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58-2023 复合型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技术指南

T/CI 058-2023 Composite pollution river treatment and restoration technology guideline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58-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4-27
实施日期
2023-04-27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复合型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外源污染控制技术、河道底泥治理技术、水质提升技术、生态修复技术、运行管理方面的指导与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复合型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其他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可参考使用; 主要技术内容:总体要求4.1 设计原则4.1.1 安全合理原则。治理措施不影响河道原有的行洪、排涝、供水、航运等功能。4.1.2 生态优先原则。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采用生态方式削减、拦截河道水体污染物,维持河道生态位,恢复河道生态功能。4.1.3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植物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乡土种为主。4.1.4 功能协调原则。河道治理需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环境、景观、娱乐、水利等功能,推进河道系统治理管理,水岸共治。4.1.5 经济可行原则。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的养护费,实现河道治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4.1.6 环境友好原则。河道治理中使用的材料、生物、工艺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河道生态环境无破坏性。4.2 设计目标4.2.1 水质目标。改善河道水质,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或地方相关环境整治要求。4.2.2 生态目标。满足河道的蓄水、行洪、航运、净化、景观等综合功能,稳定河岸带、提升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态目标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宁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东南大学
起草人:
张毅敏、高月香、张志伟、赵东华、左倬、祝建中、孙宇、朱月明、陈婷、杨飞、孔明、张涛、高礼、陶红、张友利、沙迎春、蒋子厚、成立、于江华、吴耀、陈晨、崔勇涛、琚泽文、孟皖、宦洵、赵美雯、李想、孙丽伟、李颖、金燕、罗灿、焦伟轩、李茜、何俊、刘邓超、黄萧、李冬、侯露露、白王军、肖娴、吴月龙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