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DB37/T 1722-2024 High-performance asphalt mixtur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722-202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03
实施日期
2024-10-03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东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起草人:
马士杰、郭建民、韦金城、夏雨、谢国木、张新、胡家波、杨永富、王光勇、章清涛、武志宝、白光军、王晓燕、李洪峰、符东绪、樊亮、王秀峰、张其功、张庆、李永振、李增光、季正军、孙强、闫翔鹏、孙岳、徐钦升、韩烨
出版信息: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CCSP66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722—2024

代替DB37/T1722—2010

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mixturesin

highwayengineering

2024-09-03发布2024-10-0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1722—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材料...............................................................................1

一般规定.......................................................................1

沥青胶结料.....................................................................2

集料...........................................................................4

填料...........................................................................5

5配合比设计.........................................................................5

一般规定.......................................................................5

矿料级配设计...................................................................6

混合料技术要求.................................................................6

目标配合比设计.................................................................7

生产配合比设计.................................................................8

生产配合比验证.................................................................9

6施工...............................................................................9

一般规定.......................................................................9

拌和..........................................................................10

运输..........................................................................11

摊铺..........................................................................11

碾压..........................................................................12

7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12

一般规定......................................................................12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查......................................................13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5

附录A(规范性)根据LTPP模型计算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的方法.............................17

A.1一般规定......................................................................17

A.2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确定方法......................................................17

附录B(规范性)沥青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方法..................................18

B.1试验仪器和设备................................................................18

B.2试验准备......................................................................18

B.3试验步骤......................................................................18

B.4计算..........................................................................19

B.5报告..........................................................................19

附录C(规范性)粗集料高温压碎值试验方法............................................21

C.1试验仪器和设备................................................................21

C.2试验准备......................................................................21

I

DB37/T1722—2024

C.3试验步骤......................................................................21

C.4计算..........................................................................21

附录D(规范性)初选沥青胶结料用量计算方法..........................................22

附录E(规范性)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标准试验方法......................................24

E.1试验仪器和设备................................................................24

E.2试验准备......................................................................24

E.3试验步骤......................................................................24

E.4计算..........................................................................25

E.5报告..........................................................................26

附录F(规范性)高性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27

F.1一般规定......................................................................27

F.2材料选择......................................................................27

F.3初选矿料级配..................................................................27

F.4确定沥青胶结料用量设计........................................................29

F.5配合比性能验证................................................................29

F.6配合比设计报告................................................................29

附录G(规范性)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标准试验方法......................................30

G.1试验仪器和设备................................................................30

G.2试验准备......................................................................30

G.3试验步骤......................................................................30

G.4计算..........................................................................31

G.5报告..........................................................................32

II

DB37/T172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7/T1722—2010《山东省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与DB37/T1722

—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符号及代号”(见2010年版的第2章);

b)将按照标准轴载等级确定各技术标准的原则,更改为按照交通荷载等级确定各技术标准的原

则(见4.2.3、5.3.1,2010年版的3.5.1、4.3.1);

c)增加了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选择要求、基于MSCR试验的沥青胶结料性能技术要求等内容(见

4.2.1、4.2.4);

d)更改了压碎值、软石含量、亚甲蓝、棱角性(间隙率法)、机制砂规格技术指标要求,增加

了高温压碎值技术指标要求(见4.3.1、4.3.4,2010年版的3.2.2、3.3.5);

e)删除了天然砂的技术要求(见2010年版的3.3.1、3.3.3);

f)增加了水泥做为填料的使用要求(见4.4.3);

g)将“Sup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更改为“配合比设计”(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4章);

h)增加了级配控制点中关键筛孔的技术要求(见5.2.2);

i)更改了混合料沥青饱和度技术要求,删除了马歇尔成型方法对比技术标准(见5.3.1,2010

年版的4.3.1);

j)增加了混合料短期老化的技术要求(见5.3.4);

k)增加了PG82等级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更改了性能验证动稳定度、低温抗裂性要求,增加了

