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962-2014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DB41/T 962-2014 Chili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962-2014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9-30
实施日期
201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62—2014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14-09-30发布2014-12-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96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源市园艺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兴华、翟庆慧、李东锋、徐念宁、邢秋生、杨芳、原维梓。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孙树卓、赵艳芬、王旭东、刘海芳、侯玉战、邵红梅、翟军伟。

I

DB41/T962—2014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综合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6715.3—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治适期

在防治某种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适宜时期。

3.2

防治指标

田间发生某种病虫害的病症数量、危害程度达到产量或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的阈值。

4发生条件

4.1真菌性病害

4.1.1猝倒病

苗床温度低于16℃,湿度90%以上,易发病。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土壤温度低、光照不足、幼

苗长势弱,发病重。预防发生。

4.1.2立枯病

1

DB41/T962—2014

温度15℃~40℃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借助农事操作、灌溉、昆虫传播侵染植株根部

或根颈部引发死苗。播种过密,湿度过高,幼苗徒长,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极易发病。预防发

生。

4.1.3辣椒疫病

温度25℃~33℃,相对湿度85%以上易发病。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播。定植后气温高,雨

水多,湿度大,或保护地大水漫灌,通风不良,发病重。预防发生。

4.1.4灰霉病

20℃~23℃是发病最适温度,设施内15℃~20℃,相对湿度85%以上,病害极易流行。借助雨水、气

流和农事操作传播。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发病重。预防发生。

4.1.5褐斑病

温度20℃~25℃,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发病重。借助种子、病残体带毒传播。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利

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预防发生。

4.1.6根腐病

温度22℃~26℃,相对湿度95%以上或土壤干裂后浇大水极易发病。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连作地、

低洼、粘土地发病重。预防发生。

4.1.7炭疽病

温度12℃~33℃,相对湿度85%以上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借助灌溉水、昆虫及农事操作传播。

田间郁闭、生长势弱、氮肥施用过多及病毒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发病重。预防发生。

4.1.8枯萎病

温度24℃~28℃,相对湿度90%以上极易发病。借助灌溉水、雨水或农事操作传播。田间积水、土壤

偏碱、偏施氮肥发病重。预防发生。

4.1.9绵腐病

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90%以上病害易流行。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连阴雨或雨后积水、湿

气滞留发病重。预防发生。

4.2细菌性病害

4.2.1细菌性叶斑病

温度25℃~28℃,连续降雨条件下病害易流行。借助雨水和灌溉传播。地势低洼、管理不当、植株

生长势弱或旺长,病害发生严重。预防发生。

4.2.2疮痂病

温度25℃~30℃,相对湿度80%易发病。借助雨水飞溅和昆虫传播。土壤粘重、潮湿、高温高湿发病

重。预防发生。

4.3病毒病

2

DB41/T962—2014

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易发病。借助蚜虫、粉虱和接触传播,种子也可带毒传播。高

温、干旱、光照强、重茬连作,甜椒发病重。预防发生。

4.4主要虫害

4.4.1蚜虫

温度15℃~26℃,相对湿度低于75%条件下均可为害。设施栽培条件下周年为害。露地栽培6月份~7

月下旬虫口密度大,为害重。

4.4.2粉虱

露地栽培条件下4月份~10月份均可为害,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周年发生,干旱条件下发生重,秋季为

害最严重。

4.4.3美洲斑潜蝇

设施栽培条件下周年发生。露地栽培条件下,4月份~11月份发生,为害盛期一般在夏秋两季。

4.4.4地老虎

温度14℃~26℃,湿度80%~90%适宜虫害的生长繁殖。秋季多雨、次年春季干旱有利于虫害的大发

生。

4.4.5叶螨类

温度16℃~23℃,相对湿度80%~90%适宜虫害的生长繁殖。设施栽培条件下常年为害,露地栽培6月

份~9月份为害重。

4.4.6蓟马

温度25℃~30℃、相对湿度在40%~70%适宜虫害的生长繁殖。高温干旱年份虫害发生严重。

4.4.7棉铃虫

温度25℃~28℃,相对湿度70%~90%适宜虫卵生长繁殖。6月份~9月份为害较重。

4.4.8甜菜夜蛾

6月份~9月份均可发生为害,7月下旬到9月上旬是为害盛期。持续高温干旱,虫害发生严重。

4.4.9烟青虫

高温高湿有益于虫卵的生长繁殖。5月份~10月份均可发生,6月份~9月份为害严重。

5综合防治措施

5.1防治原则

根据病虫害发生基数、发生条件,结合气象条件,分析、推断发生程度,以确定发生时期和防治适

期。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

化学防治。

3

DB41/T962—2014

5.2农业防治

5.2.1品种选择

根据栽培季节和当地病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抗耐病虫的辣椒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16715.3-2010中2级以上要求。

5.2.2耕作改制

实行轮作套作制度,与十字花科、豆科或葱、蒜类蔬菜轮作3~5年以上,露地越夏栽培时,可套作

高杆作物,减轻蓟马等虫害和疫病等病害的发生。深沟高畦,严防积水,避免侵染性病害的传播。

5.2.3精细管理

深耕晒垄,精耕细耙,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虫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

虫叶并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掩埋或销毁。

5.2.4栽培措施

采用深沟、高畦、宽窄行栽培,畦高20cm~25cm,畦宽70cm~80cm,一畦栽2行,也可根据土壤质

地和地下水位情况因地制宜。春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夏季用秸秆覆盖,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和传播。

5.2.5肥水管理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配方施肥。优先采用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暗灌技术。

施肥应符合NY/T496的规定,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要求。

5.2.6环境调控

设施栽培条件下加大昼夜温差,控制夜温在15℃~20℃,白天温度在25℃~30℃,根据不同生育时

期的适宜温度控制设施内温度,避免出现低温和高温障碍。遇到连阴雨天,适时通风降湿,延迟关闭封

口时间,减少结露,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5.3物理防治

5.3.1种子消毒

阳光晒种2d。热水烫种:将种子用75℃热水快速处理1min~2min,再放入55℃温水不停搅拌

7min~8min,然后按照常规栽培措施进行操作。

5.3.2高温闷棚

设施栽培条件下,在夏季高温季节,深翻整地以后,扣严棚膜,使地面温度达到60℃以上,持续

5d~7d,能起到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

5.3.3设施保护

根据不同季节,合理利用设施条件采用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防虫和遮阳栽培。

5.3.4物理诱杀

5.3.4.1杀虫灯诱杀

4

DB41/T962—2014

22

杀虫灯诱杀夜蛾,每2000m~4000m放一台,生长前期放置在离地面1.5m高度,生长后期要放置在

高于作物顶部10cm~20cm处。

5.3.4.2色板诱杀

防治蚜虫、粉虱、美洲斑潜蝇用黄色诱虫板,每平方米放置黄色诱虫板30块(25cm×30cm)或40块

(25cm×20cm)。防治蓟马用蓝色诱虫板,每平方米放置蓝色诱虫板20块(25cm×30cm)或40块

(25cm×20cm)。悬挂在植株顶部10cm~20cm处。

5.4生物防治

5.4.1释放天敌

保护、引进、释放辣椒虫害的天敌防治。设施栽培条件下,人工释放七星瓢虫控制蚜虫,当温度在

15℃以上,每平方米释放5000头~10000头虫卵或200头~250头成虫。

5.4.2生物药剂

采用微生物代谢物、微生物活体、植物源生物药剂防治辣椒病虫害。

5.4.3性诱剂诱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