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508-2020 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指南

DB52/T 1508-2020 DB52/T 1508-2020 Karst Landform Adventure Tourism Environmental Behavior Guide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508-2020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9-17
实施日期
2021-01-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

CCSA12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508—2020

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指南

Aguidetotheenvironmentalbehavioronkarstlandformadventuretourism

2020-09-17发布2021-01-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508—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共性行为..........................................................................3

5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活动............................................................5

6探险过程环境行为记录..............................................................6

7探险旅游活动环境行为评价..........................................................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表................................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资料检查表........................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野外核查表...........................10

I

DB52/T1508—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拓路士地理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拓路士地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旅游集团、遵

义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佰炼、黄飞、陈伟海、赵东波、展茂魁、孙嘉龙、翁申富、杨海。

II

DB52/T1508—2020

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中探险准备、行进、宿营、用火、垃圾处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噪声控制、开线等共性行为保护环境的指导和攀岩、探洞、溯溪和漂流、攀树等活

动环境行为的指导,以及探险过程环境行为记录、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与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在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区开展的探险旅游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karstlandformadventuretourism

在人迹稀少的喀斯特地貌环境中,将危险可控与个人挑战结合起来的各类探险旅行活动的总称。

3.2

旅游环境容量tourismenvironmentcapacity

某一探险旅游目的地在特定时期内,在保证该地探险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该地生态

的完整性和文化的连续性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探险旅游者人数或探险旅游活动的强度。

3.3

先锋pioneer

对目标探险线路进行开拓性探索,在岩壁、洞穴、瀑布等有通行难度的场地布设安全保障系统的探

险人员。

1

DB52/T1508—2020

3.4

岩溶沉积物karstdeposits

发生于岩溶区的,由岩溶水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规模、不同形态,如钟乳石、

石笋、石柱、石梯田、石瀑布、钙华等。

3.5

岩溶峰柱dissolvedpillar

沿碳酸盐岩、膏盐岩等可溶岩体垂直裂隙溶蚀后残留的、上下截面基本一致的柱状岩体。

3.6

耐用地表面durablegroundsurface

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的户外地表面,如岩石和砾石地面、沙地、雪地、干草覆盖地面

等。

3.7

火塘firerings

火塘,又叫“火坑”,用砂石等建成的用于户外生火的场所。

3.8

开线boltingroute

对所探险线路上的岩壁、洞穴、瀑布等进行探索并布设安全保障系统的活动。

3.9

探洞caving

依靠绳索及相关专业器械进入洞穴,探察洞穴结构、开展科学研究、观赏洞内独特景观、体验洞穴

特点、锻炼自身胆识的一种探险形式。

3.10

溯溪rivertracing

由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探寻溪水源头的探险活动。

3.11

瀑降waterfalldescending

借助绳索及相关专业器械,从瀑布上部下降至瀑布底部的极限运动。

3.12

攀树treeclimbing

以绳索作为主要攀爬工具,由地面攀爬到树木一定高度并完成有关附属操作的户外运动。

2

DB52/T1508—2020

3.13

锚点anchor

在岩壁上开钻并钉入螺栓、挂入挂片,连接锁具后用于系单绳、保护绳或绳梯的固定点,也包括利

用树木、岩石等构建的固定点。

3.14

辅助锚点auxiliaryanchor

在开线过程中,因安全保障系统布设和确保先锋自身安全的需要而设置的临时性锚点。

3.15

绳保ropeprotection

在绳攀运动中,用来减少岩石或天然锚点等对绳索磨损的保护装置。

3.16

树木保护器treeprotector

在攀树运动中,用来避免绳索摩擦破坏树木的两头带着圆环的扁带。

3.17

胸径diameteratbreastheight

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m高处的直径。

4共性行为

4.1探险准备

4.1.1制定的探险旅游线路应避开法律法规禁止开展探险旅游活动的区域。

4.1.2收集探险线路所在地森林防火、水源保护、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资料,制定探险活动中的森林防

火、水源保护和动植物保护执行方案。

4.1.3提前掌握和联系好探险旅游线路上可利用的宿营地。

4.1.4科学计划探险旅游行程,合理准备食品、衣物、探险装备等必需品和急救包、垃圾清洁袋等备

用品,简易包装,减少垃圾产生量。

4.1.5探险准备工作完成后,填写《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见附录A)。

4.2行进

4.2.1在有人行痕迹的道路上行进,尽量避免新开道行进。

4.2.2必须开道行进时,应避开动物栖息地并避免整株砍伐植株,一路纵队行进,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和对动物的惊扰。

