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9月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62—2022
代替DB41/T962—2014、DB41/T1151—2015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22-09-16发布2022-12-14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962—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发生条件和防治适期...................................................................1
5综合防治措施.........................................................................4
附录A(资料性)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7
I
DB41/T96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41/T962—2014《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和DB41/T1151—2015《设施辣椒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与DB41/T962—2014和DB41/T1151—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术语和定义“绿色防控”、“防治指标”(见DB41/T962—2014年版的3.1,
DB41/T1151—2015年版的3.1);
b)删除了“生产环境条件”(见DB41/T1151—2015年版的第4章);
c)将“发生条件”更改为“发生条件和防治适期”(见第4章,DB41/T962—2014年版的第4
章)
d)增加了“卵菌病害”(见4.1.2)
e)更改了主要虫害“茶黄螨”相关内容(见4.4.4,DB41/T962—2014年版的4.4.5、DB41/T1151
—2015年版的5.2);
f)更改了“防治原则”相关内容(见5.1,DB41/T962—2014年版的5.1)
g)删除了“预测预报”(见DB41/T1151—2015年版的6.1);
h)更改了“农业防治”相关内容(见5.2,DB41/T962—2014年版的5.2、DB41/T1151—2015
年版的6.2);
i)更改了“物理防治”相关内容(见5.3,DB41/T962—2014年版的5.3、DB41/T1151—2015
年版的6.3);
j)更改了“生物防治”相关内容(见5.4,DB41/T962—2014年版的5.4、DB41/T1151—2015
年版的6.4);
k)更改了“化学防治”相关内容(见5.5,DB41/T962—2014年版的5.5、DB41/T1151—2015
年版的6.5);
l)更改了附录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DB41/T962—2014年版的附录B、
DB41/T1151—2015年版的附录C);
m)删除了附录辣椒安全生产禁止使用农药(见DB41/T962—2014年版的附录A)、附录田间除
草剂推荐农药(见DB41/T1151—2015年版的附录A)、附录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和
其他植保产品(见DB41/T1151—2015年版的附录B)、附录设施辣椒常见病虫害及其发生条
件(见DB41/T1151—2015年版的附录D)。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济源市园艺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翟清云、胡锐、申爱民、肖涛、朱高明、孔涛、曹贤、代保平、翟庆
慧、郭五军、翟军委、郝改风、贺焕志、黄艳琴、刘春梅、赵朝阳、孟书丽、陈一品、刘庭洋、尤俊花、
郭银英、刘文飞、张晓燕、宋娟娟。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首次发布为DB41/T962—2014和DB41/T1151—201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962—2022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条件和防治适期、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治适期
在防治某种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适宜时期。
4发生条件和防治适期
4.1主要病害
4.1.1真菌病害
4.1.1.1立枯病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病原菌借助雨水、灌溉水、粪肥、农具等传播。温度15℃~40℃均可发生。
主要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幼苗生长过密、间苗不及时、老化衰弱、温度偏高、通风透光条件差时易发病。
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1.2炭疽病
由辣椒剌盘孢、果腐刺盘孢等真菌引起,病原菌借助灌溉水、昆虫及农事操作传播。温度12℃~
33℃,相对湿度85%以上易发生。高温多雨或高温高湿、窝风积水、田间郁闭、生长势弱、氮肥施用过
多及病毒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1.3灰霉病
1
DB41/T962—2022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病原菌借助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温度20℃~23℃是发病最适温度,
设施内15℃~20℃,相对湿度85%以上,病害极易流行。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植株长势
弱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1.4褐斑病
由辣椒尾孢菌引起,病原菌借助种子、病残体带毒传播。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应于发生前
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1.5根腐病
由腐皮镰孢菌引起,病原菌借助灌溉水、雨水、农具等传播。温度22℃~26℃,相对湿度95%以上
或土壤干裂后浇大水易发病。连作地、低洼、粘土地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1.6枯萎病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病原菌借助灌溉水、雨水或农事操作传播。温度24℃~28℃,相对湿度90%
以上极易发病。田间积水、土壤偏碱、偏施氮肥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2卵菌病害
4.1.2.1猝倒病
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病原菌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苗床温度低于16℃,湿度90%以上,易发病,
土壤温度低、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2.2疫病
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病原菌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25℃~33℃,相对湿度85%
以上易发病。定植后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或保护地大水漫灌、通风不良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
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2.3绵腐病
由瓜果腐霉引起,病原菌由借助灌溉水、雨水传播。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90%以上病害易
流行。连阴雨或雨后积水、湿气滞留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3细菌病害
4.1.3.1青枯病
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当土壤温度达20℃~25℃,气温30℃~35℃,
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
流行。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发病。应于发生前进行
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3.2细菌性叶斑病
由丁香假单胞杆菌丁香致病变种引起,借助雨水和灌溉传播。温度25℃~28℃,连续降雨条件下
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管理不当、植株生长势弱或旺长,病害发生严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
初期进行防治。
4.1.3.3疮痂病
2
DB41/T962—2022
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引起,借助雨水飞溅和昆虫传播。温度25℃~30℃,相
对湿度80%易发病。土壤粘重、潮湿、高温高湿发病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4病毒病
由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等引起,病毒借助蚜虫、粉虱和接触传播,种子也
可带毒传播。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易发病。高温、干旱、光照强、重茬连作,甜椒发病
重。应于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进行防治。
4.1.5根结线虫病
由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引起,连续重茬、施加未充分腐熟的农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427-2019 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2019-01-17
- NY/T 3424-2019 水溶肥料 无机砷和有机砷含量的测定 2019-01-17
- NY/T 3422-2019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氟含量的测定 2019-01-17
- NY/T 3421-201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 荧光定量PCR法 2019-01-17
- NY/T 3425-2019 水溶肥料 总铬、三价铬和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2019-01-17
- NY/T 3420-2019 土壤有效硒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2019-01-17
- NY/T 3428-2019 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2019-01-17
- NY/T 3423-2019 肥料增效剂 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含量的测定 2019-01-17
- NY/T 3429-2019 芝麻品种资源耐湿性鉴定技术规程 2019-01-17
- NY/T 3426-2019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生产技术规程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