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DB64/T 1927-2023 Species Germplasm Resource Inventory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mber Resourc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5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investigationofforestgermplasmresources
2023-08-28发布2023-11-28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927—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普查对象........................................................................2
4.2普查内容........................................................................2
4.3普查方法........................................................................2
4.4普查单元........................................................................2
4.5普查时间........................................................................2
5工作程序............................................................................2
5.1普查准备........................................................................2
5.2外业调查........................................................................3
5.3内业整理........................................................................3
5.4成果总结........................................................................3
5.5检查验收和存档..................................................................3
6普查准备............................................................................3
6.1方案和组织准备..................................................................3
6.2资料准备........................................................................3
6.3工具准备........................................................................3
6.4技术培训........................................................................4
7外业调查............................................................................4
7.1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4
7.2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4
7.3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7
7.4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调查登记........................................................7
7.5林木种质影像....................................................................8
8内业整理............................................................................8
8.1外业调查表整理..................................................................8
8.2照片及影像整理..................................................................8
8.3凭证标本整理和鉴定..............................................................8
8.4图件编绘........................................................................8
8.5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8
9成果形式............................................................................8
9.1普查报告........................................................................8
9.2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9
I
DB64/T1927—2023
9.3技术资料汇集....................................................................9
10质量管理...........................................................................9
附录A(资料性)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11
附录B(资料性)标本签和标本鉴定签..................................................14
B.1标本签.........................................................................14
B.2标本鉴定签.....................................................................14
附录C(资料性)凭证标本采集记录....................................................16
附录D(资料性)树种调查记录........................................................17
附录E(资料性)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方调查.............................................18
附录F(资料性)优良林分样方调查....................................................20
附录G(资料性)优良单株选择常用方法................................................22
