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DB11/T 1926-2021 Road Dust Load Vehicle-Mounted Mobil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40
CCSZ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vehicle-mountedmonitoringandevaluationfor
suspendeddustloadonpavedroad
2021-12-28发布2022-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926—2021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车载移动监测系统....................................................................2
5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5
6数据有效性判断......................................................................7
7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7
附录A(资料性)道路尘负荷换算公式...................................................9
附录B(资料性)校准维护记录表......................................................10
附录C(资料性)光散射法颗粒物监测仪比对测试........................................11
参考文献..............................................................................13
I
DB11/T192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内容涉及“基于车载仪器的路面积尘负荷测量系统”专利(证书编号为ZL201320508021.5),
专利持有人声明放弃因本地方标准实施而产生的与该专利权相关的权利,并已出具《关于北京市地方标
准<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中专利权的声明》。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曲松、石爱军、李婷婷、樊守彬、赵芸程、许康利。
II
DB11/T1926—2021
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规范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技术方法,促进道路扬尘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发明专利ZL201320508021.5“基于车
载仪器的路面积尘负荷测量系统”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权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声明,放弃因实施本文件而产生的专利号为
ZL201320508021.5“基于车载仪器的路面积尘负荷测量系统”的专利权。该专利权人的声明已在文件的发
布机构备案。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营房中街59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
的责任。
III
DB11/T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操作条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数据有效性判断以及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铺装道路尘负荷的监测与评价。停车场、广场等其它铺装路面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618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HJ65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扬尘fugitivedust
地表松散颗粒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
[来源:HJ/T393-2007,3.1,有修改]
铺装道路pavedroad
采用沥青或水泥等材料进行硬化的道路。
道路扬尘fugitivedustfromroad
道路尘土在车辆行驶或其他扰动方式产生的作用力下,进入环境空气中形成的扬尘。
[来源:HJ/T393-2007,3.4,有修改]
道路尘负荷suspendeddustloadonroad
基于车载移动监测方法获取的数据,表征单位面积路面上具有道路扬尘污染潜势的道路尘土的质量。
注:单位为g/m2。
对照点correspondingpoint
位于监测车顶部,表征监测路段背景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的监测位置。
1
DB11/T1926—2021
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系统vehicle-mountedmonitoringsystemforsuspendeddustloadon
road
利用监测车行驶形成的作用力,将路面上的松散颗粒物质扬起,通过车载采样和监测装置对道路扬
尘进行自动监测并用相关影响参数计算道路尘负荷的系统,简称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4车载移动监测系统
系统组成
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是由颗粒物采集单元、颗粒物监测单元、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供电单元、车辆
定位系统及辅助单元等部分组成,辅助单元包括气象参数测试仪、视频监控设备和校准设备等,系统组
成见图1。
图1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技术要求
4.2.1监测车
监测车应为满足GB1589规定,且符合如下要求的M1类轻型载客车辆:
a)最大总质量不小于1.5t;
b)安装空间满足容积宜不小于400L,长度、宽度和高度满足现场监测仪器的安装要求,用于安
装车载移动监测系统的现场监测设备;
c)监测车应配备牢固的支架,用于固定监测设备,安装设备后的监测车辆应保证稳定运行、避
免安全隐患。
4.2.2颗粒物采集单元
颗粒物采集单元包括采样口、采样管、流量控制器和采样泵等。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a)采样口用于采集被车辆行驶作用力扬起的可悬浮颗粒物,其设计和选材要求内壁光滑、防静
电;
2
DB11/T1926—2021
b)采样口宜安装在车辆远离排气管一侧后侧轮胎的后方,采样口距离地面高度(200±20)mm,
采样口与胎面距离(50±10)mm,采样口指向胎面方向(与行驶方向一致),安装方式见图2;
c)采样管用于将含尘气流输送到颗粒物监测单元,应缩短管路长度,管内径为(50±10)mm,
管路内表面光滑,采样管需弯曲时均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变;
d)流量控制器用于监测采样管内气体流速,量程范围(0.2~20)m/s,精度应不低于2.5%;
e)采样泵的工作流量为(80~120)L/min,当采集单元负载阻力达到30kPa时,采样系统整体
最大抽气流量应不低于160L/min;
f)对照点采样口设置于高于车顶(100±10)mm,朝向于车辆前部(与行驶方向一致),对照点
采样管长度宜不长于1500mm。
图2采样口安装位置示意图
4.2.3颗粒物监测单元
颗粒物监测单元基于泵吸式光散射原理,用于环境空气和扬尘气流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相关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在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也可选择其他原理的监测仪。
表1颗粒物监测单元的技术要求
技术参数要求
a
监测项目PM2.5、PM10、TSP等
监测频次≤6s
监测浓度范围0~10000μg/m3
检出限1μg/m3
平行性1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5/T 3060-2010 铁精矿 2010-09-01
- DB37/T 1783-2011 泰山赤鳞鱼 2011-01-06
- DB37/T 1725-2010 高速公路人性化设计规定 2010-12-30
- DB51/T 1214-2011 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1-01-25
- DB37/T 1720-2010 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 2010-12-30
- DB51/T 1212-2011 烤烟生产技术规程 2011-01-25
- DB65/T 3063-2010 纤用亚麻主要病害、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0-11-30
- DB37/T 1718-2010 煤矿井下集中式冷水降温系统操作规范 2010-12-30
- DB37/T 1789-2011 渔业增殖站设置要求 2011-01-06
- DB51/T 1213-2011 蜜奈夏橙生产技术规程 2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