzhang@)。
主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掌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日照安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银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济南瑞源智能城市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张桂青魏希坡孙鸿昌李玉琳聂元珍董波韩力远管洪清
孙云雷刘旭杨伟伟董振东韩子磊李成栋阎俏李恒
翟兆国邓晓平夏国义仲涛卢玉昌黄广国刘志燕朱仕和
包西勇杨涛徐亮王颖隗玉凯马国庆王升波李俊涛
杜忠豪
审查人员:张钊李歧强张业政刘向阳李志明迟增伟郭纪跃李春光
杨学英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定.......................................................................................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基础设施.............................................................................................5
4.1控制项............................................................................................5
4.2评分项............................................................................................5
5综合信息服务平台..............................................................................9
5.1控制项...........................................................................................9
5.2评分项...........................................................................................9
6住区服务...........................................................................................12
6.1控制项..........................................................................................12
6.2评分项..........................................................................................12
7住区管理...........................................................................................14
7.1控制项..........................................................................................14
7.2评分项..........................................................................................14
8特色创新...........................................................................................17
附录A智慧住区评价表.......................................................................19
本标准用词说明...................................................................................30
引用标准名录.......................................................................................31
6
条文说明...............................................................................................33
7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3.1Generalrequirements...................................................................3
3.2Evaluationmethodologyandgrade................................................3
4Infrastructure.........................................................................................5
4.1Prerequisiteitems............................................................................5
4.2Scoringitems..................................................................................5
5Integrated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9
5.1Prerequisiteitems............................................................................9
5.2Scoringitems..................................................................................9
6Residentialareaservice......................................................................12
6.1Prerequisiteitems..........................................................................12
6.2Scoringitems................................................................................12
7Residentialareamanagement.........................................................14
7.1Prerequisiteitems..........................................................................14
7.2Scoringitems................................................................................14
8Innovationanduniquefeature............................................................17
AppendixAEvaluationformofgreensmartresidentialarea...............19
Explanationofwords................................................................................30
Listofquotedstandards..........................................................................31
8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3
9
1总则
1.0.1为促进山东省智慧住区建设与发展,规范山东省智慧住区评价,实现以评
促建、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住区的建设目标,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
绿色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新建、改建、扩建住区项目评价。
1.0.3智慧住区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术语
2.0.1智慧住区smartresidentialarea
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应用和智能化管控
等技术,建设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设施,实现住区居民生活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的住宅小区。
2.0.2综合信息服务平台integrated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
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数据获取、
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服务功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运行和优化管
控,提供住区服务、住区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化平台。
2.0.3综合安防系统integratedsecuritysystem
集成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入侵报警、访客管理、停车库(场)
管理等多个子系统于统一平台,能够实现安全防范一体化的综合管理系统。
2.0.4住宅小区residentialarea
