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144-2022 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第1部分:数据体系

DB23/T 3144-202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Geospatial Big Data Center - Part 1: Data System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3144-2022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03
实施日期
2022-04-02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144—2022

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

第1部分:数据体系

2022-03-03发布2022-04-02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144—2022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5

5数据体系架构.........................................................................5

6时空数据内容.........................................................................6

6.1基础时空数据.....................................................................6

6.2专题时空数据.....................................................................8

6.3实时动态数据.....................................................................8

7时空数据库设计.......................................................................9

7.1基本要求.........................................................................9

7.2概念设计.........................................................................9

7.3逻辑设计........................................................................10

7.4物理设计........................................................................10

7.5安全设计........................................................................11

8时空数据建库........................................................................12

8.1建库流程........................................................................12

8.2多源数据汇聚....................................................................12

8.3“三域”标识....................................................................12

8.4空间处理........................................................................13

8.5数据检查........................................................................14

8.6库体创建........................................................................15

8.7数据入库........................................................................15

8.8数据库检查......................................................................15

9数据库管理分析系统..................................................................16

9.1概述............................................................................16

9.2数据引擎........................................................................16

9.3数据管理........................................................................16

9.4分析量测........................................................................17

9.5大数据挖掘......................................................................18

9.6大数据管理......................................................................18

10数据库更新.........................................................................18

11数据资源部署和共享交换.............................................................19

11.1数据资源部署...................................................................19

11.2数据共享交换...................................................................19

I

DB23/T3144—2022

附录A(资料性)数据体系资源目录分类................................................21

A.1基础时空数据分类..................................................................21

A.2专题时空数据分类..................................................................26

A.3实时动态数据分类..................................................................29

参考文献..............................................................................30

II

DB23/T314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第1个部分。《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

设》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数据体系;

——第2部分:服务体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归口、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富明、周振发、杨爱玲、古一鸣、周源、孙丽梅、关显明、覃婷婷、李冰、

朱晓东、王国明、周再强、王屏、毛键、李雪艳。

III

DB23/T3144—2022

引言

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是全省一体化电子政务云和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中重要的地理空

间大数据节点,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涉及的专题信息,及其采

集、感知、存储、处理、共享、集成、挖掘分析、泛在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标准、技术、机制等支撑环

境和运行环境的时空基础设施,其建设内容包括数据体系、服务体系和支撑环境体系。

数据体系由时空数据及其管理分析系统组成,其中时空数据是核心,涵盖基础时空数据、专题时空

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是各类经济社会信息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的基础性公共载体。

服务体系以基础设施服务、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和接口服务为核心,形成服务资源池,构建智能引

擎服务,定制开发建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遥感监测服务、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和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

务等平台和综合服务门户,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和服务前置方式,面向政府、行业、公众提供地理空间数

据服务和业务应用。

支撑环境体系是支撑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数据体系和服务体系运行的基础设施云环境,其建设架

构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场地环境、存储和计算硬件设施、基础支撑云平台环境、多元网络环境与安

全防护设施、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及业务系统云端化升级、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系统等建设内容。

为了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以及指导各级和各相关领域地理空间大

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拟构建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系列地方标准,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数据体系。规定了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数据体系的建设总体架构、时空数

据资源目录分类和内容,以及时空数据库的设计、建设、管理、更新、部署和共享交换等基本要求。

——第2部分:服务体系。规定了面向政府、行业、公众等各级用户建设的省、市级地理空间大数

据中心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构建的服务框架、服务内容、服务门户、服务模式等技术指标要求。

——第3部分:支撑环境体系。规定支撑保障数据体系和服务体系运行的基础设施云环境建设的内

容和基本要求。

IV

DB23/T3144—2022

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

第1部分数据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数据体系的建设总体架构、时空数据资源目录分类和

内容,以及时空数据库的设计、建设、管理、更新、部署和共享交换等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各领域和各级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中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管理、应用

和维护。也适用于政务信息资源体系中政务地理空间大数据、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资源体系、自然资源

“一张图”数据体系等建设、管理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划分准则

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19710—2016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0258.1—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比例