渗水要求(见5.3.4,2010年版的4.3.2);

l)增加了生产配合比设备、筛网尺寸、冷料仓标定、生产配合比调试相关要求(见5.5.1、5.5.2、

5.5.3、5.5.4、5.5.5、5.5.7、5.5.8);

m)增加了生产配合比验证目的表述(见5.6.1),更改了汉堡轮辙试验技术标准(见5.6.2,2010

年版的4.4.3);

n)将“Sup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更改为“施工”(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5章);

o)删除了“拌和厂要求”、“水泥混凝土桥面Sup沥青混合料铺装的压实和成型”相关内容(见

2010年版的5.2、5.7);

p)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相关要求(见6.1.4);

q)增加了沥青拌和机温度精度及称量精度的要求(见6.2.1);

r)更改了拌和站逐盘打印配置及拌和时间的表述(见6.2.3、6.2.4,2010年版的5.3.3、5.3.6);

s)增加了沥青混合料三次装料法和五次装料法的要求、运输车测温保温要求、防水粘结层保护

要求(见6.3.1、6.3.2、6.3.3、6.3.5);

t)增加了一台摊铺机整幅摊铺要求、摊铺机参数要求、防离析措施等内容(见6.4.1、6.4.2、

6.4.3、6.4.6、6.4.7);

u)更改了混合料摊铺控制速度、螺旋布料器料位高度等要求(见6.4.4、6.4.5,2010年版的5.5.2、

5.5.3);

v)更改了混合料碾压设备配备要求和参考碾压工艺(见6.5.1、6.5.2,2010年版的5.6.2、5.6.5),

增加了振荡压路机的要求(见6.5.3);

w)增加了施工过程中汉堡检测要求、沥青路面压实度双控指标要求、混合料取样位置的要求,

更改了渗水指标要求(见7.2.3、7.2.4,2010年版的6.4.6);

III

DB37/T1722—2024

x)增加了“根据LTPP模型计算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的方法”、“沥青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

方法”、“粗集料高温压碎值试验方法”、“初选沥青胶结料用量计算方法”(见附录A、附

录B、附录C、附录D),删除了“用旋转压实仪压实制备和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和密度

标准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附录B);

y)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标准试验方法中有效变形点选择方法(见附录G)。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史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DB37/T1722—201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V

DB37/T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及养护沥青路面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3432—202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superiorperformancingasphaltmixture

根据交通等级、行车速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沥青PG等级与矿料,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分

析混合料的体积性质,通过性能验证试验,确定混合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

高温设计温度designhightemperature

路面结构特定位置处,满足可靠度要求的实测或计算最高服役温度,其中表面层距路表20mm处和

其它结构层层顶处满足特定要求的服役温度。

低温设计温度designlowtemperature

路面结构特定位置处,满足可靠度要求的实测或计算最低服役温度,特定位置为设计结构层的层顶

处。

4材料

一般规定

4.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应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就地取材。

1

DB37/T1722—2024

4.1.3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应混杂堆放,严格控制材料的变异性。堆放集料成品的场地应

进行硬化并保证排水通畅,粗、细集料均应采取严格的防雨、防晒等措施。

4.1.4为保证混合料性能的稳定,原则上同一规格的集料在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换,

若确需更换的应重新进行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设计。

沥青胶结料

4.2.1沥青路面应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气候、交通荷载等级、混合料类型及其所在结构层中的层位,

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选择满足性能等级(PG)要求的沥青胶结料。

4.2.2各地应实测当地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建立路面高温、低温预估模型,以确定本地区典型

沥青路面结构的高温设计温度和低温设计温度,也可根据可靠度按附录A所述方法计算确定。

4.2.3在气候条件计算得到的性能等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条件,按表1对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

等级进行跳级调整。

表1沥青胶结料等级根据交通速度和交通量变化调整表

调整沥青胶结料PG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停滞交通慢速交通标准交通

(小于20km/h)(20km/h~60km/h)(大于60km/h)

