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4/T 2-2020 地理标志产品 白蕉海鲈

DB4404/T 2-2020 DB4404/T 2-2020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Bai Jiao Hai Lu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04/T 2-2020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5
实施日期
2020-12-30
发布单位/组织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珠海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公告2009年第89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海鲈鱼。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珠海强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珠海市斗门生态农业园管理委员会、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珠海强竞农业有限公司
起草人:
祁小华、刘强、李嘉、林霖、赵春、丁唯、石晓艳、崔阔鹏、陈锞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20.30

CCSB50

4404

珠海市地方标准

DB4404/T2—2020

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

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Baijiaoseaperches

2020-12-15发布2020-12-30实施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4/T2—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提出。

本文件由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珠海强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珠海市

斗门生态农业园管理委员会、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珠海强竞农业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祁小华、刘强、李嘉、林霖、赵春、丁唯、石晓艳、崔阔鹏、陈锞。

I

DB4404/T2—2020

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种源、养殖技术、质量与等级、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公告2009年第89

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海鲈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5009.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

GB5009.2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

GB5009.2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T18109冻鱼

GB/T18654.9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9部分:含肉率测定

GB/T18654.10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0部分: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GB/T18654.1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1部分: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GB/T19857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

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2075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

谱-串联质谱法

GB/T21311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30891水产品抽样规范

GB316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32950鲜活农产品标签标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1

DB4404/T2—2020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DB44/T659水产养殖日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蕉海鲈baijiaoseaperches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按照本标准养殖及销售的海鲈。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现辖行政区域内,东经113°05′至113°25′,

北纬21°59′至22°25′之间的区域。

5自然环境

5.1水源

限于保护区内,西江水与海水交汇并循环相通交换的区域,咸淡水充足,盐度在0~5‰之间;水体

透明度≥20cm,适宜水温7℃至33℃。

5.2水质

养殖用水应分别符合NY5052和NY5051的规定,水体溶氧量应在4mg/L以上。

5.3池塘

池塘土壤应底部平坦,底质为沙泥底,不渗水,进排水设计合理,排灌方便。修整三级围网设备,

分别做为鱼苗培育池、鱼苗一级培育池、鱼苗二级培育池使用,比例约为1:2:4。面积和水深等要求

宜符合表1规定。

表1养殖池尺寸

类别面积m2水深m淤泥厚度m

鱼苗培育池200~10001.0~1.5

鱼苗一级标苗池300~10001.2~1.8

≤0.3

鱼苗二级标苗池600~15001.2~1.8

成鱼养殖池4000~80001.8~2.8

6种源

2

DB4404/T2—2020

以花鲈(Lateolabraxmaculatus)为种源,别名海鲈、七星鲈。鱼苗应来源于具备水产苗种生产

许可证的良种场,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7养殖技术

7.1鱼苗培育

7.1.1清池与肥水

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

7.1.2放养密度

孵化后3d~5d的鱼苗,镜检鱼苗消化道贯通,能够保持水平游动,可以从孵化池转入鱼苗培育池,

放养密度宜为60×104尾/hm2~90×104尾/hm2。

7.1.3饲料投喂

3d~10d的鱼苗,以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轮虫和浮游动物无节幼体作为日常摄食饵料生物,投喂频

率保持80%以上比例的鱼苗肠道处于饱食状态为宜;10d~25d的鱼苗,全长约1.0cm时开始增加小型枝角

类和桡足类的投放;25d~35d的鱼苗,全长约1.5cm时开始投喂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当鱼苗培育35d

以上,全长大于1.8cm时,开始混合投喂大型枝角类、桡足类、鱼浆和人工配合饲料粉料,进行饲料驯

化。

7.1.4日常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情况,及时添加新鲜水,育苗中后期逐步添加淡水降低海水盐度。鱼苗全长1.7cm~

1.8cm开始筛分,按规格进行分筛过池操作。

7.1.5出池规格与质量

鱼苗全长3.0cm左右以上、鳞片基本齐全、侧线已可辨认、鳍基本形成时,经检查规格整齐,体质

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即可进入鱼种一级培育池培育或出池。

7.2鱼苗标苗

7.2.1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为15×104尾/hm2~30×104尾/hm2。

7.2.2盐度调整

采苗海区或原鱼苗培育池与鱼种培育池盐度差大于3时,应逐渐向鱼苗暂养容器中加入培育池水,

24h~48h内使盐度调整一致。

7.2.3饲料投喂

应定时、定点驯食。将鲜活动物性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成鱼糜状,每天日出日落前后分2次定

点投喂,培养集中抢食和定时摄食的习性。在投喂过程中,逐步减少鲜活动物性饵料的比例,经5d~10d

驯食后,可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时,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10%~15%;配合饲

料的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5%~8%。

3

DB4404/T2—2020

7.2.4日常管理

开展鱼种培育的第7d~10d,进行第一次规格筛分,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开展鱼种培育的第

25d~30d,进行第二次规格筛分,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培育;并及时清污,加、换水,保持水体透明度

为30cm~35cm、溶氧量5mg/L以上。

7.3成鱼养殖

7.3.1放养密度

经检查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全长8cm以上的鱼种,池塘饲养的放养密度7

×104尾/hm2~10×104尾/hm2为宜。

7.3.2混养品种

混养品种主要有鳙鱼、鲫鱼、黄颡鱼等。鱼种质量应经检查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

畸形。鱼苗应来源于具备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7.3.3混养规格和密度

全长10cm以上的鳙鱼池塘混养密度为450尾/hm2~1200尾/hm2。全长8cm以上的鲫鱼池塘混养密度为

600尾/hm2~1200尾/hm2。全长10cm以上的黄颡鱼池塘混养密度为450尾/hm2~1200尾/hm2。其它鱼种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