GB/T20258.2—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比例尺

GB/T20258.3—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

比例尺

GB/T20258.4—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

000比例尺

GB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22021—2008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T30317—2013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标准

GB/T33453—201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

GB/T35295—2017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

GB/T35634—2017公共服务电子地图瓦片数据规范

CH/T1007—201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3术语和定义

GB/T35295-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23/T3144—2022

3.1

时空基准spatiotemporaldatum

时间和地理空间维度上的基本依据和度量的起算数据。

[来源:GB/T35776—2017,3.3]

3.2

时空大数据bigdataofspatiotemporalinformation

按照统一时空基准序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及其管理分析系统,构建地理空间

大数据中心的数据体系。

3.3

时空数据spatiotemporaldata

同时具有时间维度信息和空间维度信息的数据。其内容至少包括基础时空数据、专题时空数据、实

时动态数据。

3.4

基础时空数据fundamentalspatiotemporaldata

基础时空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和新型测绘产品数据及其元数据。

3.5

专题时空数据thematicspatiotemporaldata

通过网络在线或存储介质途径收集的、来自相关行业部门的、具有时空标识的专题数据,其内容至

少包括公共专题数据、规划管控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变化监测数据、行业专题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

元数据。

3.6

实时动态数据dynamicdatainrealtime

通过物联网智能感知的具有时间标识的实时数据,其内容至少包括采用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

感网实时获取的基础时空数据和依托专业传感器感知的可共享的行业专题实时数据,以及其元数据。

3.7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serviceorientedproductdata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提取扩充和重组等处理,形成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如地理实体

数据、地理场景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和时空基准服务数据。

注: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根据不同用户对象,包括面向政务网用户服务的政务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和面向互联网用

户服务的公众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3.8

地理实体geo-entity

是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且连续的空间位置、单独具有同一属性或完整功能的自然地物、人工设施及

地理单元。

3.9

2

DB23/T3144—2022

地名geographicalnames

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来源:GB/T38210—2019,2.1]

3.10

地址address

标识和定位人们生产、生活等活动处所位置的结构化信息。

[来源:GB/T35639-2017,3.1]

3.11

电子地图electronicmap

应用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视屏显示地图。

[来源:GB/T16820—1997,7.76]

3.12

手机地图mobilephonemap

以手机为载体提供电子地图服务的产品。

注:手机地图一般以电子地图数据和空间定位数据为核心数据资源,能够实现信息杳询、地图浏览、空间定位、路

线规划和引导等核心功能。

[来源:GB/T35630—2017,3.2]

3.13

导航电子地图navigationelectronicmap

含有空间位置地理坐标,能够与空间定位信息系统结合,准确引导人或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达目的

地的电子地图或数据集。

[来源:GB20263—2006,3.2]

3.14

瓦片数据tiledata

根据一定的格网划分规则,对确定地理覆盖范围的地图进行分块形成的若干图片单元。

[来源:GB/T35634—2017,2.1]

3.15

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measurableimages

利用移动测量技术获取的带有定位定姿参数和吋间参数的地面数字影像。

[来源:GB/T35637—2017,3.4]

3.16

全景影像panoramicimage

在同一位置,对地理场景不同方位拍摄的多个单幅影像按成像视场进行拼接融合,而得到的最大视

场角可达到水平方向360°及垂直方向180°的影像。

[来源:GB/T35628—2017,3.7]

3

DB23/T3144—2022

3.17

街景影像streetviewimages

沿道路行进方向,按照一定间隔连续拍摄的多个视角的系列影像。

[来源:GB/T35628—2017,3.8]

3.18

全景地图panoramicmaps

利用全景技术与地图结合而创建的地图。

[来源:GB/T35646—2017,3.2]

3.19

实景地图realscenemap

通过地理参考将实景影像与地图要素进行关联的一种电子地图。

[来源:GB/T35628—2017,3.5]

3.20

倾斜摄影影像obliquephotographicimages

利用倾斜数字航摄仪获取的多视角影像,一般包括一个俯视影像和多个侧视影像。

[来源:GB/T35637—2017,3.3]

3.21

实景三维模型Reality3Dmodel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反映地理要素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几何形态、表面纹理、细节特点、

