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78-2023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技术要求
DB12/T 1178-2023 Smart Safety Community Smart Security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天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天津普泰国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公安局科信总队、天津市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天津飞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征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景智联(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博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守望领域(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永伦、周昆、韩旭、孙贞文、孔向军、项霖、朱述明、张可新、韩瑛、刘冬、路大为、季元、王远春、谷建勋、刘峰、吴波、姚磊、马川、刘华林、郭建为、赵杰、郝云亮、彭乐
- 出版信息:
- 页数:6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320
CCSA91
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1178—2023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intelligentsecuritysystemforsmartsafecommunity
2023-01-19发布2023-02-19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117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2
5防护部位与区域3
6技术架构3
7系统技术要求14
8数据上传要求18
9接口协议19
附录A(规范性)智慧平安社区安全防范设施配置23
附录B(资料性)接口服务实例28
附录C(资料性)码表58
参考文献63
I
DB12/T117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天津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天津普泰国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公安局科信总
队、天津市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天津飞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厦门立林科技
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征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全景智联(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博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守望领域(天津)科技有
限公司、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永伦、周昆、韩旭、孙贞文、孔向军、项霖、朱述明、张可新、韩瑛、刘冬、
路大为、季元、王远春、谷建勋、刘峰、吴波、姚磊、马川、刘华林、郭建为、赵杰、郝云亮、彭乐。
II
DB12/T1178—2023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总体要求、防护部位与区域、技术架构、系统技术要求、
数据上传要求、接口协议。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智慧乡村、医院、校园、单位等智
能安防系统新建、改建、扩建,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17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31070.1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31070.2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
GB/T32581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B/T37078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5052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497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669.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9部分:卡口信息识别、比对、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GA/T761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A/T1093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GA1210楼寓对讲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A/T1260人行出入口电控通道闸通用技术要求
GA/T1344安防人脸识别应用视频人脸图像提取技术要求
GA/T1399.2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2部分: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及描述技术要求
GA/T1400.4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
DB12/125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3术语和定义
GB50348、GB/T21741、DB12/1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智慧平安社区smartsafecommunity
1
DB12/T1178—2023
借助人脸识别、智能门禁、车辆道闸等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小区居民、车辆的出入及访问进
行管理,提高社区安全防范水平,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居民住宅小区。智慧平安社区依靠智能感知设备,
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为基层治理提供社区业务应用。
封闭式住宅小区closedresidentialarea
具有实体屏障围合结构的住宅小区。
注:实体屏障可以是围墙、栅栏等人工屏障,也可以是河流、山体等自然屏障。
非封闭式住宅小区non-closedresidentialarea
不具有实体屏障围合结构的住宅小区。
无感知前端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contactlessfront-endanalysis(swift)
constructionmode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维护公共安全,通过加强小区出入口封控,借助小区前端建设的人脸抓
拍、车辆抓拍等智能感知设备,对小区居民、车辆的出入进行识别,实现居民无感知进出小区,并通过
小区前端建设的社区人车聚类分析系统,实现小区人员进出轨迹信息、车辆进出轨迹信息、小区陌生人、
疑似本小区居民、疑似本小区车辆等信息采集,并推送给具有相关权限的部门信息化平台,加强基层治
理、提供社区业务应用的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模式。
无感知中心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contactlessback-endanalysis(swift)constructionmode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维护公共安全,通过加强小区出入口封控,借助小区前端建设的人脸抓
拍、车辆抓拍等智能感知设备,对小区居民、车辆的进出进行识别,实现小区人员无感知进出小区,并
通过集中化建设的社区人车聚类分析系统,实现小区人员进出轨迹信息、车辆进出轨迹信息、小区陌生
