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203-2021 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规范

DB3302/T 203-2021 The Chemical Pesticide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Rice Production (English vers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203-2021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9-22
实施日期
2021-10-22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镇海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起草人:
谌江华、陈若霞、史骏、许燎原、姚红燕、任少鹏、柴伟纲、汪峰、孙梅梅、狄蕊、翟婧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5

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203—2021

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hemicalpesticidesreductioninriceproduction

2021-09-22发布2021-10-22实施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2/T20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提出与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镇海区农业技术推广

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谌江华、陈若霞、史骏、许燎原、姚红燕、任少鹏、柴伟纲、汪峰、孙梅梅、

狄蕊、翟婧。

I

DB3302/T203—2021

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减量技术,具体包括通则、健康栽培、非化学防控、减农药化学

防控等方面内容及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生产中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千

金子、稗草、耳叶水苋等病虫草害的化学农药减量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健康栽培healthycultivation

通过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

虫草害发生和蔓延的生态环境,使水稻生长健壮,抗逆能力增强。

3.2

桶混tankmix

一种农药混用方式。在田间施药时,根据农药产品标签说明,将处理时间一致、农药制剂的化学与

物理性质相容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农药直接在施药器具的储药罐中配成混合药液。

4通则

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的减量应从稻田生态系统总体平衡要求入手,根据病虫草害实际发生情况,综

合应用水稻健康栽培、非化学防控、减农药化学防控等技术,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保

护稻田生态环境,发挥自然控害作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5健康栽培技术

5.1品种选择

1

DB3302/T203—2021

选用主导品种中抗(耐)病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并合理布局。

5.2翻耕灌水

在4月中下旬越冬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对冬闲田、绿肥田翻耕灌深水5d~7d,杀灭越冬虫蛹。

插秧前大田平整后灌深水,人工打捞出水面秸秆、草籽、菌核等漂浮物,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

少纹枯病发生和残留在漂浮稻秆里的螟虫。

5.3培育壮秧

宜采用精量播种、基质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适当降低播种量,培育壮秧。

以9寸盘计算:

a)常规早籼稻机插每盘100g~110g干谷;

b)单季杂交稻机插每盘50g~65g干谷,单季常规粳稻机插每盘70g~85g干谷;

c)连作晚稻杂交稻机插每盘60g~70g干谷,连作晚稻常规粳稻机插每盘85g~100g干谷。

手插秧常规稻秧本比为1:10,播种量30kg/667m²,杂交稻秧本比1:20,播种量10kg/667m²~

15kg/667m²。

5.4合理密植

5.4.1机插时:

a)常规稻插1.6万丛/667m²~1.8万丛/667m²;

b)杂交稻插1.0万丛/667m²~1.2万丛/667m²。

5.4.2手插时:

a)常规稻插1.8万丛/667m²左右,每丛插3本~4本;

b)杂交稻插1.0万丛/667m²~1.2万丛/667m²,每丛插1本~2本。

5.5科学水肥管理

5.5.1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控制氮肥使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硅、锌等微量元素肥料。根

据水稻品种、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总施氮量及氮磷钾比例。施肥量以施氮肥为基准,按氮∶磷∶钾

=1:(0.3~0.5):(0.6~0.8)确定磷钾肥的用量。基肥深施,采用缓控释肥与速效肥相结合。

5.5.2机插田以缓效性复合肥作基肥时,可添加速效氮肥[比例宜为(2~2.5):1,折纯氮]。

5.5.3干湿交替灌溉。够苗期及时搁田,并挖好丰产沟;穗分化期保持稻田湿润;灌浆结实期避免断

水过早。

6非化学防控技术

6.1防虫网覆盖育秧

在由稻飞虱、叶蝉等传播的水稻病毒病重发区或年份,育秧时使用20目~40目白色防虫网覆盖育

秧,阻断昆虫传播病毒。

6.2性诱剂诱杀

越冬代二化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按边密中疏的布局方法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每667m²放置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诱捕器各1套,选用持效3个月以上的长效诱芯和新型干式倒锥型

诱捕器。

二化螟性诱剂宜在4月上旬开始插放,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宜在6月初开始插放。

2

DB3302/T203—2021

6.3天敌保护与利用

6.3.1大田前期,营造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利用稻田沟渠、田埂、路旁空地种植芝麻、大豆,

或撒种波斯菊、硫华菊等显花植物,或适当保留田边禾本科杂草及其它野生草花,或冬季种植绿肥、田

块间插花种植茭白等措施,保育和促进自然天敌种群发展。

6.3.2显花植物种植时间一般宜为:

a)早稻3月初;

b)单季稻5月中下旬;

c)连作晚稻6月中下旬。

6.3.3可充分利用青蛙、蜘蛛、隐翅虫、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绒茧蜂、螯蜂等寄生性

天敌的控害作用来减少害虫危害。

6.3.4可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来控制田间害虫危害(具体应用技术见附录A)。在开展必要的应急化

学防治时,应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毒性低的化学农药品种。

6.4生物农药应用

在病虫发生初期,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药剂选用见附录B中B.1,防治时间应比化学防

治提早2d~3d。

7化学防控技术

7.1种子处理

可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

a)预防恶苗病: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浸种;

b)预防秧田期稻飞虱、蓟马等虫害: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

种。

7.2带药下田

秧苗移栽前2d~3d施用内吸性长持效药剂,带药下田,预防本田前期叶瘟、螟虫、稻飞虱和蓟

马等病虫害。药剂可选用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7.3破口前综合用药

破口前7d~10d(田间10%~20%植株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进行综合用药,预防稻曲

病、穗腐病等穗期病害,同时预防和兼治其它病虫害。宜选用长持效广谱性药剂,减少大田后期用药。

7.4分蘖期和穗期达标防治

在分蘖期、穗期,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见附录C)时,且其它非化学防控手段难以有效控制病

虫发生为害的情况下,应采取化学农药达标防治。

7.5科学用药

7.5.1基本要求

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8321(所有部分)、NY/T1276和NY/T5117的要求。

7.5.2药剂选择

3

DB3302/T203—2021

7.5.2.1按照农药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和安全间隔期选药,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

小、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品种(见附录B中B.2)。

7.5.2.2预防病害用保护性药剂,发病后用治疗性药剂。

7.5.2.3无人机飞防时,选择适合无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