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31/T 9-2019 冬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DB5331/T 9-2019 Winter Potato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31/T 9-2019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30
实施日期
2020-01-20
发布单位/组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德宏州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范围内无公害冬马铃薯的生产,云南省相同生态区域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起草人:
罗有卫、李章田、李俊龙、谢文娟、杨敏、杨恩学、杨恩菊、腾安旺、杨玲聪、 张芳莉、张洁。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4

DB5331

德宏州地方标准

DB5331/T9—2019

代替DG5331/T9—2014

冬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19–12-30发布2020-01-20实施

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31/T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德宏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有卫、李章田、李俊龙、谢文娟、杨敏、杨恩学、杨恩菊、腾安旺、杨玲聪、

张芳莉、张洁。

本标准由国家和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标准代替DG5331/T9-2014。

I

DB5331/T9—2019

冬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马铃薯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播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分装、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范围内冬马铃薯的生产,云南省相同生态区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8133-2012马铃薯种薯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产业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标准。

3.1冬马铃薯

适应于德宏低热坝区、实行水旱轮作即水稻与马铃薯轮作耕作制,并于当年10-12月播种至次年

2-4月收获的马铃薯。

3.2高垄种植

高垄双行或高垄单行种植。以机械或人工开挖播种沟,形成播种沟底宽30cm或10cm的播种沟,在

沟内播种两行或一行种薯,然后用机械或人工覆土清沟形成30-40cm高垄的种植方式。

3.3种薯块

将种薯切块,至少包含1个可以安全发芽的芽眼的薯块。

3.4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4脱毒种薯

1

DB5331/T9—2019

经过茎尖剥离和组织培养等物理、化学技术措施处理,获得在病毒检测后未发现主要病毒的脱毒苗

(薯)后,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繁殖的符合GB18133规定分级的种薯。

脱毒种薯分为四级: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其中二级种薯是提供大田用于生产商品

薯的种薯。

3.6休眠期

在适宜条件下,块茎从收获到块茎幼芽自然萌发的时期。

4产地环境条件

4.1种植环境

4.1.1适宜在冬作无霜或间断轻霜,温暖湿润的低热河谷坝区,海拔在800-1500m的区域内。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4.2土壤条件

4.2.1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或轻砂壤土。

4.2.2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4.3灌溉条件

4.3.1有沟渠自然灌溉或地下水机械灌溉条件的田地,以地表水、地下水灌溉。

4.3.2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标准。

5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5.1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优质、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

目前适应德宏冬马铃薯生产的良种主要有合作88、丽薯6号、青薯9号、云薯304、云薯902等。

5.2种薯选择与处理

5.2.1种薯选择

5.2.1.1种薯应符合GB18133的质量分级标准要求,选择二级以内合格种薯。

5.2.1.2选用休眠期已过、生理年龄达到顶芽至多芽生长期的种薯。

5.2.1.3宜选用30-50g的小整薯播种。

5.2.1种薯处理

5.2.2.1休眠期未过的种薯,应进行催芽处理。播种前20d~30d将种薯置于20℃~25℃的晒场或

温棚里、遮光处理黑暗平铺2层~3层。当芽长至0.5cm~1cm时,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3d翻动

一次,拣出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2

DB5331/T9—2019

5.2.5.2大于50g的种薯要进行切块处理。切块在播种前2-3d进行,每个切块重≥25g,带芽1-2

个,切块切到病烂薯时要及时清除,切刀用0.2-0.5%的高锰酸钾液或75%酒精轮换浸泡消毒。切块30分

钟内,用马铃薯专用拌种剂拌种,将拌种剂均匀拌于切面,拌种后将种薯摊晾开,应避免堆放过高造成

烂种,待切口稍干,将芽长基本一致的种薯分别分拣归类装袋即可进行大田种植。

6整地

6.1田块选择

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壤土或轻沙壤土水田,相对

集中连片种植。

6.2田块整地

用大型拖拉机犁耙,两犁两耙,深耕细耙整地,达到田平、土细。耕作深度要求达到30-40cm,使

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并用人工或小型开沟机作墒沟。

7施肥

7.1施肥量

7.1.1按照"NY/T496要求,冬马铃薯种植要注重磷钾肥的施用,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5:1:2。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量,施足基肥、多施农家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7.1.2每亩用量:农家肥1000kg,尿素15kg,普通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45%≥的马铃薯专

用复合肥120kg,中、微量元素肥2-4kg,喷施2-3次叶面肥。

7.2施肥方法

7.2.1基肥: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地下害虫杀虫剂(按标注施用量)充分混合后做底肥一次

性施入。注意化肥不能与种薯芽块接触,播种后亩施用农家肥1000kg,均匀覆盖在播种沟内。

7.2.2追肥:出苗后30天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用尿素15kg、硫酸钾15kg,根据田间苗情

长势进行补充追施,注意苗弱多施、苗旺少施。

叶面肥:现蕾和开花期,结合防治病,用生命素、氨基酸肥、维他灵、磷酸二氢钾、硼、镁和锌肥

等进行叶面喷施2-3次。

8种植

8.1种植期

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为最适播种期。

8.2种植方式

分高垄双行、高垄单行种植。种植密度每亩4000-5000株。

3

DB5331/T9—2019

8.2.1高垄双行种植:以100-110cm宽度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播种沟,形成宽行距70cm,窄行距播

种沟30-40cm的种植商面。播种沟底宽30厘米,沟深15厘米,在播种沟中两侧交错播种,株距26-30cm,

双行种植,覆土起高垄。

8.2.2高垄单行种植:机械或人工开具播种沟,沟深15cm,沟宽20cm,种薯植于播种沟一侧,化

肥施于另一侧,行距70-80cm,株距20-23cm,播种后覆土起垄、中耕培土后成高垄。

8.2.3播种覆土后每亩用“施田补”喷施封草,每100ml兑水40kg。

9管理

9.1中耕培土

整个生长期要进行2次中耕培土。齐苗后,苗高10-15cm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清理行间垄沟杂

草,培土5-10cm。开花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

9.2水份管理

根据田间持水量情况适时灌水,灌水时结合泼浇淋湿商面,要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