G.1优势木对比法...................................................................22
G.2小样地法.......................................................................22
G.3丰产树比较法...................................................................22
G.4行道树的选优...................................................................22
G.5散生木的选优...................................................................22
G.6特异植株的选择.................................................................23
附录H(资料性)优良单株调查........................................................24
附录I(资料性)珍稀濒危树种调查....................................................25
附录J(资料性)古树名木调查........................................................27
附录K(资料性)古树群调查..........................................................29
附录L(资料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31
L.1基本情况.......................................................................31
L.2调查工作情况...................................................................31
L.3资源现状.......................................................................31
L.4综合分析.......................................................................31
L.5问题与建议.....................................................................31
L.6附件附表.......................................................................32
参考文献..............................................................................33
II
DB64/T192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锦凤、朱强、李英武、惠学东、纪丽萍、周艳蕊、李卓、张广亮、李北草、张
杰、刘冰、贾国晶、肖梅红、余海燕、胡吉鸿、陈家滨、刘英、李亚鑫、李金红、徐秀琴、胡永强、石宗
礼、王洛兵、马燕梅、王瑞霞、满忠林、祝蒙蒙、马鹏。
III
DB64/T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宁夏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普查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
理、成果形式、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范围内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14072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LY/T2738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4072和LY/T273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木种质资源theforesttreesgermplasmresoures
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各种繁殖材料总称。
[来源:GB/T14072—1993,2.2]
3.2
珍贵树种preciousspecies
具有特殊经济、科研价值的我国珍贵树种。
[来源:GB/T14072—1993,2.4]
3.3
濒危树种endangeredspecies
由于自然分布局限,遭受人为或自然破坏,数量已降到临界水平,处于灭绝危险中的树种。
[来源:GB/T14072—1993,2.6]
3.4
古树oldtree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来源:LY/T2738—2016,3.1]
3.5
名木notabletree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来源:LY/T2738—2016,3.2]
1
DB64/T1927—2023
3.6
古树群communityofoldtrees
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树种组成、相对集中生长、形成特定生境的古树群体。
[来源:LY/T2738—2016,3.7]
4总则
4.1普查对象
4.1.1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
林木良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库、林木采种基地等专门场所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以及稀有珍贵树种、
农家品种、特色经济林品种等。
4.1.2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
天然林、人工近自然林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
4.1.3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
人工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
4.1.4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和古树群。
4.2普查内容
收集保存、野生、栽培、古树名木等林木资源的群落类型、生长环境因子、树种(品种)来源、种类、
分布、数量、生长情况、经济性状及抗性等。
4.3普查方法
采用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踏查,线路调查,典型样地调查,样方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根据普
查对象、内容和普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调查方法。
4.4普查单元
以5个市直、22个市、县(区)级行政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本普查单元,组织力量普查。
4.5普查时间
根据普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普查时间,并确定普查次数,最大限度地将该区域的林木种质种
类及相关内容普查详尽。外业调查选择大部分树木种类开花或结实阶段进行,宜在4月~10月份。内业整
理全年均可。
5工作程序
5.1普查准备
2
DB64/T1927—2023
明确普查目的目标,制定普查计划和方案,准备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工具、物资等,确定普查队伍,
