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857-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的监测与检测

GB/T 23857-2009 Monitoring and testing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degradation treat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857-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5-27
实施日期
2010-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填埋气体、地下水、渗沥液的监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降解治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煜立晟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郭静、邢军、屈志军、唐金山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30.99

Z68

囝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的监测与检测

insolidwastelandfill

anddegradation

testingmunicipal

Monitoring

2009—05-27发布

宰瞀鳃鬻瓣警糌赞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3857--2009

刖置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煜立晟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静、邢军、屈志军、唐金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

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的监测与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填埋气体、地下水、渗沥液的监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降解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9801

GB/T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0410.1人工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

12999

GB/T1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一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6488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GB

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18772--2008生活垃圾填埋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CJ/T96城市生活垃圾的测定有机质的测定灼烧法

CJ/T

99城市生活垃圾的测定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CJ/T103城市生活垃圾的测定全氮的测定半微量开氏法

cJ/T3039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

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DZ/T0154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

HJ/T164地下水环境检测技术规范

USEPA

8260B--1996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挥发性气体组分

USEPA

8270D--2007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半挥发性气体组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refuse

垃圾堆体dump

垃圾填埋场中将各种单体形态的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集合起来,掩埋覆盖,形成的堆体,是垃圾填

埋场的主体组成部分。

3.2

treatment

降解治理degradation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使垃圾填埋场中垃圾组分加速分解,实现垃圾堆体稳定化的活动。

1

GB/T23857--2009

3.3

detection

光电离探测photoionization

使用光子能量的紫外(uV)灯作为光源,被测物质进入离子化室后,经uV灯照射,原来稳定的分

子结构被电离,产生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电子,在正负电场的作用下,形成微弱电流,检测电流的大

小,测定物质在气体中含量的方法。

3.4

直接采样法directmethod

sampling

直接获取一定量的填埋气体样品置于采样容器的方法。直接采样法常用的方法有:塑料袋法、注射

器采样法、采样袋法、真空瓶法。

3.5

method

浓缩采样法concentration

sampling

以大量的填埋气体通过液体吸收剂或固体吸附剂,将有害气体吸收或阻留,使原填埋气体中含量较

低的有害气体得到浓缩(或富集)起来的方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固体吸附剂法和低温冷凝法。

4要求

4.1采样基本要求

4.1.1采样宜在晴天进行。

4.1.2堆有工业废弃物等杂物的采样点,应先去除杂物。

4.1.3贮存样品的容器应密封、保温、保湿、不透水、不吸收水分。

4.1.4样品采集后,应及时送实验室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妥善保存,并在有效保存期内完成

检测。

4.2操作安全与防护

4.2.1样品采集和处理人员直接接触垃圾时,应防止垃圾中的尖锐物品(如:钉子、剃须刀片、碎玻璃)、

有害气体等造成人身伤害。采样过程中,应配备下列个人防护用品,并符合下列要求:

a)活性炭防尘口罩或面罩,应阻燃性高、呼吸阻力小、配戴卫生、保养方便;

b)工作服,应防酸碱、阻燃;

c)内外式化学防护手套、厚皮手套、高腰安全鞋、安全帽、护目镜。

4.2.2采样点安全防护

采样点应设置光电离探测器,探测危险气体,并设置警示或隔离标志。

4.2.3其他安全防护设备

应配备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废弃物搬运设备等。

5垃圾堆体采样与检测

5.1采样

5.1.1采样用具

采样铲、对开式取土器、空心钻、戽斗钻、聚乙烯密封塑料采样桶、具塞广口瓶、密封塑料袋、玻璃容

器、冷藏保存器、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记号笔。

5.1.2采样点设置

5.1.2.1在设有填埋气体集中收集或导排设施的垃圾填埋场,采样点应布设在2个填埋气体收集管

中间。

500

5.1.2.2在未设填埋气体收集与导排设施的垃圾填埋场,每2m2至少应布设1个采样点。

5.1.3采样方法

5.1.3.1采样前,应使用光电离探测器,对采样点进行探测,确保采样点安全,做好采样准备工作。

2

GB/T23857--2009

5.1.3.2钻孔前,应用小铲去除15cm表层覆盖土。

5.1.3.3应将同一采样点按挖掘深度分为上、中、下三层,即:表层覆盖土层下总挖掘深度的1/6深处

视为上层、总挖掘深度的1/2深处为中层、总挖掘深度的5/6深处为下层。

5.1.3.4钻孔开始后,钻至上层、中层、下层深处时,分别用带尖头的铲子采集垃圾样品,剔除明显不能

被降解的塑料等杂物,并将样品充分混合,上、中、下三层垃圾堆体样品分别采集至少1kg可供实验用

样品。

5.1.3.5将分拣后的垃圾样品,置放于贴有相应标签(参见附录A)的采样容器中,密封待测定;同时填

写采样记录表(参见附录B)。

5.1.4采样频率

垃圾填埋场采用快速降解治理阶段(有机物降解速率大于0.3%/d),应按治理工艺周期进行监测,

每月采样不应少于1次;治理结束,每季度宜采样1次,每次连续3d。

5.1.5采样容器

5.1.5.1容器材质应符合待测项目的要求,应清洁、干燥;使用前,应严格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5.1.5.2测定挥发性化合物、半挥发性化合物的垃圾样品,应选用不透光的容器(或在容器外罩避光塑

料袋)。

5.1.5.3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垃圾样品宜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5.1.6样品处理与保存

5.I.6.1每份样品保存量不应少于检测和分析需用量的3倍。

5.1.6.2样品保存过程中,应确定包装完好。

5.1.6.3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应采取无顶空存样,低温保存运输,尽快送实验室

h。

分析测试,最迟不应超过24

5.1.6.4样品保存应防止受潮或受灰尘等污染。

5.1.6.5样品运送前,应指定人员负责样品保管,采样记录表随样品送实验室,实验室收样人员点收并

确认样品。

5.1.6.6撤销的样品不应随意丢弃,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5.2检测

5.2.1常规监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应按GB16889及GB/T18772--2008的规定执行。

5.2.2特定监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为确定降解治理效果,及时准确监测降解治理水平,应进行监测的项目按表1的规定执行。

表1垃圾堆体特定监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监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

99

pH玻璃电极法cJ/T

有机质灼烧法cJ/T96

全氮半微量开式法CJ/T103

半纤维素、纤维素DNA比色法见附录C中的C.1

比耗氧速率比耗氧速率测定法见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