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4/T 1017-2021 常州市园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DB3204/T 1017-2021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harmful plants in gardens in Changzhou C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常州市园林花卉协会
- 起草人:
- 赵卫华、徐奕、徐刘平、吴以琳。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5
DB3204
常州市地方标准
DB3204/T1017—2021
常州市园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integratedpestmanagementofgardeninginChangZhou
2021-02-23发布2021-03-23实施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4/T1017—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常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园林花卉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卫华、徐奕、徐刘平、吴以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204/T1017—2021
常州市园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园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预报、防控要求、防控技术和技术档
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常州市区域范围内符合CJJ/T85中所有绿地类型内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其他参照执
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287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林有害生物gardeningpests
指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其严重损失的病原物、杂草以及其它有害生物,包括病原菌、
病毒、害虫、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杂草、鼠类、软体动物等。
3.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从植物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
及社会效益。
3.3
植物检疫plantquarantine
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
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
3.4
园艺防治gardeningmethodofpestcontrol
通过田园清洁,科学修剪,深耕与轮作,合理施肥与排灌,树种合理搭配与布局,选育和利用抗性
品种等手段,有目的地创造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同时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活动、繁殖和侵染
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防治方法。
1
DB3204/T1017—2021
3.5
转主寄生heteroecism
病菌必须在两种亲缘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3.6
转主寄主alternatehost
病菌需要转主寄生的寄主植物中,对国民经济较为次要的称为转主寄主。
3.7
蜜源植物nectarplant
吸引昆虫采集花蜜和花粉,为害虫天敌提供补充营养物质的植物。
3.8
益鸟食饵植物bird-friendlyfoodplant
用于提供益鸟食饵或改善益鸟营巢条件,吸引益鸟前来栖居的植物。
3.9
物理防治physicalcontrol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
3.10
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
利用化学药剂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3.11
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防治技术。
3.12
防治指标controlindex
虫口密度或病株率达到影响园林景观完好度或人的容忍度允许水平上限。
3.13
药害pesticidedamage
因药剂不当使用而造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态现象。
3.14
物候预测phenologicalforecasting
根据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病虫害和寄主树木或其他动植物对于同一地区内的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相同
的时间性反应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
4监测预报
4.1监测平台
4.1.1园林主管部门应建立市级园林有害生物监测平台,对园林有害生物的发生进行动态分析、预报、
预警及防控技术指导。
