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748-2016 北冬虫夏草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748-2016 DB33/T 748-2016 Northern Winter Mushroom Summer Cordyceps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748-2016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2-31
实施日期
2017-01-31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39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748—2016

代替DB33/T748.1-2009和DB33/T748.2-2009

代替DB33/748.1-2009

北冬虫夏草生产技术规程

PoductionforCordycepsmilitaris(L.)Linkcultivation

2016-12-31发布2017-01-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748—2016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DB33/T748.1-2009《北冬虫夏草栽培技术规程第1部分:菌种》和DB33/T748.2-2009

《北冬虫夏草栽培技术规程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与DB33/T748.1-2009和DB33/T748.2-2009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栽培容器”和“刺孔”的定义;

——删除“附录A常用药剂的配制及使用”中“多菌灵”和“蚊香”的内容;

——增加“场地设施”、“产地初加工”等章节;增加病虫害物理防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博士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卿、刘宇、刘宁、陈钢铭、夏建平。

1

DB33/T748-2016

北冬虫夏草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冬虫夏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生产技术规程的栽培基质、菌种制作、

栽培瓶制作、灭菌和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和栽培管理、档案建立与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冬虫夏草的室内容器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栽培容器

装有混合培养料的透光的玻璃容器或聚丙烯塑料容器。

3.2

子座

由菌丝分化而成的垫状结构,由菌丝体单独形成或由菌丝体和寄生组织共同形成。

3.3

促进子座形成

采用控温、调湿、光线刺激及增氧等方法促使北冬虫夏草子座形成的过程。

3.4

出草

子实体(子座)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3.5

豆天蛾蛹粉

豆天蛾(一种属鳞翅目、天蛾科的天蛾)蛹进行干燥精细粉碎后的粉末。

2

DB33/T748—2016

3.6

柞蚕蛹粉

柞蚕(一种鳞翅目、大蚕蛾科的蚕)蛹进行干燥精细粉碎后的粉末。

3.7

蚕蛹粉

蚕(一种鳞翅目、蚕蛾科的蚕)蛹进行干燥精细粉碎后的粉末。

4要求

4.1栽培基质

4.1.1技术要求

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4.1.2主料

小麦、大米。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1.3辅料

麦麸、玉米粉、大豆粉、豆天蛾蛹粉、柞蚕蛹粉、蚕蛹粉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

无异味。

4.1.4营养添加剂

营养添加剂符合附录A中的A.1规定。

4.1.5栽培基质处理

基质中不应加入任何农药及抗生素,不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

混合型基质添加剂。

4.2水

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4.3环境要求

300m方圆之内无禽兽舍,无垃圾(粪便)场,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如石灰厂、水泥厂等)。

4.4场地布局设施

4.4.1场地设施

宜选择通风良好、水源清洁的区域。生产区布局合理,应与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分开,灭

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应各自独立、方便操作。管理制度明示上墙。

4.4.2初加工场地

北冬虫夏草初加工的厂址、环境卫生和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及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

3

DB33/T748-2016

人员等应符合GB14881中的相关规定。

4.5菌种制作

4.5.1种源选用

选用北冬虫夏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经过品种审定或鉴定确认,种性好、抗逆性强,对

当地自然环境适应的种源。

4.5.2母种制作

4.5.2.1培养基

4.5.2.1.1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20g、水1000mL。

4.5.2.1.2改良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5g、琼脂18g~20g、水1000mL。

4.5.2.1.3制作方法

将去皮马铃薯切片置容器内加水1000mL,煮沸15min,过滤,加入葡萄糖和琼脂,补足水至1000mL,

加热溶解;琼脂溶解后,用分装器装入试管中,装量为试管长的1/5,塞上棉塞。置灭菌锅中,在0.1MPa

压力下灭菌0.5h,自然落磅;将试管趁热排放在斜面板上冷却。

4.5.2.2转管扩繁

经过出草鉴定合格的母种。以1:20~1:30进行转管,在22℃~25℃环境中培养,菌丝长满试管斜

面即可使用。

4.5.2.3贮存

母种一般在冰箱中保藏,保藏温度为4℃~5℃。

4.5.3原种、栽培种制作

4.5.3.1培养基

4.5.3.1.1配方一:玉米粉2g、葡萄糖2g、蛋白胨1g、酵母粉0.5g、KH2PO40.1g、MgSO40.05g,

加水至100ml。

4.5.3.1.2配方二:马铃薯20g、玉米粉3g、葡萄糖2g、蛋白胨0.3g、KH2PO40.15g、MgSO40.05g,

加水至100ml。

4.5.3.2装瓶、装罐

4.5.3.2.1原种

按比例将培养料均匀装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200mL,用透气硅胶塞封口。

4.5.3.2.2栽培种

按比例将培养料均匀装入发酵罐中,60L发酵罐装料50L培养液。

4.5.3.3灭菌

4

DB33/T748—2016

4.5.3.3.1原种

在0.11MPa压力下热力灭菌0.5h。

4.5.3.3.2栽培种

在0.11MPa压力下热力灭菌2h。

4.5.3.4接种

4.5.3.4.1原种

培养料冷却到24℃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支母种接1瓶原种;每300mL原种接10L栽培种。

