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641-2019 绿色食品 粳稻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641-2019 Green food japonica rice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641-2019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9-30
实施日期
2019-12-30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641—2019

代替DB41/T641—2010

绿色食品粳稻生产技术规程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64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41/T641—2010。本标准与DB41/T641—201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修改了标准范围的表述;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GB4285,增加了NY/T658;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4个术语,增加了“有机肥料”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和简化了原第4章要求的内容;

——修改了原第5章生产技术的内容,细化“培育壮秧”、“病虫草害防治方法”,施肥方法进行

了优化和减量,增加了深耕、机械插秧、食诱剂及性诱剂物理诱杀害虫方法等内容;

——修改了原第6章收获和贮藏的部分内容;

——修改了原第7章档案管理的部分内容;

——删除原附录A、附录B,附录增加绿色食品粳稻生产农药使用规范。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大明、姬生栋、马玉霞、姬同化、李好中、浮光成、吴振邦、武志斌、王永

锋、谢延臣、吕海英、黄卫、刘玉熙、郭爱芳、张福胜。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41/T641—2010。

1

DB41/T641—2019

绿色食品粳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粳稻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栽培管理技术、收获和贮藏、档案管理等。

本规程适用于沿黄稻区或相似类型生态区绿色食品粳稻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种子禾谷类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食品

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注使用权的安

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3.2

产地环境质量

绿色食品植物生长地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

3.3

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

营养、提高作物品质。

3.4

生物源农药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

病虫草害的农药。

3.5

化学农药

由人工化学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毒类杀虫杀螨剂、

杀菌剂、除草剂,可在绿色食品生产上限量使用。

2

DB41/T641—2019

3.6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4要求

4.1产地环境质量

应符合NY/T391—2000的规定。

4.2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2008的规定。

4.3肥料使用

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4.4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病虫草害的防治应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有利于

农作物生长和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

造成的损失。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4.5农药使用准则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安全间隔期应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执行。

5栽培管理技术

5.1选用品种

应选用国家审定通过或河南省审定(引种)通过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粳稻品种。

5.2培育壮秧

5.2.1壮秧标准

人工插秧秧苗:秧龄30d~45d,叶龄6~7叶,高15cm~20cm,单株分蘖1~2个,茎基扁粗,

白根多,叶直不披,叶色青秀。机械插秧秧苗:秧龄20d~30d,苗高10cm~15cm,单株白根10

条以上。

5.2.2秧田选择

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

5.2.3秧田施肥

3

DB41/T641—2019

每667㎡施优质腐熟有机肥料3m3左右,磷酸二铵10kg~15kg,硫酸钾15kg~20kg;播前精细

整床,达到上糊、下实、面平。

5.2.4播种

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苗:每667㎡播种量25kg~35kg。机械插秧育苗:每667㎡准备

秧盘(58cm×28cm×2.5cm)25盘,每盘播种量110g~130g。

5.2.5秧田管理

播后苗前,每667㎡用60%丁草铵乳油100mL对水50kg喷雾;秧苗二叶一心时,每667㎡施尿素5kg,

浇小水,每667㎡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g对水50kg喷雾;三叶一心时,每667㎡施尿素10kg,

浇小水;此后不旱不浇,使其旱长;移栽前2d~3d灌一次水。

5.3大田栽培

5.3.1整地

插秧前旋耕或深耕,3年深耕一次。耕后放水泡田,田面整平,达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

5.3.2底肥

每667㎡底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m3以上、磷酸二铵12kg~15kg、尿素8kg~10kg、钾肥

5kg~6kg、硫酸锌0.5kg~1.0kg,可适当使用硅肥。

5.3.3移栽

6月上中旬移栽,密度参考表1。

表1不同类型大田插秧密度

中肥水田高肥水田

类型

行穴距(cm)每穴苗数行穴距(cm)每穴苗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