人、疑似本小区居民、疑似本小区车辆等信息采集,并推送给具有相关权限的部门信息化平台,加强基
层治理、提供社区业务应用的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模式。
4总体要求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应以提升住宅小区防范和抵御社会治安风险能力,保障居民生命
财产安全,推进平安天津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
根据本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人文状况、安全管理要求、建设投资规模等因素,智慧平安社区智
能安防系统建设可分为无感知前端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无感知中心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两种,
由低到高分为三级、二级和一级三个级别。
三级防范要求是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的最低要求,二级防范要求应在三级防范要求的
基础上执行,一级防范要求应在二级防范要求的基础上执行。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应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安全可靠、技术成
熟、经济适用,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中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收集、存储、使
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经检
测或认证合格。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建立系统运行与维护的长效机制,健全安全保密制度,
落实安全保密责任与措施。
2
DB12/T1178—2023
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还应满足GB50348、DB12/125的相关要求。
5防护部位与区域
智慧平安社区的防护部位与区域主要包括:
——住宅小区周界;
——住宅小区出入口;
——内部主要道路;
——机动车停车库(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寄递物品存放区;
——消防应急通道;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箱);
——监控中心(室);
——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
——社区警务室;
——住宅楼。
6技术架构
总体架构
总体架构见图1。
图1总体技术架构
3
DB12/T1178—2023
无感知前端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
6.2.1三级防范要求
住宅小区周界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2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内人员的
活动情况。
住宅小区出入口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
.1.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
貌特征和通行情况。
.1.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宜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
.2.1封闭式住宅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宜分开设置。
.2.2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貌特
征和通行情况。
.2.3封闭式住宅小区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车牌抓拍摄像机,应能清晰抓取进出车辆的车牌号
码。
.2.4封闭式住宅小区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人脸抓拍摄像机,应能清晰识别出入人员的
面部特征。
.2.5封闭式住宅小区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宜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6无出入口控制设备的小区出入口,应在小区出入口地面处画网格或设置提示牌,进行规
范化提示,建立民众心理边界。
内部主要道路
住宅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活动和车辆通行情况。
机动车停车库(场)
.1停车库(场)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活动和车辆停放情况。
.2停车库(场)应设置车牌抓拍摄像机,应能清晰抓取进出车辆的车牌号码。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活动和非机动车停放情
况。
寄递物品存放区
寄递物品存放区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情况。
消防应急通道
4
DB12/T1178—2023
消防应急通道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通道的畅通状况,摄像机宜具有语
音功能和AI识别功能,能够对占用应急通道的车辆第一时间发出短时间声音警示。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活动情况。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出入情况。
0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箱)
0.1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水池(箱)周边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
情况。
0.2人孔应设置盖板并加锁。通气孔、溢流管口、排空管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1监控中心(室)
1.1宜设置独立的监控中心(室)。
1.2监控中心(室)内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监控中心(室)内工
作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
1.3监控中心(室)应具有进行内外联络的通信手段。
1.4监控中心(室)应设置安全防范管理平台。
2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
2.1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出入口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
管理中心人员的出入情况。
2.2智慧平安社区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应配备社区人车聚类分析系统。
3社区警务室
社区警务室出入口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社区警务室人员的出入情况。
4小区住宅楼
4.1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4.1.1住宅楼出入口宜设置电控安全门、楼寓对讲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
管理。
4.1.2宜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楼前通道及住宅楼出入口
人员的通行情况。
4.1.3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乘梯情况。
4.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4.2.1宜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4.2.2住宅楼出入口应设置电控安全门、楼寓对讲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
管理。
5
DB12/T1178—2023
4.2.3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楼前通道及住宅楼出入
口人员的体貌特征和通行情况。
4.2.4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乘梯情况。
