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XZYC 007-2023 黄芪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T/SXZYC 007-2023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SXZYC 007-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21
实施日期
2023-07-15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1.选地与整地1.1 选地选择有黄芪种植历史,且产量高、质量好,地势高燥,海拔 1 400~1 800 m,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渗透力强、坡度在 15~45°、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砂质壤土坡地或者排水良好、向阳面、土层较为深厚的沙质土壤,土壤最好是中性或者微酸性种植,肥力稀薄、黏土地不适合黄芪种植。近几年,浑源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进行种植,有效利用了现有的土地资源。1.2 整地采用人工或机械,刨除芪坡上的杂草和灌木丛,翻刨深度要达到 30 cm 以上,并将刨出的杂草、灌木清理出地块外。 将地块沿等高线打成 4~6 m 宽的条形梯田,用石块或带草根的土块堆砌畦塄,以防止下大雨时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冲刷黄芪植株。同时,根据地形整好排水沟渠,使田间积水能够顺利排出。2 种植密度在密度试验过程中,灌概施行结英期(6月中旬)1次喷灌,喷灌量为:1.8m3小区(60m3//亩)、施肥施行结荚期(6月中旬)1次田间撒施,施肥量及种类为:复合肥:40kg/亩,尿素10kg/亩试验小区划分:12块×3m×4m株距:15cm。行距分别为:20cm(21000株/亩)、40cm(10000株/亩)、60cm(7000株/亩)种植密度千粒重(g)单株产量(g)亩产量(kg)20cm50.761.5528.6540cm70.473.8854.6760cm70.824.1657.04表4. 种植密度对黄芪种子产量的影响表5. 种植密度对黄芪种子质量的影响种植密度虫种子率(%)活力μs/(cm.g)发芽率(%)20cm2.05112.5676.8740cm3.11108.3286.2860cm3.4293.5583.04由表4可以得出当株距为15cm,行距为60cm,黄芪种子产量指标(千粒重、单株产量和亩产量)都是最高,行距40cm与之在千粒重和亩产量上无显著性差异。而由表5可以得出在黄芪种子质量上,当行距为40cm时,质量指标虫种子率最低,而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6.28%。故兼顾产量以及质量因素综合得出,最适黄芪种植密度为株距15cm,行距40cm。3.施肥时期试验小区划分:6块×2m×10cm (3次重复,共6个试验小区)施肥方式:田间撒施施肥次数:1次施肥时期:盛花期(6月上旬)、结荚期(6月中旬)施肥量及种类:复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心、长治市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起草人:
李安平、廉国武、李亚梅、李晓霞、李致娟、张霞、罗慧、陈彩霞、曹涌、王俊斌、郝维宏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