4.1.2园林主管部门应设置园林有害生物监测样本点,园林养护企业配备专职植保员,定点按月调查
与监测,按时上报相关数据至市级园林有害生物监测平台。
4.2监测内容
2
DB3204/T1017—2021
定点、定期调查与监测城市园林样本区域内园林有害生物(病、虫、杂草)的发生、发展动态。应
包括以下内容:
a)病、虫、草害诊断识别:包括病虫害发生的寄主和病、虫、草害种类;
b)病、虫、草害发生范围:包括发生区域和发生面积;
c)病、虫、草害发生程度:虫害包括虫株率和虫口密度;病害包括病株(叶/果/穗)率和病情指
数;草害为一平方米杂草的数量。
4.3监测时段
4.3.1每月初由园林主管部门组织一次有害生物专项检查。
4.3.2根据监测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的生长情况设定具体的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
4.3.3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区域范围内园林有害生物普查。
4.4监测方法
4.4.1物候监测。利用物候预测法,监测园林植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
4.4.2趋性监测。利用有害生物的趋性,设置诱虫灯、诱捕器、色板、信息素或诱木监测园林植物的
害虫发生动态。
4.4.3人工监测。根据人工目测有害生物发生状况,检查植株花朵、果实、叶片、枝条、茎干和根系
是否有病虫害症状,采用包括调查、取样、捕捉、详查、定期巡查和定点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根据不
同绿地类别和有害生物的习性,选择平行线、对角线、棋盘式或随机取样等方法,监测有害生物的种类、
分布、数量、危害等。
4.5监测记录
现场采集病虫草害的标本或影像资料,并记录病虫草害信息(见附录A)。对于不能鉴定的病虫草
害应采集样本保存好,送上级园林主管部门鉴定。
4.6监测预报响应
植保员对本区域监测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立即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园林主管部门;发现危险
性及常见的有严重发生趋势的有害生物,必须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并同时报园林主管部门。
5防治要求
5.1防治指标
不同等级绿地的防治指标要求见表1。
表1常州市城市不同等级绿地有害生物防治指标
防治指标
序号有害生物类别
一级绿地二级绿地三级绿地四级绿地
1病虫被害株率≤2%被害株率≤5%被害株率≤10%被害株率≤15%
2杂草杂草率≤2%杂草率≤10%杂草率≤15%杂草率≤20%
3
DB3204/T1017—2021
5.2要求
5.2.1在同一地块不应大面积种植单一园林植物,宜使用抗性品种、健壮种苗。
5.2.2绿地内乔灌木应疏密合理。
5.2.3施药人员施用药剂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并符合NY/T1276的要求,不应在安全间隔期限内施药。
5.2.4防治时间应避开游客高峰期,不应在人流密集地使用药剂。在施药时,应设置工作区域,禁止
游客进入。
5.2.5树表喷药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用药应均匀细致,正反兼顾,喷药后若2小时内下雨,应补喷
一次。
5.2.6对树干进行钻孔塞药(药签、树干杀虫剂等),应根据树干粗细确定用药量。人为钻孔粗度以
不造成树木二次伤害为宜。
5.2.7应按《农药管理条例》,做好药品使用管理及领用使用记录。在植保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废弃物
应集中回收,集中处理。
5.2.8不应在水源地使用影响水生生物、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的药剂。
5.2.9绿地中不应使用灭生性除草剂。
6防治技术
6.1有害生物确定
根据现场取得的病虫草害样本和植物受害的具体情况,参照现有检测规程确定病虫草害类型,或对
照常见病虫草害诊断表,确定病虫草害类型,并根据防控指标及要求判断是否需要防治及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病害诊断及防治见附录B、常见虫害诊断及防治见附录C、常见杂草种类及防治见附录D。
6.2植物检疫
6.2.1国外引进的种子、苗木应按规定流程申报,办理审批手续并隔离试种。
6.2.2应对异地调运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及包装材料等植物的检疫手续进行审查。
6.2.3不应从疫区调运植物种子、苗木和包装材料等,如必须引进应先建立无植物检疫对象的繁育基
地、母树林基地。
6.2.4园林建设、管理部门应负责执行植物检疫手续审查任务。
6.2.5城市绿地内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杂草等入侵物种,养护单位应立即上报园林主管部门,按
国家相关规定处理或销毁。
6.3园艺防控
6.3.1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应互相兼顾。
6.3.2应增加蜜源植物和益鸟食饵植物在绿地中的种类和数量。
6.3.3适地、适树、适栽,应合理设置植物规格和栽植密度,保持(3~5)年生长期内植物间不出现
树冠过分重叠、偏冠和恶性竞争生长为宜。
6.3.4人工清除有害生物。
6.3.5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宜使用有机肥,不应使用未腐熟的介质和肥料。
6.3.6合理利用冬季清园、深耕或中耕等养护技术控制和减少绿地土壤中病虫源、杂草种子基数。
6.3.7清理杂草,恶性杂草、缠绕性杂草应连根处理,顽固性杂草、大型杂草应除早除小。
6.4物理防控
4
DB3204/T1017—2021
6.4.1合理修剪,去除有害生物危害枝,直径大于5cm的切口或伤口,应及时封涂杀菌剂、保护剂或
伤口涂抹剂等。
6.4.2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害虫的趋化性,采用性信息素、糖醋液、诱饵、
