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33.4-2007 硅铁 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4333.4-2007 Ferrosilicon—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content—The chromazurol 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the EDTA titrimetric method and the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7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唐华应、吴翠萍、薛秀萍、方艳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7.100
H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3.4—2007
代替GB/T4333.4—1988.GB/T4333.5—1997.GB/T4333.9—1988
硅铁铝含量的测定锯天青S分光
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errosilicon—Determinationofaluminiumcontent—
ThechromazurolSspectrophotometricmethod,theEDTAtitrimetric
methodandthe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
2007-09-11发布2008-02-01实施
发布
GB/T4333.4—2007
-1.Z-—1—
刖弓
GB/T4333的本部分包括了锯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三个测定
硅铁中铝含量的分析方法。本部分代替GB/T4333.4—1988《硅铁化学分析方法辂天青S光度法测
定铝量》、GB/T4333.5—1997《硅铁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铝量》和GB/T4333.9—1988
《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量》。
本部分与GB/T4333.4—1988.GB/T4333.5—1997和GB/T4333.9—1988比较,除对允许差部
分有修改外,主要对GB/T4333.5—1997进行了以下技术修改:
——试样量由0.5000g、0.2500g、0.1500g调整为0.80g和0.50g;
-采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的锌标准滴定溶液代替Cu-PAN作指示剂的铜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
体系;
——采用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代替硫酸氢钠分解酸不溶残渣;
-采用盐酸-六次甲基四胺和强碱二次分离干扰,代替甲基异丁酮萃取铁,苯甲酸钱沉淀铝及铜
铁试剂分离钛的分离过程;
——采用盐酸-六次甲基四胺代替乙酸-乙酸钱作为滴定体系的缓冲溶液。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华应、吴翠萍、薛秀萍、方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333.4—1984.GB/T4333.4—1988;
——GB/T4333.5—1984.GB/T4333.5—1997;
GB/T4333.9—1988o
T
GB/T4333.4—2007
硅铁铝含量的测定锯天青S分光
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433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铭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硅
铁中的铝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硅铁中铝含量的测定。锯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0%〜0.60%;
EDTA滴定法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60%〜5.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0.05%〜5.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433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4010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3方法一:锯天青S分光光度法
3.1原理
试料用硝酸、氢氟酸溶解,高氯酸冒烟,然后在稀盐酸介质中,以铜铁试剂沉淀铁、锐、钛等元素。再
于pH值为(5.8+0.4)的盐酸溶液中,用六次甲基四胺为缓冲溶液,铝与锯天青S形成紫红色络和物,
于分光光度计550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
3.2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惘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3.2.1硫酸氢钠,固体。
3.2.2硝酸,,01.42g/mLo
3.2.3高氯酸叩1.67g/mLo
3.2.4氢氟酸,pl.15g/mL0
3.2.5盐酸,pl.19g/mL。
3.2.6盐酸,1+9。
3.2.7盐酸,1+20。
3.2.8盐酸,1+60。
3.2.9盐酸,1+99。
3.2.10氨水,1+9,贮于塑料瓶中。
3.2.11氟化钱溶液,20g/Lo贮于塑料瓶中。
3.2.12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o称取200g六次甲基四胺溶于水,稀释至1L,贮于塑料瓶中。
1
GB/T4333.4—2007
3.2.13抗坏血酸溶液,10g/Lo用吋配制。