3

DB52/T1508—2020

4.3宿营

4.3.1优先选择沿途居民用房或搭建的长期性宿营基地宿营。需搭建临时露营地时,优先选择在已搭

建过营地的场所或耐用地表面搭建营地,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4.3.2汲水上岸刷洗物品和做个人清洁卫生。

4.3.3宿营活动产生的废水、食物残渣应挖坑集中倾倒掩埋。

4.3.4在远离营地60米以外的区域挖深坑作为集中便溺场所,挖坑出土应堆放坑旁,每使用一次撒一

层土遮盖粪污,撤营时掩埋复原。

4.3.5离开露营地时,应将营地恢复原貌。

4.3.6露营活动旅游环境容量应符合GB/T20416-2006中附录C露营地容量指标的要求。

4.4用火

4.4.1在清理干净的裸地、河边沙滩等开阔区域使用已有的火塘或新建火塘用火。

4.4.2安排专人负责生火、灭火,用火全过程必须有人值守,用火点应备有用于灭火的水或土。

4.4.3用火完毕后,先用水或土将火扑灭,搅拌灰烬,再次加水或土并搅拌,直至所有火苗和火星完

全熄灭,待灰烬完全变冷才可离开。

4.4.4用火结束后应将火塘内完全冷却的灰烬、木炭等残余物隐蔽分散至取火点周边或掩埋,恢复用

火点原貌。

4.4.5旱季有风时,飘散的火星和灰烬易引起火灾,不应野外用火。

4.4.6使用便携式炉具和化石燃料生火烹饪,用火完毕应将取火设备与化石燃料全部带走妥善处理。

4.5垃圾处理

4.5.1应将产生的不可降解垃圾、有毒的废弃电池、废弃卫生纸全部带出并妥善处理。

4.5.2食物残渣类可降解垃圾收集后选择土层厚的地点挖掘15~20cm深坑填埋,将土回填并平整踏实。

4.5.3野外活动需如厕时,应远离自然水体和道路,选择土层厚的地点挖掘15~20cm深坑填埋粪便,

将土回填并平整踏实。

4.5.4在封闭、半封闭的洞穴、天坑、竖井和石质的河道、人流量较大的溪谷开展活动时,应准备专

门的容器将产生的全部垃圾和粪便带出,并妥善处理。

4.5.5野外搭建的长期性宿营基地应建设符合GB/T26362-2010要求的旅游厕所,收集的排泄物应定

期妥善处理。

4.5.6使用生物可降解清洁剂,远离自然水体倾倒洗涤物品产生的废(污)水。

4.6野生动、植物保护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4.6.1不应在野生动物繁育季节和冬眠期进入其栖息地。

4.6.2不应近距离观察、接触野生动物和破坏动物巢穴。

4.6.3不应投喂野生动物。

4.6.4不应捕食野生动物和将野生动物带离栖息地。

4.6.5不应在猛禽栖息地放飞无人飞机。

4.6.6不应携带任何动物、植物进行探险旅游活动,吃完水果后的种子应带出探险旅游活动区域后妥

善处理。

4.6.7不应采集、攀折和刻划野生植物。

4

DB52/T1508—2020

4.7噪声控制

4.7.1在探险旅游过程中不应使用扩音设备。

4.7.2在探险旅游过程中不应有敲击岩石、树干和高声喧哗等制造噪声的行为。

4.8开线

4.8.1所开线路应避开野生动物巢穴,不应移除线路上的植物。

4.8.2应充分利用自然锚点,减少人工锚点的开钻,减轻对岩壁的损伤。

4.8.3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使用前人留下的锚点以减少开钻。

4.8.4使用抗腐蚀能力强的膨胀螺栓和挂片,将人工锚点做成可长期使用的锚点。

4.8.5在线路布设完成后应将辅助锚点中的螺栓取出,用环氧树脂、胶水等混合砂粒或石粉填充钻孔。

4.8.6以树木作锚点时,应使用绳保减轻绳索对树木的摩擦损伤。不应将生长在岩壁上的树木作为锚

点。

4.8.7开线结束后,先锋应将开钻过程中散落在岩壁上的灰尘清扫干净。

5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活动

5.1攀岩

5.1.1应由先锋先行开线,并在先锋开辟的线路上开展攀岩活动。

5.1.2不应在岩溶峰柱上开钻锚点。

5.1.3不应在岩壁上开展喷涂、刻画和题词等活动。

5.2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