诱木等诱杀害虫以及软体动物;利用害虫的趋色性或负趋色性,采用不同色板诱杀或趋避害虫。
6.4.3利用害虫出蛰或休眠期上、下树过程中,在树干涂胶,阻隔害虫上树或灭杀害虫;利用防虫网、
地膜覆盖阻隔害虫和病原体传播。
6.5生物防控
6.5.1宜采用天敌防控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类型及防治对象见附录E。
6.5.2宜使用病原微生物防控有害生物,推广和使用生物制剂。
6.5.3宜利用昆虫信息素等诱杀防治害虫。
6.5.4应利用植物种类间相生相克的自然现象。如枫香与竹类共植可吸引啄木鸟的常驻,减轻天牛的
危害;不应将梨属、海棠属植物与锈病的转主寄主柏属植物共植,避免锈病。
6.6化学防控
6.6.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数量超过防治指标时,应及时防治。
主要有害生物防治适期见附录F。
6.6.2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
不应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改变使用方法。
6.6.3应选择高效低毒药剂和生物药剂并交替使用。药剂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
防治器械及药剂选择见附录F。
7技术档案
7.1建立档案
绿地有害生物治理技术档案应有专人负责记录、整理和保管。
7.2建档内容
7.2.1气象档案:记录当年特殊气候。
7.2.2有害生物发生档案:记录有害生物名称、发生期、发生地、虫态、发生量、种群密度、危害率、
因病虫的严重危害而伐除的植物数量或面积,并收录相关的照片、视频等。
7.2.3有害生物控制档案:记录控制时间、控制方法、控制效果等数据。
7.2.4药剂使用档案:记录用药名称、规格、使用时间、防治对象、用药方式、稀释浓度、使用次数、
用药量、防治效果、寄主植物、防治面积等数据。
7.2.5标本档案:将本市发生的绿化植物病害、虫害、有害植物、天敌等种类制作成干制、针插、浸
渍、玻片等标本,并记录其学名、中文名、鉴定人、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
7.2.6管理技术档案:植保工作计划、方案、总结、养护台账。
5
DB3204/T1017—2021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州园林绿地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记录表
A.1病虫害监测记录
病虫害监测记录见表A1。
表A.1病虫害监测记录表
B绿地病虫害监测记录录人:年月日记
绿地病虫害监测记录年月日记录人:
绿地面积病虫害名
发生地调查总株数危害状被害株感病株有虫株
(平方米)称
A.2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记录
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记录见表A2。
表A.2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记录表
CD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绿地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记录年特殊气候:月记录人:
绿地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记录年月记录人:
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特殊气候:
植物有害生防治危害防治药剂用药防治防治
用药量其他
种类物种类时间程度措施名称浓度面积结果
A.3有害生物天敌发生记录
有害生物天敌发生情况记录见表A3。
表A.3有害生物天敌发生情况记录表
绿地有害生物天敌发生情况记录年月记录人:
中文名学名分类地位发生量寄主情况描述
6
DB3204/T1017—2021
E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常见病害诊断及防治
表B.1给出了常州市园林绿地常见病害诊断及防治对照表。
表B.1常见病害诊断及防治对照表
病害病害主要为
诊断主要症状防治方法
类型名称害部位
缺氮、缺铁、缺磷、缺微量等元素,导1、根据土质条件选择适宜树种。
生生理性致叶片初期出现失绿、发红、黄化、皱2、加强土壤的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改良土
叶
理缺素病缩、变小等现象,严重最终可导致树衰壤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提升土壤活性。
性至死亡。3、叶面喷施针对性营养肥。
病
1、耐阴植物种植于散射光下。
害因夏季强阳光直射造成,叶片从叶尖端
日灼病叶2、夏季对种植在强光照下的喜阴植物进行遮阳
开始变黑色焦枯,严重时整株死亡。
保护。
发病部位特别是叶片正面产生白色粉
状物是典型病征,霉层中常有黑色小
点,病叶发黄皱缩,早期落叶甚至不开
花。1、加强植物检疫,选择抗病品种。
白粉病叶、花
病株、病株残体或者土壤里越冬的病原2、加强园艺措施,冬季修剪,清除病叶病枝等,
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再侵染的来源相减少侵染源。
对单纯,为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以后3、春季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
真
仍会形成多次再侵染。木生长势。
菌
4、预防为主,冬季喷洒1%波尔多液或0.2~0.3
性发病部位产生黄色粉状锈斑是典型病
度石硫合剂,可有效减少多种病害初侵染源。
病叶、果、征,部分转主寄生。
锈病5、生长季一旦发病,化学防治见效最快。发病
害(包枝风力、风向、雨水等气候条件对锈病发
前或初期可选用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
括卵生严重程度影响较大。
进行喷施;发病盛期可选用腈菌唑或12.5%烯
菌病