4.2.5地下停车库(场)电梯厅出入口、楼梯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
行管理。
4.2.6一层住户室内宜设置防盗窗等实体防护装置。
4.2.7一层住户室内宜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5其他防范要求
三级防范要求的住宅小区防护部位与区域的安全防范设施配置还应满足DB12/125C级(基本型)
的相关要求。
6.2.2二级防范要求
住宅小区周界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2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屏障的高度应不低于1.8米,栅栏的竖杆间距应不大于15厘米,应具
有防攀爬、防翻越措施。
.3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内人员的
活动情况。
.4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宜设置入侵报警装置,探测小区周界入侵行为。
住宅小区出入口
.1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
.1.1封闭式住宅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1.2封闭式住宅小区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车辆道闸装置。
.1.3封闭式住宅小区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1.4灯光昏暗的小区出入口,应在出入口合适位置设置照明设施。
机动车停车库(场)
停车库(场)应设置车辆道闸装置。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宜设置智能公共充电桩。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1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活动情况。
.2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宜设置一键求助装置。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1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出入情况。
.2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6
DB12/T1178—2023
.3重要设备间内部宜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监控中心(室)
监控中心(室)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管理。
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
.1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
管理中心人员的出入情况。
.2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应配备信息加密采集系统,用于对社区人、车、房信息的
采集管理,所采数据采用国密算法进行加密。
社区警务室
社区警务室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社区警务室人员的出入情况。
0小区住宅楼
0.1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0.1.1宜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0.1.2住宅楼出入口应设置电控安全门、楼寓对讲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
管理。
0.1.3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楼前通道及住宅楼出入口
人员的通行情况。
0.1.4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0.1.5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监视及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乘梯情况,系统应
具有楼层显示功能。
0.1.6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电表。
0.1.7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水表。
0.1.8住户室内宜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0.1.9住户室内宜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0.1.10住户室内宜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0.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0.2.1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0.2.2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0.2.3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监视及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乘梯情况,系统应
具有楼层显示功能。
0.2.4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电表。
0.2.5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水表。
0.2.6住户室内宜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0.2.7住户室内宜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0.2.8住户室内宜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7
DB12/T1178—2023
1其他防范要求
1.1宜将住宅小区的防护部位与区域作为电子巡查点,进行电子巡查。
1.2二级防范要求的住宅小区防护部位与区域的安全防范设施配置还应满足DB12/125B级
(提高型)的相关要求。
6.2.3一级防范要求
住宅小区周界
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应设置入侵报警装置,探测小区周界入侵行为。
住宅小区出入口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
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应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
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应设置智能公共充电桩。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应设置一键求助装置。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1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2重要设备间内部应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监控中心(室)
.1应设置独立的监控中心(室)。
.2监控中心(室)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管理。
小区住宅楼
.1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1.1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1.2宜在住宅楼周边适当位置设置高空抛物监测装置,能够定位抛物源头和记录抛物路径。
.1.3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1.4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电表。
.1.5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水表。
.1.6住户室内应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1.7住户室内应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1.8住户室内应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8
