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1/T 301-2023 社区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基本要求

DB3401/T 301-2023 Community-level safety culture education experience venue basic requirement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01/T 301-2023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15
实施日期
2023-12-15
发布单位/组织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合肥市应急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辰安云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馆
起草人:
梁光华、朱友平、姜雨朦、苏国峰、申世飞、胡瑛珏、范观兵、付明、王锦锦、房梓浛、张港宁、谢军、朱海伦、纪杰、方波、张来平、刁咸文、何卫国、胡皓玮、段君瑞、梁孔政、王憬琪、梁月强、于素梅、谢景山、张广泉、胡兰雨、宋文琦、王秉、王桂香、丁玮丹、蒋敏、王思哲、唐燊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6

3401

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

DB3401/T301—2023

社区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基本要求

Basicrequirementsforcommunitylevelsafetycultureeducationand

experiencevenues

2023-12-15发布2023-12-15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01/T301—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建设规模...........................................................................2

6建设项目...........................................................................2

7建设内容...........................................................................3

8展教装备...........................................................................3

9运营管理...........................................................................3

附录A(资料性)科普内容要点.........................................................4

附录B(资料性)展教装备分类表.......................................................6

附录C(资料性)关键展教装备技术要求.................................................8

参考文献.............................................................................10

I

DB3401/T30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宣

传教育中心)、辰安云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光华、朱友平、姜雨朦、苏国峰、申世飞、胡瑛珏、范观兵、付明、王锦锦、

房梓浛、张港宁、谢军、朱海伦、纪杰、方波、张来平、刁咸文、何卫国、胡皓玮、段君瑞、梁孔政、

王憬琪、梁月强、于素梅、谢景山、张广泉、胡兰雨、宋文琦、王秉、王桂香、丁玮丹、蒋敏、王思哲、

唐燊。

II

DB3401/T301—2023

引言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部署,也是提升国民安全素

养和社会本质安全水平的根本途径。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提出,要“繁荣发展

安全文化事业和安全文化产业”,并将“应急科普宣教工程建设”列入重大工程项目;国务院安委会办

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在《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中要求,“推动社区安全体验场所建设,拓宽

社区居民接受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应急管理部印发《“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要求

“聚焦发挥标准化在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急需短

缺标准立项报批,提升标准供给效率”。

合肥市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在国内率先推动安全文化相关标准建设,是保障我市安全发展的基础性

工作。合肥市政府已将“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写入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与远景目标纲要;同时,合肥市作为我国安全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教资源高地,通

过在我市规范建设安全教育场所,不仅对我省安全文化事业具有升级引领作用,也将对我国安全文化产

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效果。

社区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作为基层安全宣教平台,是打通安全宣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为规范并提高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水平,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

政策制定本文件。

III

DB3401/T301—2023

社区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区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以下简称“场所”)的总体要求、建设规模、建设项

目、建设内容、展教装备、运营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场所的建设和运营。

注:主题公园、活动广场、宣传长廊等其他安全文化教育场所,涉及室外活动空间的建设和运营,可参考本文件科

普内容要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647.1-2006社区服务指南

GB/T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

GB/T35561-2017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

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JB101-2007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所safetycultureeducationandexperiencevenues

利用视、听、触等多感官的交互式与实践性的体验模式,向公众传播安全知识,传授应急避险技能,

培养安全意识的教育活动空间。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

指导和控制组织与风险相关的协调活动。

注:针对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典型风险,在教育过程中贯彻风险管理理念,培养公众“辨识、分析、评估和

应对风险”的能力。

[来源:GB/T24353-2022,3.2]

十五分钟生活圈fifteen-minutelifecircle

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参照城市街道管理

职能,发展社会安全教育服务事业。

[来源:GB50180-2018,2.0.2,有修改]

1

DB3401/T301—2023

社区community

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共同体。

注:本文件中,社区指十五分钟生活圈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

社会实体。

[来源:GB/T20647.1-2006,3.1]

展教装备exhibitioneducationfacilities

包括展品和研究装备等。

[来源:JB101-2007,第十四条]

4总体要求

选址合理,配套成熟。宜按照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选择人群密集、交通便利、服务易达的地点;

宜利用既有建筑与社会资源,新建、改建、扩建等多路径相结合。

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建设内容应具有生活性、常识性与实用性,结合居民日常工作、学习、生

活的风险源,开展安全文化科普教育。

风险驱动,体验为先。坚持风险管理的展教理念,风险驱动,体验为先。结合社会环境和区域风

险特征,设置展教装备。展教装备以可体验为主。

运营前置,完善机制。明确运营方案,统筹协调,社区联动,常换常新;协同共享,政府、社会、

公众、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

5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按展览面积分类,分成一级场所、二级场所、三级场所三类。

建设规模中展览面积与该馆所在社区建馆当年的城市户籍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见表1。

表1建设规模分类表

场所类型服务人口A(万人)展览面积B(㎡)

一级场所A>10B>200

二级场所5<A≤10100<B≤200

三级场所1<A≤550<B≤100

安全文化教育场所的展览面积不宜小于50㎡。

经济发达和旅游热点的社区,安全文化教育场所建设规模可在本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增加。

6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由基础安装工程和展教装备构成。

基础安装工程,包括展览范围内的地面、墙面、天棚、门窗等内部装饰工程,以及与展览有关的

水电安装、暖通、消防、安防和弱电智能工程等。

宜设置休息区、办公室、会议室、活动教室等配套功能区,功能区可综合利用相邻用房。

场所设计要符合相关防火及安全要求,应按瞬时最高观众容量合理确定各主要专业技术计算指标,

并按百人疏散指标计算展厅应有疏散总宽度。瞬时最高观众容量应符合JB101-2007第二十条的规定。

2

DB3401/T301—2023

7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宜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主题。科普内容要点详

见附录A。

建设内容指标见表2。受面积、资源所限,也可分批次展出,常换常新;宜结合区域的风险特征以

及居民的安全需求,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宣教主题和内容。

表2内容设置指标要求表

场所类型主题内容科普内容

一级场所≥4类≥15类

二级场所≥3类≥10类

三级场所≥2类≥6类

结合特定领域的行业属性或区域风险特征,可设置专题性场所,应结合展览面积,设置不少于场

所类型级别要求的内容。

8展教装备

展教装备的配置,需综合考虑场所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空间布局、经费投入等,通过编制展览

教育大纲,确定展教装备的数量、技术应用、表现形式和布展效果。

展教装备的形式,可利用实物、模型、图文、机电、数字媒体、剧场、影视类等方式,为居民提

供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强化日常备灾、避灾、防灾意识,传授自救互救技能。

展教装备的使用,应具备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应

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

场所一级场所、二级场所、三级场所展教装备分类、技术要求可参考附录B、附录C。展教装备的

数量可根据展览面积,按10~15㎡/件配置。

9运营管理

管理机制。场所应具有完备的运营制度,可制定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志愿者管理、档案管理、

岗位职责、投诉处理、设备维护、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等规范科学的制度。应结合规模配备专兼职讲解

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志愿者等,负责场所教育培训和服务运营。服务人员应着装整洁合体,身体健康,

亲和力强,形象好气质佳,普通话标准。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