3.2.14铜铁试剂溶液,60g/Lo用时配制。
3.2.152,4-二硝基酚溶液,2g/L0
3.2.16辂天青S乙醇溶液,0.4g/Lo以乙醇(1+1)配制。
3.2.17铝标准溶液
3.2.17.1称取0.1000g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高纯金属铝($99.9%)于4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
入10inL氢氧化钠(优级纯)溶液(100g/L),在电热板上加热溶解完全后,冷却。用盐酸(1+1)中和至
沉淀析出,再滴加盐酸(1+1)至沉淀溶解并过量20mL,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盐酸
(3.2.9)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铝100Mgo
3.2.17.2移取10.00mL铝标准溶液(3.2.17.1),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盐酸(1+1)后,
以盐酸(3.2.10)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niL含铝2(ugo
3.3仪器
分析中使用通常的实验室仪器。
3.4取制样
按照GB/T4010的规定进行取制样,试样应通过0.125mm筛孔。
3.5分析步骤
3.5.1试料量
称取0.10g试料,精确至0.0001go
3.5.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空白试验。
3.5.3测定
3.5.3.1试料溶液的制备
将试料(3.5.1)置于100mL钳皿中,加入5mL硝酸(3.2.2),缓慢滴加3mL~5mL氢氟酸
(3.2.4),待作用停止后,低温加热至试样溶解。加入2mL高氯酸(3.2.3),加热冒烟至近干,取下稍
冷,用水冲洗皿壁,再加入2mL高氯酸(3.2.3),继续加热冒烟至近干,取下冷却。加入8mL盐酸
(3.2.5)和10mL水,微热溶解盐类。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00mL烧杯中,用热盐酸(3.2.9)洗涤钳皿及残渣各4次〜5次,再用热水
洗涤残渣3次〜4次,滤液保留作为主液。
将残渣连同滤纸置于钳划竭中灰化后,移入600C〜700"C高温炉中灼烧2min,取出,冷却。加入
2g硫酸氢钠(3.2.1),再置于600C〜700C高温炉中熔融至透明,并保持5min,取出,冷却。用20mL
盐酸(3.2.6)浸出熔块,以水洗净钳堆竭,浸出液与主液合并。
3.5.3.2铜铁试剂分离
将溶液(3.5.3.1)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水洗净烧杯(或钳皿),控制体积为60mL,冷却至15C
以下,边摇动边滴加20mL滴铁试剂溶液(3.2.1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慢速定量滤纸干过滤。
3.5.3.3铜铁试剂的分解
移取50.00mL滤液(3.5.3.2)(若含铝量大于0.200%吋,则移取20.00mL),置于100mL石英锥
形瓶中,加入5mL硝酸(3.2.2),加热蒸发至小体积吋加入2mL高氯酸(3.2.3),继续加热冒烟至体积
约为1mL吋,取下稍冷,加入2mL盐酸(3.2.5)溶解盐类。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3.5.3.4显色与测定
3.5.3.4.1准确移取上述溶液5.00mL(3.5.3.3)两份,置于两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滴
2,4-二硝基酚溶液(3.2.15),用氨水(3.2.10)中和至黄色刚好出现,再用盐酸(3.2.7)中和至黄色消失,
立即补加5mL盐酸(3.2.8)。
2
GB/T4333.4—2007
3.5.3.4.2参比溶液:依次加入3滴氟化钱溶液(3.2.11).1mL抗坏血酸溶液(3.2.13)、5.0mL锯天
青S乙醇溶液(3.2.16),5mL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2.12)(每加一种试剂均需混匀)。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3.5.3.4.3显色溶液:依次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3.2.13).5.0mL天青S乙醇溶液(3.2.16)、
5mL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2.12)(每加一种试剂均需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5.3.4.4静置15min,于分光光度计上550nm波长处,用适当比色皿,以参比溶液调零,测量其吸
光度,减去随同试料溶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5288-2010 188W-188Re色层发生器 2010-11-10
- GB/T 18400.7-2010 加工中心检验条件 第7部分:精加工试件精度检验 2010-11-10
- 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2010-11-10
- GB/T 19520.17-201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5部分:1U高度机箱的尺寸和设计要求 2010-11-10
- GB/T 25282-2010 土壤和沉积物 13个微量元素形态顺序提取程序 2010-11-10
- GB/T 18400.5-2010 加工中心检验条件 第5部分:工件夹持托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检验 2010-11-10
- GB/T 25284-2010 12 kV~40.5 kV高压交流自动重合器 2010-11-10
- GB/T 25281-2010 道路作业人员安全标志服 2010-11-10
- GB/T 25290-2010 Y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2010-11-10
- GB/T 19072-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