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专供家庭居住、生活且有统一物业管理
的单体建筑或集中建筑区。
2.0.5封闭式住宅小区closedresidentialarea
具有围合结构,进行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
2.0.6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
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
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综合体。
2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智慧住区评价应以城镇住宅小区为评价对象。
3.1.2智慧住区评价应满足住区项目已投入运行且至少具有3个月运行数据。
3.1.3智慧住区应明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运维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确保系统
平台长期有效运行并不断优化。
3.1.4智慧住区评价应遵循自愿申请、科学分析、客观评价的原则。
3.1.5申请评价方应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评价机构应依据本标准
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对最终评价结果负责。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申请评价方应依据本标准提交相关支撑材料。评价机构应组织专家对申请
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和现场核查,根据审查与核查情况出具评价报告,确定
评价等级。
3.2.2智慧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住区服务、住区
管理4类评价指标组成,每一类评价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创新特色为
统一设置的加分项。
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得分值。
3.2.4每一类评价指标的满分值均为100分。各类评分项得分与相应权重乘积作
为本类指标得分,各类指标及特色创新项权重值见表3.2.4。
表3.2.4智慧住区各类指标权重
综合信息服
指标名称基础设施住区服务住区管理特色创新
务平台
权重值%3020302010
3.2.5智慧住区评价总得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𝑄=𝛼1𝑄1+𝛼2𝑄2+𝛼3𝑄3+𝛼4𝑄4+𝛼0𝑄0(3.2.4)
式中:𝑄——评价总得分;
𝑄1~𝑄4——分别为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服务、社区管理
3
4类指标的评价得分;
𝑄0——创新与特色项得分;
𝛼1~𝛼4——分别对应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服务、社区管
理等4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𝛼0——对应创新特色项权重。
3.2.6智慧住区评价等级共4级,分别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2.7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智慧住区等级应为基本级。
3.2.8智慧住区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智慧住区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
项的要求且各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分值的30%;
2当总得分值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时,智慧住区等级分别为一星
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4
4基础设施
4.1控制项
4.1.1住区实现光纤到户,设计和施工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
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的中的相关规定。
4.1.2住区应设置综合服务中心,并设值班人员和配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行所
需要的软硬件设备、热线电话及其它必要的服务设施。
4.1.3住区各类消防设施及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等
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消防验收合格。
4.2评分项
4.2.1基础设施类评分项分为市政设施、安防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共三大项,评
价总分值为100分。
4.2.2市政公共设施设置齐全,施工规范、功能满足居民需求且符合相关标准。
评价总分值为25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水、电、气、热等市政公共设施设置齐全,设计和施工满足相关标准要
求,完好率100%得10分,各类设施设计施工及完好率每一项不满足要
求扣2分,最多扣10分;
2住区设置非机动车、机动车车位及其充电设施,其设置位置、数量、消
防安全等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
定,住区充电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
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的相关规定,得5分,其中非机动车充电设
施2分、机动车充电设施3分;
3住区公共区域照明设施完备且完好率100%,得3分,其中照明设施设
计施工满足规范要求2分,完好率1分;
4住区公共区域设置智慧灯杆,整合通信基站、视频监控、公共广播、一
5
键报警等设施于一体,每整合一项得1分,最高得3分;
5无障碍设施设置满足《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无
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建
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等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的相
关规定,得4分,其中设计施工满足规范相关规定2分,完好率占2分。
4.2.3住区安防设施由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入侵
报警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报警求助、楼宇对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等8项内容组成,评价总分值为5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住区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设置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装置、非机动
车和人员出入口控制装置,实现对出入小区车辆和人员的管理。得4
分,其中机动车2分、非机动车和人员各1分;
2)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安装出入口控
制装置,停车库安装停车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装置,得3分,其中设
备间2分,停车库1分;
3)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能接收消防联动控制信
号,并应具有解除门禁控制的功能。控制管理主机发生故障、检修或
通信线路故障时,各出入口控制器应能脱机正常工作,得4分,每一
项不满足扣1分,最多扣4分;
4)出入口控制系统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180d,得2分。
2视频监控系统的设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住宅小区出入口、主干道、消防通道、电梯间、重要设备间、避难
层、寄递物品存放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需要重点监视的区域设置视
频图像采集装置,得5分,以上区域每一处不设扣1分,最多扣5
分;
2)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貌特征、衣着特征、活动情况,回放视频应
保证人员、车辆、物体等清晰可辨,存储时间不少于30d,图像像素
不低于1280×720,得3分,其中图像像素2分,存储时间1分;
3)在住区出入口、内部重点场所设身份识别设备,并能够进行人流量
6
分析、人员身份识别等功能,得2分,其中实现身份识别得1分,
人流分析得1分;
4)视频监控数据能够实现与公安、社会治理等部门共享,进行联防联
控,得2分。
3电子巡查系统的设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能够依据小区特点设置巡查点和巡查路线,得2分;
2)巡查系统具备巡查时间、地点、人员、路线等信息的记录、查询等
功能,存储时间不少于30d,得2分。
4入侵报警系统的设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封闭小区设置围界入侵报警系统,重要设备间设入侵报警系统,得
1分,围界和设备间各0.5分;
2)能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和抗干扰能力合理选用围界入侵探测器,探测
范围无盲区,并能通过电子地图等方式显示报警区域,得1分;
3)能够记录、查询和统计报警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系统布防、