培训技术人员。
5.2外业调查
对行政区域内收集保存、野生、珍稀濒危、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等开展外业调查和登记。
5.3内业整理
普查数据的整理、录入,标本鉴定、图件绘编。
5.4成果总结
编制普查成果报告,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5.5检查验收和存档
对普查结果自查和检查,并将成果资料归档。
6普查准备
6.1方案和组织准备
自治区和各普查单位分别制定全区的、各普查单位的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内容包括普查时间、
范围、方法、进度安排、经费安排、组织形式、检查验收方式、成果等。普查单位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建普查队伍开展普查工作,普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三分之二。
6.2资料准备
普查需要准备的资料如下:
a)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相图以及林业区划等相关资料;
b)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库、植物园的档案资料,
林木良种公告,引种驯化以及各种源实验材料、建园材料等技术档案;
c)树木志、植物志、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宁夏植物志、植物名录、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保护
区科学考察报告、古树名木等资料;
d)气候(气候带、年及月平均气温、降水)、地理(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高度)、土壤
类型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6.3工具准备
6.3.1仪器设备工具
数码相机、电脑、GPS记录仪、围尺、钢卷尺、皮尺、测高器、生长锥、样方绳、罗盘仪、轨迹仪、
望远镜等。
6.3.2图表与文具
普查用表、普查用图、铅笔、中性笔、腊笔、文具盒、计算器、工作包等。
6.3.3标本采集器械
3
DB64/T1927—2023
采集箱(袋)、标本夹、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烘干机、采集标签、鉴定标签、高枝剪、
枝剪、放大镜等。
6.3.4其他
野外常用药品、水壶、野外防护服、通讯设备、安全用具等。对于部分普查区域地形复杂,普查人员
无法到达的区域,借助无人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拍摄。
6.4技术培训
普查工作开始前,对普查人员进行室内培训和野外实际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有关文件、技术规程和基
础知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工作方法,统一表格填写,统一内业整理,掌握外业、内业的工作程序与技
术要求、外业工作的安全常识等。
7外业调查
7.1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7.1.1资料查询
通过查阅技术档案资料,收集由各保存场所提供的定植图,掌握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定植等信息,
弄清各目的树种具体栽培地点、立地类型、面积、保存株数、遗传品质、生长状况、营建时间等情况。
7.1.2调查登记
根据查询和收集的资料,组织人员进行整理校正,现场全面核查保存在各场所各类林木种质资源的名
称、来源、特征特性、保存场所、资源现状等信息,同一类保存场所同一份种质资源只登记一次。填写林
木种质资源登记表(参见附录A),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制作标本签
(参见附录B),并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参见附录C)。
7.2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7.2.1资料查询
参照林场发〔2016〕77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的通知5.2.1执行。
7.2.2知情人访谈
通过会议或个人访谈等形式,了解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7.2.3确定调查区域
各种类型天然林或近天然林,当地特异林分及单株,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地方
特有物种分布区、分布点,列为重点调查区域;重点调查区域外其他天然林分布区列为一般调查区域。
7.2.4调查方法选择
主要采用踏查、线路调查、典型样地调查、样方调查相结合方式。
7.2.5踏查
4
DB64/T1927—2023
根据现有资料和访谈情况,利用林业调查的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等辅助图件,到现场重点了
解资源分布区主要树种种类、天然群落类型及分布、结构、林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确
定当地需要重点调查的种质资源和大致分布范围。
7.2.6线路确定及调查登记
7.2.6.1线路确定
调查线路的设置要求如下:
a)结合调查地实际设定调查线路,以乡镇(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农场等)为基本调查单元确定
调查线路,对调查线路进行编号;
b)调查线路布设应选择树种种类丰富、林相好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类型天然森林群落、当地
特异林分及单株,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以及地方特有物种分布区、分布点,
应安排调查线路予以重点调查。一般调查区域,至少调查所在乡镇四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调查
路线尽量穿越所调查行政村所有天然森林群落类型,如有树种种类丰富的沟谷,尽量安排调查线
路;
c)在山地坡面地段,要求从谷底向山脊设置;在丘陵和平原的河谷地段,沿河岸由下游向上游设置;
d)调查线路兼顾调查区域低、中、高海拔线路,尤其是调查最高山峰要设置线路调查;
e)调查线路要注意可通达性和安全性,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道路,对两侧树种影响大的道路不宜
作为调查线路。
7.2.6.2调查登记
调查登记按以下要求进行:
a)沿调查线路记录两侧视野范围内且能到达的地方的不同树种种类,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参见附
录D),并拍摄照片;
b)同一线路,山地同一海拔区间(100m)上的同一种类原则上不重复记录,或平原同一立地类型(100
m)上的同一种类原则上不重复记录,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地方特
有树种在同一线路上发现要全部记录;
c)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地方特有种以及成片分布的主要树种,实测或
借助森林资源分布图估算群落中各树种的分布面积、数量及特征数据;采集枝、叶、花、果等器
官,压制成标本,制作标本签,并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
d)对于不能准确识别的树种,在保证采集标本条件下,需要拍摄表现群落环境、整体、局部特征等
的照片,供专家进行鉴定。
7.2.7典型样地调查登记