DB12/T1178—2023
.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2.1宜在住宅楼周边适当位置设置高空抛物监测装置,能够定位抛物源头和记录抛物路径。
.2.2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2.3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电表。
.2.4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水表。
.2.5住户室内应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2.6住户室内应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2.7住户室内应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2.8一层住户室内应设置防盗窗等实体防护装置。
.2.9一层住户室内应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其他防范要求
.1应将住宅小区的防护部位与区域作为电子巡查点,进行电子巡查。
.2一级防范要求的住宅小区防护部位与区域的安全防范设施配置还应满足DB12/125A级(先
进型)的相关要求。
6.2.4其他要求
无感知前端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设施配置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无感知中心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
6.3.1三级防范要求
住宅小区周界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2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内人员的
活动情况。
住宅小区出入口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
.1.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
貌特征和通行情况。
.1.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宜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
.2.1封闭式住宅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宜分开设置。
.2.2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貌特
征和通行情况。
.2.3封闭式住宅小区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车牌抓拍摄像机,应能清晰抓取进出车辆的车牌号
码。
.2.4封闭式住宅小区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人脸抓拍摄像机,应能清晰识别出入人员的
面部特征。
9
DB12/T1178—2023
.2.5封闭式住宅小区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宜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6无出入口控制设备的小区出入口,应在小区出入口地面处画网格或设置提示牌,进行规
范化提示,建立民众心理边界。
内部主要道路
住宅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活动和车辆通行情况。
机动车停车库(场)
.1停车库(场)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活动和车辆停放情况。
.2停车库(场)应设置车牌抓拍摄像机,应能清晰抓取进出车辆的车牌号码。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活动和非机动车停放情
况。
寄递物品存放区
寄递物品存放区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情况。
消防应急通道
消防应急通道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通道的畅通状况,摄像机宜具有语
音功能和AI识别功能,能够对占用应急通道的车辆第一时间发出短时间声音警示。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活动情况。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出入情况。
0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箱)
0.1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水池(箱)周边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
情况。
0.2人孔应设置盖板并加锁。通气孔、溢流管口、排空管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1监控中心(室)
1.1宜设置独立的监控中心(室)。
1.2监控中心(室)内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监控中心(室)内工
作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
1.3监控中心(室)应具有进行内外联络的通信手段。
1.4监控中心(室)应设置安全防范管理平台。
2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
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出入口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管理中心
人员的出入情况。
10
DB12/T1178—2023
3社区警务室
社区警务室出入口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社区警务室人员的出入情况。
4小区住宅楼
4.1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4.1.1住宅楼出入口宜设置电控安全门、楼寓对讲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
管理。
4.1.2宜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楼前通道及住宅楼出入口
人员的通行情况。
4.1.3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乘梯情况。
4.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4.2.1宜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4.2.2住宅楼出入口应设置电控安全门、楼寓对讲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
管理。
4.2.3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楼前通道及住宅楼出入
口人员的体貌特征和通行情况。
4.2.4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乘梯情况。
4.2.5地下停车库(场)电梯厅出入口、楼梯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
行管理。
4.2.6一层住户室内宜设置防盗窗等实体防护装置。
4.2.7一层住户室内宜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5其他防范要求
三级防范要求的住宅小区防护部位与区域的安全防范设施配置还应满足DB12/125C级(基本型)
的相关要求。
6.3.2二级防范要求
住宅小区周界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2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屏障的高度应不低于1.8米,栅栏的竖杆间距应不大于15厘米,应具
有防攀爬、防翻越措施。
.3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周界区域内人员的
活动情况。
.4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宜设置入侵报警装置,探测小区周界入侵行为。
住宅小区出入口
.1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
.1.1封闭式住宅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11
