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67.7-2012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长白蚧

DB33/T 867.7-2012 DB33/T 867.7-2012 Tea plant pest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Part 7: Long-bai scale insect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867.7-201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0-31
实施日期
2012-11-3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67.7—2012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长白蚧

Investigationrulesforforecasttomainpestsofteaplant

Part7:Lopholeucaspisjaponica

2012-10-31发布2012-11-3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67.7—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3/T867《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分为7部分:

—第1部分:茶尺蠖;

—第2部分:茶黑毒蛾;

—第3部分:茶毛虫;

—第4部分:假眼小绿叶蝉;

—第5部分:茶橙瘿螨;

—第6部分:黑刺粉虱;

—第7部分:长白蚧。

本部分为DB33/T867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主要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杭州市农业科学研

究院、开化县植保植检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春华、商建农、周铁锋、林致中、方屹豪。

I

DB33/T867.7—2011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第7部分:长白蚧

1范围

DB33/T867的本部分规定了长白蚧的茶树被害程度、虫口密度、卵孵化进度及天敌的调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长白蚧测报调查。

2被害程度调查

2.1丛被害率调查(在局部发生的茶园中使用)

2.1.1观察区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茶园2块~3块。

2.1.2调查时间

在越冬期进行,于常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前5d~10d调查一次。

2.1.3调查方法

用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查50丛,共查500丛,调查时观察茶丛枝干上有无长白蚧的寄生,将结果

记入表1,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1。

有长白蚧寄生的丛数

丛被害率(%)=×100

调查总丛数

表1长白蚧丛被害情况调查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茶园类型调查总丛数被害丛数丛被害率(%)备注

月日

2.2枝虫数调查(适用于普遍发生的茶园中使用)

2.2.1观察区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茶园2块~3块。

2.2.2调查时间

1

DB33/T867.7—2011

在越冬期进行,于常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前5d~10d调查一次。

2.2.3调查方法

用5点取样法,每样点剪取有代表性的茶树枝条3根~5根,每枝长15cm,样本枝粗细部位尽量一致,

带室内检查枝干上的虫数,边数边用昆虫针剔除,并将结果记入表2,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2。

表2长白蚧枝虫数调查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平均枝粗合计虫数平均枝虫数

调查地点茶园类型调查总枝数备注

月日(cm)(头)(头/枝)

3若虫期虫口密度调查

3.1观察区的选择

选择不同受害程度的代表茶园1块~2块。

3.2调查时间

在第一、二代卵孵盛末期各调查一次。

3.3调查方法

每块茶园用行列法随机采集茶丛不同部位的嫩叶若干,带回室内用分级取样法检查样本叶100片左

右,调查叶片上的幼虫数,记入表3,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3。

表3长白蚧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检查总总虫数有虫叶平均百叶

调查地点茶园类型采叶部位备注

月日叶数(片)(头)率(%)虫数(头)

4卵孵化进度调查

4.1玻管法

4.1.1调查时间

在卵接近孵化时,参见附录A。

2

DB33/T867.7—2011

4.1.2调查方法

在睛天露水干后从田间剪取虫枝,在室内阴干2d~3d,然后将虫枝放入大号玻管内,管口用脱脂

棉塞住,并与虫枝紧接相碰,将虫枝玻管放在试管架上,置在通风、阳光不能直射到室内,每天下午14:

00时检查在棉塞上的若虫数,每次检查后,应擦净管壁上的若虫,并换上清洁的脱脂棉塞,若虫最多的

这一天,向后推3d~4d即为田间此虫的卵孵化盛末期。但要区分遇到天气阴雨,虫量突然下降的假象,

应待天气转晴后虫量仍未上升,则可认定雨前那天是室内卵孵化高峰日。

4.2镜检法

4.2.1调查时间

同4.1.1。

4.2.2调查方法

从田间剪取有代表的虫枝,带回室内逐一用昆虫针轻轻挑起整个介壳,置于解剖镜下,观察介壳内

卵的颜色,若一半以上变成白色,此卵囊记作已孵化,并将结果记入表4,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4。每次

镜检卵囊数不少于100个。开始5d~6d调查一次,当发现卵已开始孵化,则缩短为2d~3d查一次,直至

全部卵孵化,参见附录B。若虫最多的这一天,向后推3d~4d即为田间此虫的卵孵化盛末期。

表4镜检法观察长白蚧卵孵化进度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

镜检卵囊数(个)孵化卵囊数(个)卵囊孵化率(%)备注

月日

5天敌调查

5.1捕食性天敌

5.1.1观察区的选择

不同类型的茶园。

5.1.2调查时间

在开春及秋茶结束后各调查一次。

5.1.3调查方法

用棋盘式取样法,取样点10个,每个样点10丛茶树,检查红点唇瓢虫和其他捕食性天敌数量,将结

果记入表5,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5。

表5捕食性天敌调查表

3

DB33/T867.7—2011

站别年度

调查时间调查茶园调查茶红点唇瓢虫其他合计平均

备注

月日地点类型树丛数(头)(头)(头)(头/丛)

5.2寄生蜂调查

结合卵孵化进度的玻管法测定进行。在每天检查记录长白蚧若虫数的同时,记载寄生蜂的数量,待

当代寄生蜂羽化结束后数清供观察的茶树枝干上长白蚧总虫数,计算寄生率。也可当长白蚧卵孵接近结

束时,在镜检法检查长白蚧孵化进度时结合进行,即在长白蚧虫体上留有一个圆形小孔的即为被寄生蜂

寄生,同时数清被检枝条上的总虫数,计算寄生率。结果记入表6,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6。

表6长白蚧寄生蜂率调查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时间被寄生虫数

茶园类型总虫数(头)寄生率(%)备注

月日(头)

6气象和农事记载

根据影响种群消长的因素,除逐日做好当地温度、降雨记录外,着重记录冬季低温、积雪、春季冷

空气活动,夏季降水强度、高温干旱等特殊气象因子,同时记录主要农事活动。结果记入表7,档案记录

见附录表C.7。

表7气象、农事调查记载表

站别年度

调查日期气象

农事活动备注

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雨量

月日

℃℃℃(mm)

4

DB33/T867.7—2011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长白蚧各虫态的发生期(月)

长白蚧各虫态的发生期见表A.1。

表A.1长白蚧各虫态的发生期

地点代别卵若虫雄蛹成虫

14/中~6/上5/上~6/中6/上~7/上6/下~7/中

浙江

26/下~7/下7/上~8/上8/上~8/下8/上~8/下

(杭州)38/中~10/上8/下~越冬10/中~越冬次年3/下~5/中

14/中~5/下5/上~6/中5/下~6/下6/上~7/下

湖南

26/中~7/下6/中~8/下7/下~8/下7/下~10/中

长沙

()38/上~10/中8/中~越冬11/中~越冬次年3/中~5/中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