场景效果及其属性等信息的可量测模型。

3.22

细节层次levelofdetail;LOD

针对同一物体建立的细节程度不同的一组模型。不同细节程度的模型具有不同的几何面数和纹理

分辨率。

[来源:CJJ/157—2010,2.1.7]

3.2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

在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卫星系统的统称。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导航

卫星系统(GLONASS)、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等。

[来源:GB/T39616—2020,3.1]

3.24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GNSSreferencestationnetwork

由若干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用于提供数据、定位、导航、授时、

位置、气象、地震等服务的系统。

[来源:GB/T39616—2020,3.2]

4

DB23/T3144—2022

3.25

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kinematic;RTK

GNSS相对定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实时数据链路和载波相对定位快速解

算技术,实现高精度动态相对定位。

[来源:GB/T39616—2020,3.3]

3.26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BIM

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

在一个模型中,方便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

3.27

三域标识threefieldsindentification

以数据的时间和空间标识为目的,对时空数据进行时间、空间、属性的标识,时间标识注记数据的

时效性;空间标识注记数据的空间特性;属性标识注记数据隶属领域、行业、主题内容。

3.28

数据挖掘datamining

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

注:一般通过包括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方

法来实现。

3.29

数据汇聚dataaggregation

形成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静态与动态、二维与三维、地上与地下数据的全空间信息方法。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ORS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LineGraphic)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RG数字栅格图(DigitalRasterGrapghic)

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

LiDAR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LightDetectionandRanging)

POI兴趣点(PointofInterest)

RTD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RealTimeDifferential)

5数据体系架构

5

DB23/T3144—2022

应由时空数据及其管理分析系统组成,其中时空数据是核心,涵盖基础时空数据、专题时空数据、

实时动态数据。依托基础时空数据,采用全空间信息模型形成全空间,并时空化公共专题数据、实时动

态数据,通过管理系统经数据引擎实现一体化管理。数据体系架构及建设技术流程见图1。

图1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数据体系架构及建设技术流程图

6时空数据内容

6.1基础时空数据

6.1.1数据分类构成

基础时空数据应包括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和新型测绘产品数据,具体数据

分类及内容参见附录A.1(基础时空数据分类表)。

6.1.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包括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DLG)、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DO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DRG)。其基本属性项应符合GB/T20258—2019的规定,

并增加时空标识。其内容应符合GB/T30317—2013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大地测量数据包括大地控制网成果、重力测量控制网成果和高程控制网成果。其中,大地控制

网成果包括大地天文测量成果、三角(导线)测量成果、GNSS控制测量成果和CORS基准站网

成果,重力测量控制网成果包括重力测量成果和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CQG2000)高程控制网

成果即水准测量成果;

b)数字线划图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和植

被与土质等要素层,比例尺系列应为1︰1000000,1︰250000,1︰50000,1︰10000,1

︰5000,1︰2000,1︰1000和1︰500;

c)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包括航空摄影影像和航天卫星遥感影像,可以为全色的、彩色的、多光谱或

高光谱的,航天卫星遥感影像按地面分辨率分低(1km-250m)、中(100m-15m)、高(8m-0.3m)

6

DB23/T3144—2022

3档,航空摄影影像按地面分辨率一般分为2m、1m、0.5m、0.2m、0.1m、0.08m-0.03m等;

d)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包括地面规划格网点、特征点数据及边界线数据等,按格网间距分为1000m,

100m,25m。12.5m,5m,2.5m,2m,1m,0.5m,0.2m等;

e)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包括通过地形图扫描和数字线划图转换形成的数据,比例尺系列主要为1︰

1000000,1︰250000,1︰50000,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

6.1.3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应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理场景数据、电子地图服务数据、CORS时空基准服务

数据等,其内容应符合GB/T30317—2013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根据现实世界中表达对象类型的不同,地理实体可分为地物实体和地理单元,地物实体是地表

