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67.1-2012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1部分:茶尺蠖

DB33/T 867.1-2012 Tea plant pest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Part 1: Tea tussock moth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867.1-201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0-31
实施日期
2012-11-3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67.1—2012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1部分:茶尺蠖

Investigationrulesforforecasttomainpestsofteaplant

Part1:Ectropisobliqua

2012-10-31发布2012-11-3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67.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3/T867《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分为7部分:

—第1部分:茶尺蠖;

—第2部分:茶黑毒蛾;

—第3部分:茶毛虫;

—第4部分:假眼小绿叶蝉;

—第5部分:茶橙瘿螨;

—第6部分:黑刺粉虱;

—第7部分:长白蚧。

本部分为DB33/T867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D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主要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杭州市农业科学研

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春华、商建农、周铁锋。

I

DB33/T867.1—2012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第1部分:茶尺蠖

1范围

DB33/T867的本部分规定了茶尺蠖越冬基数、成虫羽化进度、虫口密度、幼虫发育进度及天敌的调

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茶尺蠖测报调查。

2越冬基数调查

2.1观察区选择

选择不同类型的茶园3块~4块。

2.2调查时间

分别于11月越冬幼虫入土化蛹后及次年2月初成虫羽化前,参见附录A。

2.3调查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茶园定30个样点,每个样点2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0.5m

长茶行),挖取样点茶树基部半径30cm,深度5cm,周围土表内的蛹。检查活蛹、死蛹数,计算每667

m2越冬蛹基数,调查结果记入表1,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1。

表1茶尺蠖越冬基数调查表

站别年度

调查总面蛹数(头)

调查日期调查蛹密度自然死亡存活率

积(m2或茶备注

地点死蛹活蛹合计(头/667m2)率(%)(%)

月日丛数)

3成虫羽化进度调查

3.1饲养法

在冬后越冬蛹基数调查的同时,将蛹带回室内(不少于50头)。分别置于盛有保湿泥土的容器中,

并将容器置于养虫笼中,或笼罩复土室外饲养(每笼不少于50头),保持一定的湿度,于次年3月气温

回升后,逐日观察羽化进度、寄生及自然死亡数,调查和计算结果记入表2,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2,羽

化率计算方式见公式(1)。

1

DB33/T867.1—2012

羽化率(%)=累计羽化成虫数(头)×100

…………………(1)

总活蛹数(头)

表2越冬代成虫羽化进度调查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当天当天羽累计羽自然死自然死

总蛹数寄生蛹寄生率

羽化化率化率亡数亡率备注

月日(头)(头)(%)

(头)(%)(%)(头)(%)

3.2诱集法

3.2.1观察区选择

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生产茶园。

3.2.2调查时间

从2月下旬或3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初见期开始点灯,至最后一代成虫终见后7d止。

3.2.3调查方法

设置测报灯诱蛾。应避免茶园四周障碍物对光线照射的影响,灯高出茶丛60cm~70cm,灯下设

置收集漏斗,下接毒瓶(或水盆,在水盆中滴入少许煤油或肥皂液),每晚18时~24时点灯,逐日清点

蛾量,调查结果记入表3。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3,诱集成虫量最大的这段时间即为发蛾高峰期。

表3茶尺蠖田间蛾量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蛾量(头)当代逐日累计蛾量

调查地点查蛾方法天气情况

月日雌雄合计(头)

3.3田间查蛾法

在固定虫源地块100m茶行或333m2,每天早上用1.5m长竹竿拍打茶丛两侧,目测蛾量,并记载于表3,

从第一代以后各代进行。

4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

4.1调查时间

每隔3d~5d调查一次。

2

DB33/T867.1—2012

4.2调查方法

采用行列法,每隔5行~7行查1行,即边走边看,记录发虫中心数,计算单位面积发虫中心数,

通过抽查发虫中心虫数及虫龄(虫龄区分参见附录B、幼虫分龄历期见表C),即可换算成每667m2茶园

虫量,见公式(2),记入表4,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4。

2发虫中心数(个)×发虫中心平均虫量(头)

每667m虫量(头)=×667………(2)

调查茶园面积(m2)

注:发虫中心为茶园中1~3龄幼虫集聚的茶丛蓬面区域

表4茶尺蠖幼虫发育进度及虫口密度调查表

站别年度

各龄幼虫数

调查日期总虫数

茶园类型1龄2龄3龄4龄~5龄

(头)

月日头数%头数%头数%头数%

5天敌调查

5.1调查时间

结合幼虫发生量调查同时进行。

5.2调查内容

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菌的种类和数量。

5.3调查方法

捕食性天敌中的蜘蛛采用振落法调查;寄生蜂的调查,从田间采集茶尺蠖1龄~2龄幼虫100头,带

回室内解剖观察,或室内饲养观察出蜂情况;其它天敌调查采用目测法,并计算寄生率,见公式(3)。

记录样点中观察的各种天敌数量,记入表5,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5。

表5茶尺蠖幼虫期天敌调查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幼虫虫口捕食性天敌(头)寄生性天敌及寄生率

茶园调查

密度蜘步其总寄生寄生其总寄生率备注

月日类型面积

(头/667m2)蛛甲他计蜂菌他计%

被寄生的幼虫数(头)

寄生率(%)=×100

考查幼虫数(头)…………(3)

3

DB33/T867.1—2012

6气象和农事记载

根据影响种群消长的因素,除逐日做好当地温度、降雨记录外,着重记录冬季低温、积雪、春季冷

空气活动,夏季降水强度、高温干旱等特殊气象因子,以及旱灾、洪涝、淹水等地面水文资料。同时记

录主要农事活动。记入表6,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6。

表6气象、农事调查记载表

站别年度

日期气象

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雨量农事活动

月日备注

℃℃℃(mm)

4

DB33/T867.1—2012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茶尺蠖各代各虫态发生期(浙江杭州)

茶尺蠖各代各虫态发生期见表A.1。

表A.1茶尺蠖各代各虫态发生期

代别卵幼虫蛹成虫

13/上~4/中4/上~5/上4/下~5/下5/中~6/上

25/中~6/中5/下~6/下6/中~7/上6/中~7/中

36/中~7/中6/下~7/下7/中~8/上7/中~8/上

47/中~8/中7/下~8/下8/上~9/上8/中~9/上

58/中~9/上8/中~9/下8/下~10/中(部分越冬)9/上~9/下

6(局部)9/上~10/上9/中~11/上9/中~次年4/上次年2/下~4/上

5

DB33/T867.1—2012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茶尺蠖幼虫分龄特征表

茶尺蠖幼虫分龄特征见表B.1。

表B.1茶尺蠖幼虫分龄特征表

龄期头宽(mm)体长(mm)主要外形特征

体黑色,后期褐色,1~3腹节背中部具4个白点,正方形排列。1~6

1龄0.341.8~4.0

腹节气门处具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