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20-2010 黄河中下游流域粉质土路基与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南

DB37/T 1720-2010 DB37/T 1720-2010 Guide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fine-grained soil subgrade and limestone-lime soil base lay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720-2010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12-30
实施日期
2011-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目录

1总则.............................................................1

2术语、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2

第1部分路基......................................................3

3施工准备.........................................................3

3.1一般规定.....................................................3

3.2测量.........................................................3

3.3试验.........................................................3

3.4场地清理与地基处置...........................................4

3.5试验路段.....................................................4

4路基施工.........................................................5

4.1一般规定.....................................................5

4.2施工取土.....................................................6

4.3地基处理.....................................................6

4.4路堤施工.....................................................7

5路基排水........................................................10

6冬、雨季路基施工................................................11

6.1一般规定....................................................11

6.2冬季施工....................................................11

6.3雨季施工....................................................11

7其他............................................................13

第2部分二灰土底基层.............................................14

8一般规定........................................................14

—I—

9材料............................................................16

10配合比设计.....................................................17

10.1一般规定...................................................17

10.2原材料的试验...............................................17

10.3配合比设计步骤.............................................17

11试验段铺筑.....................................................19

12施工...........................................................20

12.1一般规定...................................................20

12.2路拌法施工.................................................20

12.3人工沿路拌和法施工.........................................20

12.4养生及交通管制.............................................20

12.5施工质量标准...............................................20

13其他...........................................................22

附录A本指南用词说明..............................................23

附件:条文说明.....................................................24

1总则.............................................................25

2术语、符号.......................................................26

第1部分路基.....................................................27

3施工准备........................................................27

4路基施工........................................................29

5路基排水........................................................32

6冬、雨季路基施工................................................33

第2部分二灰土底基层.............................................34

8一般规定........................................................34

9材料............................................................36

—II—

10配合比设计.....................................................40

11试验段铺筑.....................................................46

12施工...........................................................47

—III—

1总则

1.0.1为提高黄泛区粉质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指导二灰稳定粉质

土底基层的修建,保证施工质量,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黄泛区各级公路的新建和改(扩)建路基工程和二灰土

底基层施工。

1.0.3黄泛区粉质土公路路基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0.4黄泛区公路二灰稳定粉质土底基层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刚度和水

温稳定性。

1.0.5黄泛区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路基和二灰土底基层的施工,应结合工程

建设,尽可能提前修筑试验段,以达到检验设计、指导施工的目的。

1.0.6当取土场粉质土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15%时,应优先用作二

灰稳定土。

1.0.7黄泛区粉质土路基与二灰稳定粉质土底基层的质量评定内容按照《公

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执行。

1.0.8在施工中除应符合本指南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

范的规定。

—1—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黄泛区粉质土YellowRiveralluvialplainsiltysoil

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25%的土,包括黄泛区粉土和黄泛

区粉质粘土。

2.1.2黄泛区粉土(低液限粉土)YellowRiveralluvialplainsilt

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1的粉质土。

2.1.3黄泛区粉质粘土(粉质低液限粘土)YellowRiveralluvialplainsilty

clay

塑性指数介于11~18之间的粉质土。

2.1.4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土(石灰粉煤灰土)Lime-flysoil

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煤灰和黄泛区粉质土相配合,加入适量的水(通常为

最佳含水率),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二灰稳定黄泛区粉质

土。

2.2符号

wop——土的最佳含水率(%)

—2—

第1部分路基

3施工准备

3.1一般规定

3.1.1路基开工前,应在全面理解设计要求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对地基土

质、地质、水文状况,以及取土场土质、水文状况等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

3.1.2在详尽的现场调查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合同、现场情况等,编制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管理规定报批。

3.1.3路基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

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3.1.4临时工程,除满足正常施工需要,应保证路基施工影响范围内原有道

路、结构物及农田水利等设施的使用功能。

3.1.5应进行试验路段施工。

3.1.6黄泛区施工便道应做简易路面,便道外侧应设置排水沟,并确保排水

顺畅。应根据需要设置交通安全标志、护栏以及其他工程安全设施。

3.2测量

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2条执行。

3.3试验

3.3.1路基施工前,应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试验室。

3.3.2路基施工前,应对路基基底粉质土进行相关试验。每公里至少取2个

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3.3.3应及时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拟作为黄泛区路堤的黄泛区粉质土进

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土的试验项目包括含水率、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

