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806-202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监测规范

DB32/T 3806-2020 Molecular monitoring guidelines for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3806-2020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25
实施日期
2020-06-25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林业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猕猴桃溃疡病的监测原理、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时期、监测方法、可疑样本检测方法、监测结论和资料保存。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疫情监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长江果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贾展慧、王刚、张计育、王涛、郭忠仁、宣继萍、张英、沈强、王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1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806—202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监测规范

Guidelineforsurveillanceofkiwifruitbacterialcanker

2020-05-25发布2020-06-25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80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制定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长江果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展慧、王刚、张计育、王涛、郭忠仁、宣继萍、张英、沈强、王建。

I

DB32/T3806—202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猕猴桃溃疡病的监测原理、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时期、监测方法、可疑样本检

测方法、监测结论和资料保存。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疫情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21—2009农业植物检疫实验室基础条件

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监测原理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Psa)属于薄壁菌门

(Gracilicutes)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是引发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致病细菌。设置监测区域,通过踏查和调查,依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

间症状(参见附录A)、可疑样本病原菌检测及病原细菌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结

果进行病害监测。

4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猕猴桃属植物种植情况、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历史和现状等相关资料,制定有效易行

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监测计划。

5监测区域

5.1一般要求

监测区域包含猕猴桃栽培种植果园、林场、种质资源圃、种苗繁育基地、砧穗繁殖圃、境外引进猕

猴桃种苗种植区等,重点监测红阳、金艳、楚红、Hort16A、西选2号等易感病猕猴桃品种的集中种植

区域。

5.2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疫情高风险区域,包括毗邻发生区的区域、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历史的果园、新建

果园;猕猴桃产品集散地周围猕猴桃种植区,通往疫情发生区域交通要道沿线猕猴桃属、种植物等。

5.3发生区

1

DB32/T3806—2020

重点监测发生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种植区及周边区域。

6监测时期

在每年3~4月春芽膨大期和9~10月初秋溃疡病发病小高峰时期分别进行1次监测;11月下旬至来年1

月期间遭遇大风、暴雨、极速降温等异常天气应及时增加1次监测。

7监测方法

7.1访问调查

向果农、相关生产经营者、农技人员等询问调查当地猕猴桃种植和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的情况,

特别是苗木、接穗和花粉来源和有无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疑似症状等情况,将调查记录填入附录B中表

B.1。

7.2踏查

对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疫情发生区、可疑发生区和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踏查,踏查面积不小于被

查面积的50%。以自然界线、道路等为单位进行线路(目测)踏查,重点检查枝蔓及其分杈处、茎蔓幼

芽、皮孔、落叶痕和新生叶片等(参见附录A第A.4节)。

踏查发现可疑症状应直接采样进行室内检测。确认有疫情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样方做详

细调查。

7.3样方调查

7.3.1种苗、接穗繁育基地样方设置与调查

样方的累积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5%。每块样方面积为0.1hm2,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抽取样

树5株~10株,进行病害分级调查(参见附录C)。

7.3.2果园样方设置与调查

按果园面积设置,10hm2以下(含10hm2)设1块样方,每增加5hm2增设1块样方。每块样方面积为

0.1hm2,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抽取样树10株,进行病害分级调查(参见附录C),将调查数据填入附录

B中表B.2。

8可疑样本检测方法

8.1采集部位

所采集的样品应包含植物的感病叶片、花蕾、嫩梢、枝条等部分,应尽可能采集病株感病初期的部

位,以利于病原细菌的分离。

8.2样品保存

样品置于聚乙烯袋内或其他合适容器内防止污染。样品应冷藏存放,避免受到阳光的照射。

8.3实验室要求

2

DB32/T3806—2020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鉴定用实验室的设置与管理符合GB/T23621—2009中农业植物检疫实验室

基础条件要求。

8.4常规检测

8.4.1溢菌检查

用手术刀取一小块病健交界处组织,放于载玻片上,向病变组织上滴1~2滴无菌水或蒸馏水,加盖

玻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10X)观察,检查在水滴与组织交界处是否有云雾状菌溢。

8.4.2革兰氏染色检测

检查到菌溢的载玻片将植物组织移去,水滴干燥后通过火焰固定,采用结晶紫草酸胺染色法染色,

观察染色反应。

8.4.3形态特征检测

病原菌分离纯化、保存过程参见附录D。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落和病原菌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第

A.6章,根据菌落特征选取可疑菌落做进一步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检验。

8.4.4致病性的测定

8.4.4.1烟草过敏性反应

将8.4.3纯化的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菌株划线培养后,取生长旺盛的菌株用平板计数法配成

3×108CFU/mL的菌悬液,采用表皮皮下注射法注射2μl菌悬液在六叶龄烟草叶片的细胞间,以注射2μl

蒸馏水为对照,3次重复,置于25℃培养,12h后观察烟草叶片过敏性反应。

8.4.4.2常规接种测定

对烟草叶片呈过敏反应的菌株,取浓度为3×108CFU/ml的菌悬液2μl,对红阳猕猴桃健康叶片和枝条

进行离体针刺涂抹法接种,以蒸馏水接种为对照,3次重复,置于20℃恒温保湿环境,5d后逐日观察其

发病情况,至20d。

8.5分子生物学检验

用已知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菌株作为阳性对照,非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植物病原细菌作为阴性对照,无

菌水作为空白对照进行PCR检测。待测菌株DNA提取和PCR检测方法参见附录E,如采用市售的试剂盒,

按说明操作。

8.6结果判定

8.6.1症状识别判定

田间植株发病症状符合附录A描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典型症状,判定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8.6.2常规诊断判定

镜检有溢菌现象,革兰氏染色菌体呈红色,即呈现阴性反应,分离培养物在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特

征和培养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