及地下各类自然形成或人工建筑的物体,通常包括水系、交通、建(构)筑物及场地设施、管

廊、地名地址、院落、重要地物、及其他扩展实体;地理单元是地表上具有同一管理或自然属

性的空间区域,通常包括行政区划单元、自然地理单元、管理单元(网格)和园区单元。地理

实体数据主要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辅以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模型和众

源众包等地理场景数据,以及外业补充调查手段,通过几何和属性信息补偿、语义信息转换、

重构与整合,并赋予唯一编码(图元编码、实体编码、网格编码)、名称、地址和时空标识;

b)地理场景是承载地理实体的连续空间范围内地表的“一张皮”表达,通常包括正射影像(DOM)、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地形三维、地表三维、及全景/街景影像或视

频。地理场景数据是以航空影像、航天影像、地面可量测实景影像、LiDAR点云等数据源为基

础,经空中三角解算、地表模型解算、正射纠正、地表三维场景重建和修整等处理,形成连续

二维和三维可视化表达成果,并赋予地理场景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括影像的分辨率和传感

器名称,高程模型格网间距,三维模型实体的LOD等级(简单模型、标准模型、精细模型、高

精模型)、名称和编号,及其时空标识;

c)电子地图服务数据是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和地理场景数据为基础,辅以室外和

室内的导航数据和实景影像数据、自然环境和人文专题数据、及实时信息,经时空信息叠加、

多尺度融合、符号化表达、图面整饰等加工处理,形成色彩协调、图面美观的图形和地表纹理

数据,以及按一定比例尺或影像纹理粒度裁切形成的多级瓦片数据。电子地图服务数据的服务

形式按发布类型主要有“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线划地图、时空影像地图、地形晕

渲地图、三维地图)、(室外、室内)导航电子地图、(室外、室内)实景地图和专题电子地

图(自然地图、人文经济地图、环境地图、实时信息地图)等,按维度分为二维、2.5维、三

维、时空维(时间维+二维或三维),按承载终端分为PC端、手机端、车载端等电子地图。电

子地图服务数据应符合国家标准GB/T35634—2017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发布;

d)CORS时空基准服务数据是以全省CORS基准站网和大地水准面精化(CQG2000)高程控制网数

据为基础,通过黑龙江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HLJCORS)的GNSS高精度动态差分

在线服务功能,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或互联网,可向GNSS测量终端用户提供厘米级实时动态测

量(RTK)、毫米级事后测量数据解算、及高程和平面系统的坐标转换等服务,也可为导航定

位和定位信息采集终端用户提供分米级的实时差分服务(RTD)。

6.1.4新型测绘产品数据

新型测绘产品数据涵盖室内地图数据、地下空间数据、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及其元数据。应符合以下

要求:

a)室内地图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名称、唯一标识、设施类型、所属楼层和时空标识;

7

DB23/T3144—2022

b)地下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权属、设施类型、设施识别码、设施名称、位置描述和时空

标识;

c)水下地形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断面标识、水深、位置描述和时空标识;

d)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模型名称、分类名称、分类代码和时空标识。

6.1.5基础时空数据元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矢量、影像、高程元数据内容、结构和格式应遵循CH/T1007-2018的规定。

地理实体数据、三维模型元数据应在符合在GB/T19710—2016规定的基础上,可引入标识信息、参

照系、空间标识、数据质量、内容信息、元数据扩展信息等内容。

地名地址元数据包括产品名称、产品代码、项目名称、项目来源、产品内容、数据格式、坐标系、

数据来源、制作方法、更新版本、制作单位、制作软件、提交日期、验收单位、验收日期、更新单位、

更新日期、质量说明等。

新型测绘产品元数据包括产品名称、产品代码、图幅号(城市代码、道路名称)、产品釆集日期、

生产日期、更新日期、产品版本、发布日期、产品所有权单位名称、生产单位名称、发布单位名称、数

据量、数据文件个数、数据格式,航摄信息、坐标信息等。

6.2专题时空数据

6.2.1专题时空数据内容

专题时空数据应包括公共专题数据、规划管控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变化监测数据、行业专题数据

等相关时空信息,具体数据分类及内容参见附录A.2(专题时空数据分类表),主要要求如下:

a)公共专题数据至少包括民生兴趣点数据(POI)、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社会

化大数据等;

b)规划管控数据至少包括开发评价数据、重要控制线数据、空间约束界线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数