CBR试验、颗粒分析等,必要时应做易溶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冻胀和膨胀量

等试验。试验所采用的土料,应与路基填筑的土质保持一致。

—3—

3.4场地清理与地基处置

3.4.1公路用地范围内原有构造物,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4.2应将路基基底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3.4.3应对路幅范围内、取土坑的原地面表层腐殖土、表土、草皮等进行清

理,清出的表层土宜充分利用。

3.4.4填方路段地基应按设计要求整平压实。地基施工宜在地下水位较低时

进行。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含水率较大,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路段,应通过

现场试验,采取地基土翻晒、石灰处置、水泥处置,或采用废旧建筑砖渣垫层;

若采用堆载预压、地基强夯等技术处置,宜采用井点降水措施。

3.4.5填方路段,地基处置建议视路基高度分别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技术。

3.5试验路段

3.5.1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和水文条件、路基标高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

的地段,试验段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

3.5.2应根据土的颗粒特征确定适宜的碾压机械与碾压工艺。

3.5.3试验路段实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填料试验、检测等;

2确定压实工艺主要参数,包括: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

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率允许偏差等;

3确定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4提出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5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6提交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4—

4路基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

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4.1.2路基施工应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尽量提前施工,以减少工后沉

降。

4.1.3施工必须遵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尽量

保护原有植被地貌,防止噪音和粉尘污染,对于施工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应采

用洒水、遮盖或喷洒覆盖剂等有效措施防尘。

4.1.4路基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填料。

2有机质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确需使用

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黄泛区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高速公路、一级路的路床,不宜直接填筑

于浸水部分的路堤。黄泛区粉质土用于路床区时宜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置土,当土

的塑性指数较低时,宜采用水泥处置土。浸水路堤的边坡应采取防护措施。

4填料强度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应用部位

高速公路

(路面底标高以下深度m)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一级公路

上路床(0~0.30)865

下路床(0.30~0.80)543

上路堤(0.80~1.50)432

下路堤(>1.50)322

零填及(0~0.30)865

挖方路基(0.30~0.80)543

—5—

注:1表列强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规定的浸水96h的CBR试验方法测定。

2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

5路基填料的碾压含水率应根据试验路的碾压工艺确定。

4.1.5黄泛区粉质土路基施工必须做好路基防冲刷措施。

4.2施工取土

4.2.1路基填方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

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不得任意挖取。

4.2.2施工取土应不占或少占良田,尽量利用荒坡、荒地,取土深度应结

合地下水等因素考虑,利于复耕。原地面耕植土应先集中存放,以利再用。

4.2.3当取土料场的土料含水率过高时,应结合地形及实际情况开挖临时

渗水、排水沟,或设置井点降水,排除及拦截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尽量提前

就地堆积渗水晾晒,或采用挖槽、翻摊晾晒。挖出的土块必须破碎晾晒,若土中

掺杂粘土块必须拌和均匀之后方能填筑路基。土体内的草根、杂物等应严格清除

干净,不得填入路基。排水困难地段的取土料场,应做临时拦水坝,将水流阻断

在取土场以外。料场地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必须清除干净之后才能开挖作为

路基填料。

4.2.4雨季路堤填筑需就近借土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5m。

4.3地基处理

4.3.1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0%。当地下水位较高难以达到压实

度标准,基底采用石灰处置土、水泥处置土或废旧建筑砖渣垫层,处置厚度和压

实控制依现场试验确定。地基采用冲击碾压时,基底20cm深度处压实度应不小于

90%。地基采用强夯时,应通过现场试验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达到设计要

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基底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4.3.2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排水、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

回填压实或回填后强夯。若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应达到90%以上;若回填后强

夯,同一夯位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应小于8cm。

4.3.3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方可填筑

路堤。

—6—

4.3.4地基为耕地、水稻田、湖塘、软土、松散土质、高液限土等时,应

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局部软弹的部分也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3.5地下水位较高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3.6填挖界面、高填方路段的地基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4路堤施工

4.4.1路堤填筑

1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层路基的全宽

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

于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

2)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3)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4)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铺筑上层时,如下

层路基失水严重、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使其保持在最佳含水率左右。当原地面

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

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5)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

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

小于2m。

6)已碾压成型的路基,雨后上土前应进行复压。

2选择施工机械,应考虑工程特点、地形、填挖高度、运距、气候条件、

工期等因素,经济合理地确定。

3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表4.4.1-1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路床顶面压实度(%)

