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004-2020 质量提升评价指标

DB3205/T 1004-2020 Quality improve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05/T 1004-2020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14
实施日期
2020-05-18
发布单位/组织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20.01

A00

DB3205

苏州市地方标准

DB3205/T1004-2020

质量提升评价指标

2020-05-14发布2020-05-18实施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5/T1004-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术语与定义.........................................................................1

3质量提升评价分类...................................................................1

4区域质量提升评价要素...............................................................1

4.1组织领导.....................................................................1

4.2农产品质量...................................................................2

4.3食品药品质量.................................................................2

4.4日用消费品质量...............................................................2

4.5装备制造业质量...............................................................3

4.6中小企业质量提升.............................................................3

4.7服务业质量...................................................................3

4.8建设工程质量.................................................................4

4.9对外贸易质量.................................................................4

5组织质量提升评价要素...............................................................5

5.1组织领导.....................................................................5

5.2运营管理.....................................................................5

5.3技术创新.....................................................................5

5.4资源能力.....................................................................6

5.5品牌市场.....................................................................6

5.6绩效结果.....................................................................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区域质量提升参考评价方法.........................................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组织质量提升参考评价方法........................................15

参考文献.............................................................................21

I

DB3205/T100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苏州大学、中鑫国际认证(江苏)有限公司、苏州科技

大学、苏州市质量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俊杰、周文渊、李辰、周华明、李媛、夏海力、丁颖、汤峥、张硕、李婧。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205/T1004-2020

引言

为引导苏州市区域、组织科学有效地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凝心聚力推动“开

放再出发”,助力苏州质量强市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区域产品、服务、工程、产业等提升为核心,借鉴苏州区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的实践,结

合区域质量重点提升领域,从组织领导、农产品质量、食品药品质量、日用消费品质量、装备制造业质

量、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服务业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和对外贸易质量九个方面,规定了区域在开展质量

提升活动时需要关注的内容,为苏州市区域质量提升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定提供依据。

DB3205/T1004-2020

质量提升评价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提升评价分类、区域质量提升评价要素和组织质量提升评价要素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苏州市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开展区域和组织质量提升评价工作。

2术语与定义

GB/T19000、GB/T1958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质量提升(Qualityimprovement)

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为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增值效益所采取的持续性改进,

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2

区域质量提升评价(Regionalqualityimprovement)

围绕提升区域产品、服务、工程、产业等质量发展效能开展的质量评价工作。

3质量提升评价分类

质量提升的评价对象可分为区域和组织两类。区域包括市、区(县)、镇(乡)等行政区域。组织

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类组织。

4区域质量提升评价要素

4.1组织领导

4.1.1组织架构

区域应成立质量工作小组或其他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与相关部门战略合作

的工作格局。

4.1.2质量发展规划

将质量提升规划纳入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体系。根据现下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本区域的质量发展计划。

4.1.3政策支持

将区域质量提升相关工作及监督抽检经费纳入区政府年度预算,且资金落实到位。制定其他倾向质

量提升的相关政策。

4.1.4监督落实

4.1.4.1建立质量工作督查机制,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区域政府领导班子考核项目

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绩效考核。

1

DB3205/T1004-2020

4.1.4.2探索构建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4.1.5质量宣传

4.1.5.1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地区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推广质量提升工作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4.1.5.2加强公益宣传,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

等活动,开展对市民、企业、中小学等的质量教育和质量普法等活动。

4.1.5.3形成符合本区域特点的质量精神口号。

4.2农产品质量

4.2.1农产品提升规划

制定农产品提升规划,明确提升领域和要求,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4.2.2质量监管

4.2.2.1完善农产品监管方式,开展本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抽检工作并跟进。

4.2.2.2加强追溯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积极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平台。

4.2.2.3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重点农资进行监督抽查。

4.2.3提升方向

区域内农产品质量提升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优质农产品;

——畅通农产品供给渠道;

——发展农产品品牌电子商务;

——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园;

——发展休闲农业与特色田园。

4.3食品药品质量

4.3.1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合理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制定监管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4.3.2安全监管

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食品在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监管和食品风险监测;

——药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管。

4.3.3提升方向

区域内食品药品质量提升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促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