DB12/T1178—2023
.1.2封闭式住宅小区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车辆道闸装置。
.1.3封闭式住宅小区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1.4灯光昏暗的小区出入口,应在出入口合适位置设置照明设施。
机动车停车库(场)
停车库(场)应设置车辆道闸装置。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宜设置智能公共充电桩。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1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活动情况。
.2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宜设置一键求助装置。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1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出入情况。
.2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3重要设备间内部宜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监控中心(室)
监控中心(室)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管理。
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
.1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
管理中心人员的出入情况。
.2物业管理中心或居委会管理中心应配备信息加密采集系统,用于对社区人、车、房信息的
采集管理,所采数据采用国密算法进行加密。
社区警务室
社区警务室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社区警务室人员的出入情况。
0小区住宅楼
0.1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0.1.1宜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0.1.2住宅楼出入口应设置电控安全门、楼寓对讲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
管理。
0.1.3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楼前通道及住宅楼出入口
人员的通行情况。
0.1.4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0.1.5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监视及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乘梯情况,系统应
具有楼层显示功能。
12
DB12/T1178—2023
0.1.6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电表。
0.1.7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水表。
0.1.8住户室内宜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0.1.9住户室内宜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0.1.10住户室内宜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0.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0.2.1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0.2.2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0.2.3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监视及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乘梯情况,系统应
具有楼层显示功能。
0.2.4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电表。
0.2.5楼层设备间宜设置智能水表。
0.2.6住户室内宜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0.2.7住户室内宜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0.2.8住户室内宜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1其他防范要求
1.1宜将住宅小区的防护部位与区域作为电子巡查点,进行电子巡查。
1.2二级防范要求的住宅小区防护部位与区域的安全防范设施配置还应满足DB12/125B级
(提高型)的相关要求。
6.3.3一级防范要求
住宅小区周界
封闭式住宅小区周界应设置入侵报警装置,探测小区周界入侵行为。
住宅小区出入口
.1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
非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通道应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2封闭式住宅小区出入口
人员/非机动车出入口应设置公共广播系统。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应设置智能公共充电桩。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
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应设置一键求助装置。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
.1重要设备间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13
DB12/T1178—2023
.2重要设备间内部应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监控中心(室)
.1应设置独立的监控中心(室)。
.2监控中心(室)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对人员的出入进行管理。
小区住宅楼
.1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1.1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住宅楼周边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1.2宜在住宅楼周边适当位置设置高空抛物监测装置,能够定位抛物源头和记录抛物路径。
.1.3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1.4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电表。
.1.5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水表。
.1.6住户室内应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1.7住户室内应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1.8住户室内应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2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住宅楼
.2.1宜在住宅楼周边适当位置设置高空抛物监测装置,能够定位抛物源头和记录抛物路径。
.2.2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2.3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电表。
.2.4楼层设备间应设置智能水表。
.2.5住户室内应设置应急对讲装置。
.2.6住户室内应设置入侵/紧急报警装置。
.2.7住户室内应设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2.8一层住户室内应设置防盗窗等实体防护装置。
.2.9一层住户室内应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其他防范要求
.1应将住宅小区的防护部位与区域作为电子巡查点,进行电子巡查。
.2一级防范要求的住宅小区防护部位与区域的安全防范设施配置还应满足DB12/125A级(先
进型)的相关要求。
6.3.4其他要求
