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1/T 259-2022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01/T 259-2022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per High Yield of Rice Stubble Whea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寿县农业农村局、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巢湖市农机管理中心、郎溪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河县植保站。
- 起草人:
- 夏桂平、许德华、谭家如、王玲、翟承勋、孙炜、杜世州、李必芝、王凯、袁桂实、曹炳宏。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6
CCSB22
3401
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
DB3401/T259—2022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superhighyieldcultivationinricestubblewheat
2022-11-03发布2022-11-03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01/T25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寿县农业农村局、
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巢湖市农机管理中心、郎溪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
河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桂平、许德华、谭家如、王玲、翟承勋、孙炜、杜世州、李必芝、王凯、袁
桂实、曹炳宏。
I
DB3401/T259—2022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种子和肥料准备、播种阶段管理、施肥
方法、生育期土壤水分管理、化学控旺、病虫草害防控、抗逆栽培技术和收获等。
本文件适用于合肥及周边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34/T2970-2017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高产栽培superhighyieldingcultivation
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善与提高,使大面积的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当地平均产量水平的20%以
上的栽培技术。
3.2
日度dailydegree
计算区间,每天高于O℃以上的日平温相加之和。
3.3
小麦分蘖计算群体tillercountingpopulationofwheat
1叶1心及以上的分蘖计入群体,1叶及以下的分蘖不计入群体。
3.4
小喇叭口smalltrumpet
小麦拔节以后,无效分蘖走向衰亡时的小麦田间生长典型形态,主要特征:
——无效分蘖的心叶抽不出,或抽出少许(难以抽出);
——心下1叶的叶鞘难以抽出,其叶枕与心下2叶的叶枕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1
DB3401/T259—2022
——心下1叶与心下2叶呈“Y”状态。
4种子和肥料准备
4.1种子准备
4.1.1品种选择
4.1.1.1大穗型小麦品种
4.1.1.2符合GB4404.1技术要求
4.1.2种子处理
4.1.2.1对黑穗病和纹枯病发病重的田块,小麦种子宜采用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另加上抗逆免疫剂新美洲星拌种。
4.1.2.2对病害较轻田块,每5kg种子用抗逆免疫剂新美洲星30ml加适量水拌种即可。
4.2肥料准备
4.2.1氮肥施用量
4.2.1.1以耕层土壤碱解氮90mg/kg~105mg/kg的类型田为计算依据,施用纯氮约20kg/667m2,合尿
素约42.5kg。
4.2.1.2凡耕层土壤碱解氮<90mg/kg的类型田,以90mg/kg为起点,每降低1mg/kg,增施纯氮
0.1kg/667m2。纯氮最高增施量为5.6kg/667m2。
4.2.1.3凡耕层土壤碱解氮>105mg/kg的类型田,以105mg/kg为起点,每增加1mg/kg,减施纯氮
0.1kg/667m2。纯氮最高减施量为13kg/667m2。
4.2.2磷肥施用量
4.2.2.1以耕层土壤速效磷30mg/kg的类型田为计算起点。
4.2.2.2耕层土壤速效磷≥30mg/kg的类型田,可不施磷肥。
4.2.2.3耕层土壤速效磷<30mg/kg的类型田,每降低1mg/kg,施五氧化二磷0.5kg/667m2,其最高施
用量为10kg/667m2。
4.2.3钾肥施用量
4.2.3.1以耕层土壤速效钾200mg/kg的类型田为计算起点。
4.2.3.2耕层土壤速效钾≥200mg/kg的类型田,可不施钾肥。
4.2.3.3耕层土壤速效钾<200mg/kg的类型田,每降低10mg/kg,施氧化钾0.6kg/667m2,其最高施用
量为6kg/667m2。
5播种阶段管理
5.1整地
5.1.1耕翻法整地管理
5.1.1.1耕翻法整地
2
DB3401/T259—2022
5.1.1.1.111月上旬前能够腾茬的稻田,且稻田水浆生产管理较好,整地前稻田表层土壤水分相对含
水量RH≤80%,方可采取耕翻法整地。
5.1.1.1.2在收割机上加装切碎装置,将稻草秸秆切成≤10cm的秆段并均匀抛撒,并埋入土中,使其
露土率≤5%。
5.1.1.1.3耕翻深度≤20cm深,耕翻后晒上1天~2天,然后进行旋耕。建议尽量抢墒旋耕。
5.1.1.1.4旋耕两次,第一次用长齿耙碎垡,旋深控制在约12cm;第二次用密齿耙旋碎表层,旋深8cm~
10cm。第二次旋耕时,如土壤水分偏大,可适当推迟旋耕时间。
5.1.1.1.5若能秸秆充分还田,尽量减少机械整地的次数。
5.1.1.2基肥施用
结合整地,于第二次旋耕前,将计算确认的氮、磷、钾基肥均匀撒施于土表后,再进行第二次旋耕,
将其施入地表10cm土层中。不得采用深施或条施、或不均匀施肥法。
5.1.2旋耕整地与播种
5.1.2.1对稻茬表层5cm土壤水分相对含量RH≤80%的田块,可采用复式旋耕机旋耕整地与播种,整
地和播种同时完成。
5.1.2.2当土壤5cm表层RH>80%时,应推迟至RH≤80%时方可进行。
5.1.2.3基肥于旋耕播种前均匀撒施于地表,而后立即旋耕播种,忌将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403-2009 紫苏叶生产技术规程 2009-07-16
- DB63/T 818-2009 马铃薯渭薯8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2009-07-27
- DB32/T 535-2009 芦蒿 2009-07-16
- DB32/T 579-2009 黄鳝产品 2009-07-16
- DB32/T 450.4-2009 出口芦笋 第4部分: 速冻加工技术规程 2009-07-16
- DB32/T 1406-2009 有机葛根茶加工技术规程 2009-07-16
- DB32/T 593-2009 中华绒螯蟹产品 2009-07-16
- DB32/T 561-2009 番茄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2009-07-16
- DB32/T 437-2009 鲜食香椿 2009-07-16
- DB63/T 812-2009 寒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规范 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