轻交通1——

中等交通21—

重交通及以上交通221

注:根据表中等级数(1级相当于6℃),增加高温等级,低温等级不变。

4.2.4沥青胶结料宜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有条件的可参照

表3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应符合JTGF40的有关规定。

表2沥青胶结料性能技术要求

性能等级PG64PG70PG76PG82试验方法

平均7天路面最高设计温度(℃)<64<70<76<82—

>>>>>>>>>>>>

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16-22-28-16-22-28-16-22-28-16-22-28

原样沥青胶结料—

JTGE20—2011

闪点(℃)≥230

T0611

JTGE20—2011

黏度a≤3Pa•s,试验温度(℃)135

T0625

G*/sinδb≥1.00kPa,试验温度JTGE20—2011

64707682

@10rad/s,(℃)T0628

JTGE20—2011

旋转薄膜烘箱残留物

T0610

2

DB37/T1722—2024

表2沥青胶结料性能技术要求(续)

性能等级PG64PG70PG76PG82试验方法

质量变化≤1.00%—

G*/sinδ≥2.20kPa,试验温度JTGE20—2011

64707682

@10rad/s,(℃)T0628

平均7天路面最高设计温度(℃)<64<70<76<82—

>>>>>>>>>>>>

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16-22-28-16-22-28-16-22-28-16-22-28

压力老化容器残留物—

JTGE20—2011

PAV老化温度,(℃)100100100100

T0630

G*sinδb≤5000kPa,试验温度JTGE20—2011

282522312825343128373431

@10rad/s,(℃)T0628

S≤300MPa,m值≥0.300,试验JTGE20—2011

-6-12-18-6-12-18-6-12-18-6-12-18

温度@60s,(℃)T0627

a如果供应商能保证在拌和温度时有足够的泵送能力和满足所有安全标准的情况下,业主可以取消此要求。

bG*/sinδ为高温温度劲度,G*sinδ为中等温度劲度。

表3基于MSCR试验的沥青胶结料性能技术要求a

性能等级PG64PG70PG76PG82试验方法

平均7天路面最高设计温度(℃)<64<70<76<82—

>>>>>>>>>>>>

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16-22-28-16-22-28-16-22-28-16-22-28

原样沥青胶结料—

JTGE20—2011

闪点(℃)≥230

T0611

JTGE20—2011

黏度b≤3Pa•s,试验温度(℃)135

T0625

G*/sinδc≥1.00kPa,试验温度@10JTGE20—2011

64707682

rad/s,(℃)T0628

JTGE20—2011

旋转薄膜烘箱残留物

T0610

质量变化≤1.00%—

d-1

“S”Jnr3.2≤4.5kPa,Jnrdiff≤75%,

64707682

试验温度(℃)

d-1

“H”Jnr3.2≤2.0kPa,Jnrdiff≤75%,

64707682

试验温度(℃)

附录B

d-1

“V”Jnr3.2≤1.0kPa,Jnrdiff≤75%,

64707682

试验温度(℃)

d-1

“E”Jnr3.2≤0.5kPa,Jnrdiff≤75%,

64707682

试验温度(℃)

3

DB37/T1722—2024

表3基于MSCR试验的沥青胶结料性能技术要求a(续)

性能等级PG64PG70PG76PG82试验方法

压力老化容器残留物—

JTGE20—2011

PAV老化温度,(℃)100100100100

T0630

“Sd”G*sinδd≤5000kPa,试验温

282522312825343128373431

度@10rad/s,(℃)

JTGE20—2011

“Sd”,“Vd”,“Ed”G*sinδc

T0628

≤6000kPa,试验温度@10rad/s,282522312825343128373431

(℃)

S≤300MPa,m值≥0.300,试验温JTGE20—2011

-6-12-18-6-12-18-6-12-18-6-12-18

度@60s,(℃)T0627

a根据最高路面环境温度确定的性能等级进行RHFO残留物的MSCR试验,要求较低Jnr值时的等级跳跃情况下,

在环境温度下进行测试。

b如果供应商能保证在拌和温度时有足够的泵送能力和满足所有安全标准的情况下,业主可以取消此要求。

cG*/sinδ为高温温度劲度,G*sinδ为中等温度劲度。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