撤防、故障和报警等信息存储时间不应小于30d,得1分;
4)系统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当监控室接收到报警信号时,能自动
显示相关的视频图像,得1分。
5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的设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具有车辆出入信息、日志等记录和管理功能,得1分;
2)具有车牌识别功能,车牌识别率不低于98%,抓拍图像分辨率不低
于1280*720,可同时显示并记录出入车辆的车牌号和驾驶员的面部抓
拍图像,得2分;
3)系统能自动及通过人工开启电动栏杆机(道闸),对收费车辆支持
自动计费、电子支付,实现便捷通行,得3分,其中开启电动栏杆机
和电子支付各1.5分;
4)系统视频图像保存时间不小于30d,事件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365d,
得1分。
6报警求助装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住区人员密集及事故多发区域设置报警求助装置,得2分;
7
2)报警求助装置与住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或110对接,得2分。
7楼宇对讲系统设计应根据安全管理要求,选择对讲或可视对讲设备,具
备被访人员通过音视频方式确认访客身份,控制开启出入口门锁的功能,
并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访客呼叫机与用户接收机之间应具有双向对讲功能,得2分;
2)当受控们开启时间超过预设时长,访客对讲机防拆装置被触发时,
应能发出现场警示信息,得2分。
8住区设有公共广播系统,得2分。
4.2.4网络通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移动覆盖、高清电
视、信息发布共5项,评价总分值为25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有线网络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住区有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得3分;
2)住户有线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公共区域有线宽带接入能力达
到1000M,得2分;
3)住区网络采用无源全光网设计,得3分。
2住区有无线网络需求的公共场所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率100%,得3分;
3移动信号全覆盖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住区户内、楼梯、电梯内、地下车库等区域移动信号全覆盖,得4
分,每一处不满足扣1分,最多扣4分;
2)住区户内、楼梯、电梯内、地下车库等区域5G信号全覆盖,得3
分。
4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实现住区内全覆盖,得3分;
5住区设有信息发布设施及系统,得4分。
8
5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5.1控制项
5.1.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架构应遵循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原则,搭建用户统一
门户,具有系统集成、数据支撑、应用支撑等要素,实现住区管理和住区服务
等功能。
5.1.2住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
等现行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平台信息安全应满足公安部二级及以
上安保等级要求。
5.2评分项
5.2.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类评分项共4项,分别为系统集成、数据支撑、应用支
撑、统一门户。评价总分值为100分。
5.2.2住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集成,评价总分值为3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具有标准的数据接口和支持通用的通信协议,具备与
外部平台、内部子系统连接的能力,得5分,其中通用接口和协议3分,
外部、内部对接2分;
2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集成综合安防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
系统、电子政务、养老服务、住区商圈、社区党建等系统,每集成1项
得4分,最高20分;
3实现多子系统的统一管理与互联互通,支持必要的系统联动,得5分,
其中多系统互联3分,联动2分。
5.2.3平台数据支撑评价总分值为3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实现数据实时接入和批量接入,具有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多源异构数
据的存储和管理,得10分,其中实时接入、批量接入各2分,统一数
据库2分,多源异构数据存储管理4分;
9
2具有数据智能统计、实时/离线数据处理、数据模型管理、AI智慧决策
等服务功能,可按需调取相关维度数据,得10分,每完项功能得2分,
最高得10分;
3具有数据可视化展示功能,具备态势展示、历史数据展示、操作日志、
空间分析、智能查询等功能,得10分,每项功能得2分,最高得10
分。
5.2.4应用支撑评价总分值为3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平台支撑住区管理、住区服务各类应用,支持用户web和移动终端访
问,得15分,实现支撑住区管理、住区服务各5分,支持web访问2
分,支持移动端访问3分;
2能够实现第三方的对接,支持调用第三方平台已有功能、共享平台数
据:
1)能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等第三方平台对接的能力调用其相关功能,
能根据需求共享数据,得3分,其中具有对接能力2分,共享数据1
分;
2)具有实际平台的对接案例,每接入一例案例得2分,最高得4分。
3事件处置应按照下列规则进行评价:
1)平台能对报警事件实时响应,具备事件通知、事件协同对接等功能,
支持消防、公安事件联动报警及统计分析研判,得5分,其中实时响
应3分,联动报警2分;
2)平台对投诉事件及时响应,具备投诉事件处置、跟踪反馈、事件统
计等功能,得3分,每实现一项功能得1分,最高不超过3分。
5.2.5住区具有统一门户管理,数据加密传输,总分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住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具有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消息管理、权限管理
功能,得3分;
2权限管理支持对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功能权限,支持对不同角色分配不
同的数据资源权限,支持对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表单与接口操作权限,
10
得3分;
3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向其他管理平台传输小区基础信息、个人信息等信息
时,应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的密码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得4分。
11
6住区服务
6.1控制项
6.1.1住区具有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实现物业增值服务。
6.1.2住区具有专用APP或小程序、公众号等,实现居民、物业服务人员在线
服务的线上办理功能。
6.2评分项
6.2.1住区服务类评分项共8项,分别为便民设施、物业服务、家政服务、业主
自治、智慧商圈、数字家庭、住区文化、社区服务,评价总分值为100分。
6.2.2住区设置智能快递柜、自助洗车、自助纯净水设施等便民设施,评价总分
值为15分,每实现一项得3分,最高15分。
6.2.3提供在线物业服务,评价总分20分,按下列要求分别评分并累计分值。
1居民可实现在线报事报修、在线缴费、投诉建议、家政预约等功能,每
实现1项得3分,最高12分;
2物业服务人员可实现在线接收系统信息推送、工单派送、订单跟踪等功
能,每实现1项得2分,最高8分。
6.2.4提供在线保姆、护理、保洁、家庭管理等家政服务,每提供1项得2分,
最高10分。
6.2.5住区具有线上业主自治板块,实现物业监督投诉、投票决策、维修基金的
监督、共有部分收益公示等功能,每项得2分,最高10分。
6.2.6住区提供智慧商圈功能,评价总分值15分,按下列要求分别评分并累计
分值。
1聚集商户资源,设置线上购物平台,提供包含衣、食、住、行、娱、购、
游等购物种类商品的搜索、购买、支付、订单查询和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IET 430-2024 陶瓷梭式窑节能减碳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2024-03-20
- T/SZRA 002-2024 锁螺丝机器人技术要求和试验检验方法 2024-03-22
- T/CIET 391-2024 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医疗设备远程控制规范 2024-03-20
- T/ZZB 0044-2021 TDR系列单晶生长炉 2021-11-26
- T/CHTA 015-2023 铝合金带材气垫式连续热处理炉 2023-12-13
- T/SDAS 990-2024 立体光刻SLA-3D打印陶瓷制备工艺 铸造用陶瓷型壳型芯 2024-10-28
- T/QGCML 2726-2023 双色产品的软胶注塑浮动结构 2023-12-19
- T/CES 212-2023 连续式微波干燥设备技术规范 2023-10-19
- T/CIE 046-2017 空间机器人地面试验要求 2017-08-27
- T/CAMMT 68-2024 增材制造 定制式矿化胶原基颅骨修复体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