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等;

c)资源调查数据至少包括地理国情、国土、地下资源、地质、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

原资源、湿地资源、城市部件等专项调查内容;

d)变化监测数据主要涉及资源调查后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重大建设工程、资源环境监测

和监管执法、应急处置等业务数据;

e)行业专题数据主要涉及自然资源(国土、林草、地矿)、生态环境、水利、交通、农业、城市

管理、应急管理(消防、森防、防汛抗旱)、全域旅游、社会化综合治理(公共安全、社区管

理)等领域,并与时空密切相关的专题数据。

各类专题时空数据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6.2.2专题时空数据元数据

专题时空数据来自不同行业或部门,其元数据在符合相关行业规范的同时,至少要记录数据提供信

息、数据版本信息、数据权属信息、数据共享条件等。

6.3实时动态数据

6.3.1实时动态数据内容

8

DB23/T3144—2022

实时动态数据主要通过物联网实时感知,应包括实时获取的位置数据和实时釆集的专题数据以及

相应的元数据,具体数据分类及内容参见附录A.3(实时动态数据分类表)。

6.3.2实时获取的位置数据

实时获取的位置数据应包括车载终端实时定位数据、手机信令实时位置信息、监控终端的视频流和

实景影像数据(附带位置信息标识)。其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获取的位置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坐标和时空标识。影像和视频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

坐标、传感器类型名称、传感器型号、传感器指标和时空标识。

6.3.3实时采集的专题数据

实时釆集专题数据应包括建筑、市政设施、气象、安防、环境、能源、交通运行、农业生产等实时

动态监测数据。其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釆集专题数据的基本属性项应包含监测点坐标、监测点名称、监测点编号、监测日期和时空标

识。

7时空数据库设计

7.1基本要求

7.1.1时空基准

7.1.1.1时间基准

时间基准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所有数据的日期和时间表示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的规定。

7.1.1.2空间基准

时空数据库应按照GB/T33453—2016的规定釆用统一的地理空间基准,具体要求如下:

a)大地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具体应符合GB21139—2007的规定,其

中1︰500,1︰1000,1︰2000比例尺数据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但需转化为CGCS2000坐标

系;

b)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具体应按照GB22021—2008执行;

c)深度基准,在内陆水域采用设计水位;

d)重力基准,采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e)地图投影与分带,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釆用3°分带的高斯

-克吕格投影,1︰500,1︰1000,1︰2000确有必要时,也可按1.5°分带,1︰50000和1

︰250000釆用6°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1︰1000000采用双标准纬线等面积圆锥投影。

7.1.2数据格式

时空数据库格式和入库数据格式应能转换,数据库系统支持时空数据成果标准所规定的数据格式,

并能满足GB/T17798—2007的要求。

7.2概念设计

9

DB23/T3144—2022

时空数据库概念设计包括对基础时空数据、专题时空数据、实时动态数据及其分类数据的归类、综

合、抽象等,可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现实世界,建立的概念数据模型不依赖于数据库软硬件环境。

时空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应依据国家、省市级相关行业建立分类代码和数据字典,其他数据的概念设

计,应考虑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对非标准数据的模型转换方法。

同类要素不同尺度之间应建立明确的集成关系。

7.3逻辑设计

在时空数据库系统设计中,需要确定时空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地理实

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模型数据、新型测绘产品数据、元数据、数据字典和扩展数据等)的数据

组织形式。

7.4物理设计

7.4.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区域代码、比例尺代码、数据大类简称、数据中类简称,分数据源或文件夹

存储,对于历史数据在相应的数据源添加历史库标记,具体命名规则为“区域代码_比例尺代码_数据大

类简称_数据中类简称_历史”,其中:

a)区域代码以区域首字母简拼进行标识;

b)比例尺代码参考GB/T13989—2012进行标识;

c)数据大类统一以“JC”标识;

d)数据中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测量控制|DLG|DOM|DEM|DRG中类标识;

e)历史库统一以“HIS”标识。

示例:HLJ_G_JC_DLG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