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庄瑛、邬君、郑才华、刘雁、刘雪垠、菅昆琳、缪丹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50
CCSL6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70—2022
柔性制造系统与集成控制系统对象模型
2022-12-27发布2023-0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970—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对象模型分类.......................................................................2
6对象模型属性.......................................................................2
I
DB51/T297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成都川
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庄瑛、邬君、刘雁、郑才华、詹旸、刘雪垠、菅昆琳、缪丹。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1/T2970—2022
引言
随着多品种、小批量、混批次、订单式生产模式应用的日益增长,使得柔性制造成为现代制造业企
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标准的智能工厂自动化系统是根据固定的生产需求而存在,软件系统采用标准化设计,符合当前产
品线生产需求,但是很难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软件系统的修改成本和难度较大。而柔性制造系统的下
列特征,能够解决适应的问题。
1、采用原子级粒度的设计,具备被灵活控制的条件,能够被叠加使用。
2、控制逻辑分层次,控制不同层级的操作。
3、符合市场需求,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普遍实用性。
4、适用于集成加工中心、以铣削等加工工艺为主的柔性生产线。
本文件在结合GB/T38177-2019《数控加工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和GB/T20720(所有部分)《企
业控制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提出柔性制造系统中控制系统的具体对象实例和对象属性,用于柔性制造
控制系统的开发,可使柔性制造系统各层级之间能够互操作及易集成。
本文件的目的并非:
——建议只有一种对象可以实现系统开发;
——强迫用户放弃现有的对象模型设计。
III
DB51/T2970—2022
柔性制造系统与集成控制系统对象模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柔性制造系统与集成之中、控制系统各层级之间所交换的对象模型分类和属性。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制造行业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中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对象模型的构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720(所有部分)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GB/T38177-2019数控加工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
3术语和定义
GB/T38177-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
由一组数控设备、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和工件自动储运系统有机结合,可按任意顺序加工一组有不
同工序与加工节拍的工件,能适时地自主调度管理,因而可在数控设备技术规范范围内自动适应加工工
件和生产批量的变化的制造系统。
[来源:GB/T38177-2019,3.2]
3.2
原子级模型atommodel
从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角度评判的一个无须再进行拆分的独立建模与管控对象。
3.3
组合级模型combodatamodel
从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角度评判的、由两个及以上原子级模型组建的、在物理世界中可独立控制运行
的、且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不进行拆分的、适宜组合建模与管控的对象。
3.4
系统级模型systemdatamodel
从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角度评判的、由原子级、组合级模型组建的、在物理世界中可组合控制运行的、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拆分与叠加状态的、但适宜组合建模与管控的对象。
4总体要求
本文件所关联的柔性制造系统和企业控制系统应遵循GB/T20720(所有部分)和GB/T38177中的相
关规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2/T 275-2003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2003-12-25
- DB65/T 2098-2004 天然彩色(棕)棉花品种 新彩棉1号 2004-03-30
- DB42/T 278-2004 孝感麻糖 2004-02-18
- DB42/T 279-2004 孝感米酒 2004-02-18
- DB65/T 2100-2004 天然彩色(绿)棉花品种 新彩棉3号 2004-03-30
- DB65/T 2099-2004 天然彩色(棕)棉花品种 新彩棉2号 2004-03-30
- DB42/T 280-2004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 2004-02-18
- DB65/T 2101-2004 天然彩色(绿)棉花品种 新彩棉4号 2004-03-30
- DB42/T 154-2003 学生服装通用技术规范 2003-12-25
- DB42/T 276-2003 藻蓝蛋白粉 200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