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5/T 154-2020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互联网+调查技术 规范

DB4105/T 154-2020 DB4105/T 154-2020 Internet + survey technology for epidemiology of small ruminant peste Specificatio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5/T 154-2020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1-10
实施日期
2020-11-25
发布单位/组织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河南省安阳京港澳高速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龙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汤阴县畜牧兽医总站、内黄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龙安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安阳市宏卓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殷都区华豫养殖场、安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殷都区畜牧服务中心、林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濮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起草人:
邹秋萍,郭希萍,王庆云,张保平,王永强,石志斌,杨威君,吴玉强,王德刚,赵兰兰,仝霄霄,闫砚,陈海利,王海马,王玮娜,刘红亮、段振华、张艳兵、冯现明、刘翠英、孟佳、石凯文、袁艳茹、牛连信。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CCSB40

DB4105

安阳市地方标准

DB4105/T154—2020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互联网+调查技术

规范

2020-11-10发布2020-11-25实施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5/T154—2020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河南省安

阳京港澳高速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龙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汤阴县畜牧兽医总站、内黄县畜牧兽

医服务中心、龙安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安阳市宏卓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殷都区华豫养殖场、安阳市食

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殷都区畜牧服务中心、林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濮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秋萍,郭希萍,王庆云,张保平,王永强,石志斌,杨威君,吴玉强,王德

刚,赵兰兰,仝霄霄,闫砚,陈海利,王海马,王玮娜,刘红亮、段振华、张艳兵、冯现明、刘翠英、

孟佳、石凯文、袁艳茹、牛连信。

I

DB4105/T154—2020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互联网+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开展小反刍兽疫互联网+流行病学调查的术语和定义及调查步骤与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未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时开展的互联网+日常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适用于发生小反刍

兽疫疫情时开展的互联网+流行病学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适用处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7982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反刍兽疫

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

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

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3.2

互联网+

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

3.3

互联网+调查

创建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微信平台和流调表格二维码,将纸质版调查问卷转化

为二维码形式的电子问卷,流调专业技术人员或养殖场/户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进行扫码,填写并提交

调查问卷,依托互联网微信平台开展的相关调查。

3.4

互联网+日常流行病学调查

未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时开展的互联网+调查。

3.5

互联网+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在较短时间内某养殖场或某一地区集中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时开展的互联网+调查。

1

DB41/T154—2020

3.6

互联网+追踪调查

对首个病例发生前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所有疫点羊只、相关产品及污染物品调出情况、兽医巡诊情况、

人员外出情况、疫区、受威胁区是否发病等进行的互联网+调查。

3.7

疫点

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

3.8

疫区

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千米范围的区域划定为疫区。

3.9

受威胁区

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千米的区域划定为受威胁区。

4调查步骤与内容

4.1互联网+日常流行病学调查

4.1.1人员组织

创建互联网微信群。成立市(县、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基层防疫员、养殖

场/户微信群。

4.1.2任务安排

4.1.2.1每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微信平台发布小反刍兽疫流调任务。

4.1.2.2养殖场/户扫描二维码图(见图1),填写并提交流调表格(表格格式按照附录A),或市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调人员与养殖场/户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填写。

图1互联网+日常流行病学调查表格

4.1.2.3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在微信群里及时通知和备注未按时按要求提交的养殖

场/户。

4.1.3结果反馈

2

DB4105/T154—2020

4.1.3.1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调人员对数据进行后台统计、分析和结果反馈。

4.1.3.2根据每月小反刍兽疫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当月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较低的养殖场/户进行

重点流调,在微信群里每月定期发布重点需要流调的养殖场/户名单。

4.1.3.3流调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形成每月的疫情风险评估报告,用于指导养殖场/户对小反刍兽

疫进行日常科学防护。

4.1.4日常信息互享和微信答疑

做好日常流调内容培训,并开展微信答疑,信息交流互享等工作。

4.2互联网+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4.2.1组织准备

4.2.1.1人员准备

由互联网+日常流行病学调查成立的微信群里选取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等

组成调查组。

4.2.1.2物资准备

准备车辆、通讯工具、药品、防护用品、消毒设备、采样设备、试剂、相机、二维码图(见图2)、

表格(表格格式按照附录B)等。

图2互联网+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格

4.2.1.3实验室准备

告知实验室需要检测的项目、样品类型、样品数量等信息,做好实验室准备工作。

4.2.1.4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做好调查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4.2.1.5确定疫情存在

通过调查走访养殖场/户,听取兽医、村级防疫员等对发病情况的描述和初步结论,确定疫情存在。

依据国家诊断标准规定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或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所发生的病例进行

确诊、核实。

4.2.1.6建立病例定义

根据核实诊断的结果,结合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因素(时间、地点、羊群具备危险

3

DB41/T154—2020

因素或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疑似病例扫描二维码图(见

图3),按照附录C诊断。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加上确诊试验进行诊断,按照GB/T27982执行。

图3小反刍兽疫疑似病例诊断说明

4.2.2开展调查

4.2.2.1互联网+最初调查

调查内容和要求如下:

a)发生疫情时,养殖场/户将发病羊群位置在微信群里推送,流调专家和兽医技术人员核实疫情、

提出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为疫情确诊和现场调查提供依据;

b)流调人员扫描二维码图(见图3),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是否发生疑似小反刍兽疫

的初步判断;

c)若不能排除小反刍兽疫,调查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请市级或省级

兽医技术人员作进一步诊断和调查,同时按照NY/T541的要求完成样品采集工作,将样品送

到市级兽医实验室检测;

d)提出对怀疑发病点的初步控制措施建议,禁止羊、羊产品和可疑污染物品从养羊场/户运出,

并限制人员流动;

e)画图标出怀疑发病畜场/户周围13千米以内分布的养羊场、道路、河流、山岭、树林、人工

屏障等,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4.2.2.2互联网+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和要求如下:

a)市或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怀疑发病报告后,应立即派遣兽医技术人员携带必要的

器械和用品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做进一步诊断和调查;

b)扫描二维码图(见图2),填写紧急流行病学中的相关内容。报告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

构;

c)按照NY/T541的要求,采样送省级兽医实验室或国家指定实验室进行确诊。

4.2.2.3互联网+追溯、追踪调查

调查内容和要求如下:

a)结合互联网+日常流行病学调查每月的数据,追溯、追踪出入发病养羊场/户的有关工作人员

和所有羊、羊产品及有关物品的流动情况;

b)对疫点的羊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追踪疫病传播和扩散情况;

c)扫描二维码图(见图2),完成紧急流调表中追溯、追踪调查,填写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并

提交调查报告。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