具潜伏侵染特性,典型症状为产生明显唑醇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具
害)叶、花、
炭疽病的轮纹斑,后期病斑处产生子实体,潮治疗和保护作用的药剂喷施,注意特效药的选
枝
湿条件下有粉红色黏孢子团出现。择;药防每7-10天开展一次,连续2-3次,药
剂需交替使用。
。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
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呈
黑斑病叶
放射状,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灰白色,
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7
DB3204/T1017—2021
表B.1常见病害诊断及防治对照表(续)
病害病害主要为害
诊断主要症状防治方法
类型名称部位
早期叶片出现小斑,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
形,有不太明显的淡褐色轮纹,病斑相连后
褐斑病叶
叶片皱枯易碎,湿度大时产生墨绿色或灰褐
色霉层。
嫩叶即表现症状,病叶呈波纹状皱缩卷曲,
缩叶病叶叶色由绿变黄或紫红,叶片加厚,质地变脆,
叶片出现灰白色粉层。
初期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散
叶、花、
灰霉病较快,使叶片变褐色,迅速干枯,湿度大时,
果
病部生出灰褐色霉层。
典型病征为叶上覆盖一层黑色煤烟层,表面
煤污病叶、枝常伴有蚜虫、蚧壳虫和粉虱及其分泌物,煤
层可手动剥离。
真
多发生于草本植物,初期叶缘有不很明显的
菌
霜霉病叶多角形病斑,后期多于叶背产生白色霉层,
性
霉层中无小黑点。
病
害枝、叶、初期为黄色或暗绿色油浸斑点,后扩大为圆
溃疡病
(包果形,病斑正反两面突起,表面粗糙木栓化。
括卵
初期根茎表皮呈水渍状褐色病斑,后产生绢
菌病1、选用抗病品种。
丝状白色菌丝覆盖根茎全部。地上部叶片逐
害)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
渐变黄萎蔫下垂,可造成植株整株死亡。
白绢病根物抗病力。
病害有潜伏侵染表现,且病害的发生与植物
3、改善通风透光和植物生长小环境,
长势有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可降低发病率。
也可在病残体或杂草上越冬。
4、种植地做好排水系统和场地平整,
发病突然,幼嫩组织更易受害,出现点斑、
全株型侵避免整体或局部积水。
枯萎病凋萎或植株死亡。
染病害5、定植后即选用广谱性药剂进行预防,
病菌在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
重点喷施根茎部。
苗木组织坏死,器官腐烂出现坏死斑,发病
6、可施用木霉菌制剂等促进植物健康
茎基部茎后期病部有数量不等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菌核病生长。
干病菌主要以菌核遗留在土壤或混杂在种子中
7、发病初期尽快清除病株,减少病原;
越冬或越夏。
配合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病菌土传,初期茎基部近地面处变深褐色,23.4%双炔菌酰胺可湿性粉剂1000~
茎腐病茎干叶片失绿下垂,后整株枯死,叶片下垂不落,2000倍液,或25%密菌酯悬浮剂1000
植株死后3-5天茎内部有黑色小菌核。倍液等灌根或喷施。
8
DB3204/T1017—2021
表B.1常见病害诊断及防治对照表(续)
病害病害主要为害
诊断主要症状防治方法
类型名称部位
真菌主要为害幼苗,幼茎木质化后,根部腐烂,
立枯病茎基部
性病幼苗逐渐枯死而不倒伏。
害(包
括卵叶、杆、主要为害幼苗,叶片皮层组织坏死腐烂,植
疫病
菌病果实株上部叶片迅速萎蔫。
害)
1、选用抗病品种,避免核果类植株混
栽。
2、冬季修剪时要彻底清除枝梢上的病
斑,并集中烧毁。
3、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排水,多施有机
最初叶背面出现很小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渍肥及磷钾肥。夏季适当修剪,改善树冠
细菌性叶、枝、状略带绿色的斑点,后这些斑点变大呈多角通风透光条件。
穿孔病果实形或不规则的圆形,紫色、锈褐色或者黑色。4、发病前,于芽膨大前喷雾1:1:100
天气潮湿时,病斑出现黄白色菌脓。倍波尔多液或2-3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
树体消毒。6月份喷洒65%代森锰锌500
倍1~2次;1:2:200硫酸锌石灰液,或
1:1.5:10500的硫酸铜硫酸锌石灰水
液,有良好防效;农用链霉素
细菌
50~100μg/ml有特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Y/T 3501.4-2024 高山滑雪板性能测定 第4部分:疲劳指数 2024-07-05
- TY/T 3501.3-2024 高山滑雪板性能测定 第3部分:形变载荷和断裂载荷 2024-07-05
- DB5103/T 50-202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2024-10-18
- DB5103/T 49-202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工作指南 2024-10-18
- DB5101/T 193-2024 公园城市生态雕塑营建指南 2024-10-22
- DB5105/T 67-2024 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管理规范 2024-10-16
- TY/T 3501.5-2024 高山滑雪板性能测定 第5部分:弯曲振动 2024-07-05
- TY/T 3501.1-2024 高山滑雪板性能测定 第1部分:弹性 2024-07-05
- TY/T 3501.6-2024 高山滑雪板性能测定 第6部分:坡道性能 2024-07-05
- DB5101/T 194-2024 公园绿地低碳建设指南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