填挖类型以下深度高速公路

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m)一级公路

上路床0~0.30≥96≥95≥94

—7—

续表4.4.1-1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路床顶面压实度(%)

填挖类型以下深度高速公路

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m)一级公路

下路床0.30~0.80≥96≥95≥94

上路堤0.80~1.50≥94≥94≥93

下路堤>1.50≥93≥92≥90

零填及0~0.30≥96≥95≥94

挖方路基0.30~0.80≥96≥95—

注:1表列压实度以《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2三、四级公路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3重载交通时,二级以下公路的路基压实度标准应提高1~2个百分点。

4压实度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时,取土样的底面位置为每一压实层底部;用环

刀法试验时,环刀中部处于压实层厚的1/2深度;用核子仪试验时,应根据其类

型,按说明书要求办理。

2)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1000m2至少

检验2点,不足1000m2时检验2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

5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表4.4.1-2的规

定。

表4.4.1-2土质路堤施工质量标准

序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或频

检查项目

号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率

1路基压实度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符合规定施工记录

2弯沉不大于设计值不大于设计值不大于设计值-

3纵断高程(mm)+10,-15+10,-20+10,-20每200m测4断面

每200m测4点

4中线偏位(mm)50100100弯道加HY、YH两

5宽度不小于设计值不小于设计值不小于设计值每200m测4处

3m直尺:每200m

6平整度(mm)152020

测2处×10尺

每200m测4个断

7横坡(%)±0.3±0.5±0.5

—8—

8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坡度不陡于设计坡度不陡于设计坡度每200m抽查4处

4.4.2黄泛区粉质土宜采用变频变幅的碾压工艺。

—9—

5路基排水

5.0.1施工中必须充分重视排水,应做好施工场地及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

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组合。

5.0.2为保护路基主体的稳定,黄泛区粉质土路基必须采用集中排水。

—10—

6冬、雨季路基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冬、雨季施工应根据季节特点和施工段的地质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

施工方案。

6.1.2雨季施工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加强气象信息的收集工作,

避免灾害和事故发生。

6.1.3路基过冬应采用覆盖土等保护措施防冻。

6.2冬季施工

6.2.1昼夜平均温度在-3℃以下,且连续10天以上,或者昼夜平均温度虽

在-3℃以上,但冻土没有完全融化时,路基不宜进行施工。

6.2.2应充分利用冬季进行路基备土。

6.3雨季施工

6.3.1雨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对雨季施工的路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据实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

织设计。

2修建截水沟、排水沟及防渗等临时排水设施,并使排水沟的出口通至桥

涵出口处,保证雨季施工场地不被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积水。排出的积水不

得流入农田、耕地等,并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6.3.2雨季施工中的防护

1应做好临时排水,并与永久排水设施衔接。

2路基填筑,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层

应及时压实。

3施工中的路基或成型路段表面两侧边缘地带应设置抗冲刷的土埂,并每

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泄水槽,使雨水排出路基范围外。

—11—

4雨季路堤填筑顺路基纵向取土时,如果取土坑至填方坡脚距离小于5m,

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12—

7其他

未尽事宜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执行。

—13—

第2部分二灰土底基层

8一般规定

8.0.1二灰稳定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

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

8.0.2在二灰土底基层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

8.0.3二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配料准确。

2石灰摊铺均匀。

3洒水、拌和均匀。如果采用生石灰粉二灰土,洒水拌合后闷料时间不应

少于24h。

4黄泛区的二灰稳定土的最佳碾压含水率建议范围:二灰稳定粉质土控制

在wop+2%~wop+3%的范围内;二灰稳定粉质粘土控制在wop+1%~wop+2%的范围

内。碾压后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95%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93%

5二灰土含水率的检测宜采用烘干法。若采用燃烧法时,应与烘干法对比

试验后确定含水率量测方法。

8.0.4对于二级以上公路,路拌法施工应采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

8.0.5二灰土养生期间必须做好排水工作,严禁在养护初期(三天之内)

被水浸泡。施工后应立即覆盖养生,并从第二天开始洒水,保持二灰土表面潮

湿。建议养生时间大于14天,并以取出完整芯样为准;对二灰稳定粉土,养生

7~10天后宜增大养生湿度,保持二灰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在上一层铺筑前,

下层表面应处于潮湿状态。

8.0.6二灰土底基层较厚并分层连续铺筑,铺筑上层时应保证下层表面

—14—

处于潮湿状态。

—15—

9材料

9.0.1二灰土所用石灰质量应符合表9.0.1规定的III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