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DB34/T 3092-2018 Drainage crack resistance asphalt mixture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 起草人:
- 鲁圣弟、肖益民、李进、韦金城、孙强、程祥俊、耿超、杨晓松、马士杰、余 四新、韩文扬、付建村、董昭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93.080.20
P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pplicationofPorousandAnti-crackingAsphalt
Mixtur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4-16发布2018-05-16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09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圣弟、肖益民、李进、韦金城、孙强、程祥俊、耿超、杨晓松、马士杰、余
四新、韩文扬、付建村、董昭。
I
DB34/T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材料与结构的设计方法、指标、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
制以及验收方法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养护、改扩建及新建沥青路面工程,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面层与下承载层
(原老路面结构或新建结构)的过渡层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橡胶沥青Asphaltrubber
橡胶粉与沥青(有的掺加一定比例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橡胶粉的掺量内掺时不小于15%或外掺
时不小于17.6%)拌和而得到的产物,又称沥青橡胶。
3.2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Porousandanti-crackingasphaltmixtures
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小于19mm,铺筑厚度不小于6cm,空隙率介于12%~18%之间,能
够将水分自由排出路面结构,抗裂性能符合一定指标要求的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PAM。
3.3
排水抗裂型路面结构Porousandanti-crackingpavementstructure
由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修筑,既能在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又能起到缓解反射裂缝作用
的沥青路面总称。
1
DB34/T3092—2018
3.4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Semi-open-gradedbituminouspavingmixtures
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成型试件的
空隙率在6%~12%以上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
4结构组合设计
4.1结构层设计
4.1.1采用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由沥青面层(磨耗层)、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层、路
面结构下承层等多层结构组成。新建路面结构下承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养护维
修或改建工程下承层为原路面结构(直接加铺)或原路面结构铣刨后剩余的部分结构层(铣刨补强后加
铺)组成。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层与下承层间应当设置下封层。
4.1.2沥青面层类型应与公路等级、使用要求、交通条件相适应,沥青面层宜选用密级配的材料。
4.1.3养护维修或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路况调查和病害处治后,进行加铺设计。下承
层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当不符合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应进行补强处理。
4.1.4原有路面的路况调查根据JTGD50中关于改建工程路面设计的调查内容进行,应重点调查各路
段路面损坏的层位(或深度)、各层顶面的刚度(弯沉、当量回弹模量)及各层材料的性状(病害描述、
材料类型、强度、级配、沥青含量、含水量、塑性指数等)。
4.1.5下承层应根据病害类型和程度选择采用挖补、注浆、V型开槽填沥青胶砂、热沥青(或乳化沥
青)灌封等方法处理病害后进行再进行结构补强和加铺。
4.2推荐结构形式
排水抗裂型路面常用结构厚度见表1。
表1路面常用结构厚度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
≥20.020.0~9.09.0~5.05.0~1.5<1.5
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106,辆)
沥青面层厚度(cm)≥18≥15≥15≥10≥4
排水抗裂层厚度(cm)≥12≥12≥8≥8≥8
下承层强度E0(MPa)≥850≥700≥550≥400≥250
4.3路面结构参数及验算
4.3.1新建道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改变填料、增设粒料类
或无机结合料类路基改善层,或在填料中掺入石灰或水泥等措施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表2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要求(MPa)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回弹模量,不小于120906040
2
DB34/T3092—2018
4.3.2在进行结构验算前,应按照相关规范对PAM沥青混合料的模量进行测试。没有试验条件的,可
参考推荐值。改性沥青PAM动态模量推荐值为6000~7000MPa。普通沥青加纤维PAM模量推荐值为
改性沥青PAM推荐值的0.5~0.7倍。
4.3.3路面结构参数测试方法及结构验算分析按照JTGD50的规定执行。
4.4排水设计
4.4.1PAM结构兼有排水层功能,应根据JTG/TD33排水技术要求进行排水能力验证,应进行下封层
防水与路肩排水设计。
4.4.2PAM结构下封层宜采用单层沥青表处方法,沥青结合料应采用热沥青或改性沥青,沥青洒布量
为1.2~1.5kg/m2,然后洒布沥青用量为0.3~0.5%的预拌5~10mm碎石,洒布量为6~8kg/m2。
在新建半刚性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
4.4.3采用PAM作为基层时应对路肩进行特殊设计,可以采用碎石路肩或在硬路肩设置排水渗沟,使
渗入路面结构的水能够顺利排出。
4.4.4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对单车道进行维修采用PAM作为柔性基层时,应在PAM底部设置排水管,
可采用边部打孔的形式,排水管间距宜为20m~30m,并在竖曲线底部进行加密至间距10m~15m。
5材料
5.1一般规定
5.1.1PAM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
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5.1.2PAM使用的集料选择应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尽可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质量符合
使用要求。
5.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严格控制材料的变
异性。
5.1.4任何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都应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
5.2沥青
5.2.1PAM应采用粘度较高的沥青作为结合料,建议采用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当采用基质沥青
时宜添加纤维稳定剂。
5.2.2橡胶沥青所用基质沥青为70号道路石油沥青,橡胶粉采用斜交胎胶粉或子午胎胶粉,富含25
±2%天然橡胶成分,细度不小于30目,橡胶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3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3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75~190℃旋转黏度(Pa.S)1.5~4.0T0625
针入度(100g,25℃,5℃),0.01mm30~60T0604
弹性恢复,%>60T0662
软化点,℃>56T0606
注:旋转黏度采用SC4-27号转子,采用20rads/min转速,50%扭矩内插获得。
3
DB34/T3092—2018
5.2.3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应符合JTGF40中道路石油沥青
A级技术要求,SBS改性沥青应符合JTGF40中I-D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
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5.2.4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
5.2.5现场制作改性沥青时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时,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应搅拌