7.2.7.1在线路调查基础上,选择树种种类丰富、林相好、群落结构完整、重点代表性树种、重要的林
木种质资源等林分区域设为典型样地,对典型样地进行编号,开展样地调查。样地不宜设在林缘,不能跨
越河流、道路。
7.2.7.2在平原区,原则上每100m需作乔木样方一块,对乔木样方进行编号,样方根据情况可以是长方
形或正方形,长方形边长为20m×30m,长方形样方最短边不能小于5m,正方形可以20m×20m或30m×30
m。
5
DB64/T1927—2023
7.2.7.3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不少于3个灌木树种的灌木样方,将样方连接对角线,然后选取对角线两
个顶点和对角线交点3个样方,对灌木样方进行编号,样方根据情况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正
方形边长为5m×5m。
7.2.7.4具体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和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方调查表(参见附录E),并拍摄照片。采集枝、
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制作标本签,并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
7.2.8优良林分调查
7.2.8.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优良林分调查,同时确定调查的目的树种。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优良
林分:
a)在天然林或种源清楚的人工林选择优良林分;
b)目的树种集中分布、处于中龄和近熟阶段的林分;
2
c)地形平缓、交通方便、分布相对集中,面积宜在0.3hm以上;
d)宜选同龄林或相差2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密度适宜,乔木郁闭度不低于0.6,灌木覆盖度不低
于0.5;
e)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及其他经济性状明显优良,没有经过人为破坏或未进行上层疏伐的林分。
7.2.8.2优良林分的调查按以下步骤进行:
a)样方设置:在确定的优良林分内,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样方。样方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样方
调查面积应占候选林分总面积的2%,样方面积不小于400m2。若林分面积过小,应进行全部调查;
b)每木调查:在样方内实测每木胸径,调查样方对角线上的林木树高、冠幅,目测树干通直度、结
实情况。同时调查林分面积、地形、树种起源、林龄及郁闭度等,拍摄照片保存,填写林木种质
资源调查登记表和优良林分样方调查表(参见附录F)。
7.2.9优良单株调查
7.2.9.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优良单株选择与调查,同时确定调查的目的树种,并根据目的树种
制定选优指标。优良单株的确定如下:
a)林内选优:在确定的优良林分中选择或者在种源清楚且表现优良的林分中选择;
b)散生木选优:散生木因找不到对比树,选择时多以形质指标为主,同时考虑并比较其年生长量,
确定是否入选。散生木候选优树应该是实生起源的成年植株,还应注意其周围的立地条件和栽培
措施,其土壤条件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c)选优方法: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小样地法、丰产树比较法以及优良性状入选法等方法(参见附录
G)。
7.2.9.2调查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冠幅、重要经济性状、特异性状等,拍摄照片、采集标本,填写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和优良单株调查表(参见附录H)。
7.2.10珍稀濒危树种调查登记
7.2.10.1对线路调查中发现的珍稀濒危树种,成片分布的,设立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并进行编号,具体
设置方法同典型样地。对于零星或单株分布的要以该树种为中心作(10m~30m)×(10m~30m)的小样
地,并进行编号。
7.2.10.2查数样地中该树种的株数,并展开相关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分布地点、数量、生态环境、生长
状况、破坏状况及伴生植物等。样地调查中发现的珍稀濒危树种,查数样地中的全部株数,填写珍稀濒危
6
DB64/T1927—2023
树种调查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和珍稀濒危树种调查表(参见附录I),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
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并制作标本签,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
7.2.10.3对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已查清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分布点,可直接引
用调查成果,根据调查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具体填写珍稀濒危树种调查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和珍
稀濒危树种调查表,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并制作标本签,填写凭证标
本采集记录表。
7.3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7.3.1资料查询
初步查询和搜集各普查单元近期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和本辖区造林档案等资料,重点查询已被人工栽培
并在生产中广泛利用的树种或品种,以及散布于民间的地方品种(农家品种)。初步掌握目的树种栽培情
况,如栽培或引进树种的品种或地方品种、无性系、种植区、种植面积等。
7.3.2知情人访谈
通过会议方式或个人访谈形式,召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护林员进行座谈,了
解普查区域内栽培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栽培特异林分和单株情况。
7.3.3线路调查登记
根据调查线路,深入实地调查,进行数据整理登记,原则上调查线路至少调查所在乡镇四分之一以上
的行政村。人工栽培树种普查登记做到种类清楚(包括树种、品种等),具体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并拍
摄照片。对于一些村落中可能保留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农家品种、特色经济林品种(注意注重农家品种
的发现、发掘),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记录表和树种调查记录表。
7.3.4优良林分调查
见本文件7.2.8。
7.3.5优良单株调查
见本文件7.2.9。
7.4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调查登记
7.4.1调查内容
调查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条件、生长现状以及受威胁程度等。古树名木的分