4.5.3.4.2栽培种

培养料冷却到24℃以下,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进行发酵罐接种,每个发酵罐接1000ml~1500ml

原种。

4.5.3.5培养

4.5.3.5.1原种

22℃~25℃静置培养48h后,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140r/min~160r/min,培养90h~120h。

4.5.3.5.2栽培种

22℃~25℃60L发酵罐按70L/min通气量进行通气搅拌,培养24h。

4.5.3.6贮存

原种、栽培种应在培养结束后及时使用,不能及时使用时应在适温4℃~16℃、干燥(相对湿度

60%~70%)、通风、清洁、避光的室内整罐保藏,可保藏24h。

4.6栽培技术

4.6.1栽培季节

在自然条件下,一般2月中下旬栽培接种,5月中下旬采收;8月中下旬栽培接种,11月采收,

条件允许可周年栽培。

4.6.2推荐配方

4.6.2.1小麦68%,豆天蛾蛹粉26%,蔗糖5%,蛋白胨1%,维生素B10.001%。

4.6.2.2大米68%,柞蚕蛹粉26%,蔗糖5%,蛋白胨1%,维生素B10.001%。

4.6.2.3大米68%,蚕蛹粉26%,蔗糖5%,蛋白胨1%,维生素B10.001%。

4.6.3装料

先将小麦或大米等主料和辅料配比混合,按料水比为1:1装入栽培容器中,透气盖封口或聚丙烯膜

封口。

4.6.4灭菌

将装好培养基栽培容器移入灭菌锅内高压灭菌(压力为0.10MPa~0.14MPa,温度为121℃~

5

DB33/T748-2016

126℃)保持1.5h~2.0h,或常压灭菌(温度为100℃)保持10h~12h。

4.6.5冷却

灭菌后移入冷却室内,冷却至24℃以下移入接种室内。

4.6.6接种

接种环境要求清洁、干燥,用消毒剂对地面、墙壁进行消毒,消毒剂符合附录A中的A.2规定;栽

培瓶在接种室内用消毒剂密闭熏蒸1.5h~2h后接种,消毒剂符合附录A中的A.2规定;每瓶栽培瓶

约接5mL液体菌种或固体菌种10g。

4.6.7菌丝培养

4.6.7.1培养室环境要求

培养室应经消毒,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遮光。

4.6.7.2培养方法

采用容器栽培,立体架式,层架6层~7层,层距为40cm~50cm。

4.6.7.3培养管理

发菌室温度宜为18℃~23℃,空气相对湿度65%~70%;遮光,使发菌室基本黑暗。适时开门窗

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接种后每个星期至少检查一次,及时剔除感染杂菌的栽培容器。

4.6.7.4培养时间

室内培养20d~25d,至菌丝长满。

4.7增氧

用聚丙烯薄膜封口的容器,菌丝长满菌瓶后,刺孔增氧,刺孔数为每瓶8个~10个。

4.8出草管理

4.8.1栽培室要求

培养室应消毒处理,达到清洁、通风、有散射光(100lx~200lx)。

4.8.2促进子座形成(促草)

促座时期为菌丝体长满料面时,保持培养室温度为16℃~18℃,空气相对湿度90%,应有散射光

(100lx~200lx)诱导原基形成。

4.8.3育草

温度保持18℃~22℃;保持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85%,应有散射光(100lx~200lx);保持培

养室空气新鲜;子座生长阶段,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

4.9采收与场地初加工

4.9.1采收

6

DB33/T748—2016

当北冬虫夏草形成子座后,未弹射孢子前采收。采收时,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洗净双手,戴

上手套,用镊子取出子座,除去杂质后,按规格分类。

4.9.2干制

即采即烘,可采用热风循环烘干机、专用烘干机等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40℃~60℃。

4.9.3品质特征

按北冬虫夏草干草的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外品四个级别。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参

见附录B。

4.10包装

4.10.1包装容器

接触北冬虫夏草的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箱内小包装应选用无毒、透明聚丙烯塑料瓶。包

装箱可采用瓦楞纸箱,箱内衬垫应选用清洁干燥、无毒、无异味的瓦楞纸。

4.10.2包装规格

每箱净重10kg~30kg或可根据用户需要确定包装规格。

4.11运输储藏

向外调运北冬虫夏草按GB15569规定执行。干北冬虫夏草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无鼠的仓

库内,产品离地,不靠墙、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共贮。室温保存。鲜北冬虫夏草采收后应

及时加工、包装,并进入1℃~4℃冷库储藏。不得与有毒物质或其他气味重的物质混放。产品在本

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干草保质期为24个月,鲜草在1℃~4℃下保质期为40天。

4.12病虫害防治

4.12.1防治原则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

4.12.2主要病害预防

4.12.2.1主要病害

霉菌(毛霉、脉孢霉、木霉、黄曲霉)和细菌性基腐病。

4.12.2.2预防方法

检查种源;保持环境清洁;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移出培养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子座形成到采收

期间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4.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