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应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
即在现场灌模。
5.2.6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应加搅拌设备并
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应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
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5.2.7PAM设计时宜根据养护维修工程下承层病害类型及严重程度、新建工程交通量状况等确定结合
料类型,裂缝病害严重、抗裂要求较高及重载交通道路,宜优先采用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其他等
级道路可选择普通道路石油沥青。
5.3粗集料
5.3.1PAM用粗集料指轧制的坚硬岩石。粗集料应由采石场机械化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形状接
近立方体。
5.3.2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
拌和机滚筒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4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326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530T0317
表观密度(视密度)不小于t/m32.602.45T0304
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
坚固性不大于%12—T0314
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4级T0616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20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12—T0312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15T0320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5.3.3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JTGF40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5.4细集料
5.4.1PAM用细集料包括石屑和机制砂。采用反击式或锤式破碎机生产的硬质岩集料经过筛选的小于
2.36mm的部分具有较好的棱角性,可以作为机制砂使用。PAM宜采用机制砂。
5.4.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细
集料的洁净程度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0.15mm)表示。
4
DB34/T3092—2018
表5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目单位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视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28、T0329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
砂当量不小于%6560T0334
亚甲蓝值不小于g/kg25—T0349
塑性指数不大于%44T0118、T011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30T0345
棱角性(间隙率)不小于%4242T0344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棱角性可选用流动时间法或间隙率法中的一种。
5.4.3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石屑生产规格应符合JTGF40
的要求。
5.4.4机制砂的级配应符合JTGF40中S16的要求。
5.5填料
PAM采用的填料为干燥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石灰粉应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JTG/TF20中
III级钙质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技术要求,并同时符合表6的要求。
表6填料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52
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mm%100100
T0351
<0.15mm%90-10090-100
<0.075mm%75-10070-100
外观--无团粒结块--
6配合比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沥青混合料宜在对同类公路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
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6.1.2PAM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PAM为单一粒径骨架空隙结构,其作为沥青面层与下
承载层的过渡层(柔性基层)兼有排水、抗裂功能,配合比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其所处的层位与主要功能。
6.1.3PAM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具体设计
步骤参照JTGF40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
6.2矿料级配
5
DB34/T3092—2018
PAM最大公称粒径不小于19mm,级配与原材料的性能有关,可按表7选用级配范围,也可按附录
A进行级配设计。
表7PAM推荐级配范围
筛孔
5237.531.526.519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mm)
PAM-2010010010010060-9532-6222-466-296-183-152-101-71-61-4
PAM-2510010010070-9850-8532-6220-456-296-183-152-101-71-61-4
PAM-3010010090-10070-9540-7628-5819-396-296-183-152-101-71-61-4
PAM-3510075-9867-9650-8025-6015-4010-356-256-183-152-101-71-61-4
6.3混合料设计
6.3.1成型方法
PAM设计应采用大型马歇尔成型方法或Superpave旋转压实仪(SGC)成型方法,具体成型参数见
表8和表9。
表8大型马歇尔击实仪成型参数
参数技术要求偏差要求
试件直径(mm)152.4±0.2
试件标准高度(mm)95.3±2.5
锤重(g)10210±10
落锤高度(mm)457.2±2.5
击实次数(次,双面)112—
表9Superpave旋转压实仪成型参数
参数技术要求
轴向压实荷载(KPa)600
初始压实次数(次)8
设计压实次数(次)100
最终压实次数(次)160
6.3.2体积指标测定
6.3.2.1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的测定采用实测法和体积法,实测法采用自动真空密封设备实测试件体
积,体积法为通过量测试件的直径与高度计算试件的体积。
6.3.2.2自动真空密封法是目前测定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标准方法,测试方法见附录B;体
积法可作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采用方法。
6.3.2.3目标配合比设计时应采用自动真空密封法,并对两种测试方法进行详细比较,确定两种测试
方法的关系,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6.3.2.4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采用集料有效密度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参考JTGF40。
6.3.3最佳沥青含量确定
6
DB34/T3092—2018
PAM最佳沥青用量确定采用沥青膜厚度、设计空隙率并综合析漏与飞散试验方法确定,大型马歇尔
设计方法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符合表10的规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进行大型马歇尔试验验证,混合料
设计方法与步骤参见附录A。
表10大型马歇尔设计方法设计技术标准
试验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
公称最大粒径mm等于或大于19mm—
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52.4mm×95.3mmT0702
击实次数(双面)次112T0702
空隙率VV%12~18T0708、附录B
沥青膜厚度μm>12附录A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2T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Y/T 0226-2019 固体缩力演示器 2019-04-08
- JY/T 0516-2019 水轮机模型通用技术条件 2019-04-08
- JY/T 0509.1-2019 教学用尺第1部分:演示用直尺 2019-04-08
- JY/T 0229-2019 液体对器壁压强演示器 2019-04-08
- JY/T 0518-2019 爆燃器 2019-04-08
- JY/T 0512-2019 运动和力实验器 2019-04-08
- JY/T 0515-2019 活塞式抽水机模型 2019-04-08
- JY/T 0509.2-2019 教学用尺第2部分:直尺 2019-04-08
- JY/T 0308-2019 小学几何形体模型 2019-04-08
- JY/T 0344-2019 钉板及附件 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