无感知中心分析“小快灵”建设模式智慧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设施配置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7系统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7.1.1系统中具有计时功能的设备时钟与北京时间的偏差应不大于5秒;系统宜具有统一校时功能。
7.1.2系统应与当地有关部门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接,将社区端采集的信息上传给当地有关部门信息化
14
DB12/T1178—2023
系统。
7.1.3系统技术参数还应满足GB50348、DB12/125的相关要求。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7.2.1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应符合GB50348和GB/T32581的相关规定。
7.2.2周界入侵探测器的选用应充分考虑现场环境条件及抗干扰能力,探测范围应无盲区。
7.2.3系统防区划分应有利于报警时准确定位,应能通过电子地图等方式显示报警区域。
7.2.4小区监控中心(室)在收到警情时应能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具有记录、储存、打印功能,
报警信息应本地化存储,系统布防、撤防、故障和报警等信息的存储时间应不小于30天。
7.2.5在小区周界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的,系统应具有联动功能,当周界入侵探测器发出警报信号时,
监控中心(室)图像显示装置应能立即自动切换出与报警相关的摄像机图像。
7.2.6系统应具有设备防拆功能、系统自检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
7.3.1宜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7.3.2摄像机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出入口安装的摄像机应固定焦距和方向,摄像机工作时,环境照度应能满足摄像机获取彩色
清晰有效图像的要求;
b)摄像机监视区域应无遮挡,监视图像应避免出现逆光现象;
c)摄像机安装支架应稳定、牢固,安装位置应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d)摄像机工作时,环境照度应能满足摄像机获取清晰有效图像的要求,必要时应设置与摄像机
指向一致的辅助照明光源;
e)室外摄像机应采取有效防雷击保护措施。
7.3.3图像质量要求:在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监视图像与回放图像的质量主观评价应不低于GB50198
五级损伤评分制所规定的4级要求。其余量化指标应符合:
a)监视图像像素≥1920×1080像素;
b)单路监视图像显示基本帧率≥25fps;
c)回放图像像素≥1920×1080像素;
d)回放图像显示基本帧率≥25fps。
7.3.4视频图像应有日期、时间、监视画面位置等字符叠加显示功能,字符叠加应不影响对图像的监
视和记录回放效果。
7.3.5视频图像等信息应本地化存储,保存时间应不小于30天。
7.3.6具有探测报警功能的视频分析系统,应符合GA/T1399.2的相关规定。
7.3.7系统应具有与其他平台对接、进行多级联网的能力,信息传输、交换、控制协议应符合GB/T28181
的相关规定。
高空抛物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7.4.1系统应根据实际监控范围调整,保证需监控的楼层在画面中清晰呈现,单个摄像机的覆盖楼层
宜不超过10层,摄像机场景应覆盖整个楼宽,避开景观、绿化带、树木、其它建筑等遮挡物的影响,
监控区域的各个楼层外墙和窗户不应出现监控盲区,摄像机场景画面无畸变或者畸变较小。
7.4.2抓拍到的视频图像,应在抛物动作出现前至少5秒开始记录,延续到抛物过程结束后至少5
秒,并且在回放的高空抛物视频中叠加物体下落的轨迹信息。
7.4.3系统应支持监测6×6以上像素级别大小的高空抛坠物体,高空抛物检测率应≥90%,误检率≤
15
DB12/T1178—2023
50%。
7.4.4系统记录的图像应包含图像编号、地址、日期和时间的字符叠加,应不影响图像的监视和回放
效果,字符显示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应在±5秒以内。
7.4.5存储的高抛报警事件图片和视频图像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事件中的记录存储的抛物图片文件
和抛物轨迹视频文件应支持设置操作权限等防篡改保护功能。
出入口控制系统
7.5.1系统应符合GB50348、GB/T37078、GA/T1260的相关规定。
7.5.2系统宜采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应符合GA/T1093的相关规定。
7.5.3系统应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
7.5.4各类识别装置、执行机构应保证操作性和可靠性。系统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按不同的
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进行控制与管理。对非法进入的行为或连续3次不正确的识读,系统应发出报
警信号。
7.5.5控制管理主机发生故障、检修或通信线路故障时,各出入口控制器应能脱机正常工作。
7.5.6系统应具有非常情况(如强行开门、长时间不关门、通信中断、设备故障等)实时报警功能。
7.5.7系统应具有从上级平台获取标准地址信息和脱敏数据的能力,通过获取的脱敏数据进行授权等
相关业务。
7.5.8系统事件记录信息和居民个人信息应采用加密方式进行本地化存储,事件记录信息存储时间应
不少于180天,居民个人信息不应通过系统展示或在公共区域公开展示,根据需要必须展示的信息应进
行去标识化处理。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
7.6.1系统应符合GA/T761的相关规定。
7.6.2小区停车库(场)道闸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禁止通行状态时,栏杆无效阻挡空间宽度应不大于110毫米,且栏杆有效阻挡空间应能防止
人员穿越,宜采用栅栏型栏杆;
b)系统应能自动或通过人工开启电动栏杆机;
c)系统宜具有车牌识别功能,技术参数应符合GA/T669.9的相关规定,车辆图像识别率、号牌
识别率、号牌识别准确率应符合GA/T497的相关规定,系统宜具有车辆特征检测功能。
7.6.3系统应具有从上级平台获取标准地址信息和脱敏数据的能力,通过获取的脱敏数据进行授权等
相关业务。
7.6.4系统采集的居民个人信息应采用加密方式进行本地化存储,不应通过系统展示或在公共区域公
开展示,根据需要必须展示的信息应进行去标识化处理。
7.6.5系统应支持与上级平台之间的对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传输、交换、控制协议应符合
相关标准的规定。
楼寓对讲系统
7.7.1系统应符合GB50348、GB/T31070.1、GB/T31070.2等的相关规定。
7.7.2系统应能使被访人员通过(可视)对讲方式确认访客身份,控制开启出入口门锁,实现对访客
的控制与管理。
7.7.3具有报警控制及管理功能的系统,报警控制和管理功能应符合GA1210的相关规定。
7.7.4具有可视功能的系统,图像应能清晰分辨访客的面部特征,可视对讲系统的视频图像采集装置
应具有自动补光功能。
16
DB12/T1178—2023
7.7.5当系统受控门开启时间超过预设时长、访客呼叫机防拆开关被触发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05/T 137-2020 生鲜乳运输车管理技术规范 2020-10-10
- DB3213/T 1011-2019 瑞华520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9-08-30
- DB3213/T 1015-2019 优质粳稻生产技术规程 2019-08-30
- DB53/T 1002-2020 绿色餐饮企业建设及运营指南 2020-10-20
- DB3213/T 1013-2019 蔬菜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2019-08-30
- DB3213/T 1008-2019 露天果园建设管理规范 2019-08-30
- DB3213/T 1016-2019 油桃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2019-08-30
- DB3213/T 1010-2019 瑞华麦520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9-08-30
- DB3213/T 1009-2019 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2019-08-30
- DB3213/T 1014-2019 优质长粒籼稻生产技术规程 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