级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和50a~99a树龄的,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a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
a~499a,国家三级古树100a~299a。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7.4.2资料查询
通过查询资料、访谈,分析整理并初步列出古树名木目录。
7.4.3调查登记
7
DB64/T1927—2023
做到逐村、逐单位、逐株现地调查实测,具体填写古树名木调查表(参见附录J)和古树群调查表(参
见附录K),并拍摄照片或摄像。
7.5林木种质影像
采用数码相机,对每种种质的株型、生境以及叶(正面、反面、叶等)、花、果实等突出种质特性的
细部特征拍摄图像。像素不低于1600万,采用JPG格式保存。要求拍摄物主体突出,图像清晰(4M以上)。
古树名木要用全景数码彩照,每株附照(组照)。古树群的古树,从不同角度整体拍照,可不单株拍照。
要体现“名、古、大、珍、奇、特”的特色。最好能提供春花、夏绿、秋色、冬景等不同季相、风采各异
的组照。
8内业整理
8.1外业调查表整理
外业调查阶段性完成或全部完成后,按本技术规定的标准和方法,核对外业工作调查的内容、范围及
各类调查表,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内业不能解决的,进行补充调查内容,不能随意改动外业调查数据和基
本文字材料。以树种为单位,对外业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统计后应保存原始记录。
8.2照片及影像整理
在照片注明种质名称、地点、拍摄时间,同时对拍摄的影像进行归类,并备份。核对影像资料的编号、
种质名称与外业调查表相一致。
8.3凭证标本整理和鉴定
采集的标本应及时进行处理,制作凭证标本,并妥善保存备查。每个调查单元对每个调查物种制作保
存凭证标本至少3份,并附带标本签、凭证标本采集记录和鉴定签。对野外调查的树木现场无法确定的树
种,邀请专家通过拍摄植物照片、采集植物标本、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进行鉴定。
8.4图件编绘
按照调查对象绘制优良林分、种子园、母树林、采种林、资源库、采穗圃等位置图,按树种绘制种质
资源分布图。
8.5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根据统一编制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汇总。以普查单元为单位,
统计每个种质资源的分布点、分布总面积、株(份)数、优良林分的数量和面积、优树的数量等内容。
自治区资源普查管理单位负责全区数据的汇总以及和国家系统衔接。
9成果形式
9.1普查报告
撰写普查报告,县、市、区分别撰写普查报告,报告名称《×××(市、县、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
告》(参见附录L)。重点分析本地的林木种质资源多样性,突出体现地区优势和特色。对林木种质资源
8
DB64/T1927—2023
收集、保存和利用现状、利用潜力进行客观和综合评价。根据普查结果统计、编写树种名录和林木种质资
源目录。
9.2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宁夏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将宁夏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与国家林
木种质资源平台对接。
9.3技术资料汇集
9.3.1管理与文书资料
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培训照片、管理规章制度、技术经济责任合同等。
9.3.2外业普查资料
普查记录、外业登记表、凭证标本等。
9.3.3图件资料
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照片(每种一组)、影像。
9.3.4电子文档
上述材料、图片和文字的电子文档。
9.3.5其他成果
各级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成果材料。
10质量管理
10.1质量管理实行4级管理制度,即普查单元自查、市级检查、区级核查、国家级抽查。普查单元自查
数量为总调查量的100%,市级检查不少于调查总量的10%,省级核查不少于调查总量的5%。
10.2质量管理内容见表1。
表1质量管理内容
序号项目内容
检查普查单元实际重要调查点或区域的个数与面积是否达到原有布设的重要调查点或
1普查总量检查
区域个数与面积。
检查普查单元实际调查线路是否达到普查方案要求的调查密度;检查普查单元实际调
2调查线路检查查线路总条数、线路总长度是否达到原有布设线路的总条数及总长度;检查实际调查
线路轨迹是否与普查方案确定的调查线路一致。
检查普查单元实际调查样地是否达到普查方案要求的调查密度;检查普查单元实际调
3调查样地检查查样地数、样方数是否达到原有数量;检查实际调查样地和样方是否与普查方案确定
的样地样方一致。
表1质量管理内容(续)
9
DB64/T1927—2023
序号项目内容
检查各普查单元实际调查到的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总数是否与各普查单元普查方案
的林木种质资源参考种类数量相符,按完成参考名录数量的百分率评定。检查国家
4种质种类检查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地方特有种是否与各普查单元普查方案的
各类保护植物的参考种类数量相符。
要求被检(核、抽)查的树种鉴定正确率90%以上,野外未能鉴定,但已按本文件
5种质鉴定检查
要求采集标本并及时组织专家鉴定的,视为鉴定正确。
信息采集和纸质记录表:检查普查单元的信息采集记录表和纸质记录表是否都
填写且相符。
调查因子:信息采集记录表是否按不同的普查对象类型进行不同表格的调查填写;
6调查记录表检查
各类型记录表中各普查因子(包括经纬度、坡度、海拔、树龄、树高、胸(地)径、
冠幅、树种分布面积等)是否按规范调查填写;拍摄的植物照片是否按规范对植物
特征部位拍照,照片是否清晰。
检查各普查单元实际采集到植物种类标本数是否与实际调查记录到的植物种类数
相符,是否与本单元普查方案的植物种类数相符;检查各种标本采集的植物部分是
7标本数及标本检查
否完整,标本制作是否按要求完成;检查标签记录是否完整;标签号是否与表格对
应。
检查各普查单元是否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录入和汇总,录入的各项调查因子是否填
8数据录入汇总检查
写完整准确。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2947-2011 铝背水壶橡胶密封垫片 2011-12-20
- JB/T 10979-2010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用整流设备 2010-02-21
- SY/T 5362-2010 生产测井油气水流量模拟试验装置技术规范 2010-08-27
- HG/T 3248-2011 工业硅酸铅 2011-12-20
- YB/T 087-2009 冶金设备用回转支承 2009-12-04
- SY/T 6455-2010 陆上石油工业安全词汇 2010-08-27
- JB/T 11428-2013 超硬磨料制品 电镀磨头 2013-04-25
- JB/T 11438-2013 全混日粮搅拌机 2013-04-25
- HG/T 3501-2011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载体有效塔板 2011-12-20
- JB/T 8364.5-2010 60°圆锥管螺纹刀具 第5部分:60°圆锥管螺纹滚丝轮 201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