——鼓励食品、药品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

——提升食品、药品合格率。

4.4日用消费品质量

4.4.1日用消费品监管

2

DB3205/T1004-2020

日用消费品监管水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建立监督抽查机制,对区域内民生领域日用消费品开展检查。

——建立日用消费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4.4.2重点行业消费品提升方向

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确定重点行业消费品名目,通过标准引领,开展重点行业消费品质量提升工作。

4.5装备制造业质量

4.5.1产业规划

开展产业与质量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区域产业规划与质量提升计划,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与

质量提升计划。

4.5.2传统制造业

评价区域传统制造业质量提升水平,包括但不限于:

——在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形成区域优势;

——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比例;

——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数字化水平。

4.5.3制造服务业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在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

显示器件、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研制等标准化活动;

——发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服务,促进相关咨询服务业发展;

——开展培训服务,提升制造服务业需要的相关人才的能力水平。

4.6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4.6.1中小企业质量评价

中小企业质量水平评价工作,参照本标准第五章的要求执行。

注:组织质量提升评价要素可单独用于组织质量提升评价。

4.6.2中小企业帮扶

4.6.2.1完善中小企业孵化的支持体系。

4.6.2.2建立重点中小企业服务档案,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开展以“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活动;

——开展质量、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公益培训。

4.6.2.3树立一批中小企业质量标杆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包括质量竞争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隐

形冠军企业。

4.7服务业质量

4.7.1服务业提升规划

3

DB3205/T1004-2020

制定并实施区域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规划。

4.7.2服务优化发展

评价区域内服务业规模增长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业GDP增长;

——创新示范企业、平台示范企业数量增加;

——创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增加;

——服务业重点项目与知名品牌数量增加;

——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4.7.3服务能力提升

区域内服务能力质量提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推动技术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4.8建设工程质量

4.8.1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8.2工程监管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对出具虚假报告、违法转包分包等行为建立应对措施。

4.8.3提升方向

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提升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推进工程施工标准化,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

——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建筑装修部件质量;

——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进绿色生态小区、美丽城乡建设。

4.9对外贸易质量

49.1外贸发展规划

依据区域特点,制定区域外贸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

4.9.2外贸结构优化

外贸结构优化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协助企业对外宣传和推介。

——完善品牌保护机制,促进品牌产品的出口。

——及时发布对外贸易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形势,促进对外贸易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4.9.3出口风险预警

完善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对出口侵权假冒商品积极响应。

注:附录A给出了区域质量提升评价细则。

4

DB3205/T1004-2020

5组织质量提升评价要素

5.1组织领导

5.1.1组织架构

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架构,明确职责权限,协调运作,确保组织运营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5.1.2领导作用

5.1.2.1领导者应注重质量文化的营造,明确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在组织内部推行。

5.1.2.2领导者应关注质量提升活动中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合作伙伴等方

面的资源配置,保障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

5.1.2.3管理层应与员工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营造诚实守信、促进学习、改革创新和快速反

应的环境。

5.1.3计划制定与实施

5.1.3.1应根据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明确组织的方针目标,并制定长短期质量提升发展计划,明确组

织运营的关键绩效指标,并落实到全体参与者。

5.1.3.2组织应定期对发展计划的执行进行评估考核。依据评价考核结果,调整长短期发展计划,并

改进组织的架构和运作方式。

5.2运营管理

5.2.1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应依据自身特点与要求,采用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或方法,并有效运行。

5.2.2过程规划

组织应明确主要过程(如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过程、工艺设计过程、采购过程、制造过程、检验过程、

交付过程、销售服务过程等),确定每个过程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测量方法。

5.2.3过程控制

组织应明确主要过程的控制方法,确保执行人员知晓相关要求,保持对主要过程的有效监控,明确

质量异常的处置过程与处置方法。

5.2.4持续改进

组织应开展质量持续改进活动,运用PDCA循环、标杆比对等工具方法持续改进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水平,质量改进活动的成果在组织内部得到保护和传承。

5.3技术创新

5.3.1技术提升

组织应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质量。

5.3.2创新成果

5.3.2.1组织应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其他标准化工作。

5

DB3205/T1004-2020

5.3.2.2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对技术(服务)创新活动成果进行保护。

5.3.3创新保障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